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三单元 名著导读《经典常谈》 课件 (共3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三单元 名著导读《经典常谈》 课件 (共34张PPT)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kYCKL3nUZsDKq1sxPTJDTyKsv/GDPijvLuCi3HOGMSTwqw==
课前导入
属于中国的经典
致敬经典的那些人、事、物
影视圈
时尚圈
综艺圈
kYCKL3nUZsDKq1sxPTJDTyKsv/GDPijvLuCi3HOGMSTwqw==
经典常谈
朱自清
kYCKL3nUZsDKq1sxPTJDTyKsv/GDPijvLuCi3HOGMSTwqw==
作者简介
生平简介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
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学者、诗人及民主战士。诗歌作品《雪朝》(8位诗人的合集)、《毁灭》(近300行的抒情长诗),散文集有《背影》、《匆匆》,论文集《国文教学》、《经典常谈》、《语文拾零》,杂文集《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
kYCKL3nUZsDKq1sxPTJDTyKsv/GDPijvLuCi3HOGMSTwqw==
作者简介
一个支配中学生90多年的男人
盼望着,盼望着,朱自清他又来了··
kYCKL3nUZsDKq1sxPTJDTyKsv/GDPijvLuCi3HOGMSTwqw==
作者简介
一位通杀清华北大的高材生
从1925年入聘清华,27岁成为教授,到1948年因病去世,在清华大学担任中文系教授的23年里,朱自清开了16门课,影响了几代中国顶级学子。
1916年数学0分、国文98分(满分100)被北大破格录取,1917年升北大哲学系并改名朱自清,1920年北大哲学系毕业。
北大的偏科奇才
清华的内卷课霸
没错,
高材生就是我!
kYCKL3nUZsDKq1sxPTJDTyKsv/GDPijvLuCi3HOGMSTwqw==
kYCKL3nUZsDKq1sxPTJDTyKsv/GDPijvLuCi3HOGMSTwqw==
作者简介
一位追求恋爱自由的帅男
朱自清与妻子陈竹隐
朱自清与家人
kYCKL3nUZsDKq1sxPTJDTyKsv/GDPijvLuCi3HOGMSTwqw==
作者简介
一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勇士
1948年初,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最后阶段的时候,此时的朱自清先生,已经重病缠身而且无钱医治,但他拒绝购买和接受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让孩子把面粉配给证退了回去。
毛泽东高度评价他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朱自清去世时,钱包里仅有6万元,这点儿钱在当时连一个包子都买不到。
kYCKL3nUZsDKq1sxPTJDTyKsv/GDPijvLuCi3HOGMSTwqw==
作品简介
kYCKL3nUZsDKq1sxPTJDTyKsv/GDPijvLuCi3HOGMSTwqw==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经典常谈》
《经典常谈》写于1942年,当时新文化已经站稳了脚步,开始担负起参与“抗战救国”的历史责任。因此曾经对于传统经典持有激烈批判态度的“新文化人”也转向表彰其间的积极因素,肯定其在“国民教育”中作为“文化训练”载体的重要作用。
kYCKL3nUZsDKq1sxPTJDTyKsv/GDPijvLuCi3HOGMSTwqw==
作品简介
创作目的
《经典常谈》
为了给希望读些经典的中学生做个向导,指点阅读门径,让他们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不至于茫然无措·····
朱先生的《经典常谈》却是负起这方面的责任来的一本书。它是一些古书的“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谁要知道某书是什么,它就告诉你个什么,看了这本书当然不就是变了古书,可是古书的来历,其中的大要,历来对于该书有什么问题,直到现在为止,对于该书已经研究到什么程度,都可以有个简明的概念。学生如果自己在一大堆参考书里去摸索,费力甚多,所得未必会这么简明。因这本书的导引,去接触古书,就像预先看熟了地图跟地理志,虽然到的是个新地方,却能头头是道。
——叶圣陶《读〈经典常谈〉》
导入
kYCKL3nUZsDKq1sxPTJDTyKsv/GDPijvLuCi3HOGMSTwqw==
作品简介
主要内容
《经典常谈》
《经典常谈》全书共13篇,梳理了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诗、文等经典内容,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
kYCKL3nUZsDKq1sxPTJDTyKsv/GDPijvLuCi3HOGMSTwqw==
作品简介
经、史、子、集是什么?
经部——领袖群籍 如春之始
史部——烛照古今,如夏之炽
子部——采撷百家,如秋之收
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个大类
经、史、子、集是什么?
史部收录史书
收录了儒家的“十三经”及相关著作,
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
集部——荟萃斯文,如冬之藏
《经典常谈》
kYCKL3nUZsDKq1sxPTJDTyKsv/GDPijvLuCi3HOGMSTwqw==
《说文解字》第一
作品简介
《说文解字》第一
小学
《说文解字》
第一

《周易》第二
《尚书》第三
《诗经》第四
三礼第五
《春秋》三传第六
四书第七
《战国策》第八
《史记》
《汉书》
第九


辞赋第十一
诗第十二
文第十三
经、史、子、集是什么?
经 典 常 谈

《诸子》第十
kYCKL3nUZsDKq1sxPTJDTyKsv/GDPijvLuCi3HOGMSTwqw==
作品简介
《说文解字》第一
课内链接
《说文解字》——书法与书体的演变;
《诗经》——八下《关雎》《蒹葭》《式微》《子衿》;
《三礼》——八下《礼记二则》;
《春秋》三传——九下《曹刿论战》;
四书——七上《论语十二章》;
八上《孟子三章》;九下《鱼我所欲也》
《战国策》——九下《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
《史记》《汉书》——八上《周亚夫军细柳》九下《陈涉世家》;
诸子——七上《穿井的一人》《杞人忧天》八上《愚公移山》八下《庄子二则》;
《经典常谈》
kYCKL3nUZsDKq1sxPTJDTyKsv/GDPijvLuCi3HOGMSTwqw==
作品简介
写作特色
《经典常谈》
风格——借用散文笔触摹写经典学术,文字平易亲切、委婉优美。
内容——点面、点线结合,全书十三篇,从“小学”开篇,然后依次介绍传统的 经、史、子、集,一线串珠。
表述——引入生动,讲解层次清晰、逻辑严谨。各篇主题清晰、内容层层推进,浑然一体。
kYCKL3nUZsDKq1sxPTJDTyKsv/GDPijvLuCi3HOGMSTwqw==
├─ 经典常谈
│ ├─ 对文化发展
│ └─ 对个人
│ ├─ 学习语文相关知识
│ ├─ 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 ├─ 充实精神内涵
│ └─ 提升个人修养
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如同一支让我们向中国传统文化深海中航行的船蒿,给我们指明方向,让我们向中国文化经典深处漫溯。无论时代怎么进步,社会怎么改变,经典作品作为先贤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其生命力是顽强的,其作用是巨大的。希望大家在闲暇之际能重拾经典,传承弘扬并不断创新,让经典永不落幕。
kYCKL3nUZsDKq1sxPTJDTyKsv/GDPijvLuCi3HOGMSTwqw==
阅读方法指引
kYCKL3nUZsDKq1sxPTJDTyKsv/GDPijvLuCi3HOGMSTwqw==
阅读指导
选择性阅读概念
选择性阅读指导
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它往往与阅读者的兴趣、目的密不可分。我国古代学者很重视选择性阅读。苏轼就曾说“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所以他建议读书求学之人“每次作一意之”(《又答王庠书》),也就是每次阅读只关注某一方面的内容,不贪多求全。
kYCKL3nUZsDKq1sxPTJDTyKsv/GDPijvLuCi3HOGMSTwqw==
阅读指导
阅读方法探究
选择性阅读方法
一、浏览目录
二、兴趣选择
四、带着目的
三、勤做笔记
常见阅读方法:
kYCKL3nUZsDKq1sxPTJDTyKsv/GDPijvLuCi3HOGMSTwqw==
阅读指导
选择性阅读方法
浏览目录
先浏览目录,了解全书的内容和结构。
比如从《经典常读》目录就能知道全书十三篇,分别介绍了一种或一类经典,非常便于我们选择性阅读。
阅读方法探究
《说文解字》第一 / 1
《周易》第二 / 10
《尚书》第三 / 17
《诗经》第四 / 26
三礼第五 / 33
《春秋》三传第六 / 39
四书第七 / 45
《战国策》第八 / 51
《史记》《汉书》第九 / 56
诸子第十 / 71
辞赋第十一 / 83
诗第十二 / 92
文第十三 / 105
kYCKL3nUZsDKq1sxPTJDTyKsv/GDPijvLuCi3HOGMSTwqw==
阅读指导
根据《经典常谈》的目录,对作品内容要点,进行大致的了解,更有针对性的选择阅读。
阅读方法探究
经典常谈
├─ 小学
│ └─ 《说文解字》第一 —— 仓颉造字说、《说文解字》、六书、书体演变
├─ 经
│ ├─ 《周易》第二 —— 八卦起源、五行起源、《周易》入门知识与流传发展
│ ├─ 《尚书》第三 —— 《尚书》由来、伏生与《尚书》、《今文尚书》与《古文尚书》、伪《古文尚书》
│ ├─ 《诗经》第四 —— 《诗经》的由来、作用、解诗
│ ├─ 三《礼》第五 —— 礼、乐、三礼
│ ├─ 《春秋》三传第六 —— 孔子与《春秋》的传说、《春秋》与三传、《左传》
│ └─ 《四书》第七 —— 四书的由来、顺序、内容
├─ 史
│ ├─ 《战国策》第八 —— 产生的原因、内容、意义
│ └─ 《史记》《汉书》第九 —— 作者经历、内容、中心
├─ 子
│ └─ 诸子第十 —— 诸子产生的原因,各家的代表人物、观点、核心思想
└─ 集
├─ 辞赋第十一
├─ 诗第十二 —— 发展历程、主要人物、特点
└─ 文第十三
kYCKL3nUZsDKq1sxPTJDTyKsv/GDPijvLuCi3HOGMSTwqw==
阅读指导
选择性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探究
小学
《说文解字》第一 —— 仓颉造字说、《说文解字》、六书、书体演变

├─ 《周易》第二 —— 八卦起源、五行起源、《周易》入门知识与流传发展
├─ 《尚书》第三 —— 《尚书》由来、伏生与《尚书》、《今文尚书》与《古文尚书》、伪《古文尚书》
├─ 《诗经》第四 —— 《诗经》的由来、作用、解诗
├─ 三《礼》第五 —— 礼、乐、三礼
├─ 《春秋》三传第六 —— 孔子与《春秋》的传说、《春秋》与三传、《左传》
└─ 《四书》第七 —— 四书的由来、顺序、内容
kYCKL3nUZsDKq1sxPTJDTyKsv/GDPijvLuCi3HOGMSTwqw==
阅读指导
选择性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探究

├─ 《战国策》第八 —— 产生的原因、内容、意义
└─ 《史记》《汉书》第九 —— 作者经历、内容、中心

诸子第十 —— 诸子产生的原因,各家的代表人物、观点、核心思想

├─ 辞赋第十一
├─ 诗第十二 —— 发展历程、主要人物、特点
└─ 文第十三
kYCKL3nUZsDKq1sxPTJDTyKsv/GDPijvLuCi3HOGMSTwqw==
阅读指导
选择性阅读方法
兴趣选择
古代文学类:《诗第十二》《文第十三》。
历史类:《〈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
还可以寻找新的兴趣点,进而扩展到其他部分。
读《文第十三》时对战国时期的说客产生兴趣,就去读对这个群体介绍更详细的《〈战国策〉第八》。
比如学过《〈诗经〉二首》之后,你希望了解关于《诗经》的更多知识,就可以去读《经典赏谈》中的《〈诗经〉第四》。
又如你正在与同学开展以汉字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就可以去读《经典常谈》中的《〈说文解字〉第一》。
带着目的
阅读方法探究
kYCKL3nUZsDKq1sxPTJDTyKsv/GDPijvLuCi3HOGMSTwqw==
阅读指导
选择性阅读方法
勤做笔记
②援疑质理:标记疑问,学生或老师就整本书阅读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循着问题探究,使阅读走向深入。
③批注赏析:通过批注精彩片段、提出关注问题、品味独特的语言。
④美句摘抄:摘录经典语句。
①圈点勾画:阅读时勾画摘抄家训箴言,随后分类整理家训内容,做读书笔记等。
阅读方法探究
kYCKL3nUZsDKq1sxPTJDTyKsv/GDPijvLuCi3HOGMSTwqw==
习题训练
kYCKL3nUZsDKq1sxPTJDTyKsv/GDPijvLuCi3HOGMSTwqw==
课堂练习
文学常识习题
《经典常谈》
1、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 ,号秋实,后改名自清。生于江苏东海县,原籍浙江绍兴,因世代居住于扬州,自称 人。著名的散文家、 、教育家,杰出的民主战士。
2、本书是朱自清先生完成于 年的著作,80年来广为流传,成为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经典。全书分十三个章节,浅明而精辟地介绍了我国文化传统中的经典作品,包括《 》、《周易》、《尚书》、《 》、《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 》、《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
佩弦
扬州
诗人
1942
说文解字
诗经
史记
kYCKL3nUZsDKq1sxPTJDTyKsv/GDPijvLuCi3HOGMSTwqw==
课堂练习
文学常识习题
《经典常谈》
3、《经典常谈》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 、 、 、 的顺序;并照传统的意见将“ ”书放在最前头。
4.《经典常谈》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看的书,朱自清格外重视这本书的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
5.《经典常谈》也可以看作一本精彩的学术散文集。这本书不“ ___________”,也不___________,而是以流利畅达的语言娓娓道来。
经 史 子 集
小学
普及性
通俗性
板着脸说话
平铺直叙
kYCKL3nUZsDKq1sxPTJDTyKsv/GDPijvLuCi3HOGMSTwqw==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经典常谈》
1. 有人建议阅读《经典常谈》时,可以选择《〈诗经〉第四》《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进行组合阅读,这样能够完整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过程及其成果。你是否同意这一建议?结合名著阅读方法,说说你的看法。(5分)
同意。这种阅读方法属于选择性阅读,读整本书,特别是读《经典常谈》这种内容涉及面较广的作品时,可以选择自已最感兴趣的部分作为切入点。《〈诗经〉第四》专门介绍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它是中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辞赋第十一》介绍屈原的《楚辞》及辞赋的发展过程,屈原的《楚辞》是中国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诗第十二》从汉乐府诗开始至宋代诗歌,介绍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同时也介绍楚辞对后代诗歌的影响等。将这三篇组合阅读,可以让我们对中国古代诗歌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kYCKL3nUZsDKq1sxPTJDTyKsv/GDPijvLuCi3HOGMSTwqw==
kYCKL3nUZsDKq1sxPTJDTyKsv/GDPijvLuCi3HOGMSTwqw==
感谢观看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