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罗湖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深圳罗湖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初二 物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选题(本题共 7 小题,每题 2 分,共 14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B C A B D A C
二.作图题(本题共 2 小题,每题 2 分,共 4 分)
8. 图 1(给分建议): 8. 图 2(给分建议):
画出重力 0.5,标出大小 0.5; 画出阻力臂 l2 0.5,垂直符号 0.5;
画出浮力 0.5,标出大小 0.5; 画出最小动力 F1 0.5,垂直符号 0.5;
共 2 分。 共 2 分。
三、实验填空题(共 6 题,每空 1 分,共 23 分)
9. 0 (用)滚动代替滑动 (或“变滑动为滚动”)
10. 漂浮 = < =
11. 密度 3.8 10
5
大于
12. (1) 匀速直线 (错字、漏字均不得分)
(2) A
(3) 无关
(4) 不需要 压力越小,滑动摩擦力越小
{#{QQABBQMlwwiQkBRACA7bQUEYCAsQsIGTLQoGQQAYqAxCiQFABCA=}#}
13. (1) 钢球
(2) 转换法 (错字不得分)
(3) 甲、丙
(4) 不能
(5) 没有控制物体(或钢球)的速度相同(写成高度不给分)
14. (1) 是
(2) 便于直接在杠杆上读出力臂的值
(或“方便测量力臂”,或“便于读出力臂”都给分。)
(3) (当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或 F1l1 = F2l2)
注:因第(3)小题中已经有“当杠杆平衡时”的表述,因此这几个字可写可不写。
(4) 可以探究动力和阻力在支点同侧时的平衡条件,或可以探究力臂不在杠杆上时
的平衡条件,或可以探究动力和阻力不在竖直方向上时的平衡条件,或使杠杆平衡条件结论
更具有普遍性(普适性)。(答案合理即可得分)
四、计算题(共 2 题,每题 8 分,共 16 分)
15. (1) 5×104 Pa
(2) 7.5×107 N
(3) 1.5×108 J
解析: (1) P = 水 gh = 1.0×103 kg/m3×10 N/kg×5 m = 5×104 Pa (2 分)
(其中,写出公式 1 分,代入物理数据 0.5 分,
计算结果 0.5 分,共 2 分)
(2) F 浮=G 排= m 排 g = 7.5×106 kg×10 N/kg = 7.5×107 N (2 分)
(其中,写出公式 1 分,代入物理数据 0.5 分,
计算结果 0.5 分,共 2 分)
(3) 西宁舰满载时:m 总 = m 排 = 7.5×106 kg
G 总= m 总 g = 7.5×106 kg×10 N/kg = 7.5×107 N (1 分)
或直接写成:漂浮时,G 总 = F 浮= 7.5×107 N
由题意知:f = 0.01 G 总 = 0.01×7.5×107 N = 7.5×105 N
匀速直线运动,二力平衡: F 牵 = f = 7.5×105 N (1 分)
以下两种方法任选其一即可。
方法一:
s = vt = 20 m/s×10 s = 200 m (1 分)
{#{QQABBQMlwwiQkBRACA7bQUEYCAsQsIGTLQoGQQAYqAxCiQFABCA=}#}
W 牵 = F 牵 s = 7.5×105 N×200 m = 1.5×108 J (1 分)
方法二:(给分同上)

P = = = F 牵 v = 7.5×105 N×20 m/s = 1.5×107 W

W 牵 = Pt = 1.5×107 W×10 s = 1.5×108 J
16. (1) 2400 J (或 2.4×103 J)
(2) 150 W
(3) 80%
解析:(1) W 有 = Gh = mgh = 80 kg×10 N/kg×3 m = 2400 J (2 分)
(其中,写出公式 1 分,代入物理数据 0.5 分,
计算结果 0.5 分,共 2 分。若分两步写则每步各 1 分)
(2) 由图知,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为 2,拉力做功为
W 总 = Fs = F×2h = 500 N×2×3 m = 3000 J (2 分)(给分规则同上)
拉力做功的功率为
3000
P = = = 150 W (2 分)
20

有 2400
(3)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η = ×100% = ×100% = 80% (2 分)

总 3000
五、综合分析题(共 2 题,每空 1 分,共 13 分)
17. 【工作原理】(1) 漂浮 (写“平衡”不给分)
【项目制作】(2)在小筒内放入适当的重物 (或在小筒内放入合适的配重,或在小筒
底部缠绕适量的金属丝,答案合理即可。)
(3) 1 5
(4) 500
(5) 均匀
【项目迭代】 (6)减小小筒的横截面积 (或换用密度更小的液体)
18. (1)质量 (2)C (3)存在
(4)失重 不变
(5) 6.67×1024
{#{QQABBQMlwwiQkBRACA7bQUEYCAsQsIGTLQoGQQAYqAxCiQFABCA=}#}图1
图2
三、实验填空题(共6题,每空1分,共23分)
9.如图3(甲)所示,两位同学用200N的水平推力推重为500N的木箱,没有推动,
此时木箱受到的合力为
N;在木箱的底部垫上几根圆木后,便能轻松地
推动木箱了,如图3(乙)所示,这是通过
的方法来减小摩
擦力的。

图3
主题四:物理与社会发展
10.密度计是利用
(选填“漂浮”或“悬浮”)原理来测量的仪器,如图4,同一
支密度计分别放置在甲、乙两种液体里均静止不动,则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所
受的浮力E,两种液体的密度P仰_P,密度计排开两种液体的重
力G甲G2。(选填“>”、“<"或“=")
图4
初二物理第3页共8页
1l.2025年2月27日,Xiaomi SU7 ultra正式上市,如图S所示。该车为追求极致的轻
量化,许多部件采用了碳纤维制造,将车重降低到1.9吨。碳纤维制造部件可减
轻重量,说明碳纤维材料的
小:若该车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
0.05m2,则它空载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
Pa。车的尾部设计“导流
板”的形状是上平下凸,高速行驶时,气流对导流板上表面的压强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对导流板下表面的压强,从而使汽车的行
驶更加平稳。(g=10N/kg)
图5
主题五:物理探究与实验
12.如图6(甲)所示,是小聪和小明一起“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
实验情景,对“滑动摩擦力大小是与压力有关,还是与重力有关?”这一问题,
小聪和小明设计了如图6(乙)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探究。


图6
(1)把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
拉动木块,
此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大小。
(2)实验步骤乙使用氢气球是为了改变
wf
A.木块对长木板的压力
B.木块的重力
(3)对比甲、乙两步骤,发现步骤乙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可以得到结论:滑
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重力大小
(填“有关”或“无关”)。
(4)解决了疑问之后,他们没有停止思考。结合对实验过程的反思,决定把装置
改成图6(丙),此装置
(填“需要”或“不需要”)匀速拉动
木块下方的长木板。实验过程中发现气球挂得越多,测力计示数稳定后示数
越小,说明当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
初二物理第4页共8页
13.小强在“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实验时,用质量分别为m、2m的两个钢
球做了如图7(甲、乙、丙)所示的实验,虚线位置为木块滑动一段距离后停
止的位置。
1.5h
nnnnnnmnm


图7
(1)该实验中所探究物体的动能是指
(填“木块”“钢球”或“斜面”)
的动能。
(2)实验通过观察木块被钢球推动距离的大小来判断动能的大小,物理学中,这
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
(3)比较
两图可得:速度相同时,钢球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4)若水平面绝对光滑,
(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探究的目的。
(5)同桌小宁根据乙、丙两图得出结论:物体的动能大小与质量有关;而小强认
为小宁的判断依据不正确,理由是:
d
14.根据“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图8
实验序号
动力F(N)
动力臂l(cm)
阻力F(N)
阻力臂l,(cm)
1
2
15
3
10
2
4
10
P
5
3
3
1
15
(1)某同学在调节杠杆水平位置平衡时,杠杆静止时的位置如图8所示。此时杠
杆」
(选填“是”或“不是”)处于平衡状态。
(2)在调节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主要是
(3)某小组的同学采用两边挂钩码的方法做实验,当杠杆平衡时,测得的数据如
上表所示。通过对表格中数据分析归纳,得到的结论是
初二物理第5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