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基本信息学科 小学科学 版本 青岛版·六三制年级 六年级下册单元名称 第4单元《能量的转换》单元主题 能量探秘者——解锁转换的密码课时安排 4课时一、单元主题“能量探秘者——解锁转换的密码”围绕能量的形式、转换规律及工程应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模型制作与跨学科实践,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培养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二、单元情境“校园能量工程师挑战赛” 学生化身“能量工程师”,完成三项任务:1.任务一:破解能量密码(探究机械能与热能的转换)2.任务二:追踪能量足迹(分析光、电、热的相互转化)3.任务三:设计能量转换器(制作太阳能小车或风力发电模型)最终形成《能量转换手册》,举办“能量转换博览会”展示成果。三、课标分析核心概念 核心概念4.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根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 )学习内容 4.1能的形式、转移与转化学段目标(5~6年级) ①举例说明动能、热能、电能等能量的转换现象; ②设计实验验证能量守恒定律。四、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有趣的碰碰球》《摩擦生热》《无处不在的能量》三课,聚焦能量形式、转换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能量守恒的核心概念。第14课《有趣的碰碰球》通过小球碰撞实验(如牛顿摆),观察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换。关键活动为探究小球被拉起后释放的能量传递过程;分析“拉起小球数量=撞出小球数量”的规律,理解机械能守恒; 实验验证势能→动能的转换(如纸杯蒙纸被玻璃球击穿)。培养动能与势能统称机械能,可相互转换且总量不变的科学思维。第15课《摩擦生热》主要探究机械能向热能的转换,解释钻木取火等生活现象。关键活动为:摩擦砂纸、铁片感受发热现象;分析打气筒发热、拍桌子发声等实例;拓展机械能→电能(发电机)、电能→机械能(电动机)的转换。培养摩擦生热是机械能转换为热能的过程,能量形式可跨领域转换的科学观念。第16课《无处不在的能量》辨识多种能量形式(光能、声能、磁能等),分析复杂转换链条。关键活动为:列举生活中能量实例(行驶的汽车、炉火、电磁铁);设计实验探究能量转换(如弯折金属条生热、瘪乒乓球复原);用能量转换原理解释电视声像与太阳能的关系(太阳能→风能/水能→电能→光能/声能)。培养能量是一切活动的源泉,自然界时刻进行跨形式转换的科学观念。三课之间符合递进式知识链逻辑关系。从单一机械能转换(动能与势能)到机械能跨界转换(机械能→热能),最终拓展至多形式能量系统转换(太阳能、电能、化学能等)。以实验为载体,将抽象能量概念具象化,引导学生形成“能量转换观”,为后续学习宇宙能量(第五单元《浩瀚宇宙》)及可持续发展(第三单元《地球资源》)奠定基础。五、教学目标科学观念 1.知道能量形式(动能、热能、电能)及转换规律。 2.理解能量守恒定律。探究实践 设计太阳能小车模型,实现光能→电能→动能的转换。科学思维 通过对比实验归纳能量转换条件(如摩擦力度与温度变化的关系)。态度责任 树立节能意识,提出校园能源优化方案。六、学情分析1.认知基础:五年级已学习“简单机械”,但对能量转换缺乏系统认知。2.学习难点:(1)抽象理解“能量守恒”;(2)多因素控制实验(如摩擦生热的变量控制)。3.兴趣点:动手制作能量转换模型(如水力发电装置)。七、学习活动设计第13课 “碰碰球的能量旅行” 探究动能与势能的转换 实验:测量小球弹跳高度(数学:数据折线图)第14课 “摩擦生热实验室” 验证机械能向热能的转化 对比实验:不同材质摩擦温度变化(劳动:安全操作指导)第15课 “能量转换侦察兵” 分析家用电器中的能量链 调查:冰箱/电灯的能量路径(语文:撰写调查报告)单元实践 “设计能量转换器” 制作太阳能风扇模型 工程制作:电路连接+叶片设计(信息技术:3D建模演示)八、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第14课分组实验:木棒摩擦生热(控制变量:压力、材质)。2.项目式学习(PBL):以“为校园路灯设计太阳能供电系统”为驱动任务,整合科学、工程、数学知识。3.类比推理:用水流类比电流(第15课),帮助学生理解能量流动。九、学习方法1.合作学习:4人小组分工:记录员、操作员、汇报员、材料员。2.思维可视化:用流程图绘制能量转换路径(如太阳能→电能→光能)。3.反思迁移:家庭实验:记录电器24小时耗电量,提出节能方案。十、评价策略(一)单元总体评价1.过程性评价(60%):实验记录单(30%)、模型设计图(20%)、课堂参与(10%)。2.终结性评价(40%):能量转换器功能测试+成果答辩。(二)活动评价表活动1:能量及其形式(第1课)观察记录能力 能完整记录3种以上能量形式的实例分类准确性 正确区分动能、声能、光能等能量形式现象解释能力 用科学语言解释“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合作探究表现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活动2:能量的转换(第2课)实验设计能力 设计对比实验验证摩擦生热数据分析能力 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绘制温度变化折线图结论科学性 用“机械能→热能”解释现象,无科学性错误创新应用 列举3个生活中能量转换的创新案例活动3:能源(第3课)分类逻辑性 按可再生性对煤、太阳能、风能等正确分类社会问题分析 分析化石能源使用对环境的2条具体影响解决方案可行性 提出家庭节能方案并论证可行性责任意识 在小组讨论中主动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分层作业设计活动1:能量及其形式基础作业 列举5种生活中的能量形式 ★:列举3种★★:列举5种且分类正确★★★:额外说明能量形式转换关系提升作业 解释“为什么说声音具有能量”,并设计小实验验证 ★:解释合理★★:解释+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有创新性(如用手机分贝仪量化数据)拓展作业 制作“能量形式思维导图”,包含自然与人工能量源 ★:包含5个节点★★:节点间有逻辑箭头★★★:体现能量循环活动2:能量的转换基础作业 完成课本P47“摩擦生热”实验记录表 ★:记录数据★★:数据+结论★★★:结论对比不同材料提升作业 分析电饭煲工作时的能量转换链(至少3步) ★:写出2步转换(如电能→热能)★★:3步转换★★★:加入热散失分析拓展作业 设计“动能发电装置”草图(如脚踏发电机),标注能量转换节点 ★:草图结构合理★★:标注3处转换点★★★:计算能量效率活动3:能源基础作业 完成“能源分类表” ★:分类5种能源★★:分类8种+正确★★★:补充新兴能源(如氢能)提升作业 撰写《给市长的信》:分析本地能源结构问题,提出2条改进建议 ★:问题描述准确★★:建议合理★★★:建议有数据支撑拓展作业 家庭能源审计:统计一周家电耗电量,制作节能计划表 ★:数据统计★★:计划表(如替换LED灯)★★★:计算节能量(如月省10度电)评价说明一星(★):达成基础目标,符合学科基础要求。二星(★★):准确应用概念,逻辑清晰,体现探究深度。三星(★★★):创新解决问题,建立跨学科联系,体现社会责任感。评价主体可结合自评、互评、师评三栏勾选( ),实现多元评价。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