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2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7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26张PPT)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百家,体现数量多,泛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
各学派在思想、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展开激烈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吸收,取长补短。
假如古代有身份证……
情境创设:
马王堆汉 墓出土的帛书《老子》
任务一:阅读教材,完成老子的相关信息,并在课本上做好相应批注。
姓名:
生活时代、国籍:
地位:
著作:
思想核心:
(1)哲学主张:
(2)处世主张:
(3)政治主张:
李耳(字聃)
春秋后期楚国人
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又称《道德经》)
“道”
①“道”是万物总源,要顺其自然;
②对立面可相互转换
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无为而治”,追求“小国寡民”
老子/老聃/李耳/李聃,都是我哟!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材料一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德经》
材料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翻译:人们依据大地而生活劳作;大地依据于上天而寒暑交替;自然气候,天象变化遵从宇宙间的“大道”运行;大“道”则依据自然之性,顺其自然而成其所以然。) ——《道德经》
材料三: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
材料四: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道德经》
材料五: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道德经》
任务二:尝试将下列材料与老子的主张相对应。3分钟
“道”是万物总源
顺应自然(顺应事物的规律来办事)
对立双方可相互转化
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主张“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要过多的干预,要发挥民众的主观能动性哟!
马王堆汉 墓出土的帛书《老子》
任务一:阅读教材,完成老子的相关信息,并在课本上做好相应批注。5分钟
姓名:
生活时代、国籍:
地位:
著作:
思想核心:
(1)哲学主张:
(2)处世主张:
(3)政治主张:
李耳(字聃)
春秋后期楚国人
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又称《道德经》)
“道”
①“道”是万物总源,要顺应自然;
②对立面可相互转换
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无为而治”,追求“小国寡民”
老子/老聃/李耳/李聃,都是我哟!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我无为,而民自化(自我化育);
我好静,而民自正(遵纪守法);
我无事,而民自富(自然富足);
我无欲,而民自朴(自然朴实)。
——《道德经》
问题:阅读《道德经》节选,概括老子的治国主张。
无为而治
天下太平
不要过多的干预、要充分发挥民众的自我能动性哟!
▲《孔子见老子画像拓片》(局部)
老子
孔子
这是山东嘉祥的孔子见老子画像石拓片,展现了春秋晚期孔子拜访老子的情形。孔子和老子是著名的思想家。
教材引言
幼年
青年
中年
晚年
生平阅历
周礼尽在鲁矣。
—《左传》
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于鲁国。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会通古今之学)。
—《论语》
学习周朝礼乐
幼年
青年
中年
晚年
生平阅历
学习周朝礼乐
“孔子尝为委吏(主管仓库委积之事)矣,曰会计当而已矣;
尝为乘田矣(主管牛羊放牧苏息之事),曰牛羊茁壮而已矣。”
——《孟子》
做过小吏
收徒办学
幼年
青年
中年
晚年
生平阅历
学习周朝礼乐
做过小吏
收徒办学
孔子在鲁国的施政主张受到贵族势力的阻碍…他来到卫国后,卫灵公轻信人言,派人监视孔子…至匡城,匡城的人把孔子及其弟子包围了五天……到宋国,曾因奴役人民而被孔子批评过的宋国司马桓huan魋tui还要杀孔子……从宛丘到负函的路上,孔子曾被乱兵围住,带的粮食也吃光了。跟从的弟子们又饿又累,有些人已经病倒了。
—摘编自李长之《孔子的故事》
鲁国从政
周游列国
幼年
青年
中年
晚年
生平阅历
学习周朝礼乐
做过小吏
收徒办学
鲁国从政
周游列国
从事教育
编订典籍
BC551
BC479
《五经》
对传承我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
《论语》
幼年
青年
中年
晚年
生平阅历
学习周朝礼乐
做过小吏
收徒办学
鲁国从政
周游列国
从事教育
编订典籍
问题:结合孔子的生平阅历,说说孔子身上让你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BC551
BC479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会通古今之学)。 —《论语》
(二)思想主张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论语》竹简
子贡问仁
颜渊问仁
仲弓问仁
樊迟问仁
子张问仁
……
109处“仁”
思想核心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①关爱他人、有同情心
②克制自己的言行,遵循规则
③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任务三:仿照老子部分,完成孔子相关信息,并在课本上做好相应批注。5分钟
姓名:
生活时代、国籍:
地位:
著作:
思想核心:
(1)处世主张:
(2)政治主张:
(3)教育主张:
孔丘(字仲尼)
春秋后期鲁国人
儒家学派创始人
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仁”
仁者爱人,要有爱心和同情心
①恢复周礼;②提出“为政以德”
①兴办私学;②主张有教无类
任务四:尝试将下列材料与孔子的主张相对应。
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
材料二: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材料三:孔子带领学生周游列国时,路遇一妇人哭的十分伤心,说自己的 儿子、丈夫都被老虎咬死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说因为这里没有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也。” ——《礼记》
材料四: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翻译统治者如果治理国家用道德,群臣百姓就会像星辰环绕北极星一样,自动围绕着你转。)
—《论语》
仁者爱人,人要有爱心和同情心
反对苛政,提出“为政以德”
问题:结合刚才所给材料孔子提出反对苛政,为政以德有什么积极意义?
答案:有利于以德治国,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笔记做在p40材料研读题下面)
任务五:尝试将下列材料与孔子的主张相对应。3分钟
材料一 :西周时期只有贵族阶层才能接受教育,孔子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学在官府 ”格局被打破)
—《七年级上册教科书》
材料二:
创立私学
孔子部分弟子家庭情况 学生 孟懿子 南宫敬叔 端木赐 颜回 冉雍
家庭情况 鲁国贵族 鲁国贵族 富商 “居陋巷” “贱人之子”(身份卑微的意思)
有教无类
学在官府
学在民间
孔子学院全球分布图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古代政治与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1994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学术下移
私学兴起
诸侯国国君重视,
招揽人才
士成为知识分子的代称
士阶层的兴起
从孔子的生平阅历就可以总结出:
孟子
荀子
墨子
庄子
韩非
请同学们在教材41页找到百家争鸣的背景,并做好笔记。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①经济: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根本原因)


任务六:迅速浏览教材P41-42,完成以下关于不同学派相关信息的填写。
学派 代表 主要思想
墨家
儒家
道家
法家
兵家
墨子
庄子
韩非
兼爱、非攻、节俭、贤人治国
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人格独立
反对空谈仁义,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荀子
孟子
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反对非正义战争
孙武
孙膑
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思想
材料一:(战国) 学术异常发达。中国数千年来,凡哲学、文学、各种科学以及美术技艺等,除去自外国输入者外,大抵皆发端于此时。 ——王桐龄《中国史》
历史影响
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百家争鸣的影响。
学法指导:设问出现“结合所学知识”,应尽量用教材(课本43页)中的语言回答。
①对当时: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学派 儒家 墨家 道家 法家 兵家
成语 揠苗助长 舍生取义 坚甲利兵 高不可攀 东施效颦 鹏程万里 守株待兔 滥竽充数 出奇制胜
同舟共济
来源 《孟子》 《墨子》 《庄子》 《韩非子》 《孙子兵法》
时期(部分) 统治者主要采用的治国思想
秦朝 法家思想,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西汉初 道家思想,推行“无为而治”,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西汉中期 (汉武帝之后) 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儒学居于正统地位,为历代王朝推崇。
历史影响
材料二:
材料三:
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百家争鸣的影响。
学法指导:设问出现“结合所学知识”,应尽量用教材(课本43页)中的语言回答。
②对后世: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猜一猜
猜一猜下列观点可能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哪些思想?
以德治国——
全民教育、素质教育——
依法治国——
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儒家的“仁政”
孔子的教育思想
法家的法治思想
墨家的“兼爱”“非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历史影响
③对当代: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核心。
课堂小结
百家争鸣
老子
孔子
百家争鸣
核心思想:道、顺应自然
朴素的辩证思想: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政治思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核心思想:“仁”(仁者爱人)
政治思想:为政以德,反对苛政
教育主张:创办私学,有教无类;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影响:促进思想学术繁荣,对后世影响深远
代表人物及主张:儒、墨、道、法、兵
根本原因: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老子
孔子
随堂练习
1、孔子曰:“仁者人也”。他认为应当关爱尊重他人,有同情心,还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社会人际关系。这体现孔子的思想主张是
A.仁者爱人 B.因材施教 C.道之以政 D.有教无类
A
2、孔子是古代东方最伟大的教育家,是中国第一位专业教师,他一生从教,在教育方面的成就很大,有弟子三千,来自各个诸侯国,出身于不同的阶级和阶层,各色人物都有。孔子的这一做法
A.有助于维护国君的权威 B.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
C.维护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