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基本信息学科 小学科学 版本 青岛版·六三制年级 四年级下册单元名称 第1单元《物体的运动》单元主题 运动规律的科学探索与实践课时安排 4课时一、单元主题“运动规律的科学探索与实践”整合“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运动形式多样性”“力的作用”与“应用设计”四大核心问题,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建立运动模型。二、单元情境“生活中的运动会研究所”学生扮演“运动调查员”,通过观察日常现象(如自行车行驶、玩具风车旋转)、设计实验方案、分析数据,探究物体运动规律及力的作用,最终应用知识设计安全行车方案。三、课标分析核心概念:《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核心概念6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学习内容6.1“机械运动的常见形式(直线、曲线)、速度对能量影响”。学段目标:1.能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认识力对运动的影响。 (3-4年级)2.通过科学实验归纳运动规律,设计简单模型解决问题。(5-6年级)四、教材分析《运动与力》 探究力如何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启动/停止/变速) 基础认知:建立力与运动的因果关系。《小球的运动》 观察小球运动轨迹(直线、曲线),推断能量与运动关系 深入探究:分析运动多样化形式及能量传递。《运动的形式》 分类机械运动形式(振动、旋转、摆动),理解复杂运动模式 拓展迁移:从单一物体到多形态运动系统性认知。《车来了》 应用运动规律分析车辆行驶中的速度、能量变化,优化交通方案 实践应用:综合知识解决真实问题,体现工程思维。五、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能区分直线/曲线运动。2.科学思维:通过对比实验推理能量传递规律,用流程图分析多形式运动特征。3.探究实践:设计斜面实验验证小球轨迹,制作车辆模型测试制动距离。4.态度责任:关注交通安全,提出基于科学依据的出行建议。六、学情分析1.年龄特征:四年级学生具象思维为主,擅长动手实验;逻辑推理能力初步发展。2.认知基础:已学习“力改变物体形状”(三年级),但未系统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3.学习难点:抽象理解“能量”概念,综合应用多因素分析复杂场景(如车辆制动)。七、学习活动设计(一)活动1:力与运动的侦探任务(《运动与力》)1.目标:通过实验归纳“力改变运动状态”的规律。2.过程:(1)实验:用吹风机吹动不同物体(纸片、乒乓球),记录启动/停止时间。(2)推理:绘制“物体质量—所需力大小”关系图。3.跨学科:数学(数据统计)、美术(设计实验记录单)。(二)活动2:小球运动轨迹大挑战(《小球的运动》)1.目标:探究不同条件下小球的路径变化及能量影响。2.过程:(1)搭建斜坡、弯道装置,观察小球滚动轨迹。(2)对比不同高度释放小球碰撞纸杯的距离,推导能量大小。3.跨学科:体育(投掷角度与距离)、技术(搭建轨道结构)。(三)活动3:运动形式博览会(《运动的形式》)1.目标:分类机械运动形式并理解其特点。2.过程:(1)观察生活实物(钟摆、风扇、弹簧)运动形式,自主命名分类。(2)编制《运动图鉴手册》,比较振动、旋转的异同。(四)活动4:小小交通规划师(《车来了》)1.目标:设计安全行车方案,应用速度与制动知识。2.过程:(1)测算玩具车在不同路面(光滑/粗糙)的制动距离。(2)基于数据制定“校园行车安全指南”,提出限速建议。八、教学方法1.探究式实验法:如“小球能量对比实验”——明确变量控制(释放高度统一),观察碰撞结果。2.项目驱动法:“安全指南设计”中分解任务:测量→分析→提案→答辩。3.直观演示法:使用慢动作视频拆解复杂运动(如秋千摆动轨迹)。九、学习方法1.合作学习:分组完成轨道搭建,成员分工(记录员、操作员、汇报员)。2.类比推理:用“踢足球”类比力对物体速度的影响,形成具象认知。3.问题链学习:递进提问“为什么下坡时自行车越来越快→需要刹车→摩擦生热”。十、评价策略(一)单元总体评价1.维度:知识掌握(40%)、实践能力(30%)、创新应用(20%)、合作意识(10%)。2.工具:学习档案袋(含实验记录、模型照片、反思日志)。(二)活动评价表活动1:力与运动的侦探任务(《运动与力》)实验操作规范度 能正确操作吹风机,多次实验保持变量控制(如风力固定)数据记录完整性 记录表完整,包含不同物体(纸片、乒乓球等)的启动/停止时间及质量对比清晰科学推理逻辑性 能根据数据绘制“质量-力大小”关系图,体现反比规律的逻辑推导跨学科融合能力 数据统计准确(数学),实验记录单设计有创意性配图或排版(美术)活动2:小球运动轨迹大挑战(《小球的运动》)轨道设计合理性 自制轨道具备高度差或弯道结构,确保小球可控滚动实验变量控制性 明确区分释放高度、轨道材质等变量并设计对照实验数据分析有效性 用表格对比不同高度下纸杯被撞距离,得出“高度→能量”结论的正确性学科应用适切性 结合投掷动作设计抛物线测试(体育),轨道结构展现稳定受力分析(技术)活动3:运动形式博览会(《运动的形式》)观察分类准确性 能正确命名5种以上运动形式(如平动、滚动、振动),分类依据科学合理图鉴手册完整性 手册包含图文并茂的3类以上运动形式特征描述对比分析深度 能提炼振动(往复性)与旋转(中心轴固定)的核心差异创新性表现 独创性命名方式(如“摆动家族”)、使用动态图示或AR技术展示(可选)活动4:小小交通规划师(《车来了》)测量技能熟练度 能使用卷尺/测距仪精准测量玩具车制动距离(误差≤2cm)数据应用合理性 基于光滑/粗糙路面数据差异,提出雨天减速等安全建议方案实施可行性 安全指南包含3条可操作措施(如“铺设防滑地垫”“弯道限速”)实践反思深度 分析数据局限(如玩具车与实际汽车重量差异)并提出改进研究思路作业设计活动1:力与运动的侦探任务基础作业 记录不同物体(纸片、乒乓球)被吹风机吹动的启动/停止时间。 ★:记录3次数据; ★★:数据完整+误差分析; ★★★:附实验图+结论(如“质量越大越难被吹动”)。提升作业 用数学统计工具绘制“物体质量—所需力大小”关系折线图。 ★:单因素图表; ★★:标注变量+5组数据; ★★★:附加文字解释(如“斜率反映质量影响”)。拓展作业 设计一个“减风力防倾倒”装置(如广告牌加固)。 ★:草图简易; ★★:结构说明+力学原理; ★★★:模型演示+效果测试。活动2:小球运动轨迹大挑战基础作业 搭建斜坡轨道并记录小球滚动轨迹(画图或拍照)。 ★:路径粗糙但完整; ★★:标注起点/终点+转弯路径; ★★★:附文字分析(如“弯道离心现象”)。提升作业 对比不同高度释放小球撞击纸杯的距离,推导能量公式。 ★:两次实验数据; ★★:公式推导+三组证据链; ★★★:结合数学比例论证能量变化。拓展作业 设计“弹珠达人”闯关游戏(运用角度、能量知识)。 ★:简单关卡设计; ★★:规则说明+科学关键词; ★★★:制作实物并说明物理学原理。活动3:运动形式博览会基础作业 观察5种生活物品运动形式(钟摆、风扇等),分类命名。 ★:分类3种; ★★:正确分类+举例命名(如“振动-弹簧”); ★★★:附加运动形式异同对比表格。提升作业 制作《运动图鉴手册》,用图文比较振动与旋转特性。 ★:图文简易; ★★:特征对比+例证; ★★★:引入古代工具(如陀螺仪)分析原理。拓展作业 设计“未来运动机器人”,标注其运动方式及科技应用。 ★:创意草图; ★★:运动原理说明+科技关键词; ★★★:结合编程或传感器技术描述实用场景。活动4:小小交通规划师基础作业 测量玩具车在光滑/粗糙路面的制动距离,记录数据。 ★:单次测量; ★★:均值计算+简单结论; ★★★:附加摩擦面材质对比说明。提升作业 撰写《校园行车安全指南》,提出限速及警示标志建议。 ★:简单建议; ★★:分路段限速+数据支持; ★★★:危险情景分析(如雨天应对方案)。拓展作业 制作“安全刹车”科普短视频(包含原理、事故案例)。 ★:形式单一(仅录音); ★★:动画/实拍结合+知识点; ★★★:剧情化呈现+专家采访片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