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同步练习B卷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基础板块上册一、选择题1. 下列作品中,属于朱自清散文的是( )。A. 《灯》B. 《荷塘月色》C. 《雨巷》D. 《我愿意是急流》2. 《林黛玉进贾府》中,贾宝玉初见黛玉时因对方没有( )而摔玉。A. 金麒麟B. 通灵宝玉C. 金锁D. 香囊3. 《我愿意是急流》中,诗人将爱人比作( )。A. 急流B. 荒林C. 废墟D. 小鱼4. 《灯》中“希洛的传说”象征( )。A. 爱情的忠贞B. 亲情的力量C. 友情的珍贵D. 自由的渴望5. 《雨巷》的情感基调是( )。A. 欢快明朗B. 忧愁苦闷C. 平淡自然D. 激昂慷慨6. 《荷塘月色》中“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运用了( )。A. 比喻B. 拟人C. 通感D. 夸张7. 《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是( )。A. 谨慎敏感B. 泼辣精明C. 叛逆不羁D. 自私狭隘8. 《灯》的作者巴金原名是( )。A. 李尧棠B. 沈德鸿C. 舒庆春D. 周树人9. 《我愿意是急流》的主题是( )。A. 爱国情怀B. 自然之美C. 无私奉献的爱情D. 社会批判10. 《雨巷》中“颓圮的篱墙”象征( )。A. 理想的破灭B. 爱情的终结C. 社会的动荡D. 生命的脆弱二、填空题1. 《荷塘月色》的作者是__________,文中“__________”一句将月光与树影的和谐比作音乐。2. 《林黛玉进贾府》中,“__________”的出场展现了其泼辣、精明的性格。3. 巴金的《灯》写于__________时期,通过灯光象征__________。4. 《我愿意是急流》的作者是__________,诗中“我愿意是__________,在崎岖的路上”表达了对爱人的守护。5. 《雨巷》中,诗人通过“__________”的意象,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幻灭。三、课内阅读(一)阅读《我愿意是急流》选段,回答问题我愿意是急流,山里的小河,在崎岖的路上、岩石上经过……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鱼,在我的浪花中快乐地游来游去。1. 分析“急流”与“小鱼”的象征意义。2. 诗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3. 结合全诗,说明诗人如何通过自喻表达对爱人的深情。(二)阅读《灯》选段,回答问题我望着这些灯,灯光带着昏黄色,似乎还在寒气的袭击中微微颤抖。有一两次我以为灯会灭了。但是一转眼昏黄色的光又在前面亮起来。这些深夜还燃着的灯,它们(似乎只有它们)默默地在散布一点点的光和热,不仅给我,而且还给那些寒夜里不能睡眠的人,和那些这时候还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路人。1. 分析“灯光”的象征意义。2. 作者为何强调“这些深夜还燃着的灯”?3. 结合历史背景,说明本文的主题。四、课外阅读阅读《春》(朱自清)选段,回答问题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1. 分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表达效果。2.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3. 结合《荷塘月色》,分析两篇散文在写景手法上的异同。五、作文以“那束照亮心房的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第二单元 同步练习B卷答案一、选择题1. B 2. B 3. D 4. A 5. B 6. C 7. B 8. A 9. C 10. A二、填空题1. 朱自清;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2. 王熙凤3. 抗日战争;光明与希望4. 裴多菲;荒林5. 丁香姑娘三、课内阅读(一)《我愿意是急流》1. “急流”象征诗人的奉献与牺牲,“小鱼”象征爱人的幸福与快乐。2. 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爱人的无私守护。3. 通过“急流”“荒林”等自喻,展现了诗人为爱人付出一切的决心。(二)《灯》1. “灯光”象征着希望、勇气和生命的力量。2. 强调灯光在黑暗中的坚守,表达了对光明的信念。3. 主题:在抗日战争的艰难时期,呼吁人们坚守希望,相信正义必胜。四、课外阅读1. 拟人手法,赋予小草生命力,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2. 排比、比喻,突出了春花的色彩斑斓和生机盎然。3. 相同点:都运用细腻的描写和修辞手法。不同点:《荷塘月色》更注重意境营造,《春》更活泼欢快。五、作文(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