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东省肇庆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本试题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信息填写清楚、准确,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粘贴处。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3.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得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及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青蒿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和植物化学的其他发现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相比,从青蒿提取物到青蒿素的研发历程相当快速,然而,这绝不是中医药智慧的唯一果实。中国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还发现,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中药砒霜,用于治疗白血病颇具疗效,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对治疗失忆有效的石杉碱甲,也是从中草药“千层塔”中提取的,是我国用于治疗老年性精神障碍的一种临床用药。然而,单一药物治疗某一特定疾病的现象在中医实践中非常少见,复方用药才是中医几千年来的主要用药形式。通常,中医师按中医理论和方法诊断病人症候,对症开出由多种中药按君臣佐使组成的处方,并随着病情的发展和症候的变化,随时调整处方的药味和剂量,以达到良好的疗效。这样的辨证施治疗法和有效方药的积累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积极贡献。我们从中药青蒿研发出抗疟药物青蒿素,仅是发掘中医药宝库的努力之一。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也受益于中医药学。中医的一个治则是活血化瘀,这一治则也适用于冠心病的术后维护。中药提取的芍药苷等被用于防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血管再狭窄,临床显示再狭窄率大幅降低。还有许多其他证据支持中医活血化瘀的临床疗效。和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一个新领域也正在发展,即所谓的生物力药理学,旨在将中药的药效和血流的生物力学影响相结合,用于防病治病。实验研究表明,保健运动可提高血流剪应力,再联合使用某些活血中药,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这里所举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不过沧海一粟。我的梦想是:在同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疾病的斗争中,中医药学进一步发挥威力,为维护世界人民的健康与福祉作出新贡献!(摘编自屠呦呦《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材料二:中药有“传统中药”与“现代中药”之分,“传统中药”是指“草根树皮一锅汤”,以及丸散膏丹等传统制剂。“现代中药”则是经过精制、纯化、提取分类有效组分或成分而制成的中药,它继承了传统中医药的理论和千百年来的实践经验,又充分运用了现代科学,特别是现代医药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青蒿素是在传统中药的基础上,经过精制、纯化、提取、分离、精选有效成分研制而成的中药,它不同于“传统中药”,而是“现代中药”,是具有化学药特点的现代中药,具有双重属性。在分类上既可认为是中药(现代中药),也可认为是化学药。中国过去的做法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申报中药新药者按一、二类中药处理,申报化学药者按西药处理。例如,将冬虫夏草的真菌培养液用菌丝体制成“金水宝”,是中药的产物,不过不是传统中药,应该是现代中药;但它又具有生物制剂的特点,如果将它列入生物制剂(西药)也未尝不可。“条条大路通北京。”随着科学的发展,中药现代化大发展是必然趋势,“传统中药”与“现代中药”将比翼双飞。一方面不应丢掉传统中药,把中药都“化”成有效成分(化学药)。青蒿素提取分离有效成分是成功的,有示范意义,是中药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但不是唯一途径,不是所有中药都必须走此途径。另一方面也不应该故步自封、墨守成规,排斥否定现代中药,认为它是“离经叛道”,要“变相消灭中药”。中医药要发展,传统中药与现代中药都要发展,一切从病人出发,从治病救人出发。只要有利于提高疗效,提高治病救人的水平,无论是传统的、现代的,或者是“中药西化”的中药,都应该大力发展。战争的武器需要多样化,治病救人的武器也要多样化,肯定一条独木桥,否定其他途径与模式,“一刀切”“一统天下”的做法并不科学。随着今后中药现代化的发展,现代中药特别是具有化学药或生物制剂的特点、具有双重属性的现代中药,将会增多。“似驴似马、非驴非马”,中西药界限不清的现象,兼具中西药特点的药物品种,将会不断出现。能够治病救人的药就是好药,何须争论不休,一刀两断,截然分开?(摘编自李连达、李贻奎《中药现代化的历史丰碑——屠呦呦与青蒿素》)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青蒿素的研发是中医药智慧最重要的成果,体现了中医复方用药的独特优势。B. 中医的辨证施治通过调整处方药味和剂量,可应对病情的发展和症候的变化。C. 活血化瘀的治则仅仅适用于冠心病的术后维护,对其他心脑血管疾病无效。D. 生物力药理学研究表明,单独使用活血中药即可消除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2. 根据材料二,下列关于“现代中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些以精制、纯化、提取分类有效组分或成分而制成的现代中药具有化学药的特点。B. 作为现代中药,青蒿素因其双重属性可被归类为中药或化学药,体现分类的灵活性。C. 传统中药与现代中药的发展应并行不悖,否定任何一方的“一刀切”做法都不科学。D. 中药现代化方式要像青蒿素一样提取分离有效成分,其他的方式都不具有可行性。3. 结合两则材料,下列推断合理的一项是( )A. 未来中医药将取代化学药和生物制剂,成为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核心手段。B. 中医复方用药的灵活性和现代中药的精准性相结合,共同推动医学发展。C. 生物力药理学的发展将会否定传统中医理论,最终转向纯科学化的研究。D. 中药现代化摒弃传统中药的理论和经验,其发展步伐依赖现代科学技术。4. 材料一在论证中医药学的贡献时,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5. 请结合两则材料,分析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中,应如何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凤姐叫平儿把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串钱来,都送至刘姥姥跟前。凤姐道:“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做件冬衣罢。改日无事,只管来逛逛,方是亲戚们的意思。天也晚了,也不虚留你们了,到家里该问好的问个好儿。”一面说,一面就站了起来。刘姥姥千恩万谢的,拿了银子钱,随周瑞家的来至外厢。(节选自《红楼梦》第六回)材料二:平儿忽见上回来打秋风①的刘姥姥和板儿又来了,两三个丫头正在地下倒口袋里的枣子、倭瓜并些野菜。刘姥姥因上次来过,知道平儿的身份,忙跳下地来问:“姑娘好?”又说:“家里都问好。早要来请姑奶奶的安,看姑娘来的,因为庄稼忙。好容易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这是头一起摘下来的,并没敢卖呢,留的尖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姑娘们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腻了,吃个野菜儿,也算是我们的穷心。”平儿忙道:“多谢费心。”周瑞家的笑道:“老太太说:‘我正想个积古②的老人家说话儿,请了来我见见。’这可不是想不到投上缘了。”说着,催刘姥姥前去。刘姥姥道:“我这生像儿,怎好见的?好嫂子,你就说我去了罢。”平儿忙道:“不相干的。我们老太太最是惜老怜贫的。”说着,同周瑞家的带了刘姥姥往贾母这边来。平儿等来至贾母房中。刘姥姥进去,只见满屋里珠围翠绕,花枝招展的,并不知都系何人。只见一张榻上独歪着一位老婆婆。刘姥姥便知是贾母了,忙上来陪着笑,口里说:“请老寿星安。”贾母亦欠身问好,又命周瑞家的端过椅子来让他坐着。贾母道:“老亲家,你今年多大年纪了?”刘姥姥忙起身答道:“我今年七十五了。”贾母向众人道:“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硬朗,比我大好几岁呢。我要到这么大年纪,还不知怎么动不得呢。”刘姥姥笑道:“我们生来是受苦的人,老太太生来是享福的。若我们也这样,那些庄稼活儿也没人做了。”贾母又道:“今日既认着了亲,别空空的就去,不嫌我这里,就住一两天再去。”凤姐见贾母喜欢,也忙留道:“你住两天,把你们那里的新闻故事儿,说些与我们老太太听听。”刘姥姥吃了茶,便把些乡村中的事情说与贾母听,贾母越发得了趣味。彼时宝玉姊妹们也都在这里坐着,他们何曾听见过这些话,自觉比那些瞽目先生说的书还好听。那刘姥姥虽是个村野人,却生来的有些见识,况且年纪老了,世情上经历过的,见头一件贾母高兴,第二件这些哥儿姐儿都爱听,便没话也编出些话来讲。因说道:“我们庄子东边庄上,有个老奶奶,今年九十多岁了,天天吃斋念佛,谁知就感动了观音菩萨,夜里来托梦说:‘你这样虔心,原本你该绝后的,如今奏了玉皇,给你个孙子。’原来这老奶奶只有一个儿子,这儿子也只一个儿子,好容易养到十七八岁上,却死了,一家人哭的什么似的。后起间果然又生了一个,今年才十三四岁,长得粉团儿似的,聪明伶俐的了不得。可见这些神佛是有的不是。”这一席话,暗合了贾母王夫人的心事,连王夫人也都听住了。……次日早上,贾母带了一群人进来了。碧月早已捧过一个翡翠盘子来,里面养着各色的折枝菊花。贾母便拣了一朵大红的簪于鬓上。因回头看见了刘姥姥,忙笑道:“过来带花儿。”一语未完,凤姐便拉过刘姥姥来,笑道:“让我打扮你。”说着,把一盘子花儿,横三竖四的插了一头。贾母和众人笑的止不住。刘姥姥笑道:“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这样体面起来。”众人笑道:“你还不拔下来摔到他脸上呢,把你打扮的成了老妖精了。”刘姥姥笑道:“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索性作个老风流。”说话间,众人已来至沁芳亭上。贾母倚栏坐下,命刘姥姥也坐在旁边,因问他:“这园子好不好?”刘姥姥说道:“我们乡下人,到了年下,都上城来买画儿贴。大家都说,怎么也得到画儿上逛逛。谁知我今儿进这园子一瞧,竟比那画儿还强十倍。怎么得有人也照着这个园子画一张,我带了家去,给他们见见,死了也得好处。”……刘姥姥见无事,方上来和贾母告辞。贾母说:“闲了再来。”又命鸳鸯来:“好生打发刘姥姥出去。我身上不好,不能送你。”刘姥姥道了谢,方同鸳鸯出来。到了下房,鸳鸯指着炕上的一个包袱说道:“这是老太太的几件衣服,都是往年生日节下众人孝敬的,老太太从不穿人家做的,收着也可惜,却是一次也没穿过的。昨日叫我拿出两套儿送你带去,或是送人,或是自己家里穿罢,别见笑。”刘姥姥喜出望外,早又念了几千声佛。正说着,只见一个小丫头拿着个成窑钟子来,递给刘姥姥说:“这是宝二爷给你的。”刘姥姥道:“这是那里说起?我那一世修来的,今儿这样。”说着便接了过来。鸳鸯又命了一个老婆子,吩咐他:“二门上叫两个小厮来,帮着姥姥拿了东西送去。”婆子答应了。又和刘姥姥到了凤姐那边,一并拿了东西,在角门上命小厮们搬了出去,直送刘姥姥上车去了。(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九至第四十二回)【注】①打秋风:旧指利用各种关系向人索取财物,也叫“打抽丰”。②积古:阅历丰富,见多识广。6. 下列对刘姥姥两次进贾府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是因生活困窘而前来求助,第二次进贾府则带有感谢报恩之意。B. 两次经历有所不同,第一次得到凤姐的银钱资助,第二次见到贾母,建立亲密关系。C. 两次都有周瑞家的在中间牵引,显示出贾府对底层亲戚既施以接济但又保持着距离。D. 与第一次赠钱不同,第二次凤姐主动留下并亲近刘姥姥,可见凤姐内心真诚热情。7. 下列对材料中各人的赠礼行为和刘姥姥的受赠反应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中,凤姐赠送银钱给刘姥姥的行为,体现了施恩者居高临下的姿态。B. 贾母将他人孝敬自己的衣服送给刘姥姥,体现其亲厚和位高者的恩赐心态。C. 宝玉赠送成窑钟子给刘姥姥的行为,体现了他对贾府礼教规矩的叛逆和反抗。D. 刘姥姥收礼念佛,认为这是一世修来的福气,表现了底层百姓的谦卑和感激。8. 在刘姥姥被凤姐插花打扮的相关内容中,写到众人的“笑”,请分析刘姥姥和贾母“笑”的意味。9. 刘姥姥讲述“东边庄上的老奶奶吃斋念佛再得孙”的故事,看似闲笔,实则是精心设计的情节,具有多重作用。请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夫贤主者,必且能全道而行督责之术者也。督责之,则臣不敢不竭能以徇其主矣。此臣主之分定,上下之义明,则天下贤不肖莫敢不尽力竭任以徇其君矣。是故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能穷乐之极矣,贤明之主也,可不察焉!故韩子曰“慈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者,何也?则能罚之加焉必也。彼唯明主为能深督轻罪。夫罪轻且督深,而况有重罪乎?故民不敢犯也。明主圣王之所以能久处尊位长执重势而独擅天下之利者非有异道也,能独断而审督责,必深罚,故天下不敢犯也。今不务所以不犯,而事慈母之所以败子也,则亦不察于圣人之论矣。(节选自李斯《行督责书》)材料二: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10.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明主圣王之A所以B能久C处尊位D长执重势E而独擅天下F之利者G非有异道也。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穷,穷尽,极尽,与《桃花源记》中“欲穷其林”的“穷”意思不同。B. 事,动词,与《答司马谏议书》中“不为生事”的“事”词性不同。C. 之,代词,与《阿房宫赋》中“杳不知其所之也”的“之”用法不同。D. 业,使……成就功业,与《促织》中“操童子业”的“业”意思不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斯建议秦王要明确君臣的职责,这样才有利于君主统治天下而不受约束,这一点十分重要。B. 李斯认为只有贤明的君主才会严厉地督责轻罪者,轻罪尚且会受到督责,百姓就不敢犯重罪。C. 秦惠王采用张仪的计谋,控制楚国的鄢、郢之地,拆散原来的六国联盟,完成统一六国的帝业。D. 李斯认为很多人才不生于秦国,假如拒绝他们,将会使自己内部空虚,使国家处于危险的境地。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督责之,则臣不敢不竭能以徇其主矣。(2)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14. 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李斯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李留后家闻筝坐上作欧阳修余少时,尝闻一钧容①老乐工筝声,与时人所弹绝异,云是前朝教坊旧声,其后不复闻。至此始复一闻也。不听哀筝二十年,忽逢纤指弄鸣弦。绵蛮②巧啭花间舌,呜咽交流冰下泉。常谓此声今已绝,问渠从小自谁传?樽前笑我闻弹罢,白发萧然涕泫然。[注]①钧容:宋时从禁军中选拔出来组成的仪仗乐队。②绵蛮:小鸟或鸟鸣声。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出了复杂情绪,“二十年”表达多年未闻此曲的遗憾,“忽逢”表现意外之喜。B. “绵蛮巧啭花间舌”以鸟鸣声来写音乐声,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筝声悦耳动听的特点。C. “呜咽交流冰下泉”以冰下泉水幽咽流淌之声写出了筝声的轻快,突出了其音乐美感。D. 重听“前朝教坊旧声”,激起了诗人对乐工筝曲师承的兴趣和对音乐技艺传承的关切。16. 尾联的“笑”与“涕”各有深意又紧密关联,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讲解《中国建筑的特征》时,于老师说中国古代建筑的走廊和屋檐颇具特色,正如《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所描述的一样。(2)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草率地说,若是一个国家在大国的夹缝中生存,“_______,_______”,面对这样的内忧外患,他可以在三年之内扭转局面。(3)苏洵在《六国论》中提出了一个假设:如果六国“_______,_______”,一起向西对抗秦国,会让秦国食难下咽。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一般来说,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写实的小说易于长见识,梦幻的小说易于玩才华。或者反过来说,( 甲 ),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巧。能不能把二者结合一下呢?厚重中显出轻灵,执着中显出超脱,命运的铁的法则之中显出恍兮惚兮的蒙眬,痛苦而又无常的人生之外似乎还有俯瞰一切而又对一切无能为力的太虚幻境……这是真小说家的境界,这是人生真味的体验,这是有为与无为、有所希冀与无可奈何的理念和情感的 A 。有一种廉价的判断,写个荒诞的故事就反映了作者对生活荒诞性的理解、感受与评价,这是 B 的片面。荒诞也是人的精神主体的一种要求,当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全满足人的主体要求,包括经验的要求,理解的要求和观赏、享受的要求的时候,梦幻性与荒诞性就 C 。正像人们会在梦中得到现实中得不到的东西与体验一样,不管一个人多么理性和“科学”,不管他多么执着于逻辑的必然性,他( 乙 )。其次,荒诞、幻化也是一种美,是一种突破了现实的硬壳、摆脱了大地的芜杂的美。最后,没有人说过的是,幻化、荒诞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①《红楼梦》一开篇就强调不失其真,②一方面却又强调不可当真,③这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极大的进可攻、退可守的灵活性,④留下了让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⑤也让读者留下了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这就不像我们的一些聪明的呆鸟,强调创造就一口否定写实,强调“玩文学”就一口否定教化及其他一切功能,强调艺术形式就一口否定一切内容……或者正相反地进行只讲另一面理的批判。18. 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触类旁通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相辅相成B. 融会贯通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应运而生C. 触类旁通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相辅相成D. 融会贯通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应运而生19.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0. 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1. 下列和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所使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B.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C.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D.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22. 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最后一段的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 有的网友爱“写诗”,有的网友爱“转发”,有的网友爱“分享”……正是在这人声鼎沸的言论广场上,“新集体生活”形成了自己不同以往的媒介气质。B. “阿呀,米呢?祥林嫂不是去淘米的么?……”好一会,四婶这才惊叫起来。她大约有些饿,记得午饭了。C. 老婆出来说道:“只听差拨口里说道:‘都在我身上,好歹要结果他性命。’……”正说之时,阁子里叫:“将汤来!”D. 厨房里传来叹息声——不祥的叹息声……他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深怕会出什么事,深怕小贼溜进来。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常识是灵魂的向导。②文明的进步,在于不断突破看似不言自明的常识。如何看待常识的当代意义?请结合上述两句格言,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广东省肇庆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本试题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信息填写清楚、准确,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粘贴处。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3.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得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及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5题答案】【答案】1. B 2. D3. B 4. ①第一段中,列举青蒿素、砒霜、石杉碱甲治疗疾病的例子,说明中医药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和疗效,中医药智慧果实丰富。②第三、四段列举中医药学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对生物力药理学的影响等,说明中医药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对人类健康的贡献多样且广泛。5. ①采用中医药复方用药、辨证施治疗法和有效方药,治疗一些现代疾病。②继承传统中医药理论,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提高疗效。③研制出具有化学药或生物制剂特点的现代中药,让传统中药与现代中药共同发展。(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9题答案】【答案】6. D 7. C8. ①刘姥姥的笑是自嘲式的笑,为活跃气氛,化解尴尬。②贾母的笑是取乐式的笑,体现自身的优越性和对凤姐恶作剧的纵容。9. ①刘姥姥借此故事拉近了与贾府的情感距离,体现其谙习人情世故的生存智慧。②这一故事暗合贾府的家庭情况,符合贾母和王夫人愿家族兴旺的心意。③以故事中圆满的结局与贾府不可挽回的颓势形成对比反差,增强小说的悲剧色彩。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10~14题答案】【答案】10. DEG11. A 12. C13. (1)(君主)督查责罚臣子,那么臣子们就不敢不竭尽全力去顺从君主。(2)河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广;帝王不拒绝百姓,所以能彰显他的德行。14. ①严加督责臣子。②对犯法的人加重惩罚。③君主独揽大权,不受制约。④不要驱逐客卿。(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16题答案】【答案】15. C 16. ①“笑”是席上旁人对“我”闻筝落泪的反应,表现出他们对“我”行为的不解。②“涕”是“我”重听旧乐而落泪的情态,表现出“我”心中的无限感慨。③“笑”“涕”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眷恋,以及时光流逝、人到晚年的哀伤,使情感的表达更有力量。(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题答案】【答案】 ①. 廊腰缦回 ②. 檐牙高啄 ③. 加之以师旅 ④. 因之以饥馑 ⑤.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⑥.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18~22题答案】【答案】18. B 19. 甲:写实的小说易失之于拙 乙:总还是要做梦的20. ③修改为:这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进可攻、退可守极大的灵活性。⑤修改为:也给读者留下了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21. C 22. A四、写作(60分)【23题答案】【答案】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