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探究三通向繁荣开放之桥】2022年7月28日,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建成通车,这是中国、克罗地亚、欧盟开展三方市场合作的典范项目。佩列沙茨大桥为克罗地亚人民节省了大量的交通时间和成本,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近年来,中铁大桥局在越南、巴基斯坦等2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承建了40多座象征沟通和友谊的桥梁,推动佩列沙茨大桥中国对外开放的同时,分享和输出中国技术、中国管理、中国机遇。(4)根据探究三的图文信息,归纳中国的海外桥梁建设有何现实意义。(3分)(5)通过以上探究,谈谈你的认识。(1分)18.(7分)中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地之一,对世界农业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距今约1万年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黍均发现于我国春秋战国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渐普及:秦国鼓励耕织,修筑都江堰等大型水利工程汉朝休养生息政策:发明耧车;核桃等西域农作物传入中原魏晋南北朝现存最早的的完整农书《齐民要术》;江南地区农业迅速发展唐朝曲辕犁;筒车宋朝秧马;引入占城稻,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逐渐超过北方明朝引入玉米、马铃薯等高产作物:《农政全书》新中国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籼型杂交水稻请从上述材料中选择2个及以上史实,自拟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并结合所学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7分)■■■■江津中学初2025届初三(下)半期考试第6页(共6页)江津中学初2025届初三(下)半期考试历史试题(开卷,本卷共两个大题,满分50分,与道德与法治共用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的字母代号填涂在答题卷表格相应的位置里。)1.有学者认为,中原文化的形成是以华夏部族为主体,融合了东夷、苗蛮部族的文化因素,发展进程中也以汉族文化为主,吸收了许多少数民族,甚至外国的文化因素。这主要强调中原文化的(A.延续性B.包容性dC.辐射性D.创造性2.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正确的是(材料结论A.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大量炭化稻谷黄河流域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师B.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人面鱼纹彩陶盆半坡人已经掌握彩陶制作技术C.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出土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D.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铁镞(箭头)秦朝军队主要使用铁制兵器3.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汉武帝此举意在()A.控制国家经济命脉B.增加国家财政收入C.削弱诸侯王的实力D.打击地方豪强势力4.历史人物评价常易引发讨论,如对商纣王、秦始皇、曹操等人,古今史家众说纷纭。如何正确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历史人物评价标准和方法,合理的是(A.以当时当地大多数人的利益为评价标准B.以今日之价值标准全面衡量前人之是非C.评价历史人物活动应侧重动机而非效果D.看是否符合历史运动趋势推动社会进步5.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下表中的诗句反映出()诗人诗句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n杜甫“渔人漾舟沈(沉)大网,截江一拥数百鳞。”白居易“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A.民族交融促进了文化的发展B.宫廷文化已经普及到民间C.文学创作推动社会阶层流动D.劳动生活是诗歌创作来源6。有研究显示,每次寒冷气候来临时,都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活跃期。如东汉末年到南北朝,北方民族相继南下:唐后期到五代十国又是一个寒冷期,而明清时期正处于全球范围的小冰河时期。由此可见()A气候对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士B中国北方适合游牧民族定居江津中学初2025届初三(下)半期考试第1页(共6页)江津中学初 2025 届初三(下)半期考试历史答案一、选择题(15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B B C D D A C D B C B A C D A二、非选择题16.材料分析题(15 分)(1)特点:种类、形式多样;模仿现实,释放天性;与传统节日习俗结合(融入节庆、风俗中);南北交流;向外传播;兼具教育性和娱乐性(寓教于乐)等。(每点 1 分,任答 3 点得 3 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原因:宋朝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催生瓦肆等娱乐场所;实行“重文轻武”政策;重视文化教育;科举制度的完善;重视儒家思想,推崇“重德”“重文”观念等。(每点 1分,任答 2 点得 2 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2)A.× B.√ (2分)(3)从基督教神学压抑人性转向人文主义关怀,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解放。(2 分)(“以神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从压抑儿童天性到尊重儿童天性与需求”等符合人文主义内涵的表述也可得分)(4)方面:古典文学名著;传统建筑艺术;石窟艺术(摩崖石刻);中国哲学思想。(每点 1 分,任答 2点得 2分)影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打破西方文化垄断,彰显中国创新实力;传播中国哲学思想,展现东方智慧;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等。(每点 1分,任答 2点得 2 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5)【示例 1】大足石刻雕刻精美,题材多样,代表公元 9-13 世纪中国乃至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和艺术的重要实物史料。(2 分)【示例 2】白鹤梁有“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之称,记录了大量长江枯水资料,对研究现今长江水利建设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分)或白鹤梁因水下碑文众多,题刻内容丰富被誉为“水下碑林”,是研究古代文学、书法、石刻艺术的重要实物史料。(2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17.探究题(13 分)(1)方面:建筑材料;设计风格;技术(建造工艺);文化内涵;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等。(每点 1 分,任答 2点得 2 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2)【示例 1】我选鸭绿江断桥相关事件:抗美援朝战争(1分)时代要求:保卫国家安全,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1分)史实说明:1950 年 10 月,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最终打败了美国侵略军。抗美援朝的胜利,不仅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也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2分)【示例 2】我选卢沟桥相关事件: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1 分)时代要求:抗日救亡(抵抗日本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1分)史实说明:1937 年 7 月 7 日,日军借口士兵失踪炮轰卢沟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守军奋起抵抗。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2分)(3)条件: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新中国的成立提供政治保障;一五计划的推动,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苏联的帮助;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等。(每点 1 分,任答 3点得 3 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4)意义:深化国际合作,推动各国共同发展(加强中外合作交流);改善当地民生,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与沿线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中国对外开放;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每点 1 分,任答 3点得 3 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5)认识:桥梁是科学技术的结晶,展现国家发展水平;桥梁既是交通设施,也是文化载体(桥梁承载文化记忆,凝聚民族精神);中国桥梁的变迁史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缩影,启示我们珍惜当下,接续奋斗等。(1 分,言之有理即可)18.小论文(7 分)示例观点:我国古代农学发达,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2分)论述:中国自古以来以农立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经验,形成了系统的农学体系。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达到很高水平,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 分)明朝徐光启编著的《农政全书》是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创新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更为世界农业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2 分)结论:中国古代农学是世界农业文明史上的瑰宝,其深厚的实践智慧、系统的理论体系以及对全球农业发展的深远影响,展现了中华文明“以农为本”的文化基因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1)“中国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明,对世界农业发展有深远影响”“中国古代先民对农业技术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农业政策的调整必须符合国情”“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农业生产工具的变革推动社会发展/生产力发展”等观点均可,注意观点必须是从具体史实中进行提炼,逻辑表述要清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重庆市江津中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docx 重庆市江津中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答案(pdf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