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同步练习A卷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基础板块上册一、选择题1. 下列作品中,属于茅盾创作的散文是( )。A. 《荷花淀》B. 《风景谈》C. 《江姐(节选)》D. 《沁园春·长沙》2. 《荷花淀》的作者孙犁属于( )文学流派。A. 山药蛋派B. 荷花淀派C. 新月派D. 朦胧派3. 下列选项中,与《江姐(节选)》体裁相同的是( )。A. 《雷雨》B. 《背影》C. 《项链》D. 《再别康桥》4. 《沁园春·长沙》中“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描绘的意象是( )。A. 萧瑟秋景B. 壮丽山河C. 战争场面D. 田园风光5. 《风景谈》中“沙漠驼铃”场景的象征意义是( )。A. 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B. 革命战士的英勇C. 知识分子的坚韧D. 劳动人民的朴实6. 《荷花淀》中水生嫂的经典台词“你总是很积极的”体现了她的( )。A. 支持与埋怨交织的复杂心理B. 对丈夫的不满C. 对战争的恐惧D. 对新生活的向往7. 下列诗句中,与《沁园春·长沙》“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表达情感最接近的是( )。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B.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C.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D.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8. 《江姐(节选)》中“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 比喻B. 夸张C. 排比D. 拟人9. 《风景谈》中“北国晨号”场景的核心意象是( )。A. 霞光中的小号兵B. 荷枪的战士C. 火红的绸子D. 寒光的刺刀10. 《荷花淀》中五女寻夫时的对话“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主要表现了( )。A. 羞涩与对丈夫的思念B. 对战争的厌恶C. 对生活的无奈D. 对未来的迷茫二、填空题1. 《沁园春·长沙》的作者是__________,词中“,”一句通过鹰击鱼翔的意象展现了生命的活力。2. 茅盾的《风景谈》通过描绘六个场景,表达了“__________”的主题。3. 《荷花淀》中,水生嫂与丈夫的对话“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体现了她__________的性格。4. 《江姐(节选)》属于__________体裁,剧中江姐的经典台词“__________”成为革命精神的象征。5. 孙犁的小说以__________为背景,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__________派”代表。三、课内阅读(一)阅读《沁园春·长沙》选段,回答问题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 分析“看”字在词中的作用。2. “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 结合全词,理解“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深层含义。(二)阅读《荷花淀》选段,回答问题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他们几个呢?”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女人说:“睡了。”“小华哩?”“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1. 分析水生嫂“手指震动”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2. 水生嫂的对话“怎么了,你?”体现了她怎样的心理变化?3. 结合全文,说明这段对话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四、课外阅读阅读方志敏《可爱的中国》选段,回答问题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是和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以言气候,中国处于温带,不十分热,也不十分冷,好像我们母亲的体温,不高不低,最适宜于孩儿们的偎依。以言国土,中国土地广大,纵横万数千里,好像我们的母亲是一个身体魁大、胸宽背阔的妇人,不象日本姑娘那样苗条瘦小。中国许多有名的崇山大岭,长江巨河,以及大小湖泊,岂不象征着我们母亲丰满的肌肤上的肉纹和肉窝?中国土地的生产力是无限的;地底蕴藏着未开发的宝藏也是无限的;又岂不象征着我们的母亲,保有着无穷的乳汁,无穷的力量,以养育她四万万的孩儿?我想世界上再没有比她养得更多的孩子的母亲吧。朋友,我想你们听见这话,一定不要吃惊,以为数目太多。四万万,这是一个多么大的数目啊!可是,朋友,不要以为这是个累赘。试看现今的苏联,他们的人口不及中国三分之一,尚能那样轰轰烈烈;我中国有四万万同胞,如能大家团结起来,发奋为雄,我们的国家,就可以变而为世界上第一等强国。朋友,从崩溃毁灭中,救出中国来,从帝国主义恶魔生吞活剥下,救出我们垂死的母亲来,这是刻不容缓的了。但是,到底怎样去救呢?我想,欲救中国民族的独立解放,决不是哀告、跪求、哭泣所能济事,而是唤起全国民众起来斗争,都手执武器,去与帝国主义进行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将他们打出中国去,这才是唯一的出路。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地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地携手了。这么光荣的一天,决不在辽远的将来,而在很近的将来,我们可以这样相信的,朋友!1. 作者将中国比作“母亲”,请结合文段分析这一比喻的妙处。 2. 文中“从崩溃毁灭中,救出中国来”一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 作者认为“救中国”的“唯一出路”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并简要分析。 4. 结合《江姐(节选)》中江姐的革命精神,谈谈你对文中“光荣的一天”的理解。五、作文以“新时代的青年担当”为题,结合《荷花淀》中水生嫂从普通妇女成长为革命战士的经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第一单元 同步练习A卷答案一、选择题1. B 2. B 3. A 4. B 5. A 6. A 7. D 8. A 9. A 10. A二、填空题1. 毛泽东;鹰击长空,鱼翔浅底2. 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更伟大3. 支持丈夫又略带埋怨4. 歌剧;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5. 白洋淀;荷花淀三、课内阅读(一)《沁园春·长沙》1. “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湘江秋景的壮丽画面,体现作者广阔的视野和豪迈的气概。2. 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和对生命活力的赞美。3. 表面是对自然命运的追问,实则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豪情,暗示革命力量将主宰国家命运。(二)《荷花淀》1. 细节描写反映水生嫂内心的震动,表现她对丈夫参军的意外与复杂情感。2. 从关心到察觉异样,体现她从平静到紧张的心理变化。3. 推动情节发展,引出水生参军的重要情节,为后文妇女成长为战士埋下伏笔。四、课外阅读1. 以“母亲”比喻中国,生动形象地体现了祖国与人民的血肉联系,既突出了中国土地辽阔、资源丰富的特点,又蕴含着作者对祖国深沉的热爱与眷恋,易于引发读者共鸣。 2. 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以及迫切希望拯救民族于危难的焦急与决心。 3. “唯一出路”是“唤起全国民众起来斗争,都手执武器,去与帝国主义进行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这体现了作者认识到民众的力量,主张通过武装斗争实现民族独立。 4. “光荣的一天”指民族独立、人民幸福的未来。江姐面对酷刑坚贞不屈,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理想;这种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是实现“光荣的一天”的精神动力。五、作文(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