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山市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水平测试卷七年级历史说 明:1.全卷共6页,第一部分为单项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的指定区域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号码的标号涂黑。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要答在答题卡上。4.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隋朝时,地方官每年年终需要到中央“上考课”(汇报工作),中央也经常派遣使者巡察地方政绩。这些措施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消除了吏治腐败C.减轻了百姓负担 D.简化了行政机构2.隋朝时关中连年大旱,开皇五年,隋文帝“发广通(仓)之粟三百余万石,以拯关中。”此举旨在A.发展交通运输 B.缓和社会矛盾C.促进商业发展 D.推行轻徭薄赋3.《贞观政要》记载,贞观三年时,关中地区粮食丰收,“商旅野次(野外停留),无复盗贼,囹圄(监狱)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与该场景出现有关的帝王是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祖 D.唐太宗4.隋朝规定“工商业者不得入仕”,唐朝时,酒家之子陈会中第后,官至州刺史,盐商之子毕諴进士及第后,官至宰相。这一变化折射出科举制A.加强朝廷选官权力 B.提高官员文化素养C.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D.提升政府行政效率5.史书记载,唐初宫中妇女骑马多穿戴“羃離”将全身遮蔽,以免被过路人窥探。开元年间,则出现了“靓妆露面,无复遮蔽”的胡帽。这一变化可用来佐证唐中期A.社会风气开放 B.民族政权并立C.等级制度森严 D.社会生产繁荣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 第 1 页 共 6 页6.下图为陕西省唐墓出土的壁画《客使图》,最适合该图内容的主题是A.南方开发 B.中外交往 C.科技文化 D.边疆治理7.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王欲以铁钱替代铜钱,有大臣进言,新钱铸造后,若本国使用新钱而邻国不用,会导致“商贾不行,百货不通”。由此可以推断,这一时期A.区域经济联系密切 B.海外贸易十分兴盛C.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D.社会极度动荡不安8.唐朝医学家孙思邈接受了印度医学家耆婆“天下物类,皆是灵药”的理论。他大量吸收了民间或外来的药物,使《千金方》所收集的药物比唐代官修的《新修本草》多了680种。这反映了当时A.政府主导的药典修订 B.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C.药材产量的大幅增加 D.中医理论的创新突破9、北宋时期,成都是成都平原及其四周地区所产粮食、纺织品、陶瓷、纸张、书籍的集散地,与吐蕃、大理从事茶马贸易。这一现象最能佐证当时成都A.农村商业市镇发达 B.西南经济中心的地位C.重点发展海外贸易 D.全国制瓷业中心地位10.宋代科举考试中,多次落第且年满五十岁者,可特许参加殿试,通过后获“特奏名”出身和官衔。据统计,宋代特奏名出身者约5万人,占全体录取数的45%。这一做法A.巩固了统治基础 B.加剧了社会矛盾C.束缚了士人思想 D.提高了官员素养11.宋代在北方、西北边境设军事管辖区22处(占全国半数以上),其名称多为如破虏、威虏、静戎等。与这一布局和命名方式有关的是A.匈奴南扰 B.藩镇割据 C.边防压力 D.榷场贸易12.公元1028年,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宋朝派人在边境赈济,赐辽使八字“南北两朝,永通和好”,辽朝以此为科举考试试题。由此可知,当时宋辽A.存在政治依附关系 B.实现政治上的统一C.军事对抗完全消失 D.民族关系出现缓和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 第 2 页 共 6 页13.下图为河北宣化辽墓壁画《备茶图》,展现了从贮茶、选茶、碾茶、煮茶到饮茶的整个流程。这反映出当时A.农业技术先进 B.民族交融加强 C.边疆得到开发 D.国家政权统一14.宋代以前酿酒原料主要以黍、粟、秫为主,宋代以后稻米成为最重要的酿酒原料。这一转变反映了宋代A.小麦种植技术的突破 B.全国经济重心南移C.酿酒业依赖进口原料 D.商品种类日益增加15.这一时期, “中国”的疆域突破九州演变为十一行省;“中国”的文化突破农耕文化而演变为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兼有。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指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16.《马可·波罗行纪》记载:“这真是十分奇异的一种制度,因而在行动上也很有效率, 早晨在大都采的果子,到了第二天晚上就可送到上都大汗的面前了,虽然两地的距离通常要走上十天。”令马可·波罗惊异的这一“制度”最有可能是A.中枢制度 B.四等人制 C.行省制度 D.驿传制度17.宋代都市生活流行蹴鞠、棋类、投壶等体育活动,民间亦兴起舞旋、相扑、踢球等运动。这反映了当时A.市民阶层的需求 B.军事对抗激烈C.民间的享乐奢靡 D.科举制度完善18.下表是隋至清耕地面积及人均粮食占有情况统计表,由表可知清朝时朝代 耕地面积 (百万石) 人均粮食占有量(斤/年)隋唐 642 988明朝 1070 1092清朝 1400 780A.人地矛盾凸显 B.君主专制强化 C.财政收入减少 D.土地兼并加剧19.明清时期,位于东南地区的盛泽、南浔、双林、震泽等镇出现了“农家织绸,卖于绸庄,农田收获,反漠视之”的现象。这反映了当地A.商品经济繁荣 B.耕地面积减少 C.自然经济解体 D.水陆交通发达20.某作物在明清时期从美洲传入中国,在山区和平原地区大量种植。该作物可能是A.茶叶 B.玉米 C.胡桃 D.稻谷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 第 3 页 共 6 页21.下图为明代卫所(明代在各要塞地方设置的常备军军事组织)分布区域示意图(局部)。图中用来防范倭寇威胁的卫所分布区域是A.东南沿海 B.西南边疆 C.西北边疆 D.东北边疆22.自明末清初开始,原产于广西西江流域的六堡茶通过茶船古道外销至海外。下图中的这条茶船古道反映了明清时期大量 六堡 445 28XD 簿江福州 22 西江( 珠江 太平洋 广州 自愿 欧洲 银付 西非 印度 Gran on 联网 单位 南海 印度洋 印度范围会茶船古道线路示意图A.参与全球市场 B.实行重农抑商 C.依赖对外贸易 D.区域经济繁荣23.《农政全书》的序言为“农业为衣食之源,富国之本”;《天工开物》的序言有“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这两者都A.突破了传统科技 B.推动手工业技术革新C.体现了重农思想 D.批判社会的贫富分化24.清朝十分重视地理志的纂修,不仅制定了编修制度,更是前后三次修订全国地理总志《大清一统志》,历时156年。此举旨在A.维护政治“大一统” B.促进民族地区开发C.推行清代“文字狱” D.系统整合地理信息25.清朝康雍乾时期,清廷在台湾各处设立书院24所,从内地延请教师到书院任教,推行儒学,实施教化。这些措施旨在A.创立八股取士 B.增强文化认同C.巩固经济体系 D.奠定疆域版图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 第 4 页 共 6 页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3分。)26.(12分)大运河的开凿和贯通对国家和社会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清朝据苏州的城池街肆以及运河上往来的船舶绘制成的《盛世滋生图》上共有二百三十余家有招牌的店铺,可以分为大小不等的五十个行业。……苏州市场的货物虽然来自川、广等南北九省以至于国外,运货的船只却不能不假道于运河。————摘编自史念海《中国的运河》材料三 下表是关于大运河文化不同省份的主要研究主题省份 主要主题江苏 外宣翻译 文化产业 历史文化浙江 历史文化 遇见大运河 公共空间河南 乡村旅游 文化交融 历史文化遗存——摘编自赵云珠《大运河文化研究综述》(1)对比材料一中的两幅运河示意图,指出与隋朝大运河相比,元朝运河呈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运河在清朝发挥的作用。(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再为大运河文化研究提供两个主题。(4分)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 第 5 页 共 6 页27.(13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治理智慧既维系了王朝延续,也为现代制度建设提供了历史镜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①三省六部制②通判③行省制度④转运使材料二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同时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政治上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发展经济,改革税制……使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摘编自统编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材料三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摘编自统编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1)从材料一中找出下列各朝代的政治制度或措施,将序号填入表格。(4分)朝代 唐朝 宋朝 元朝制度或措施(2)写出材料二中所指“盛世局面”的名称。根据材料归纳中国古代出现盛世局面的原因。(5分)(3)材料三反映的是宋朝的什么政策 根据材料指出该政策实行的目的。(4分)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 第 6 页 共 6 页2024-2025学年下学期七年级下册历史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5 ABDCA 6-10 BABBA11-15 CDBBC 16-20 DAAAB 21-25AACAB二、主观题26、参考答案:(1)变化:裁弯取直;南北距离缩短;由曲折变直。(任答一点得2分)原因:经济重心南移完成;都城位置的变迁;政治中心变化;江南经济的发展。(任答一点得2分)(2)推动沿河城市的发展;加强南北经济交流;促进海外贸易的发展。(任答两点得4分)(3)文化传承、漕运文化、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文化、文化记忆、饮食文化、地名文化等。(4分,言之有理即可)27、参考答案:(1)朝代 唐朝 宋朝 元朝制度或措施 _①___ _②④_ _③__(每点各1分,共4分)(2)名称:贞观之治。(1分)原因:善于纳谏,重用贤才;重视生产,轻徭薄赋;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每点2分,任答两点可得4分)(3)政策:崇文抑武(2分)目的:杜绝武将专权;防止地方权力过大;防止地方割据,稳固政权统治;安定社会;扭转社会风气。(任答一点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