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9张PPT)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知识点1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雅典——民主政治 国家权力掌握在公民大会、议事会、官员和公民法庭手中。(1)内容①公民大会由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组成,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法律和政策。②议事会议员从公民中抽签产生,主要负责为公民大会准备决议草案,并参与国家日常管理。③大部分官员由抽签产生,大多一年一任,随时可以被罢免和审判。④公民法庭是主要司法机关。(2)实质:建立在奴隶制度之上的民主。必备知识 清单破2.斯巴达——寡头政治(1)公民大会名义上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王位世袭,国王垄断了军事统帅权。(2)长老会议员终身任职。(3)监察官拥有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等重要权力。3.罗马共和国——贵族寡头政治 国家权力由执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掌握。(1)执政官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主要职责是担任军事统帅,主持公民大会和元老院,并执行相关决议。(2)元老院由卸任高级官员组成,终身任职,负责向官员提出建议,协调他们的行动。(3)公民大会是罗马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其召开和表决受到高级官员和元老院的限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4.罗马帝国——君主政治 公元前1世纪末,罗马共和国崩溃,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形成君主政治,实行独裁统治。5.局限性:无论是希腊城邦,还是罗马共和国,公民都是少数。妇女、外邦人和奴隶不仅没有资格参与政治,还受到剥削和多种压迫。知识点2 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1.特征:封君、封臣是基本特征,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是重要特征。2.法国:等级君主制(1)确立:三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2)作用: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王权。3.英国:议会制度(1)过程①13世纪初,英王约翰被迫签署限制王权的《大宪章》。②13世纪中后期,议会权力有所加强。③14世纪,议会逐渐分为上下两院,各自议事,并取得批准征税、进行立法等重要权力。(2)特点:国王通过议会为自己的政策寻求支持;议会以向国王请愿的形式,要求国王改善统治。知识拓展 中西封建社会有明显的不同,中国建立的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西欧并未建立高度中央集权的制度,西欧的封君和封臣之间建立了相应的权利义务关系,地方具有一定的自主权。图解历史 中古后期欧洲政治制度的变化知识点3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1.英国——君主立宪制(1)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2)18世纪,英国逐渐形成内阁制度。概念阐释 代议制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行式。2.美国——联邦共和制(1)背景:北美独立战争爆发后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2)内容①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国,实行三权分立。②总统是政府首脑,掌握行政权。国会拥有立法权和批准税收的权力。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和国会规定设立的下级法院。3.法国——共和制(1)1792年,法国首次建立共和国。(2)1870年,法国建立第三共和国,1875年通过新宪法。经过数年动荡,法国确立了共和制。定点 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对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影响 材料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是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基础,深刻地影响了整个西方的思想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在文艺复兴时期再次发展,平等、自由观念以及法律、民主政治得到了极大的宣扬,这也为近现代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资本主义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的政治特点就可以看到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影子。西方的政治结构就是从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结构发展而来的。——摘编自吴明华《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对近现代西方的影响》关键能力 定点破雅典民主政治 对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影响人民主权 近代以来主权在民思想的开端五百人议事会按照公民人数分配名额 比例代表制的开始五百人议事会规定的任期 近现代资产阶级代议制下任期制的渊源公民大会中的辩论行为 近现代西方议会制的雏形解读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基础过关练题组一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公元前427年,希腊小城邦密提林背叛了雅典,投靠斯巴达。雅典民情激愤,公民大会迅速作出决议,将密提林成年男子全部处死,妇女儿童罚作奴隶。第二天,民众情绪趋于平静,公民大会撤销了原决议。据此可知,在古代( )A.希腊小邦缺乏政治自主权B.公民决定雅典城邦重大决策C.大邦争霸阻碍了希腊统一D.雅典公民大会有时违背民意2.在阿里斯托芬的喜剧《妇女公民大会》中,雅典妇女对男性的统治感到厌恶,于是在普拉萨戈拉的领导下,她们偷偷穿上了丈夫的服装,戴上假胡须,女扮男装出席公民大会,通过法律投票夺取了政权,把男性从城邦的统治中驱逐出去。据此可知,雅典城邦( )A.直接民主覆盖范围较狭小B.妇女和成年男性矛盾尖锐C.公民大会符合民众的利益D.妇女获得管理城邦的权力3.古希腊斯巴达城邦对长老会议员的资格有严格限制,一般需要出身贵族之家才能当选。而且一旦当选,终生任职,即“终生显要”。这反映出斯巴达( )A.立法权的至上性B.政治的实质是君主专制C.寡头政治的特点D.普通公民丧失参政权利4.公元前139年,罗马公民大会不顾贵族的反对,通过了在立法、审判等方面实行匿名投票的决议;公元前133年,公民大会罢免了有元老院支持的奥克塔维乌斯的保民官职务。这说明当时罗马( )A.公民大会与元老院分权制衡B.公民大会拥有重要权力C.权力机构职责分工尚需明确D.民主政治原则得以贯彻5.公元前28年,屋大维当选执政官后,对元老院进行清洗,获得“元首”称号,不久元老院授予他“奥古斯都”(意为至圣、至尊)尊称,并取得罗马帝国的军政大权。据统计,在屋大维执政的后20年,仅有4项法令由公民大会通过,而皇帝发布的敕谕、敕裁、敕示和敕答都被视为法律,不受任何机关的制约。这反映出该时期罗马 ( )A.统治者实行独裁统治B.贵族寡头政治特征浓厚C.强化了社会等级差异D.司法审判程序极度紊乱题组二 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6.公元4世纪,日尔曼人开始向罗马帝国境内迁徙,建立起成百上千个封建实体,如公国、伯国、子爵封地、男爵封地,后来还出现基督教的主教国、教会领地,一些自治的城市等等,它们彼此独立,没有统一的政府。这主要反映出( )A.西欧社会结构的多元特征B.欧洲诸国均未形成中央集权C.基督教阻碍了欧洲的统一D.城市市民自治具有深厚土壤7.756年,丕平在教皇的支持下建立了加洛林王朝,兑现承诺划分土地,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13世纪末,罗马教廷迁到法兰西边境的阿维农,此后教皇受制于法兰西国王达70年之久。这两大事件表明( )A.教权始终高于王权B.王权总是从属于教权C.王权教权长期并立D.欧洲民族国家已形成8.1217年版英国《大宪章》规定:“今后自由人不得将他的土地赠予或者出卖太多,以至于其剩余地产不足以维持其应向封君履行的义务。”这折射出当时英国 ( )A.封君封臣制的危机B.封建君主权力的增强C.圈地运动蓬勃开展D.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9.1265年,蒙特福特伯爵以英国国王的名义召开议会,不但邀请大封建主,还邀请骑士和市民参加,此为英国议会的开端。在斯图亚特王朝建立前,议会运行相对稳定。这种局面在客观上( )A.促进了封建贵族的没落B.推动君主立宪制的完善C.使国王成为仪式性角色D.使得议会权力得到加强10.(2024天津河西期中)14世纪初,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召开了由教士、贵族和城市市民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在等级君主制下的三级会议( )A.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B.体现了国王与教会的对立C.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王权D.由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组成题组三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11.英国民主制度中,英王虽然在政治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其权力要么只能按法律和惯例行使或受到别人牵制,要么处于临朝不理政的地位;议会和内阁虽掌握实权,但是各自都有各自的职能,受到相应的制约。据此可知,英国民主制度 ( )A.体现出“虚”“实”结合的特征B.具有行政与司法相统一的色彩C.偏离了正常民主政治的轨道D.反映出国王与议会的权限不明12.美国独立后,“为了限制众议院的权力,他们便在众议院上面设置了参议院……他们害怕万一人民对国会发生影响,于是又设置拥有大权的总统……对于国会及总统还不放心……又设置一个最高法院”。这些做法( )A.避免了美国政治腐败发生B.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C.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D.解决了美国南北双方矛盾13.1875年宪法确定了法国共和体制,虽然这是一个“连自己名称都几乎不敢宣布的不光彩的共和”,但他终于站起来了。在此以后,法国虽相继出现了两次君主复辟运动,但都宣告失败。这说明( )A.法国大革命是不彻底的B.法国复辟势力异常强大C.共和政体已是大势所趋D.法国政治势力选择妥协能力提升练题组一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在古代雅典城邦,当公民大会讨论公共事务时,希望发言的人按照年龄顺序轮流发言,但凡是被发现具有下列事实之一者,可能被剥夺在会议中发言的资格:非地主、非法结婚者、怠忽人子之职责者、违反公共道德者、逃避兵役者、临阵脱逃者、欠税或对政府负有其他债务者。这说明雅典( )A.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B.民主政治有助于提升公民素质C.公民参政议政十分活跃D.城邦世风日下与公民道德沦丧2.在古希腊的政治结构中,公民是城邦的根本,强调其对自己“属于城邦”的政治角色的认同。而罗马人则强调对个人权利的保障,国家对公民必须提供保护和服务,而不是对政治生活的参与,更不是对城邦公共权力的掌控。这一状况( )A.体现古希腊民主政治有局限性B.缘于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的差异C.说明罗马政治体制更趋于成熟D.反映古希腊民众权利受政治制约3.罗马共和国前期,每一位适龄的公民都必须在战时服兵役,并且可以获得战后分配“公有地”的资格。公元前2世纪末,执政官马略进行了军事改革,规定凡是自愿且符合条件的人均可应募入伍,士兵服役期间国家发给薪饷。这一改革( )A.反映了罗马由共和制转变为帝制B.解决了罗马平民与贵族间的矛盾C.适应了罗马封建经济的发展需求D.推动了罗马国家核心权力的转移题组二 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4.封臣最重要的义务就是与封君同敌共友,哪怕封臣是国王。法王腓力二世就是利用了英王同时也是法王的封臣这一事实,借口英王与其他封建主发生纠纷,召英王前来法国受审。当英王拒绝时,法王借机剥夺了英王在法国的大量封地。这表明封君封臣制度( )A.导致西欧政治长期分裂B.蕴含社会内部统一因素C.维护封建庄园法庭权威D.促使王权力量逐步增强5.10—11世纪时,英法等国国王为封建主领地上的城市颁发自治特许证书,把持市政的城市贵族因此选择支持国王;12世纪末,城市培养的法学家逐渐成为国王统治机构的重要成员,教士已不再是国家文官的唯一来源了。西欧城市的这一变化 ( )A.有利于封建王权的加强B.得益于宗教改革的兴起C.导致了封建国家的分裂D.有利于封君封臣制发展6.1311年,英王爱德华二世统治时期,“贵族立法团”制定法令,其中第四条规定“国王应该靠自己过活”,即国王应该像其他封建主那样依靠自己的习惯收入,维持王室的生活和国家正常的行政开支,只有在战争时期才能向全国臣民征税。这一规定表明,英国( )A.君主立宪制正式确立B.议会成为权力中心C.王室影响力仍然较大D.国王权力受到压缩题组三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7.20世纪以来,英国议会动议大多数由内阁提出,对于内阁的动议和提案,议会只能表示“是”或“否”。因此,有学者认为现代的英国是内阁至上而不是议会至上。这表明英国( )A.议会失去对内阁的制约B.行政权力得到进一步加强C.立宪政体发生根本转变D.内阁掌握国家的立法大权8.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的规定,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提名,但需经参议院表决通过后才能任职。大法官除非渎职,否则终身任职,总统和参议院均无权免其职位。此规定意在( )A.限制总统和国会权力B.明确三权之间的界限C.维持权力之间的平衡D.规范权力运行的程序题组四 思维训练9.古希腊剧作家欧里庇得斯(公元前480—前406年)称“城邦属于群众时,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会用语言吹捧、迷惑群众,也许可以暂时有利于群众,可是一旦出现错误,他就会通过诽谤别人来隐藏自己的错误,逃避惩罚,群众却可能毫无辨别”。这表明在古希腊( )A.政治演说是公民参政的必经途径B.城邦事务掌握在演说家手中C.人文精神贯穿于政治生活的始终D.民主政治带有非理性的一面题组五 综合题组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国王由实权变为虚位,逐渐成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封建贵族退到了历史舞台的后面,但中世纪政治体制的框架,立法、行政、司法的基本机制,仍被保留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部分内容也被不断变革着,使之更加适合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材料二 原定这次会议的任务是修改《邦联条例》,但是《邦联条例》所确立的体制,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美国国内和国际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重新构建美国政治体制,制定一部新的宪法来取代《邦联条例》。会议代表在取得共识之后,很快便由讨论对《邦联条例》的修改,转入对制定新宪法的讨论,因此这次会议便称为“制宪会议”。会议经过3个多月的激烈争论,终于在1787年9月通过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草案,并提交各州批准。——上述材料均摘编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后英国政治发生的变化。(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特点,分析其制定的原因。(6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美两国代议制确立的相同点。(3分)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基础过关练1.B 2.A 3.C 4.B 5.A 6.A 7.C8.A 9.D 10.C 11.A 12.B 13.C1.B 根据“雅典民情激愤,公民大会迅速作出决议”“民众情绪趋于平静,公民大会撤销了原决议”可知,公民参与的公民大会决定国家政策,B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希腊小城邦是有政治自主权的,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大邦争霸”,C项错误;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制,公民大会的决策体现了大部分民众的意愿,且材料中从作出决策到撤销决议未体现违背民意,D项错误。2.A 依据材料“在阿里斯托芬的喜剧《妇女公民大会》中,雅典妇女对男性的统治感到厌恶”并结合雅典的民主制度可知,妇女被排斥在直接民主的范围之外,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雅典直接民主范围较小,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公民大会代表的是雅典成年男性公民的利益,排除C项;在雅典民主制之下,妇女被排斥在外,排除D项。3.C 根据材料“出身贵族之家才能当选”“终生任职”“终生显要”并结合所学可知,长老会议员是贵族寡头的代表,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长老会具有立法权,排除A项;斯巴达是寡头政治的代表,公民大会名义上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斯巴达公民大会名义上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说明斯巴达的公民也具有一定的参政权利,D项错误。4.B 根据材料可知,罗马公民大会有权立法和罢免保民官,体现了公民大会拥有重要权力,B项正确。罗马公民大会的召开和表决都受到高级官员和元老院的限制,并非与元老院分权制衡,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公民大会,且公民大会在行使自己的权力,并非权责分工不明,排除C项;罗马共和国政体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并非民主政治,排除D项。5.A 根据材料可知,屋大维清洗并操控元老院,获得“元首”和“奥古斯都”称号,取得罗马帝国的军政和立法大权,不受任何机关制约,反映出该时期罗马统治者实行独裁统治,A项正确。6.A 根据材料“彼此独立,没有统一的政府”可知,这时的欧洲存在多元权力主体,社会结构呈现多元特征,A项正确。B项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阻碍欧洲统一的因素包括封建实体、基督教、自治城市等,C项观点片面,排除;材料主旨是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结构的多元特征,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7.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欧洲中世纪,王权、教权长期并立,国王依靠教会支持获得政权的合法性,教会依靠王权扩展基督教,维护教会权威,C项正确。8.A 根据材料“以至于其剩余地产不足以维持其应向封君履行的义务”可知,英国出现了封臣丧失土地,不能向封君履行义务的情况,反映出当时英国封君封臣制面临危机,A项正确。《大宪章》保障封建主的特权,限制王权,B项错误;英国大规模开展圈地运动是在15世纪以后,排除C项;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在14—15世纪,排除D项。9.D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英国议会运行相对稳定,这有助于议会权力的加强,保证议会享有较高的权力,D项正确。议会运行相对稳定与封建贵族的衰落无关,排除A项;此时英国还未建立君主立宪制,排除B项;“光荣革命”后,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国王的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内阁中,国王成为仪式性角色,排除C项。10.C 14世纪初,法国三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国王与教士、贵族、市民通过三级会议相互合作,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王权,C项正确。14世纪法国等级君主制下的三级会议只是国王加强王权的工具,并不是当时国家最高权力机关,A项错误;14世纪法国等级君主制下的三级会议,体现了国王与教会的合作,而非对立,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三级会议由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组成,D项错误。11.A 根据材料可知,在英国民主制度中,国王权力受法律限制,实际上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议会和内阁虽然掌握着国家的实权,但受到相应的制约,体现出“虚”“实”结合的特征,A项正确。12.B 根据材料可知,参众两院互相牵制,国会、总统、最高法院相互牵制,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B项正确;“避免了美国政治腐败发生”说法绝对,排除A项;材料中的做法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未体现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排除C项;材料内容与美国南北双方矛盾无关,排除D项。13.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虽然过程艰难曲折,但法国最终通过了1875年宪法,两次君主复辟运动都宣告失败,法国共和政体确立并最终稳固,这说明共和制是大势所趋,C项正确。由材料不能得出法国大革命具有不彻底性,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1875年后的两次君主复辟运动都宣告失败,说明维护共和的力量大于复辟势力,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法国政治势力选择妥协的信息,排除D项。能力提升练1.B 2.B 3.D 4.B 5.A6.D 7.B 8.C 9.D1.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在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体制下,公民大会上讨论、决定城邦的公共事务时,一些人会因为道德素质水平较低被剥夺发言资格,反映了民主政治有利于公民素质的提升,B项正确。“非法结婚者”等表明剥夺发言资格具有一定的法律依据,说明政治生活具备一定的法制基础,排除A项;C项观点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未涉及公民道德沦丧,排除D项。2.B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古希腊是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公民是城邦的根本,实行民主政治,公民要服兵役,参与政治生活。而罗马在不断扩张中建立了庞大的国家,统辖来自不同地区且数量众多的臣民,罗马要巩固其统治基础,就需要保障公民的个人权利,为公民提供保护和服务。根据所学分析可知上述差异缘于二者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的差异,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局限性,排除A项;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体制都是根据自身国情制定的,适合当时的时代要求,不存在高下之分,排除C项;根据材料可知,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体制影响了公民的权利,强调公民“属于城邦”,但选项中“制约”一词不恰当,且此说法不能完整概括材料信息,排除D项。3.D 材料体现的是罗马共和国由公民兵制改革为募兵制,职业化军队使军队统帅掌握了巨大的权力,元老院主宰政治的传统逐渐无法维持,D项正确。罗马帝制确立的时间是公元前1世纪末,A项错误;兵制改革无法解决平民和贵族矛盾,排除B项;古罗马属于奴隶社会,不是封建经济,C项错误。4.B 根据材料“当英王拒绝时,法王借机剥夺了英王在法国的大量封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王利用封君封臣制度剥夺了英王的大量封地,从而有助于加强统一,说明封君封臣制度蕴含着社会内部统一的因素,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封君封臣制度对社会统一的影响,而非导致西欧政治的长期分裂,排除A项;材料与维护封建庄园法庭权威无关,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封君封臣制度对统一的促进作用,而不是使王权力量逐步增强,排除D项。5.A 10—11世纪时,英法等国的国王的做法获得了把持市政的城市贵族的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封建王权的加强。而12世纪末,城市培养的法学家逐渐成为国王统治机构的重要成员,这说明封建王权得到进一步加强,教会的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这些变化都有利于封建王权的加强,A正确。6.D 根据材料可知,“贵族立法团”制定法令要求“国王应该靠自己过活”,不能随意向臣民征税,说明国王的征税权被控制压缩,D项正确。17世纪“光荣革命”后,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议会逐渐成为权力中心,排除A、B两项;由材料看不出王室的影响力,排除C项。7.B 根据材料可知,内阁对立法工作的控制加强,说明英国内阁的权力进一步加强,即行政权力的进一步加强,B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议会失去对内阁的制约,排除A项;英国仍然是君主立宪制政体,没有出现根本转变,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议会和内阁的关系,议会掌握英国的立法大权,排除D项。8.C 根据材料可知,美国的大法官由总统提名任命,同时需经参议院表决通过,这体现了总统、参议院对大法官的制约;但大法官任职后除非渎职,总统和参议院均无权免除其职位,这又是对总统和参议院权力的制约。所以这一规定是要维持权力之间的平衡,C项正确。这一规定是要平衡权力,而不单单是限制总统和国会的权力,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明确三权之间的界限,排除B项;材料内容体现的不是权力运行的程序,排除D项。9.D 材料信息 获取信息 得出结论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会用语言吹捧、迷惑群众 个人利益凌驾于群体利益 民主应该是多数人的统治,具有理性。但结合材料可知,古希腊民主受个人语言影响较大,缺乏理性分析,通过逆向思维,可知古希腊民主具有非理性的一面,D项正确就会通过诽谤别人来隐藏自己的错误 隐瞒个人错误10.答案 (1)变化:资产阶级掌握国家大权;封建贵族日渐衰落;国王逐渐“统而不治”;君主立宪制逐步确立。(4分)(2)特点:制定形势具有紧迫性;制定方向具有变化性;制定过程争论激烈。(3分)原因:《邦联条例》已完全不能适应美国国内和国际发展的要求;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主要领导人的认识。(3分)(3)相同点:都历经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都迎合了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都开创了新型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3分)解析 (1)根据材料一从“资产阶级”“封建贵族”“国王”政治地位的变化概括即可。(2)(3)结合英国的“光荣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的史实得出都历经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根据材料一“使之更加适合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材料二“但是《邦联条例》所确立的体制,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美国国内和国际发展的要求”得出都迎合了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英国开创的君主立宪制、美国开创的民主共和制得出都开创了新型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docx 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