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物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鞍山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物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八年级物理试卷
(本试卷共24道题 满分8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9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2分,漏选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被朱元璋封为万户的人,名叫陶成道。晚年的他坐在一辆捆绑着四十七支火箭的蛇形飞车上,点燃火箭后飞车徐徐升向半空。他是人类第一位进行载人火箭飞行尝试的先驱。使飞车能够升空的施力物体是
A.火箭向下喷出的气体 B.火箭下方的空气 C.地球 D.飞车
2.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A.我国自主研制的直径8米的盾构机主轴承 B.轮船下水时下面铺有圆木
C.给二胡的弓上涂上松香利于发声 D.锁打不开时,在锁孔内加一点铅笔屑
3.如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首先将棉布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棉布表面滑过,观察小车在棉布表面滑行的距离;去掉水平木板上的棉布,让小车直接从水平木板表面滑过,观察小车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次实验,小车可以从斜面上的不同位置由静止滑下
B.小车最终会停下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小车能在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小车在木板上滑行比在棉布上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的越快
4.图甲所示的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用薄橡皮膜封闭一个圆孔,橡皮膜两侧压强不同时橡皮膜的形状发生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同种液体倒入容器左右两边,如图乙,说明同种液体中,深度越大,压强越小
B.将同种液体倒入容器左右两边,如图乙,说明液体压强和深度无关
C.将A、B两种不同的液体(ρA<ρB )倒入容器左右两边,使左右两侧的液面相平,如图
丙,说明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小
D.将C、D两种不同的液体分别倒入容器左右两边,发现橡皮膜变平,如图丁,说明液
体的密度大小关系是ρC<ρD
(

3
题图

4
题图
)
5.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A.大桥限重 B.用纸质的蛋托可以运输大批量的鸡蛋
C.尖锐的羊肉串签子 D.我国最先进的99A坦克装有履带
6.关于下面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甲 乙 丙 丁
A.如图甲,把自制的气压计从1楼移到21楼,细管内的水柱上升
B.如图乙,自制的活塞式抽水机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C.如图丙,下水管中的存水弯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
D.如图丁,荡秋千能荡到最高点是因为人受到的重力越来越小
7.如图,一款铁皮弹跳青蛙玩具内部有一个发条机制。当发条上紧时,它会通过齿轮带动曲柄旋转,从而使青蛙的后腿摆动,产生跳跃的动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条上紧时,发条弹簧被压缩,弹簧具有了弹性势能
B.青蛙的后腿摆动时,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C.青蛙向上跳动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D.青蛙弹跳一会后静止了,此时青蛙的机械能最大
8.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墙壁上的按钮开关 B.抬起手臂
C.车库门口的抬杆 D.踏碓
9.小竹在跨学科实践课上用粗细均匀的铅笔和细铜丝制作了一个简易密度计。将密度计分别放入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中,两杯中的液面相平,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密度计在甲乙液体中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强相等
B.甲液体中的密度计受到的浮力小
C.铅笔的一端缠铜丝是为了使密度计能竖直地漂浮在液体中
D.使用细一些的铅笔制作密度计,能使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变大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0.如图,课堂上老师让高大的男同学和瘦小的女同学分别去推门上的A点和B点,男同学向外推门,女同学向里推门,结果女同学把门推动了。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和_____有关;女同学推门时觉得门也在推自己,说明_____。
11.如图是“小心地滑”指示牌,其中正确的是图_____(填“甲”或“乙”)。原因是:当有人走路踩到地面上的水的时候,脚会_____(填“加速向前”或“加速向后”)运动,身体的上部由于惯性而以较小的速度继续运动,人就会滑倒。
(


)
(

10
题图

11
题图

12
题图
)
12.飞行汽车是一种结合汽车和飞行器技术的载人飞行器,可以在地面和空中行驶。如图,一款飞行汽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汽车受到的重力和_____是一对平衡力,这个力是由于_____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
13.我们在吃面条的时候总要“秃噜”(吸气),面条才能快速地进入嘴里。当我们吸气时,口腔内的空气流速_____(填“变大”或“变小”),口腔内的压强_____(填“变大”或“变小”),这样,面条在压力差的作用下进入口中。
14.“冰山一角”一般指非常大的事物只显露出很小的一部分。如图,一大块“冰山”正漂浮在水面之上,已知ρ水=1.0×103kg/m3,ρ冰=0.9×103kg/m3。则“冰山”露出水面的体积与整个“冰山”的体积之比为_____。当水面上方的“冰山”开始熔化时,水面下方的“冰山”部分将会_____(填“上升”“下降”或“位置不变”)
15.如图,一对母女正在抬着一桶水。抬水所用的木棒相当于一个杠杆,若要分析小女孩所用力的大小,应将(填“母亲的手握住木棒的位置”或“小女孩的手握住木棒的位置”)_____当作支点。按照这个方法可以比较出小女孩所用的力比母亲所用的力要(填“大”“小”或“相等”)_____。
(

14
题图

15
题图
)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6.如图,熊猫正在向上爬,O点为熊猫的重心。请画出熊猫所受重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图。
17.如图,请画出手按在指甲刀C点的压力的示意图和力臂。
(

16
题图

17
题图
)
四、实验题(本题共4小题,共24分)
18.(7分)如图,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
(


)
(1)将卡片上的两根线跨放在支架的滑轮上,并在两个线端分别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卡
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_____。滑轮的作用是_____。
(2)如图甲,卡片保持静止,卡片_____(填“是”或“不是”)平衡状态,当用手拿
住卡片将其向右移至乙图位置,松开手后卡片_____(填“能”或“不能”)保持静止
状态。
(3)为观察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否平衡,可用手将卡片_____(填“前后翻转”
或“左右翻转”),释放时观察其是否保持平衡。
(4)在卡片静止时,用剪刀将卡片从中间剪开,并观察随之发生的现象。由此可以得
到二力平衡的又一个条件是_____。
(5)该实验在选择卡片时,选用较轻卡片的目的是_____。
19.(6分)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中,所用器材如图,包括矿泉水瓶、
烧杯、水、刻度尺、海绵、弹簧测力计。请从中选出合适的器材进行实验。
(1)若要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的关系,正确的操作步骤是_____,观察到
的现象是_____,得到的结论是_____。
(2)该实验过程用到的科学方法有_____和_____。
(3)通过再次实验还能得到另外的实验结论是_____。
20.(6分)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实验中,按照如图甲乙丙丁的顺序依次进行实验并读出测力计的示数。
(1)根据图_____可以求出物体受到的浮力。
(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可以对上述步骤进行重新排序_____(填写正确的操作顺序)。
(3)换用_____(填“不同的测力计”或“不同的液体”)进行多次实验。多次实验表
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_____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这个结论_____
(填“适用”或“不适用”)于气体。
(4)如图戊所示,在天平左盘放置溢水杯,让杯里的水面到达溢水口处,使天平平衡。
然后往溢水杯里放一块木块,天平左端就下降,同时木块排开的水从溢水口流出。可以观察到,当排开的水流完以后,天平又恢复了平衡。该实验说明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所
受的浮力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它所受的重力。
(

)
21.(5分)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实验前,应将杠杆的中点(支点)置于支架上。如图甲,杠杆的左端抬起,则应将
右端的螺母向_____(填“左”或“右” )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图乙,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中点的右侧_____(填挂钩码的具体
情况)。实验中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_____。
(3)如图丙,在支点的右侧某处挂上弹簧测力计,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使弹簧
测力计_____(填“竖直向上拉”或“竖直向下拉”),多次改变弹簧测力计所挂的位
置进行实验,总是得不到正确的杠杆平衡条件,其原因可能是_____。
五、综合应用题(本题共3小题,共22分)
22.(7分)在跨学科实践课上,同学们制作了一个杆秤,如图。不考虑秤杆的重力。秤砣
的质量为6g,零刻度B离提纽O的距离OB为6cm,秤盘离提纽的距离OA为4cm。当秤
盘中放入一块橡皮,移动秤砣至杆秤水平平衡时,
秤砣悬挂点C到提纽的距离OC为26cm,橡皮的
质量是多少g?(g取10N/kg)
23.(9分)如图甲,重为400N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与地面接触面积为200cm2。当
用如图乙所示的滑轮组提升该物体时,物体匀速上升的速度为0.1m/s,工人的拉力F为
300N,物体上升10s克服滑轮组的摩擦及绳重做的功是80J。(g取10N/kg)求:
(1)图甲中,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2)图乙中,物体上升10s,人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3)动滑轮重是多少?
24.(6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公元1066年,山西永济县的黄河段发大水,把河边拴浮桥的八只镇水神牛(每只铁牛重达上万斤)冲走了,官府张榜招贤,和尚怀丙揭榜。
如图,怀丙叫人把两艘大木船并排拴在一起,船上装满泥沙,两木船之间还用结实的木料搭了个架子。熟悉水情的人带着绳索潜到水底,用绳索把铁牛绑牢,将绳索拉紧,把绳索的另一端捆在两船之间的架子上。怀丙命人把船上的泥沙一铲一铲地扔到河里去,大船慢慢地上升,终于把铁牛从淤泥里拔了出来。
(1)两艘大木船上装满泥沙的目的是通过_____木船排开水的体积来_____木船所受的浮
力(均填“增大”或“减小”)。
(2)刚开始把船上的泥沙一铲一铲地扔到河里去的时候,船不上浮,此时木船所受的浮
力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随着木船慢慢上浮,最终绳索对铁牛的
拉力_____(填“大于”或“小于”)铁牛的重力和淤泥、河水对铁牛的作用,铁牛就逐渐从淤泥中拔出来了。
(3)铁牛的质量为5.85t,将铁牛从水底匀速拉起且未露出水面时,铁牛受到的浮力为
_____N,绳索的拉力为_____N。(g取10N/kg,ρ水=1.0×103kg/m3,ρ铁=7.8×103kg/m3)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八年级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6题为单选;7~9题为多选,错选不得分,漏选得 1分。每小题 2分,共 1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A C B D C A ABC BCD ACD
二、填空题(每空 1分,共 12分)
10.力的作用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1.甲;加速向前
12.支持力;地面
13.变大;变小
14.1:10;上升
15.母亲的手握住木棒的位置;小
三、作图题(共 4分)
16.(2分)画对重力和摩擦力各得 1分。
17.(2分)画对压力的示意图和力臂各得 1分。
第 16题图 第 17题图
四、实验题(共 24分)
18.(7分)(1)相反;改变力的方向
(2)是;能
(3)左右翻转
(4)平衡的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5)减小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19.(6分)(1)海绵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装有适量水的矿泉水瓶分别正放和倒放在海绵上;
矿泉水瓶倒放时海绵的凹陷程度大;
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2)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3)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20.(6分)(1)甲乙
(2)丁甲乙丙(甲丁乙丙)
(3)不同的液体;等于;适用
(4)等于
21.(5分)(1)左
(2)第一刻度线处挂 6个钩码(第二刻度线处挂 3个钩码;第三刻度线处挂 2个钩码);
便于测量力臂
(3)竖直向上拉;杠杆自重对实验有影响
五、综合应用题(共 22 分)
22.(7 分)解: 当秤砣位于零刻度时
F1OA=F2OB ......................................................................1 分
G 盘OA=G 砣OB=m 砣gOB .........................................................1 分
-3
G 盘×4cm=6×10 kg×10N/kg×6cm .........................................1 分
G 盘=0.09N .........................................................................1 分
当放入橡皮时
F ’1 OA=F2OC
(G 盘+G 皮)OA=G 砣OC
(G 盘+m 皮g)OA=m 砣gOC ...........................................................1 分
-3
(0.09N+m 皮×10N/kg)×4cm=6×10 kg×10N/kg×26cm .............1 分
m 皮=0.03kg=30g ............................................................1 分
答:略
23.(9 分)解:(1)重物静止在水平地面上
F 压=G 物=400N .........................................................................1 分
F
p 压 ........................................................................1 分
S
N
p ....................................................1 分
m a
(2)h=vt=0.1m/s×10s=1m
s=nh=2×1m=2m .........................................................1 分
W 总=Fs=300N×2m=600J .........................................1 分
W
P 总
J
W ....................................................1 分
t s
(3)W 有用=G 物h=400N×1m=400J ..............................................1 分
W 动=W ,总-W 有用-W =600J-400J-80J=120J .........................1 分
W
G 动 J N ..................................................1 分动 h m
答:略
24.(6 分)(1)增大;增大
(2)不变;大于
3 4
(3)7.5×10 ;5.1×1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