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八年级历史命题人: 总分:50分 考试时长:45分钟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1.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经过充分协商谈判,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这一协议的达成表明( )西藏自治区成立 B.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C.西藏消除绝对贫困 D.祖国获得完全统一2.伟人曾说:“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彭德怀也说过:“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由此可见,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是( )A.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 B.改变了中国落后的面貌C.消灭了帝国主义 D.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3.曾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无党派人士叶恭绰说:“中山先生所主张的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都没有办到……今天,毛主席来办到……”其中“毛主席办到”的法律依据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国土地法大纲》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4.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 )A.1949年 B.1953年 C.1956年 D.1966年5.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面时间轴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历史,下列对各时间段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段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②段我国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C.③段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D.④段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6.老百姓在取名时往往会受到时代环境的影响,不同阶段的人名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不同的价值取向。下列名字中与他出生的时代特征相符合的是( )A.出生于——1949年-取名援朝 B.出生于——1951年-取名建国C.出生于——1968年-取名红卫 D.出生于——1978年-取名跃进7.如图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历程,其中开启第三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中共十八大的召开8.云南白药作为医药行业的优质国企,其发展具有稳定性,但经过长时间发展依旧遇到了瓶颈。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通病“政企不分”“经营权过度集中”等同样存在于云南白药,导致其缺乏一定的经营活力。为改变国企上述状况,我国( )A.推行公私合营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加入世贸组织 D.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9.下面为1980-2022年厦门市地区生产总值变化图。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C.国有企业改革的持续深化D.厦门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10.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中共八大 ②三大改造开始③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④邓小平南方谈话A.②③①④ B.②①④③ C.④③①② D.①②③④11.2012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 )A.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道路C.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国家发展要依靠人民群众12.从1950年开始,中央人民政府有计划地分批组织边疆少数民族各方面人士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此举旨在( )A.加强民族团结 B.全面恢复国民经济 C.提高教育水平 D.落实“双百”方针13.“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时机成熟”主要是指( )A.中国人民渴望国家统一 B.改革开放使中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C.“一国两制”的构想被各方接受 D.中国在政治上已经完全独立自主14.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后被称为( )A.求同存异方针 B.“九二共识” C.八项主张 D.“三通”协议15.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正确的是( )A.陆军、海军、空军、潜艇军、战略支援部队B.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C.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护卫军D.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航母军16.会上,周恩来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这次会议的外交理念主要体现了( )A.创新性 B.妥协性 C.开放性 D.包容性17.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一事件表明( )A.中美关系正常化 B.第三世界国家支持中国C.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D.两极格局彻底瓦解18.“古埃及建筑的四坡顶、使用的圆柱印章等,都是典型的西亚风格;西亚楔形文字的传播,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古埃及文字发明。”材料可用来证明( )A.象形文字是最古老的文字 B.古埃及是两河流域文明C.世纪中期大帝国统治 D.古代文明之间交流借鉴19.下列代表性文明成果的发源地是( ) 楔形文字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A.黄河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两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20.“从法律地位上来看,婆罗门的法律地位最高。在债券债务方面,各种姓氏在借贷利率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在婚姻家庭方面,严格限制不同种族进行通婚,严格实行族内通婚。在犯罪及刑罚方面,要求根据犯罪人和受害人的不同种姓来决定,通常采取上等族轻罚、下等族重罚形式。”这表明,印度种姓制度( )A.历史悠久 B.维护君权 C.等级森严 D.崇尚法治二、材料题(2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朝鲜战争不该打,抗美援朝战争却不能不打。——摘编自赵勇田、牛旻《板门店谈判纪实》材料二 (朝鲜)战场上的胜利使中国在经过几十年的软弱挨打之后获得了精神上的重生……在它自己和世界的眼中,它都换了崭新的面貌。——摘编自亨利·基辛格《论中国》材料三 1950年冬,工作队深入发动群众,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让他们自觉地行动起来。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迫使地主阶级在群众威力面前屈服低头,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一“抗美援朝战争却不能不打”的理由。(2分)(2)根据材料二,谈谈你对“在它自己和世界的眼中,它都换了崭新的面貌”的理解。(2分)(3)写出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1分)(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上述材料所涉事件的共同意义。(2分)2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建国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农业发展,识读下图,回答问题。图1 拔除地主地界碑 图2《说什么也要入社》 图3 “人民公社好” 图4 凤阳小岗村(1)请依据图片,说出从图1到图4我党为了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富裕而采取的措施分别是什么?(4分)(2)从农业经济政策的制定过程来看,你能得到什么认识或启示?(2分)(3)请你为农业发展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2分)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65年8—12月,先后有38个日本青年代表团访华。参加首届中日青年大联欢、这是中日两国民间青年友好交往的首次盛会。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到达北京,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中日邦交正常化谈判。田中抵达北京时说:我是顺着民间交流已经铺就的轨道一路走到中国来的。——摘编自陈锦华《中日关系大事辑览(增订本)》材料二 60年代中期以前,西欧国家与中国建交的只有瑞典、芬兰、挪威、瑞士、列支敦士登等国家。到1972年底,中国与绝大多数西欧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加之70年代中国与亚非拉不少新兴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从而出现了历史上所称的“第三次建交高潮”。——摘编自牛军《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概论(1949—2000)》(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日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三次建交高潮”出现的原因。(3分)(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请举出一例。(1分)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