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莆田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莆田市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试卷
高二语文
本试卷共9页,26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一、阅读(76分)
:(一)阅读I.(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忧惠意识体现中国文化重道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大成于孔孟。孔子忧“德之不修,学之不
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孟子更说“君子有终身之忧”。无论是内容的深度还是要求的
强度,儒家都将忧患的情感和理智大大突出,这是毫无疑问的。这一点,也可以从儒家的反对者
方面反证出来。老子说“绝学无忧”,庄子说“彼仁人何共多忧也”,都是对儒者的批评。老庄
当然也知道儒家所忧的是现实世界与他们那理想世界之差距及其如何缩短和消灭的头等大事,但
在老庄眼里,儒家的价值追求和价值焦虑,实在毫无价值。那些所谓的“仁人之所忧”,不过是
不知海洋之阔的河伯式的自恋之辞而已(《庄子·秋水》),老庄自视,比孔孟豁达得多了。
需指出的是,忧患意识在儒家思想体系中,最具特色的,恐怕不在于身居“困难的处境”时,
“自己担当起问题的责任”,而在于一种居安思危的理性精神。当真的陷入困难的处境时,如孔
子畏于匡、颜回居陋巷那样,儒者倒会显出一副乐天知命的神情,达观起来,而找不到此时此地
有任何自己应该担当的责任。相反在并不困难的处境,在相当顺利的时光,才是忧患意识大行其
道的场合。所谓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得而不忘丧。这些在安存治得的顺境中
所不忘的危亡乱丧的忧患意识,便是一种理性精神,一种基于对人生和宇宙的透彻了解、并为理
想之实现而动心忍性的智慧。或者说,是融合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于一身的理性精神。《诗》
云“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要点全在一个“如”字上。未临深渊而如临,未履薄冰而如履,这
才是忧患意识;真的临深履薄了,斯时需要的便不再是忧患意识,而怡恰是它的对立面一临危
不惧、履险如夷、乐以忘忧之类的理智、情感和意志了。因为按照偏家的辩证法,此患之作为真
正的忧患,或忧患的本体,并不在忧患者之中,倒是在它的对立面,在安乐者之中:一旦安于所
安,乐于所乐,真正的忧患便开始了,临近了。
(摘编自庞朴《忧乐圆融一一中国的人文精神》)
高二语文试题第1页(共9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