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报告查询:登录hiue.cm或扫指二维码下载App
(用户名和初始密码均为准考证号)
张家口市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答题卡
(二)现代文阅读川
(二)古代诗歌阅读
16.(6分)
姓名:
8.(4分)
班级:
准考证号
考场/座位号:
[o]
[o]
[o]
[o]
[o]
[o]
注意事项
[]
[1]
[1]
[1]
[1]
[1]
[1]
[]
1.答题前,考生先将白己的姓名、班
级、考场/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清
[2]
[2]
[2
[2]
[2]
[2]
21
[3]
[3]
[3]
[3]
[3]
[3]
[3]
[3]
2.选择题部分按题号用邓铅笔填涂方
[4]
4
[4]
[4]
[4]
[4]
[4]
[4]
3.非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0.5毫米
[5
[5]
[5
[5]
[5]
[5]
[5]
[5]
[6]
[6]
[6]
[6]
[6]
[6]
[6]
6
[7
[7]
[7]
[7]
[7]
[7]
9.(6分)
正确填涂缺考标记口
[8]
[8]
[8]
[8]
[8]
[8]
[8]
8]
[9]
[9][9]
[9][9]
[9]
[9]
[9]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8分)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其中10题为多选题,每涂对一处得1分)
I[A][B][c][D]2[A][B][C][D]
3[A][B][c][D]
(1)
(2)
6[A][B][C][D]T[A][B][C][D]
1O[A][B][C][D][E][F][G][H]I1[A][B][C][D]
(3)
(4)
12[A][B][C][D]15[A][B][C][D]
18[A][B][C][D]
二、古代诗文阅读
(5)
19[A][B][C][D]20[A][B][C][D]
2I[A][B][C][D]
(一)文言文阅读
(6)
22[A][B][C][D]23[A][B][C][D]
13.(8分)
(7)
一、现代文阅读
(1)
(8)
(一)现代文阅读[
四、名著鉴赏
4.(4分)
(2)
24.(8分)
14.(5分)
5.(6分)
ㄖㄖ■
ㄖㄖ■
第1页共6页
第2页共6页
第3页共6页


五、写作

25.(50分)
标题

囚■囚
囚■囚

第4页共6页
第5页共6页
第6页共6页绝密★启用前
很喜欢看这一类的文章,可是又难得看见好的。因为大抵都不够琐。”
书信和日记,都是大家爱看的东西,可惜现在文情俱佳的不很多了。所以,披览前人的这类
著作,作为思想性情的陶养或作文的预备,大概不是无益的吧。
张家口市2024一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未考试
(摘编自《人民日报》田之章《书信与日记》)
材料二:
语文试卷
20世纪50年代,家书书写形式发生较大变化,多数改为左起横写,用钢笔、白话文书写。在
内容方面,这时期的家书除了保留传递家庭信息、表达亲情的功能外,往往谈及当时的政经形势,
有的在谈及家庭事务时也充满激情,与新中国“凯歌行进”的大势相符。虽然当时生活还比较艰
班级
姓名
苦,但人们普遍有着当家做主人的感觉,书信语言激情豪迈,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有的
注意事项:
家书表达了一心跟党走、与旧社会决裂的精神:有的家书,子女帮助父母跟上新的时代。人们建
1.答卷前,考生先将自已的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设新中国的热情空前高涨,这些都在家书中有所流露。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家书的信封、信纸上特定符号开始出现,如毛主席语录、最高指示,信的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
开头往往先抄写一段最高指示,再开始家书正文。有的落款把对家人的祝福改成对伟大领袖的
试卷上无效。
祝福。破四旧时,传统的东西荡涤殆尽,古代家书的礼仪格式也被完全抛弃。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内容上,步步升级的左的思想影响到每个家庭,在家书中大讲内容空洞的“革命道理”的较
多。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公民通信自由得不到保障,家书的私密性受到削弱,个性被泯灭,家事被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淡化。家书中留下了关于这个时期的第一手历史资料,也反映出短缺经济严重、家庭开支捉襟见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肘的状况。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1一5题。
1978年年底,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民间家书也返璞归真,信纸、信封趋于简化,20
材料一: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红色”标志悄然退出。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家书一直是普通家庭之间联
书信和日记,都带有私家著述的性质。书信写给一个人或一家人,日记写给自己。在古代,
系的主要手段,因此,得以保留下来大量书信。这一时期家书中关于恢复高考、农村改革、城市改
书信往往是写在简牍上的,所以又叫“尺牍”。林语堂曾把日记、尺牍与论文加以比较,说得很有
意思:“论文材料是天子王侯、部长科长之事,尺牍材料是朋友借贷、感兴抒情之事,日记材料是朝
革、留学潮、出国潮、下海潮、反腐败、返乡探亲、炒股、抗震救灾等的记载较多,也较为详细,从
夕会谈、中夜问心之事。故论文公,尺牍私,而日记私之又私。
个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
“私”之一字,可以说是书信和日记一个重要的特色。这两种文体,在写作时,都是不拟公开
不管家书的形式如何变化,但它记录时代、见证历史的功能始终没变。从家书中我们可以看
发表的,至少在许多作者生前是这样的。晚清文史学家李慈铭活着的时候,常将他的《越绶堂日
到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发生在每个家庭的故事,看到那些曾经鲜活的个体的喜怒哀乐、爱恨情
记》借给人看。所以鲁迅挪榆他说,越绶写日记时就预备付印的。书信和日记,如果写的时候就
仇,看到他们个人及家庭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想着公开发表,那么与别的著作就没有什么两样了,作者于无意中难免加意矜持,这样一来便失
(摘编自《人民日报》张丁《从家书看新中国社会变迁》)
了天然之趣,也就损伤了书信与日记的命根。因为人在前台的架子,总与在后台的面目有些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同。当然,名人的书信和日记,在他身后出版,以供研究之用,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A,书信和日记因其内容及输出对象的不同,其私密程度也不同。林语堂认为,从这个角度而
因为“私”,所以“真”。别的著作里不记的事、不说的话,在书信和日记里,可能无所顾忌地记
言,日记的私密程度超过了书信。
得更加真切,更加真实。黄虎痴编《明人尺牍墨华》自叙云:“短柬片札,亲手自书,或言国政,或言
B.因为具有私密性,书信和日记本来是不能公开发表的;但也有在名人离世后将其书信和日记
交情,或言家常,琐屑极细极微之事,大抵皆仓卒瀹毫,不假修饰。寥寥数语,流落人间,而其人品
公开发表的情况
之醇驳,性情之邪正,往往于无意中流露而出。则以言观人,莫尺牍若也。”这“流落”与“流露”的
C.书信、日记与官书不同,前者多记生活琐事,后者则记历史大事,而很多好文章、知心友就隐
词儿,甚有意趣。一个是说明这些书信不是预备发表,而是作者身后不由自主地风流云散;一个
在书信和日记的琐事中
是说其中表达的感情是自然流出而非加意做作。
D.家书讲述的虽然是发生在每个家庭的故事,但却无法脱离当时的历史背景,因而具有记录
除了“私”和“真”,“琐”恐怕也要算书信和日记的一种特色了。
时代、见证历史的功能。
历史上的大事件,书信和日记不是不可以记,但那更多的是官书的事,志在立言,意存褒贬,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而非书信和日记的正宗。我们不妨拿鲁迅的日记与他的文章作个比较。鲁迅的杂文,深刻隽永,
A.鲁迅说李慈铭“写日记时就预备付印的”,话虽有几分调侃,却也点出了其日记失去了“私”
有风云之气、辛辣之味,颇多时代的痕迹、历史的面目。而他的日记,写的多是信札往来、银钱收
这一根本,算不得真正的日记。
付,买了什么书、来了什么客等等。当初,他就这样一天天地记下去。今天,我们这么一页页地往
B.书信和日记的内容一般不为外人所见,其言语和感情更贴近书写人的本真,故而更便于读者
下读,或者有人要怪其太琐碎了吧。但日记的特色,就在这琐碎之中体现出来了。正如林语堂说
深入理解书写人的人品性情
的:“论文只谈要紧事,尺牍可谈要紧及不要紧事,日记并可谈最不要紧事。惟有好的尺牍写来必
C.“琐”虽是书信和日记的特征,但并非只要“琐”就好,真正好的书信和日记所言虽“琐”,却能
似日记。谈不要紧事,方是佳翰:写无事忙信,才算知交…”
言之有物、语淡情真。
一个从事文字工作的人,高声大气、发空洞的议论,大概都不是什么难事,难的是写出那种看
D.材料二中20世纪三个年代的家书在形式和内容上各具特色,六七十年代的家书相比另外
似说平常琐事,却淡而有味、言之有物的东西。有一位作家就说:“身边琐事我自己最不会写,却
两个时代更能体现“私”“真”“琐”的特点。
高一语文第1页(共8页)
高一语文第2页(共8页)张家口市2024一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修…pe
命卷意图
本套试卷以2025全国一卷的命题方向及课标、高考评价体系为导向,符合学段及阶
段测评的特点,旨在全面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思维能力与核心素养。
一、选材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紧密贴合课本
试题选材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侧重选择具有人文内涵和革命精神的材料,意在让
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信息性文本选择的是有关书信和日记特点的材
料,既能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对象由浅入深地分析,降低了阅读难度,同时与必修下册第
五单元“书信”这一核心内容相契合,在素材选取及必备知识、关健能力考查上紧密贴合
教材,体现“学什么,考什么”的命题方向,实现课外与课内、现代文与文言文的“跨
界”链接。
文学性文本选择的是新荷花淀派代表作家的作品,通过与画中人对话的“离奇”情
节再现了英雄形象及其斗争经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与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相契
合;文言文阅读从为君与为臣两个角度分别阐述了对国家的责任,与必修下册第八单元
相楔合;古代诗歌阅读材料则让学生体会到古代文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与杜甫的
《登岳阳楼》形成链接。课内外相链接的形式,也形成群文阅读的思路,整体考查学生整
合文本以及用必备知识在新语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写作题则将“时代使命”和“个人抱负”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认识个人与国家、时代
的关系,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担当意识,明白在时代发展中个人应肩负的使命。
二、以思维品质为考查重点
如第4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分析阐述观点的方式,考查了学生具体分析材料的能
力;第5题图文并具,考查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第9题分析特殊叙写方式的效果推动学
生学以致用。
三、进一步落实教考衔接
试题全面覆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的重点知识,如字词、语法、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
通过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程度,检测学习效果,夯实基础。题目设置上,除第3
题,第11、17、18、19、21、22、23题与课本有效衔接,第7题的A项和D项分别考查
了《变形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相关知识。
四、落实对整本书阅读的考查
第24题针对必修下册第七单元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单元专门设题,从人物的个
性化语言入手进行鉴赏,上升到对人物性格及心理的把握,考查了学生对作品人物的熟
悉程度,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鉴赏能力。
1.B解析:“书信和日记本来是不能公开发表的”理解错误,原文说的是“在写作时,都是不拟公开发表的”,
文意是不打算公开发表,并非不能发表。
2.D解析:“六七十年代的家书相比另外两个时代更能体现‘私‘真琐'的特点”于文无据。
3.C解析:“但标题中却称呼司马光的官称”表明这封信的内容是官方且正式的,不具备“私”的特点;“且内
容谈论的是与‘受命于人主'的变法相关的国家大事”直接表明其内容不“琐”,“真”的特点在表述中亦未
体现。
高一语文答案第1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