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寸草心》教案学科 小学美术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上册 共1课时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寸草心》是人教版(2024)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的课程,围绕植物主题展开。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特征,运用多种美术形式创作,培养审美与创造力,还注重将植物奉献精神与感恩情感融入创作,实现美育与德育融合。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想象力丰富,但观察和表达准确性不足,创作技巧欠缺。他们对植物有一定认知,对美术活动兴趣高。教学中需有趣引导,提升观察和创作能力,鼓励表达情感。课时教学目标审美感知1. 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形态、颜色、纹理等特征,提升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2. 让学生从植物的生长环境、姿态等方面发现美、感受美。艺术表现1. 指导学生运用简单线条和图形描绘植物轮廓与细节,掌握绘画工具使用和色彩搭配。2. 教会学生运用手工制作技法,如剪纸、粘贴等,创作植物主题手工作品。创意实践1. 鼓励学生突破常规思维,用不同艺术形式表达对植物的情感与理解。2. 培养学生在创作中合理安排画面元素,使作品具有节奏感和和谐感。文化理解1. 让学生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以及植物的奉献精神,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2. 引导学生从植物奉献联想到身边人的关爱,培养感恩之心。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细致观察植物特征,在创作中准确表现。2. 掌握绘画和手工制作植物的方法与技巧。3. 理解植物奉献精神,将其融入作品创作。难点1. 突破常规思维,创作独特新颖的植物主题作品。2. 合理处理画面构图与布局,使作品和谐美观。3. 通过作品传达对植物感恩、奉献等精神内涵。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示范教学法、实践操作法、合作学习法、作品赏析法教具准备植物图片、绘画工具、彩纸、剪刀、胶水等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入新课 情境引入(1) 在教室前方大屏幕播放美丽的大自然纪录片片段,展示森林、草原、花园等景观,植物形态各异、色彩斑斓,有的在微风中摇曳,有的绽放花朵,还有的与小动物和谐相处。(2) 播放结束后,教师深情地说:“同学们,大自然是一个神奇的艺术家,它创造了无数美丽的植物。这些植物不仅装点了我们的世界,还为我们提供了氧气、食物和住所。它们就像我们的好朋友,默默地陪伴着我们,奉献着自己。”(3)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大家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看到植物?它们给我们带来了什么?”(4) 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并给予肯定和回应。(5) 再次强调植物的重要性和美丽,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6) 展示一些不同种类植物的精美图片,进一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7) 讲述一个关于植物的小故事,如“有一棵大树,它一直守护着周围的小动物,为它们遮风挡雨,提供食物。”(8) 引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用手中的画笔和材料,去描绘和塑造这些可爱的植物朋友,表达我们对它们的喜爱与感激之情。” 1. 观看纪录片片段,感受植物的美丽与神奇。2.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分享自己的想法。3. 欣赏教师展示的植物图片。4. 倾听教师讲述的故事。评价任务 参与度:☆☆☆表达力:☆☆☆注意力:☆☆☆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纪录片、展示图片和讲述故事,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自然引出课题。新课讲授 活动一:观察与感知 实地观察(1) 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校园的花园或植物园中,说:“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近距离观察这些可爱的植物。大家可以用眼睛看,用手轻轻触摸,感受它们的不同。”(2) 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整体形态,如高大的树木、低矮的灌木、藤蔓植物等,提问“这些植物的形状有什么不同?”(3) 让学生观察植物的局部特征,包括茎的粗细、长短,叶的形状、大小、颜色、纹理,花的颜色、形状、花瓣数量与排列方式,果实的形状、颜色、大小等,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4) 强调观察时要仔细,注意植物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姿态,如在阳光下的舒展、在微风中的摇曳、在墙角的攀爬等,提问“植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姿态?”(5) 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6) 巡视各小组,参与学生的讨论,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7) 请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对学生的观察和表达给予肯定和鼓励。(8) 总结学生的观察结果,为下一步创作做准备。挑选植物(1) 教师说:“大家观察得都很仔细。现在,请大家挑选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植物,仔细观察它的各个部分,等会儿我们要把它的美展示在我们的作品里。”(2)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挑选和观察植物,提醒学生注意植物的细节特征。(3) 鼓励学生与身边的同学交流自己挑选的植物,分享自己喜欢的原因。(4) 巡视学生,了解学生的挑选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5)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观察到的植物特征运用到创作中。(6) 再次强调观察植物的重要性,为后续创作奠定基础。(7) 组织学生有序回到教室,准备进行创作。(8) 对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简要总结和评价。 1. 跟随教师到校园花园或植物园观察植物。2. 仔细观察植物的整体和局部特征,并用语言描述。3. 分组交流观察发现。4. 挑选自己喜欢的植物并深入观察。评价任务 观察细致:☆☆☆表达准确:☆☆☆交流积极:☆☆☆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实地观察,深入了解植物的特征,培养观察能力和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为创作积累素材。新课讲授 活动二:知识讲解与技巧示范 绘画技巧讲解与示范(1) 教师回到教室后,在黑板上画出一棵简单的植物,一边画一边讲解:“同学们,我们先来画一棵植物。先画一条直直的线,这就是植物的茎。”(2) 强调用不同形状的曲线描绘叶子的轮廓,如“然后在茎上用曲线画出叶子,像这样,叶子的大小和形状可以根据我们观察到的来画。”(3) 用圆形或椭圆形组合表现花朵,讲解“接着,我们在茎的顶端画花朵,花朵可以用圆形或者椭圆形来组合,比如先画一个大的圆形,再在里面画几个小的椭圆形。”(4) 强调在绘画时要注意线条的流畅性和比例的协调性,举例“大家在画的时候要注意,线条要画得流畅,植物各个部分的比例要合适,不能头重脚轻或者叶子太大茎太细哦。”(5) 选择水彩笔为植物上色,展示不同色彩的搭配效果,如“我先用深绿色给叶子的根部和边缘上色,这是叶子的暗部,然后再用浅绿色涂在叶子的中间部分,这样叶子就有了层次感。”(6) 讲解上色时要注意色彩的均匀涂抹和过渡自然,以及色彩与植物特征的契合度,举例“对于花朵,我选择红色来涂,先轻轻地涂一层,然后在花瓣的边缘和中间部分再加重颜色,让花朵看起来更鲜艳。大家在涂的时候要注意,颜色要涂得均匀,两种颜色交接的地方可以多涂几次,让颜色过渡自然,而且要根据植物本身的颜色来选择合适的色彩哦。”(7) 让学生观察教师的示范过程,鼓励学生提出疑问。(8) 总结绘画技巧和注意事项,为学生的绘画创作提供指导。手工制作技巧讲解与示范(1) 教师展示用剪纸制作植物的方法,说:“除了绘画,我们还可以用剪纸来做植物哦。大家看,先拿一张彩色纸。”(2) 示范将彩色纸对折几次,讲解“将其对折几次,对折的次数越多,剪出来的图案就越精细。”(3) 根据植物的形状,如叶子的形状或花朵的形状,用剪刀剪出轮廓,以剪树叶为例,详细讲解剪纸过程中的折叠方法、剪刀的使用技巧,如“然后,我们根据想要的树叶形状,用剪刀开始剪。比如要剪一个尖叶,就从折叠的一端开始,慢慢地剪出一个三角形的形状,剪的时候要注意剪刀的开合,剪曲线的时候可以转动纸张。”(4) 展开纸张,展示对称的植物形状,说:“剪好后展开,看,一片漂亮的树叶就做好了。”(5) 展示用粘贴的方法制作植物拼贴画的过程,先在画纸上用铅笔轻轻地画出植物的轮廓或布局,说:“我们还可以用粘贴的方法制作植物拼贴画。先在画纸上用铅笔轻轻地画出植物的轮廓或布局。”(6) 将剪好的植物形状用胶水粘贴在画纸上,强调胶水的用量控制,如“然后将剪好的植物形状用胶水粘贴在画纸上,胶水不要挤太多,在植物的背面轻轻地涂一点就好。”(7)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添加一些其他元素,如用彩纸剪出太阳、云朵、小动物等,使画面更加丰富生动,说:“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添加一些其他元素,如用彩纸剪出太阳、云朵、小动物等,让画面更有趣。”(8) 总结手工制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为学生的手工创作提供参考。 1. 观察教师的绘画示范,学习绘画技巧和色彩搭配。2. 观看教师的手工制作示范,了解剪纸和粘贴的方法。3. 对不明白的地方提出疑问。4. 记住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评价任务 观察专注:☆☆☆理解程度:☆☆☆提问积极:☆☆☆设计意图 通过教师的示范教学,让学生直观地学习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技巧,为学生的创作实践提供指导。创作实践 活动三:绘画创作 布置任务(1) 教师说:“同学们,现在请大家根据自己在校园中的观察和老师的示范,选择绘画工具,创作一幅以植物为主题的绘画作品。”(2) 提示学生可以描绘单株植物的特写、植物的生长场景,如一片花海、一片树林等,也可以表现植物与人类或动物的互动,如小朋友在树下玩耍、小鸟在花丛中筑巢等,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在画面中添加一些背景元素或故事情节,使作品更加丰富生动。(3) 强调绘画时要运用所学的线条、图形和色彩搭配技巧,注意画面的布局和比例。(4)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创作,在学生创作过程中,保持教室安静,营造良好的创作氛围。(5) 巡视学生的创作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6) 对遇到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如植物的形状画得不准确、色彩搭配不协调、画面构图不合理等。(7) 提醒学生注意绘画工具的正确使用和安全,如水彩笔不要弄到衣服上,剪刀不要伤到自己等。(8)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不要害怕犯错。小组合作(1) 教师说:“小组的同学们,现在你们可以一起讨论一下,想要制作什么样的手工作品呢?是一幅漂亮的拼贴画,还是一个立体的植物摆件呢?然后分工合作,有人负责剪纸,有人负责找树叶和树枝,有人负责粘贴和组装。”(2) 引导小组内成员共同探讨创作思路与方法,发挥团队的智慧与力量,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创意和想法。(3) 强调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举例“大家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这样才能创作出更有创意和艺术感染力的作品。”(4) 巡视各小组,参与小组讨论与指导,对学生的创意给予肯定与启发,如当学生在制作立体纸艺植物遇到困难时,提供一些简单的结构搭建方法或材料使用技巧。(5) 提醒小组内成员注意分工明确,避免出现混乱和重复劳动的情况。(6) 鼓励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分享创作经验和心得。(7) 关注小组的创作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和督促,确保每个小组都能顺利完成任务。(8) 对小组合作过程中表现出色的小组和个人进行表扬,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1. 选择绘画工具,开始创作植物主题绘画作品。2. 发挥想象力,添加背景元素和故事情节。3. 小组讨论手工作品的创作思路,进行分工合作。4. 积极参与小组创作,遇到问题及时向教师和同学请教。评价任务 创意表现:☆☆☆技巧运用:☆☆☆合作程度:☆☆☆设计意图 通过绘画和手工创作实践,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创作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作品展示与评价 绘画作品展示与评价(1) 教师组织学生将绘画作品张贴在教室的展示墙上,说:“同学们,现在我们来一起欣赏大家的绘画作品。”(2) 邀请每位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包括作品的名称、创作思路、想要表达的情感以及自己最满意的部分等,鼓励学生用清晰、连贯的语言表达。(3) 引导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尊重他人的作品和表达,提问“听完这位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4) 组织学生进行评价,从画面内容、色彩、线条、创意等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如“你觉得这幅作品的色彩搭配怎么样?创意在哪里?”(5) 鼓励学生提出优点和不足之处,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举例“我们可以学习别人的优点,同时也可以给别人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6) 对学生的评价进行总结和引导,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正确评价,对不准确或不恰当的评价进行纠正和指导。(7) 对绘画作品进行总体评价,表扬优秀作品,对存在问题的作品提出改进方向和建议,鼓励学生继续努力。(8) 强调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和进步,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对待评价。手工作品展示与评价(1) 教师组织学生将手工作品摆放在教室的展示台上,说:“现在我们来欣赏大家的手工作品。”(2) 邀请小组代表上台介绍小组作品,包括作品的名称、创作思路、分工情况以及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等,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荣誉感。(3) 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创意、材料运用、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评价,提问“这个作品的创意怎么样?材料用得好不好?制作得精细吗?”(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评,促进小组之间的交流和学习,鼓励学生发现其他小组的优点和亮点。(5) 对学生的评价进行总结和点评,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如“这个小组的作品创意很新颖,但在材料的拼接上还可以更精细一些。”(6) 对优秀的手工作品进行表扬和奖励,如颁发小奖品或奖状,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7) 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对在小组合作中表现出色的小组和个人给予特别表扬。(8) 鼓励学生将本次创作的经验运用到今后的美术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 1. 将绘画和手工作品进行展示。2. 上台介绍自己或小组的作品。3. 对其他同学或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4. 倾听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接受建议和鼓励。评价任务 表达清晰:☆☆☆评价客观:☆☆☆学习态度:☆☆☆设计意图 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欣赏他人作品的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荣誉感。课堂总结 总结内容(1) 教师说:“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植物的世界,通过观察、绘画和手工制作,创作出了很多精彩的作品。”(2)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植物的观察方法、绘画技巧、手工制作方法以及植物的奉献精神和感恩教育等,强调这些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3) 表扬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如“大家在观察时很仔细,创作时很有创意,合作时很团结,都表现得非常棒!”(4)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体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发扬优点,改进不足。(5) 再次强调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植物的奉献精神,引导学生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举例“植物为我们提供了氧气、食物和美丽的环境,我们要爱护它们。”(6) 引导学生从植物的奉献联想到身边人的关爱与付出,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人像植物一样默默奉献?我们应该怎样感谢他们?”(7) 布置课后作业,如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展示自己的作品,讲述创作过程和感受,或者继续观察身边的植物,发现更多的美。(8)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创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和综合能力。 1. 倾听教师的总结。2.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3. 接受教师的表扬和鼓励。4.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明确课后作业任务。评价任务 知识掌握:☆☆☆态度积极:☆☆☆参与热情:☆☆☆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学生对植物奉献精神和感恩教育的理解,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作业设计基础作业1. 回家后向家人展示自己的绘画或手工作品,讲述创作过程和感受。2. 继续观察身边的植物,用文字或图画记录下植物的新变化。3. 选择一种植物,为它写一首简短的小诗,表达自己对它的喜爱。拓展作业1. 与家人一起用废旧材料制作一个植物主题的装饰品,如用饮料瓶制作花盆,用旧报纸制作花朵等。2. 收集一些植物的种子,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它的生长过程,并记录下来。3. 查找资料,了解一种植物的生长习性和文化背景,下节课与同学分享。板书设计寸草心一、植物观察1. 整体形态2. 局部特征二、绘画技巧1. 线条:流畅、协调2. 色彩:搭配、过渡三、手工制作1. 剪纸:折叠、剪裁2. 粘贴:布局、组合四、植物精神1. 奉献2. 感恩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情境创设法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播放纪录片、带领学生实地观察等方式,让学生沉浸在植物的世界中,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2. 示范教学法让学生直观地学习到了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技巧,学生在创作时能够较好地运用所学知识,作品质量较高。3. 合作学习法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学生在小组创作中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创作出了许多有创意的作品。不足之处1. 在学生创作过程中,对个别学生的指导还不够细致,导致部分学生的作品存在一些问题。2. 评价环节中,学生的评价能力还有待提高,部分学生的评价不够准确和深入。3. 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导致最后课堂总结和作业布置环节有些仓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