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阜新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阜新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辽宁省阜新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一、单选题
1.步入青春期,我们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 )
①身体外形的变化 ②内部器官的完善 ③性机能的成熟 ④情绪波动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一个人不应该完全受制于自己的情绪,要学会管理情绪。”这是因为( )
①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会随着情境的改变而变化②情绪与人的身心健康有关
③要保持积极的心态,正确对待各种情绪感受④情绪影响着我们的观念和行动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3.我国历史上有伯夷、叔齐“不食周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这两则故事共同告诉我们( )
A.学会文明有礼,做有志气的人
B.捍卫人格尊严,做有骨气的人
C.守护法律底线,做有定气的人
D.崇尚公平正义,做有底气的人
4.2025年央视春晚创意融合舞蹈《秧BOT》中,杭州宇树科技的机器人精彩表演令人惊叹,展现了中国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强大实力,中国观众直呼“太强了”,老外也赞叹不已。从这一事件中,我们自信的来源主要是( )
A.自己身上的优点长处 B.别人给予的夸赞表扬
C.国家科技的出色成果 D.自己心中的美好未来
5.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王兴兴说“别人能做的事,我们也能做,还能做得更好。”这启示我们要( )
A.坚定理想信念 B.做到扬长避短 C.学会自信自强 D.正确面对挫折
6.中国古人讲“同舟共济”,现在国际社会则需要“同舟共济”,各国不是乘坐在190多条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这彰显的中国智慧有( )
①天下一家,和衷共济 ②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③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④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理学家朱熹有一次去看望自己的女儿女婿,女儿留他吃午饭,但因家中贫困,女儿只端出几碗“粗茶淡饭”招待朱熹,对父亲很是愧疚。朱熹却不以为意,并告诉女儿俭朴度日是良好家风,对于饮食,不要计较多少和好坏。朱熹的言行教育我们要( )
①追求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
②不为物役,克服消费主义、享乐主义
③坚守做人的品格,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④坚持中和泰和的理念,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下列诗句体现“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事方法是( )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C.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D.关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传统经典话语启示我们要( )
A.关爱他人,理解他人 B.自我中心,关注自身
C.我行我素,唯我独尊 D.追逐名利,不择手段
10.下列属于中华传统美德中“敬业乐群”方面的是( )
A.言而有信,一诺千金 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尊老爱幼,邻里和睦
11.“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这启示我们( )
①在日常生活中严格执行法律
②关注法律体系建设,为法律的完善贡献力量
③从内心深处拥护法律,信仰法律的力量和价值
④崇尚法律、遵守法律、捍卫法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社会公共利益是全体社会成员的整体利益,蕴含着每个人的 和 ( )
①眼前利益 ②根本利益 ③长远利益 ④社会公共利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民事活动应遵守下列哪些基本原则( )
①公开原则 ②自愿原则 ③平等原则 ④诚信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根据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享有肖像权,即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利益并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下列行为中属于侵犯公民肖像权的是( )
①某企业私自将他人肖像用于商业广告
②某公司利用他人艺名申请注册商标
③某报社将模范人物肖像用于公益宣传报道
④王女士未经允许在社交群频繁发布程女士肖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财产,财产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我国《民法典》明确保障公民财产权,并规定了侵权形式及保护措施。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涵盖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方面。下列行为中,属于正确行使财产处分权的是( )
A.小丽骑着她自己的自行车去上班
B.小强将姥姥给的压岁钱藏了起来
C.老孙拿出积蓄资助几名贫困学生
D.老李将闲置叉车租出去收取租金
二、综合探究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七年(1)班同学围绕“青春”这一话题组织“畅谈青春”班会,请你也参与其中完成任务。
【化解青春烦恼】小刚的日记:我和几个好朋友一起去郊游踏青时拍了很多照片。和妈妈分享这些照片时没想到妈妈指着我和一位女同学的合照说,以后最好少和女同学来往,对你没什么好处。
(1)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小刚妈妈的观点是否正确,并给出理由。
(2)与异性交往过程中要把握好尺度,面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朦胧情感,我们应该怎么做
【学会自我保护】
班上有同学喜欢用不雅语言和别人开玩笑。对此有女同学表示这样的话让人感到不舒服。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应该如何学会自我保护 (答出三点即可)
【做情绪的主人】
芳芳在一次考试中,把本是强项的数学考砸了。试卷发下来后,她感到焦虑、悲伤。冷静过后,觉得暴露出问题是件好事,心里舒坦多了。之后几天她精力充沛,学习劲头很足。
(4)根据上述材料,请你运用“学会管理情绪”的相关知识,说说你怎样管理情绪
三、分析说明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七年级(2)班决定开展一次以“做自信自强的人”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任务:
【走进自信】
进入初中,班里个别同学出现了以下“心理疾病”,请你帮助她们加以诊治。
☆团团:过高估计自己,自以为是,好高骛远。
☆圆圆:轻视自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低估自己的能力,不敢尝试。
(1)请你诊断出团团和圆圆的“心理疾病”分别是什么 并请你给出治疗方案。
【树立自信】
七年级学生小秦一直很喜欢写作,他经常向学校的文学社投稿。但前几次投稿都没有被录用,这让他非常沮丧,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写作能力,不敢再投稿了。
(2)为了帮助小秦重新树立自信,请你给他提两点建议。
【自强故事】
祖逖闻鸡起舞、司马迁受辱而著《史记》……
(3)请同学们写出一个关于自强方面的名言名句。
【自强宣言】
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涌现出大批为国奋斗、自强不息的典范。
(4)请你以“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为主题,撰写一份“自强宣言”。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团委正在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议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任务。
【核心思想理念】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中习近平主席提到,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是共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我们要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风险和挑战,为子孙后代创造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美好未来。
(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丝路精神”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哪些核心思想理念
【中华人文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滋养了独特丰富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人文学术,至今仍然具有深刻影响。
(2)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弘扬中华人文精神。怎样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中华传统美德】
事例一 组织校园捐赠,将书籍赠送给福利院的孩子。
事例二 发现邻居家门口有几个人神神秘秘,怀疑他们在实施盗窃,随即拨打报警电话。
事例三 在家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陪爷爷奶奶聊天,倾听他们的心声。
事例四 发货时错把款式相似、价格低廉的产品发给了客户,立即联系客户重发。
(3)请你写出以上事例分别弘扬了哪些中华传统美德
(4)为践行诚信之约,我们中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应该怎么做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班同学将举行一次模拟法庭活动。请你参与此次模拟法庭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案例一 已满15 周岁的大伟和小楠是好朋友,两人平时爱玩游戏,经常旷课到“黑”网吧玩游戏。父母和老师多次教育劝诫两人,两人却依然我行我素。一日两人与人发生争执,殴打他人造成对方轻微伤,被公安机关拘留。由于家里给的零花钱无法负担玩游戏的花销。于是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两人多次拦路抢劫,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有期徒刑3年。
案例二 最新法律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1)为了举办好此次活动,针对案例一,你准备查阅哪几部法律 (两部法律)
(2)案例一的什么行为属于不良行为 什么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什么行为属于犯罪
(3)有人疑惑,大伟和小楠年龄小,“被判刑”的这种处罚合法吗 结合案例二解答。
(4)针对案例一中的案件,请你谈谈如何严于律己,远离违法犯罪。
参考答案
1.A
2.B
3.B
4.C
5.C
6.A
7.A
8.C
9.A
10.B
11.D
12.C
13.D
14.B
15.C
16.(1)不正确。理由:异性同学的交往有助于优势互补、共同进步,培养健康的交往能力;家长应该引导而非盲目干涉,帮助子女建立正确的交往观念。
(2)①理智处理,慎重对待;②保持适当距离,专注学习与自我发展;主动与师长沟通,学会正确应对情感问题。
(3)我们应当自重自爱,言谈举止不越界。我们应当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预防和应对性骚 扰、性侵害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辨别并抵制性骚扰、性侵害等行为,掌握有效的应对方法和策略,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①情绪影响着我们的观念和行动,可能激励我们努力向上,也可能让我们因为挫败而止步不前。②我们应当善于激发积极的情绪感受,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调节情绪。调节情绪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常用 的方法包括注意转移、合理宣泄、认知调节、放松训练等。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调节情绪的方法。
17.(1)团团:心理疾病:自负。治疗方案: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身优点,也需正视不足;尊重他人意见,虚心接受合理建议,避免过度自我肯定。
圆圆:心理疾病:自卑。治疗方案:发现并挖掘自身长处,从擅长的事做起,积累成功体验;积极进行自我鼓励与正面暗示,如“我能行”,逐步提升自我认同感。
(2)①找准定位,扬长避短。②专注当下,积极行动。③勇于探索,增强底气。④我们要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坚定民族自信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做自信的中国人。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4)①树立远大理想。我们要怀有拳拳爱国之心,立下报国之志,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发展结合起来,找到青春进取的方向和力量,奋力书写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②求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我们要认真对待各门课程,勤学好问、夯实基础;要关注现实问题和社会发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在苦干实干中磨砺成长,砥砺前行。我们要在做事中不断磨炼意志、锤炼品格。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我们首先要学会依靠自己、对自己负责,学会做事、身体力行。每一项事业,不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我们只有不怕吃苦、努力耕耘,才能有所收获、有所成就。
18.(1)丝路精神中“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中的“尚和合”。②“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体现了“求大同”。
(2)①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我们应当正确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方法,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②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立己达人,兼善天下。我们要积极进取,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努力奋进;爱人利人,择善而行,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我们应当向榜样学习,勇担使命,久久为功,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
(3)事例一:乐于助人;事例二:见义勇为、维护正义;事例三:孝敬父母、尊敬长辈;事例四:诚实守信。
(4)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按时完成作业,考试不作弊等。
19.(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不良行为:经常旷课到“黑”网吧玩游戏。
一般违法行为:殴打他人造成对方轻微伤,被公安机关拘留。
犯罪行为:多次拦路抢劫。
(3)合法。根据案例二,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抢劫等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大伟和小楠已满 15 周岁,实施了抢劫行为,所以要负刑事责任,“被判刑” 合法。
(4)①认清危害,增强法治观念。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觉遵纪守法的人。
②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自控力,严于律己,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防患于未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