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龙的故事》教案学科 小学美术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上册 共1课时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析《龙的故事》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具有关键作用。教材围绕龙的起源、传说、象征意义及美术表现展开,为学生了解龙文化搭建了平台,有助于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和美术技能。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对龙文化认知有限。他们形象思维为主,活泼好动。学习中,理解龙象征意义并融入创作、表现龙动态和气势有难度。可通过生动教学激发兴趣,示范指导突破难点。课时教学目标审美感知1. 感受龙文化独特魅力,提升对龙形象的审美能力。2. 体会不同风格龙绘画作品的色彩、线条和形态之美。艺术表现1. 运用简单形状和线条描绘龙的基本形态。2. 用美术形式表现龙的威严、神秘特质。创意实践1. 在绘画中发挥想象力,为龙添加独特装饰和背景。2. 尝试不同表现手法创作龙主题作品。文化理解1. 了解龙的起源、传说和象征意义,增强文化认同感。2. 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责任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掌握龙的基本形态特征,准确描绘头、身、尾、爪等部分。2. 用简单美术形式表现龙的形象,体现其特质。3. 熟悉绘画龙的基本技巧和色彩搭配。难点1. 理解龙在传统文化中的复杂象征意义并融入创作。2. 在绘画中表现龙的动态和气势,使作品生动。3. 引导学生发挥创意,让作品有个性和独特性。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实践操作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美术工具材料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1) 打开多媒体课件,播放春节舞龙表演的热闹视频,营造欢快氛围。(2) 提醒学生仔细观察视频中的舞龙场景,包括龙的色彩、动作和周围人们的反应。(3) 强调视频中欢快的锣鼓声和人们兴奋的表情,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4) 与学生互动,一起随着视频的节奏轻轻摆动身体。(5) 对学生的积极反应给予肯定和鼓励。(6) 记录学生在观看视频时的表现,以便后续教学参考。(7) 若视频中有精彩瞬间,暂停并进行讲解和强调。(8) 引导学生关注舞龙表演的细节,如龙头的摆动、龙身的起伏等。提问引导(1) 播放结束后,亲切地问学生:“小朋友们,在视频里我们看到了什么呀?你们知道龙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吗?”(2) 耐心倾听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回应。(3) 对学生提到的关于龙的内容进行重复和强调。(4) 引导没有回答的学生积极参与。(5) 若学生回答不完整,适当提示。(6) 鼓励学生用完整的句子表达。(7)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梳理。(8) 利用学生的回答自然引出课题。 1. 观看舞龙视频,感受热闹氛围。2. 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3. 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回答。4. 期待了解龙的故事。评价任务 参与度:☆☆☆回答准确性:☆☆☆积极性:☆☆☆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舞龙视频,营造热闹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自然引出课题,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讲授新课 活动一:龙的起源 播放动画(1) 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龙的起源动画,生动展示龙是如何由多种动物的特征组合而成的。(2) 提醒学生认真观看,注意动画中出现的鹿角、蛇身、鹰爪等元素。(3) 观察学生的表情和反应,了解他们的兴趣点。(4) 暂停动画,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5) 强调龙起源的独特性和文化内涵。(6) 与学生一起讨论动画中的情节。(7)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8) 记录学生在观看动画过程中的表现。提问回顾(1) 动画结束后,微笑着问学生:“小朋友们,龙的身体是由哪些动物的部分组成的呢?”(2) 组织学生回忆动画内容,积极回答问题。(3) 耐心倾听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补充。(4) 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5) 若学生回答错误或不完整,进行纠正和引导。(6) 再次强调龙身体各部分对应的动物特征。(7)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龙的起源。(8) 对学生的描述进行点评和总结。展示图片(1) 展示一些图片,分别呈现鹿角、蛇身、鹰爪等元素,加深学生对龙的起源的理解。(2) 对图片中的元素进行详细讲解,如鹿角的形状、蛇身的特点等。(3) 引导学生对比图片和动画中的元素,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4) 鼓励学生用手势模仿这些元素的形状。(5) 对学生的模仿进行评价和指导。(6) 强调这些元素组合成龙的文化意义。(7) 让学生在纸上简单画出这些元素。(8) 巡视学生的绘画情况,给予鼓励和指导。活动二:龙的传说 播放视频(1) 播放一个龙的传说故事视频,如叶公好龙或哪吒闹海等故事中有关龙的部分。(2) 提醒学生认真观看,注意故事中的情节和龙的形象。(3) 观察学生的表情和反应,了解他们对故事的兴趣。(4) 暂停视频,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5) 强调传说中龙的特点和象征意义。(6) 与学生一起讨论故事中的情节。(7)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8) 记录学生在观看视频过程中的表现。提问讨论(1) 播放结束后,亲切地问学生:“在故事里,龙是什么样子的?它做了些什么呢?”(2)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大胆发言。(3) 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及时给予指导。(4) 请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5)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6) 再次强调传说中龙的形象和角色。(7)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传说背后的文化意义。(8)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龙的传说。分享交流(1)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听过的其他关于龙的故事。(2) 耐心倾听学生的分享,给予积极回应。(3) 对学生分享的故事进行点评和补充。(4) 引导其他学生认真倾听。(5) 若学生分享的故事不完整,适当提示。(6) 鼓励学生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7) 对学生的分享进行总结和梳理。(8)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龙文化的兴趣。活动三:龙的象征意义 讲解意义(1) 详细讲解龙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吉祥、权威、尊贵等。(2) 举例说明,如“在古代,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龙代表着最高的权力。而在我们的节日里,龙又代表着吉祥和欢乐,像舞龙就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3)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龙象征意义的体现。(4) 与学生互动,让他们说说在生活中还在哪里看到过龙的形象。(5)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6) 强调龙象征意义的多样性和重要性。(7) 让学生用词语描述龙的象征意义。(8) 对学生的描述进行总结和整理。思考讨论(1)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到龙的形象,比如在一些古建筑、服饰、邮票上。(2)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3) 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参与交流。(4) 请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5)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点评。(6)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龙在文化中的重要地位。(7)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的龙形象。(8)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文化感知能力。活动四:龙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 展示作品(1) 展示不同风格的龙的绘画作品,包括古代壁画、现代卡通画、民间剪纸等。(2)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作品中龙的表现形式,如色彩的运用(金色、红色等体现尊贵、喜庆的色彩经常出现在龙的形象中)、线条的变化(流畅的线条表现龙的灵动,刚硬的线条表现龙的威严)、形态的设计(有的龙盘旋飞舞,有的龙昂首挺胸)等。(3) 对不同风格的作品进行详细讲解,分析其特点和艺术价值。(4) 提醒学生注意作品中的细节和创意。(5) 与学生互动,询问他们对作品的感受。(6)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7) 对学生的看法进行回应和引导。(8) 记录学生对不同风格作品的喜好倾向。提问交流(1) 亲切地问学生:“小朋友们,你们最喜欢哪一幅龙的画呢?为什么?”(2)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3) 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参与交流。(4) 请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5) 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总结和点评。(6)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作品。(7) 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尝试不同风格。(8) 对学生的创意想法给予肯定和鼓励。 1. 观看龙的起源动画和传说故事视频。2. 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3. 观察龙的图片和美术作品,描述其特点。4. 表达对龙的象征意义和美术作品的理解。评价任务 起源理解:☆☆☆传说分享:☆☆☆作品欣赏:☆☆☆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了解龙的起源、传说、象征意义和美术表现,激发创作灵感,加深对龙文化的理解。教师示范 选择示范(1) 在黑板上或通过投影仪示范画龙。(2) 向学生说明示范的步骤和重点。(3) 展示一些不同姿态的龙的图片,让学生再次观察其特点。(4) 强调示范过程中要学习的关键技巧。(5) 与学生互动,询问他们对龙的印象。(6) 鼓励学生在示范过程中提出问题。(7) 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记录和解答。(8) 为示范做好充分准备。画龙头(1) 先从龙头开始画,用简单的弧线画出龙的长嘴,用圆形和三角形组合画出龙的眼睛和角。(2) 边画边详细讲解:“我们先画龙的头,龙的嘴巴大大的,弯弯的,像在咆哮呢。”(3) 提醒学生注意龙头各部分的大小和比例。(4) 与学生互动,让他们一起在空中比划龙头的形状。(5) 对学生的比划进行指导和纠正。(6) 强调用简单形状画龙头的重要性。(7) 让学生在纸上尝试画龙头。(8) 巡视学生的尝试情况,给予鼓励和指导。画龙身(1) 接着画龙的身体,用波浪线和曲线画出龙身的蜿蜒曲折,体现出动态感。(2) 边画边说:“龙的身体像蛇一样,是弯弯扭扭的,这样它才能飞起来哦。”(3) 提醒学生注意龙身线条的流畅性和节奏感。(4) 与学生互动,让他们用手指模仿龙身的线条。(5) 对学生的模仿进行指导和纠正。(6) 强调龙身动态表现的重要性。(7) 让学生在纸上尝试画龙身。(8) 巡视学生的尝试情况,给予鼓励和指导。画龙爪(1) 然后画龙的爪子,用几条折线画出锋利的爪子形状。(2) 强调:“龙的爪子很厉害,就像鹰的爪子一样尖锐。”(3) 提醒学生注意龙爪的数量和位置。(4) 与学生互动,让他们一起在空中比划龙爪的形状。(5) 对学生的比划进行指导和纠正。(6) 强调龙爪表现龙威严的作用。(7) 让学生在纸上尝试画龙爪。(8) 巡视学生的尝试情况,给予鼓励和指导。画龙尾(1) 最后画龙的尾巴,用类似鱼尾的形状来表现,使龙尾更有动感。(2) 边画边讲解尾巴的形状和动态。(3) 提醒学生注意龙尾与龙身的衔接。(4) 与学生互动,让他们用手势模仿龙尾的摆动。(5) 对学生的模仿进行指导和纠正。(6) 强调龙尾增加龙动感的作用。(7) 让学生在纸上尝试画龙尾。(8) 巡视学生的尝试情况,给予鼓励和指导。上色指导(1) 用彩色铅笔简单地给龙上色,选择红、金等色彩,突出龙的华丽和威严。(2) 提醒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和涂抹的均匀度。(3) 讲解颜色搭配的基本原则,如红金搭配体现尊贵喜庆。(4) 与学生互动,询问他们喜欢的颜色搭配。(5) 对学生的想法进行回应和引导。(6) 强调上色对表现龙特质的作用。(7) 让学生在纸上尝试简单上色。(8) 巡视学生的上色情况,给予建议和指导。 1. 认真观看教师示范。2. 跟随教师一起比划龙的各部分形状。3. 尝试在纸上画龙的各个部分。4. 学习龙的上色技巧。评价任务 观察专注度:☆☆☆技巧掌握:☆☆☆互动积极性:☆☆☆设计意图 通过教师示范,让学生直观地学习绘画龙的方法和技巧,为学生的实践创作提供参考和指导。学生实践 选择创作(1) 鼓励学生尝试用画笔描绘龙的形象,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理解对龙进行创作。(2) 提醒学生大胆发挥,为龙添加独特的装饰或背景。(3) 为学生提供一些创作思路和建议,如想象龙的生活场景等。(4) 关注学生的创作想法,对有创意的想法给予肯定和鼓励。(5) 强调创作的自主性和独特性。(6) 与学生交流创作想法,给予支持和引导。(7) 让学生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创作思路。(8) 巡视学生的创作准备情况,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创作方向。巡视指导(1) 教师巡视指导,关注每个学生的创作进度和表现。(2) 对于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比如,如果学生不知道如何画龙的动态,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回忆舞龙的场景或者参考图片,帮助他们构思龙的姿势。如果学生在色彩选择上有困惑,教师可以建议他们选择一些鲜艳、明亮的颜色来体现龙的神奇。(3) 及时发现学生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解决。(4)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不怕失败。(5) 与学生互动,询问创作过程中的感受。(6) 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点评和指导。(7) 记录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8) 对创作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展示。 1. 选择创作龙的形象,发挥想象力。2. 为龙添加装饰和背景。3. 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4. 努力完成龙的绘画创作。评价任务 创作自主性:☆☆☆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作品展示与评价 作品展示(1) 在教室的展示区张贴学生的作品,或者将作品摆放在桌子上,形成一个小型的龙主题画展。(2) 对作品进行合理布局,确保展示效果。(3) 为作品编号,方便后续评价。(4) 邀请学生一起布置展示区。(5) 对学生的参与表示感谢。(6) 强调展示作品的意义。(7) 让学生欣赏所有作品。(8) 鼓励学生对作品发表初步感受。自我评价(1) 邀请几位学生介绍自己画的龙,说说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想法,比如为什么这样画龙的姿势,选择这些颜色的原因等。(2) 鼓励学生用清晰、完整的语言表达。(3) 认真倾听学生的介绍,给予积极回应。(4) 对学生的介绍进行总结和点评。(5) 引导其他学生认真倾听。(6) 鼓励学生在介绍中分享自己的创作灵感。(7) 对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进行培养。(8) 记录学生的自我评价内容。同学互评(1) 引导其他同学从龙的外形是否像、色彩是否漂亮、有没有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2) 提出评价要求,如语言文明、客观公正。(3) 组织学生进行评价交流。(4) 巡视评价情况,及时引导和纠正不当评价。(5)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6) 对学生的评价进行总结和反馈。(7) 让评价者和被评价者进行互动交流。(8) 记录学生的评价意见。教师评价(1) 教师从多个角度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重点表扬学生的创意、对龙的特征的把握和努力。(2) 如“小丽画的龙色彩很鲜艳,尤其是龙身上的鳞片画得很细致,而且她把龙画在云朵里,感觉龙在腾云驾雾,很有想法呢!”(3) 同时,也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如“小刚的龙画得很有气势,不过如果能把龙的尾巴画得再长一点,就更像我们看到的龙啦。”(4) 对每个学生的作品进行具体评价。(5) 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6) 强调每个学生的进步和努力。(7) 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让学生感受到关注。(8) 记录学生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1. 欣赏展示的作品。2. 上台进行自我评价。3. 认真评价同学的作品。4. 倾听教师的评价。评价任务 展示效果:☆☆☆评价表达:☆☆☆评价客观性:☆☆☆设计意图 通过作品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提高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课堂总结 回顾内容(1)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龙的起源、传说、象征意义、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以及大家创作的龙的绘画作品。(2) 对重点内容进行再次强调。(3) 引导学生一起回忆重要知识点。(4) 与学生互动,让他们说出印象深刻的内容。(5)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6) 利用板书辅助回顾。(7) 强调知识之间的联系。(8)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简要回顾。强调文化(1) 强调龙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符号,我们要记住这些有趣的龙的故事,传承龙文化。(2) 讲述龙文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龙文化。(4) 鼓励学生在课后与家人分享所学知识。(5) 对学生的传承意识进行培养。(6) 与学生一起讨论传承龙文化的方式。(7) 对学生的想法给予肯定和鼓励。(8)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促进文化传承。 1. 跟随教师回顾内容。2. 思考龙文化的传承。3. 分享自己的想法。4. 接受课后作业。评价任务 内容回顾:☆☆☆文化认知:☆☆☆参与度:☆☆☆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龙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作业设计基础作业1. 回家后,给家人讲述龙的起源和传说故事。2. 用绘画的方式完善自己课堂上画的龙。3. 整理课堂笔记,复习龙的象征意义和绘画技巧。拓展作业1. 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一个龙的手工艺品。2. 收集身边与龙文化有关的物品和资料,下节课分享。3. 与家人一起设计一个龙主题的家庭活动。板书设计龙的故事一、龙的起源鹿角、蛇身、鹰爪等二、龙的传说叶公好龙、哪吒闹海等三、象征意义吉祥、权威、尊贵四、绘画技巧龙头、龙身、龙爪、龙尾、上色五、文化传承记住故事,传承文化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教学方法多样,通过视频、故事、示范等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活跃。2. 示范环节详细,学生能较好地掌握绘画龙的技巧,创作作品有一定质量。3. 评价环节注重学生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和表达能力。不足之处1. 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学生实践时间略显紧张。2. 对个别学生的指导还不够深入,部分学生作品提升空间大。3. 文化内涵挖掘可更深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龙文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