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常见的力》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常见的力》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科学 版本 青岛版·六三制
年级 三年级下册
单元名称 第5单元《常见的力》
单元主题 力与生活的对话——探索力的奥秘
课时安排 4课时
一、单元主题
力与生活的对话——探索力的奥秘
以生活中常见的力(浮力、弹力、摩擦力)为核心,通过观察、实验、实践等活动,解决真实问题:“如何用科学知识优化生活中的力现象?”
二、单元大情景
「科学探索营地之“力研究所”」
情境线索:
学生化身“小牛顿研究员”,进入科学探索营地,依次解密“浮力乐园”“弹力实验室”“摩擦力工厂”三个主题场景,通过实验解决实际问题,最终设计“力科学创意作品”完成结业挑战。
四、课标分析
1.核心概念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核心概念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2.学习内容
(1)3.1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3.2 认识常见的力(浮力、弹力、摩擦力)
3.学段目标 :(3-4年级)
(1)知道日常生活中的摩擦力、弹力、浮力等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力,能举例说明力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2)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能设计实验探究力的作用效果。
(四)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浮和沉》、《弹簧力的学问》、《鞋底花纹的启示》三课。
第15课《浮和沉》主要通过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同样受到水的浮力,让学生理解只要是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并举例说明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16课《弹簧力的学问》主要通过学生玩弹簧,亲身感受弹簧的弹力,理解弹力的概念,并观察生活中运用弹力的装置有哪些。
第17课《鞋底花纹的启示》让学生通过实验研究摩擦力,感知摩擦力,并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以及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利与弊。学生将通过观察鞋底花纹、进行推拉游戏和推桌子动作等活动,明确摩擦力的概念,并通过对比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这三课都围绕“常见的力”这一主题展开,分别介绍了浮力、弹力和摩擦力这三种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力。从《浮和沉》到《弹簧力的学问》再到《鞋底花纹的启示》,课程逐渐深入,从学生对力的初步感知到对力的深入理解和应用,形成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五、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1)理解浮力、弹力、摩擦力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2)能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船浮于水面、弹簧秤测力)。
2.探究实践
(1)制订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案(如测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关系)。
(2)使用工具(弹簧测力计)精准测量力的大小。
3.科学思维
(1)通过实验数据推理力的作用规律(如“弹力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2)对比分析不同力的异同点(浮力与弹力的方向、作用方式)。
4.态度责任
(1)养成安全操作仪器的实验习惯,如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2)关注“摩擦力优化设计”中的环保问题(如无污染防滑材料)。
六、学情分析
1.认知基础:三年级学生已有“推拉产生运动”的经验,但对力的抽象概念(如浮力方向、弹力来源)缺乏系统认知。
2.学习难点:理解“下沉物体也受浮力”“弹力与形变的非线性关系”。
3.兴趣点:动手实验、角色扮演(科学家)、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
七、学习活动
(一)活动1:浮力探秘营(第15课)
1.活动目标:通过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受浮力”,解释救生衣原理。
2.达成方式:
实验:将钩码浸入水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
2.跨学科(数学):记录数据并计算浮力大小(F浮=G-F拉)。
(二)活动2:弹力实验室(第16课)
1.活动目标:探究弹力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模拟弹簧秤制作。
2.达成方式:
拉伸不同弹簧测拉力,绘制“形变-弹力”图表。
3.跨学科(艺术):用橡皮筋制作简易测力计并装饰。
(三)活动3:摩擦力工厂(第17课)
1.活动目标:设计实验验证“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度的关系”。
2.达成方式:
对比实验:木块在毛巾、木板、玻璃表面的滑动摩擦力。
3.跨学科(体育):分析运动鞋鞋底花纹设计的科学原理。
(四)活动4:力的创意工坊(综合实践)
1.活动目标:运用力的知识设计生活用品(如防滑拖鞋、弹性缓冲装置)。
2.达成方式:
小组合作设计图纸并制作原型。
3.跨学科(工程):利用环保材料优化设计方案。
八、教学方法
1.问题链驱动法(例:在浮力实验中,连续提问“钩码入水后变轻了?浮力是哪来的?”引发矛盾思考。)
2.游戏化实验 :套用“实验室闯关”模式:每完成一个实验解锁下一关任务卡。
3.具身学习策略 :用身体模拟力(如手臂模拟弹簧伸缩,体验弹力方向)。
九、学习方法
1.小组协作实验法
(分工: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轮换,确保全员参与。)
2.思维可视化工具
使用双气泡图对比“浮力与重力”“弹力与摩擦力”的异同。
3.实践反思日志
记录每日实验笔记(例:“今天我发现越粗糙的表面摩擦力越___”)。
十、评价策略
(一)单元总评策略
1.过程性评价:实验记录单(60%) + 课堂表现(20%) + 创意作品(20%)。
2.增值评价:设立“牛顿进步奖”,关注学习过程中的能力提升。
(二)分活动评价表
活动1:浮沉的秘密
实验操作 能完成基本实验,但步骤有误 按步骤操作,数据记录完整 独立设计对比实验验证猜想
科学推理 知道物体浮沉,但不能解释原因 能描述浮沉现象并简单归因 能结合数据提出优化方案(如设计浮力应用)
创新应用 简单描述浮沉现象的应用 举例说明浮沉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一个利用浮沉现象的创新装置
活动2:弹簧的奥秘
实验操作 能完成基本实验,但数据记录不完整 按步骤操作,数据记录准确 独立设计实验验证弹力与形变关系
图表分析 绘制图表有错误 正确绘制并标注关键点 能从图表中总结弹力变化规律
创新应用 简单描述弹簧的应用 举例说明弹簧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一个利用弹簧弹力的创新装置
活动3:摩擦力的启示
实验操作 能完成基本实验,但步骤有误 按步骤操作,数据记录完整 独立设计对比实验验证猜想
科学推理 知道摩擦力存在,但不能解释影响因素 能描述现象并简单归因 结合数据提出优化方案(如设计摩擦力应用)
创新应用 简单描述摩擦力的应用 举例说明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一个利用摩擦力的创新装置
十一、作业设计
活动1:浮沉的秘密
基础作业 观察并记录家中不同物体的浮沉现象 ★:列举1-2个例子; ★★:描述现象; ★★★:用“浮力”解释原理。
提升作业 设计一个简单的浮沉实验,解释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清晰; ★★:数据记录完整; ★★★:实验设计合理,能解释现象。
拓展作业 设计一个利用浮沉现象的简单装置 ★:装置能工作; ★★:装置设计合理; ★★★:装置有创新性,能解释原理。
活动2:弹簧的奥秘
基础作业 观察并记录弹簧的形变及其弹力变化 ★:记录基本现象; ★★:描述现象; ★★★:用“弹力”解释原理。
提升作业 设计一个探究弹簧弹力的实验,解释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清晰; ★★:数据记录完整; ★★★:实验设计合理,能解释现象。
拓展作业 设计一个利用弹簧弹力的简单装置 ★:装置能工作; ★★:装置设计合理; ★★★:装置有创新性,能解释原理。
活动3:摩擦力的启示
基础作业 观察并记录摩擦力的现象及其影响因素 ★:列举1-2个例子; ★★:描述现象; ★★★:用“摩擦力”解释原理。
提升作业 设计一个探究摩擦力影响因素的实验,解释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清晰; ★★:数据记录完整; ★★★:实验设计合理,能解释现象。
拓展作业 设计一个利用摩擦力的简单装置 ★:装置能工作; ★★:装置设计合理; ★★★:装置有创新性,能解释原理。
活动4:综合应用
基础作业 观察并记录生活中常见的力现象 ★:列举1-2个例子; ★★:描述现象; ★★★:用科学术语解释现象。
提升作业 设计一个利用常见力的简单装置 ★:装置能工作; ★★:装置设计合理; ★★★:装置有创新性,能解释原理。
拓展作业 撰写一篇关于“力与生活”的小论文 ★:简单描述; ★★:详细描述; ★★★:有深度分析,能提出创新应用。
通过以上设计,学生能够在观察、实验、分析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和掌握力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