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丰城九中期末质量监测初二年级语文A卷出题人: 2025.6.25 总分:120分 用时:150分一 、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5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小题。①202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第一届,非遗元素贯穿整台晚会。开场视觉秀《迎福》中的打铁花和剪纸, 。中国传统建筑创演秀《栋梁》通过美轮美奂的视觉特效, 。凤凰传奇唱出“走中线,挺直脊( )梁,昂起头,耸立九天”, 。热烈奔放的歌舞节目《潮起舞英歌》, ,也领略到中华儿女勇武雄jiàn( )的阳刚气质。②在“欢乐吉祥、喜气洋洋”的主基调中,以真挚诚意为海内外观众献上了一道精彩纷呈的艺术盛宴。(选编自《江苏网络文艺观察》2025年第二期,有删改)1. 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正确的一项是( )A. 脊(jǐn)梁 雄建 B. 脊(jǐn)梁 雄健C. 脊( jǐ)梁 雄健 D. 脊( jǐ)梁 雄建2. 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抒发了中国人“立天地,遮风雨,挺胸膛,做栋梁”的壮志豪情②展现了榫卯、斗拱等中式建筑的代表性元素③让民俗和年味溢满屏幕④让观众感受到傩文化的独特魅力A. ④②①③ B. ②①④③ C. ①④③② D. ③②①④3. 下列对语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 我们在欢乐吉祥喜气洋洋的主基调中,以真挚诚意为海内外观众献上一道精彩纷呈的艺术盛宴。B. 在欢乐吉祥喜气洋洋的主基调中,用真挚诚意为海内外观众献上一道精彩纷呈的艺术盛宴。C. 以欢乐吉祥喜气洋洋为主基调,以真挚诚意为海内外观众献上一道精彩纷呈的艺术盛宴。D. 欢乐吉祥喜气洋洋的主基调中,以真挚诚意为海内外观众献上一道精彩纷呈的艺术盛宴。4.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活的文化遗产,现在还普遍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联讲究平仄,上下联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似或相反。小语同学和小文同学商量着为此次活动拟写一副对联,上联为“绽少年芳华”,请选出作为其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学习非遗文化 B. 少年展宏图 C. 书非遗华章 D. 显无限魅力5.学校定于2025年6月2日上午9点在操场上举办“绽少年芳华·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请你根据这份策划书,把这则消息转述给同学们,并号召同学们积极报名参加。下列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各位同学好!2025年6月2日上午9点在操场举办“绽少年芳华·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请大家务必赏脸捧场!B. 各位同学好!2025年6月2日上午9点在操场举办“绽少年芳华·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欢迎大家踊跃报名!C. 各位同学好!2025年6月2日上午9点举办“绽少年芳华·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欢迎大家踊跃报名!D. 各位同学好!2025年6月2日上午9点在操场举办“绽少年芳华·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希望大家能应此不情之请,准时参加!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6—7题。(每小题2分,共4分)葛溪驿①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注释】①本诗写作于皇祐二年(公元1050年)。当时王安石鄞县知县任满,回临川省亲后取道杭州入京,途经弋阳,宿于葛溪驿。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借缺月、孤灯、风露、鸣蝉、疏桐等衰残的景象描绘了一幅驿站冬夜难眠图。B.首句中诗人运用残月、滴漏两个物象分别从听觉、视觉两个角度布景,暗写了诗人内心的烦乱。C.颈联直抒胸臆,从“慷慨”“凄凉”两词可以看出诗人情感由激昂高涨转为悲伤凄凉。D.尾联中的“行人”实际上是诗人自指,诗人天明重登征途,环顾四野,无可供娱心悦目之物,聒噪的蝉鸣声更增添了诗人的烦乱。7.历代诗评家皆认为本诗以“乱”为诗眼,请你根据诗歌内容说说诗人因何而“乱”。(二)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10分)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田赞①衣补衣而见荆王,荆王曰:“先生之衣何其恶也?”赞对曰:“衣又有恶此者②。”荆王曰:“可得而闻邪?”对曰:“甲③恶于此。”王曰:“何谓也?”对曰:“冬日则寒,夏日则热,衣无恶于甲矣。今大王,万乘④之主也,富厚无敌,而好衣人以甲。甲之事,兵之事也,刈⑤人之颈,隳⑥人之城郭,刑人之父子,臣窃为大王不取也。”荆王无以应。(选自《吕氏春秋》,有删改)贽⑦常启德宗言:“方今书诏,宜痛自引过罪己,以感人心。昔成汤以罪已致兴,后代推以为圣人。楚王失国亡走,一言善而复其国,至今称为贤者。陛下诚能不吝改过,以言谢天下,臣虽愚陋,为诏词无所忌讳,庶能令天下叛逆者回心喻旨。”德宗从之。故行在制诏始下,闻者虽武人悍卒,无不挥涕感激。(选自《顺宗实录》,有删改)【注】①田赞:据说是墨家人物,齐国的游说之士。②恶此者:比这更破的。③甲:铠甲。④万乘:指万乘之国,泛指强大的国家。⑤刈(yì):砍。⑥隳(huī):毁坏。⑦贽:陆贽,唐朝政治家。8.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①好( ) ②亡( ) ③以( )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臣窃为大王不取也。②闻者虽武人悍卒,无不挥涕感激。10. 选文中田赞和陆贽劝谏方式,你更欣赏谁的?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理由。(3分)(三)默写(6分)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1)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句子是“____,____。”(2)《送东阳马生序》中,表明作者面对“皆被绮绣”的同舍生,一心向学,没有丝毫羡慕之意的句子是: , 。(3)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明对陈同甫寄予希望且直接表达他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 , 。三 、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0小题,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9分)不辞劳苦于广益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任何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辛苦的劳动。成语“不辞劳苦”形容一个人的做事态度,虽然辛劳、辛苦也在所不辞。②劳,会意字,本义是费力。《说文解字》:“劳,剧也。从力,荧省。”荧,表示火烧房屋,用力救火者的疲惫和辛苦,即“用力者劳”。“劳”的字形,从溯流来说是从“勞”简化而来,泛指一般的劳动、烦劳。引申为疲劳、劳累,如刘禹锡《陋室铭》:“无案牍之劳形。”因为劳而有功,又引申为功劳、功绩,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口舌为劳。”③劳,最开始是简单的肢体活动,后来就发展为集体力和心志为一体的锤炼。《孟子》有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其中,“劳其筋骨”就是经历身体的劳苦、疲累,甚至要忍受筋骨酸痛。在这个过程中,一个人如果靠毅力坚持住了,就能磨炼意志、坚韧性情,从而增长本领,可堪大任。④“劳其筋骨”是吃苦,更是“进补”,符合人的成长发展规律。清人徐荣《劝民》诗写道:“闲也过一日,劳也过一日。不见闲人精力长,但见劳人筋骨实。”清闲安逸并不能使人精力增长,而辛苦劳作却能使人筋骨壮实。可见,“不辞劳苦”虽说累,但能锻炼人、丰富人、提升人。⑤“劳动之于提高才能的关系,就像食物之于人体的关系”,食物能给人体补充营养,劳动是提高才能的养料,而“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消耗身体”。一个人对劳苦不推辞、不逃避,于身心发展大有裨益,那些吃过的苦终变成营养剂滋润自己,那些受过的累终搭成进步的阶梯提升自己。⑥劳动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古人对此认识颇深。东晋陶侃赋闲后,不愿清闲度日,他每天早上把一百块砖从屋里搬到外面,晚上又把砖搬回屋里。对此,他的解释是:如果生活过于安逸,恐怕以后难以担当大任,不利于收复中原的大业。正是这种不辞劳苦的处事态度,让陶侃一生颇有建树,成为一代名将。⑦明代学者史桂芳曾在家书中教育子女:“吾命言儿、稽孙,不外一‘劳’字:言劳耕稼,稽劳书史,汝父子其图之。”史桂芳将耕作与读书并列而举,意在引导孩子热爱耕读劳作,只有不怕吃苦、踏实肯干,才能有饭吃,有幸福的生活。⑧不辞劳苦对为官者而言,就是要勤政,多为百姓办实事、谋福祉。明代袁宏道在任吴县知县时,发现衙吏办事拖沓,到县衙等待决讼的人住满了客楼。于是他大力整顿吏治,省讼便民,尤其处理公案公允快速,办事之人往往只在县城吃一顿饭的工夫,事情就办结了。百姓称之为“升米公事”,称颂他为百姓办事勤快、效率高。⑨“不惰者,众善之师也。”时代图景的铺展离不开不辞劳苦者的付出。立足本职岗位,远离安闲、舒适、懒惰,勤于任事、苦干实干,在工作中勇于担重、担难、担险,最后,所有的“辛苦指数”都将转换为群众的“幸福指数”。(选自《思维与智慧》2023年11月,有改动)12.(3分)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围绕“不辞劳苦”论述了劳动的范畴和作用,不辞劳苦的处事、为学和为官的态度。B.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口舌为劳”的“劳”的含义是疲劳、劳累。C. 第⑤段运用比喻论证来证明劳动的作用,第⑥段运用举例论证来论证不辞劳苦的处事态度。D. 本文的论证语言严谨、逻辑性强,如⑦段末句“只有”“才”等关联词的运用使得论述更严密、更有力。13. (3分)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本文观点的一项是( )A. 仓颉在劳动中观察生物百态并创造了文字,鲁班在劳动中发明锯子、卷尺、云梯等工具,铸就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B. 托马斯·爱迪生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和辛勤劳动,才制造出了实用的白炽灯泡。C. 李绅《悯农》(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D. 萨都刺《常山纪行》(其二):山溜涓涓山雨晴,村南村北鹁鸠鸣。行人五月不知倦,喜听农家打麦声。14.(3分) 你的同学小语平时怕吃苦、怕劳累,读完此文,请你结合本文观点,运用至少一种论证方法对她加以劝说。(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5-16题。(9分)让“非遗”绽放时代光彩①湖南,这片钟灵毓秀、人文荟萃的土地,孕育了丰富多彩、独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宛如璀璨星辰,闪耀着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②湖南非遗资源丰富,目前已构建了完备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全省共有十大类非遗代表性项目5254个、代表性传承人4841人。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37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10个;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21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304人。此外,还有4个国家级和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8个国家生产性保护基地和302个各级非遗工坊。③然而,在时代浪潮的汹涌冲击下,湖南非遗的传承与创新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湖南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的冲击越来越大,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逐渐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随意滥用、不合理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④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达到在保护中传承、在创新中发展的目的,仍有许多工作要做。⑤传承乃创新之基石。湘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以其针法细腻、色彩明艳而著称。传承人怀着对传统技艺的敬畏与坚守,通过口传心授,将精湛的针法和独特的构图技巧代代相传。正是这种矢志不渝的传承精神,使得湘绣历经岁月沧桑,始终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⑥再如汨罗江畔的汨罗长乐故事会,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巧妙融合了表演、造型、彩绘等多种元素。每逢重大节日,当地民众自发组织,生动演绎着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传承人们的执着坚守,让这一传统民俗得以薪火相传,成为汨罗文化熠熠生辉的一张亮丽名片。⑦创新则是传承之动力源泉。浏阳花炮是久负盛名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是湖南名优特产和主要出口商品之一,迄今有1400多年的历史。2006年,浏阳花炮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烟花产业主产区,浏阳市全面描绘“三高四新”美好蓝图,通过文化与科技的创意赋能,全力推进烟花产业与创意设计、媒体艺术深度融合,开辟出了一条创意烟花新赛道。⑧湘西土家族织锦技艺也积极与时尚设计有机结合,将传统图案和色彩巧妙运用到现代服饰、家居用品中,让古老的织锦重焕新生,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⑨在湖南非遗传承创新的漫漫征程中,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需携手同心、群策群力。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资金投入规模,为非遗传承创新筑牢坚实保障。企业要勇担社会责任,将非遗元素巧妙融入产品开发,有力推动非遗产业化发展。社会各界应积极踊跃参与,共同营造尊重、保护和传承非遗的浓厚良好氛围。⑩同时,我们要深度挖掘非遗的文化内涵,精心打造具有湖南特色的非遗品牌。譬如张家界阳戏,通过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匠心独运地打造品牌,不仅在本地备受欢迎,还昂首阔步走向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湖南非遗传承创新之路任重道远。我们应以坚定不移的文化自信和强烈的使命感,传承和创新双管齐下,让湖南非遗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夺目的光彩,为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文化强省建设贡献力量。(选自“新湖南网”2024年8月21日)链接材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15. (3分)下列有关“湖南非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湖南非遗资源丰富,目前已构建了完备的非遗名录体系,且全省共有十大类非遗代表性项目超过五千个。B.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直接导致了湖南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C. 要想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千家万户,传承和创新是相辅相成的,传承乃创新之基石,创新则是传承之动力源泉。D. 对于非遗的传承和创新,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都应参与其中,挖掘其文化内涵,打造非遗品牌。16. (3分)下列对原文和链接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湘绣,作为湖南四大名绣之一,以其针法细腻、色彩明艳而著称,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B. 由政府组织举办的汨罗长乐故事会在重大节日进行演出,生动演绎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起到了宣传汨罗文化的作用。C. 浏阳全力推进花炮创新设计与湘西土家族织锦技艺走向时尚两个事例,都体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的重要性。D.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如春节、故宫等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17.(3分) 现如今,非遗在传承的过程中融入了许多现代元素,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请结合文段内容或生活实际阐述理由。(三) 阅读下面文章, 完成18-21小题。(12分)主角程建华①窗外铜钱大的雪花密匝匝往下坠,外面成了玉砌冰雕的世界。雪夜里,这家土菜馆热气腾腾。菜已盈桌,五双眼睛却被一旁浓稠的酥油茶吸引。②坐在正中的梅朵站起身,捋了捋鬓角的白发:“来,这第一碗酥油茶,我盛给魏老师。”说着就去拿魏老师面前的空碗。魏老师伸手挡住梅朵,眼睛瞪得像张飞,说:“瞎扯!也不看看今晚的主角是哪个。”梅朵抿嘴,回身去抢左边陈斌的碗,说:“对,第一碗茶应该给陈主任。”陈斌是市医院的儿科主任。只见他出手如风,一把夺过碗,斩钉截铁道:“我怎能是今晚的主角呢?”刘大毛缓缓开口道:“益西措从草原千里迢迢来到安庆,一是看望梅朵妈妈,主要还是想来感谢曾帮助过她的人。我说陈主任,你就不要客气了,今晚,你就是我们的主角。”“对,说得好!”众人纷纷附和。③“益西措,你给陈主任带什么礼物来了?”梅朵问坐在角落里一个身穿藏袍的小姑娘。益西措低着头,款款走到陈斌身边,轻声道:“陈叔叔,谢谢您。”只见她双手轻轻一抖,洁白的哈达如清泉一样从袖口飘落。益西措笑着举起双手,将哈达围在陈斌肩上。陈斌低着头,比刚进屋时的益西措还要羞涩。“来,这第一碗酥油茶,就盛给陈叔叔吧!”梅朵不给陈斌争辩的机会,盛了满满一碗,恭恭敬敬端给他,陈斌颔首接了。梅朵转身又给魏老师盛了一碗。魏老师这回没拒绝,啜了一口,赞道:“香!”他又盯着梅朵说:“其实和你比起来,我们都不值一提。”④魏老师的话绝非吹捧。二十年前,梅朵还叫江梅,是安庆一家公司的白领,短发齐耳,英姿飒爽。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独自踏上了去往草原的火车。蓝天下,葱绿的草原一望无垠,一只雄鹰自由自在翱翔着,叫声清澈、干;脆,让江梅忽然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她渴望融入这草原,成为草原上的一株草、一缕风、一只鹰。或许冥冥中早有安排,她和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迎面相逢。女孩光着脚丫,枯黄的头发打着卷儿,漆黑的眼睛怯生生地盯着她。牧民告诉她,小女孩叫益西措,是个孤儿,寄居在此。江梅心一沉,大美诗意的草原,也有这样的苦难?牧民叹息道:“雪山草原不仅有美丽的风景,成群的牛羊,也有洪水、泥石流、雪崩……几年前我们为草原上的孤儿办了一所学校,想让他们有地方学习、生活,可牧民识字的不多,找不着合适的老师,学校也闲置了。”江梅听得心下戚戚,不禁脱口而出:“我当她们的老师行吗?”牧民手一拍:“太好了!走,我领你们去学校!”江梅兴冲冲上了汽车,草原的风撩起她漆黑的短发。不久,“学校”出现在了眼前——一座废弃已久的土坯碉楼。⑤江梅从此成了益西措和十多名孤儿的老师。太阳爬上山梁时,读书声、欢笑声、歌唱声像麦色的阳光一样洒满碉楼。江梅站在碉楼顶上,像鹰一样张开双臂,开心地笑了。江海为自己取了个藏名:梅朵,意为花儿。孩子们都亲切地喊她梅朵妈妈。此后十多年里,梅朵的身影频繁穿梭在草原和安庆之间,她只做两件事:到安庆筹钱,回草原教书。在酥油灯下,梅朵将自己与孩子们的故事写成一篇篇文章,投给了千里之外的报社,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这里的孩子。⑥魏老师是报社的副刊部主任,他被梅朵的来稿深深打动,连续发表了几篇她的文章后,决定为梅朵和孩子们做点什么。当梅朵再次回到安庆筹钱时,魏老师请她吃了顿饭,并请来了陈斌、刘大毛等几位多年的文友作陪。席间,魏老师讲述了梅朵和孩子们的故事,话音未落,陈斌第一个站起来,说:“益西措一直到大学的学费,都由我负责。”⑦见魏老师说他自己和朋友们的行为不值一提,梅朵激动起来:“魏老师,这些年,没有大家的支持,我早就半途而废了。”她捧起酥油茶说:“感谢大家这么多年的支持,咱以茶当酒,一起举杯。”众人纷纷起身,一时屋里铮然作响。聊到酣畅时,陈斌问道:“梅朵,孩子们都毕业了,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梅朵说:“我想写部长篇作品,把自己在草原上的点点滴滴都写出来。这批孩子是毕业了,可草原上还有不少这样的孩子,我写这部长篇,也是为了寻找下一个点亮酥油灯的人。”⑧大雪下得嘶嘶作响,魏老师忽说:“咦,刘大毛哪去了?”说话间,门吱呀一声推开了,刘大毛抖了抖满头雪花,径直走到梅朵身边,说:“梅朵,这是十万块钱,安心写你的长篇作品,争取早日出版。”梅朵一下呆了,抬头望着刘大毛,双手不安地搓来搓去。魏老师捧起酥油茶,说:“不愧是最美退伍军人,来,一起致敬刘大毛。”众人将碗举起,抢着端到刘大毛面前。⑨窗外,雪旁若无人地下。窗内,大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一晚上的饭快结束了,也不晓得今晚的主角究竟是谁。(有删改)18.(3分) 下列关于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中多次出现酥油茶,让读者更真切地感受到故事发生的地域背景和文化特色。B. 第③段中益西措为陈斌献上哈达,表达出她对陈斌一直以来资助的感激之情。C. 第④段画线句中破折号起转换话题的作用,引出下文梅朵留在这里教书的故事。D. 文章运用插叙,展现梅朵从城市白领到草原老师转变,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19.(3分) 结合语境,赏析第⑤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江梅站在碉楼顶上,像鹰一样张开双臂,开心地笑了。(3 分)文中反复描写雪景,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21. (3分)文章以“主角”为题,但直到结尾也没有交代主角究竟是谁,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名著阅读( 3 小题,共 10 分)22.( 3分)下列对《儒林外史》《水浒传》《艾青诗选》的评述,正确的一项是( )A.《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后发疯的情节,通过夸张手法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精神摧残。B.《水浒传》中林冲因误入白虎堂被高俅陷害,最终在野猪林被鲁智深所救,体现了他逆来顺受的性格。C.《艾青诗选》中《大堰河—我的保姆》以“土地”意象为核心,表达了对侵略者的控诉与对光明的向往。D.《儒林外史》通过王冕淡泊名利、杜少卿仗义疏财等形象,批判了以他们为代表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热衷功名的丑态。23.小文在阅读《儒林外史》时采用了比较探究的名著阅读方法,做了资料卡,请你帮她补充相应的内容。(3分)名著 方法 内容 结论《儒林外史》 比较探究 A (人名)愚昧守节,以求青史留名全县读书人纷纷来祭奠,以示推崇。 这两个故事形成强烈对比,增强了批判___C___的力量。沈琼枝反抗骗婚,果断出走, B (情节),只有杜少卿等几个名士赏识。24.( 4分)《儒林外史》与《水浒传》均运用讽刺手法揭露社会矛盾,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具体情节,从“讽刺对象”和“艺术效果”两方面分析两者的差异。五、写作(共 50 分)25.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世界赠予我虫鸣,也赠予我雷霆。赠我弯弯一枚月,也赠予我晚星。”2025年春晚,王菲演唱的《世界赠予我的》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歌曲中,世界的馈赠丰富多样,有美好,也有挑战。在你的生活里,世界又赠予了你什么?是一次难忘的旅行,让你领略到山川湖海的壮美;还是一次挫折后的成长,让你明白了坚持的意义;亦或是一份珍贵的友谊,温暖了漫长岁月……请以《世界赠予我的》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