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黔东南州2024一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文化水平测试八年级历史试卷同学们你好!答题前请认真阅读以下内容:1.全卷共6页,共25道小题,满分100分。答题时间100分钟。2.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视为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本题每小题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正确,请你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相应的答题卡上。1,以下是第一位外籍中共党员李敦白回忆录的部分内容,反映出“1945年,看到的是人命如草芥的大量事实……1949年是中国老百姓政治生命的分野,那就是让中国人真正获得了做人的权力。”A.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B.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C.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2.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与抗美援朝关系图。对阴影重合部分理解正确的是地亢楚收查疑明A.稳定了朝鲜半岛的局势B.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C.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D.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力量3.新中国成立前,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以上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约20%一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上述材料反映的是A.土地改革的背景B.土地改革的内容C.土地改革的性质D.土地改革的影响4,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5,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英模人物。他们体现的共同时代精神是A,抗美援朝、保家卫国B,敢为人先、改革创新C,廉洁奉公、执政为民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6.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从此在中国建立起来。为了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共中央决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材料主要表述的是中共八大的A,背景B.内容C,结果D.意义7,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随后的改革开放,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据此可知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受阻B.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C.革命理论需要不断实践D.经济体制决定社会发展方向8.到1984年底,我国乡镇企业数达到606.52万个,比上年增长3.5倍:总产值1709.89亿元,比上年增长68.2%(按当时价格计算)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C.国防安全体系的建立D.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开展9.经济特区建立时,主要是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一带一路”则重在对外输出产品、技术、设备和资金。这“一进一出”说明了A.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强国B,对外开放促递经济飞速发展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促进经济发展D,一国两制政策的正确性10.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两条道路的共同点是A.坚持中心城市暴动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坚持“工农武装割据”D,从中国的国情出发11.中国政府表示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二氧化碳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体现了我国政府坚持A.开放发展思想B.绿色发展之路C.协调区域经济D.共享发展理念12.204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百年华诞,世界将更多目光投向中国,聚焦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那时,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的奋斗目标是A,推翻三座大山统治B.实现共产主义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3.历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少数民族代表比例,都高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人口超过100万的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保障了A,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地位B,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C.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融合D.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14.“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据此可知,香港能够回归的主要原因是A.“一国两制”方针提出B.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C.香港人民的迫切希望D.中英两国共同的努力15,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许多台湾有识之士也提出“中华文化应是两岸沟通的共同语言”。这说明A,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历史悠久B.“一国两制”获得了广泛认同C.海峡两岸有着高度的文化认同D.海峡两岸民众渴望祖国统一八年级历史试卷第2页(共6页)黔东南州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文化水平测试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C A C D A B B B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D A B C D B D B C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21.(1)《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纲领》 (2)“最可爱的人”(3)世界贸易组织 (4)屠呦呦 (5)西部大开发三、综合问答题:共14分22.(1)作用: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2分)(2)可信材料:①③。(2分)作用: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2分)(3)共识:争取和平,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反对霸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每点2分,共4分)(4)选择史料一:中国参加维和部队。作用: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选择史料二:中国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作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有效增加亚洲地区基础设施投资,多渠道动员各种资源特别是私营部门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动区域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也有利于改善亚洲发展中成员国的投资环境,创造就业机会,提升中长期发展潜力,对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积极提振作用。选择史料三:中国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援助。作用:展现出一个负责任大国形象,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任选一例,能结合史实加以说明,言之有理即可,4分)四、材料分析题:共36分(23题12分,24题12分,25题12分)23.(1)方式:农业生产合作社。(2分)行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2分)(2)原因: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自然灾害。(2分)教训:要了解国情、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写出符合题意的1点即可,2分)(3)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建议:要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题意即可,2分)24.(1)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2分)举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武汉长江大桥等。(2分)(2)侧重点:对轻工业发展给予政策倾斜。(2分)原因: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平衡工业比例;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分)(3)特点: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工业整体规模大;工业门类齐全。(每点2分,共4分)25.(1)主要原因:钱学森愿意报效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政府的努力;新中国对人才的重视。(每点2分,共4分)(2)原因:为了抵御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打破帝国主义的核讹诈、核垄断。(2分)意义: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2分)(3)品质: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等(言之有理即可,每点2分,共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答案.docx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图片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