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华容县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卷
高 一 化 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时量75分钟,共100分。答题前,考生要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自己的条形码横向平整地粘贴在规定区域。
2.回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按题号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卡交回。
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Fe56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华容被誉为“湘北明珠”,有很多美食及特产,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制作华容团子的主材料-糯米所含的主要营养物质淀粉属于糖类
B. 华容盛产棉花,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
C. 华容也是鱼米之乡,鱼、虾富含蛋白质
D. 华容芥菜的制作过程中不需要使用任何添加剂
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药店购买处方药的柜台上标注有“OTC”
B. 可以通过电解熔融的氯化铝来制取铝
C. 人类不合理的使用化肥会引起“水华”现象
D. 石油分馏所得的汽油、煤油、柴油均为纯净物
正确使用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必需的基本技能。下列化学用语表达错误的是
A. 丙烷的球棍模型:
B. 甲烷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
C. 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
D. 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
某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
B. 该反应断键吸收的总能量小于成键释放的总能量
C. 该反应可能是化合反应,也可能是中和反应
D. 该过程可能为单质钾和水的反应
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的盐酸中含有分子数为
B. 羟基中所含电子数为
C. 标准状况下,22.4LH2O所含原子数3NA
D. 常温下,铁投入一定量的浓硝酸中,铁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
下列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甲烷和氯气光照反应生成二氯甲烷:
B. 工业上用石英砂制备粗硅:
C. Fe与FeCl3溶液反应:Fe+Fe3+=2Fe2+
D. 氨水与醋酸溶液反应:
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A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的分子式为
B. A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且原理相同
C. 1mol A和足量金属钠反应一定生成22.4L气体
D. A能发生取代、氧化、加成和加聚反应
双碱法脱除烟气中SO2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过程Ⅰ中,生成物只有Na2SO3
B. 过程Ⅱ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C. 脱除SO2的过程中,NaOH可以循环利用
D. 脱除SO2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污染空气,形成酸雨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某溶液中滴入少量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B 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滴有酚酞的NaOH稀溶液中 溶液褪色 SO2具有漂白性
C 向两支均盛有5mL 10%的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0.1mol/L的溶液和0.1mol/L溶液 加入的试管中产生气泡快,加入的试管产生气泡慢 、均可以加快的分解;比的催化效果更好
D 分别向盛有溶液的a、b试管中滴加淀粉溶液和溶液 a中溶液变蓝,b中产生黄色沉淀(AgI) 溶液中可能存在I2和I-(I3-I2+I-)
某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和,都可以在碱性条件下被次氯酸钠氧化:反应①,反应②,再进行一系列操作,分别回收锰和铬,以达到回收利用且降低污染的目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一系列操作中包含过滤操作
B. 反应①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C. 反应②为
D. 若处理等物质的量的和,反应①和反应②中转移的电子数相等
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其中只有一种是金属元素,X单质是密度最小的气体,X、W同主族且能形成一种离子化合物WX;Y的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反应生成一种盐;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总数之比为3: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W>Z>Y>X
B. 氢化物的稳定性:Y>Z
C. X、Y、Z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共价键
D. X与Z可形成10电子和18电子的分子
下列有关实验装置中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利用装置甲测量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
B 利用装置乙制备乙酸乙酯时应先加浓硫酸,再加乙醇,最后加乙酸
C. 利用装置丙从石油中分离出汽油
D. 利用装置丁验证元素非金属性强弱:Cl>C>Si
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影响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与NaHSO3溶液反应速率的因素,该小组设计如表实验方案。
实验 1 2 3 4
V(NaHSO3溶液)/mL c=0.2 mol·L-1 3.0 3.0 4.0 3.0
V(KMnO4溶液)/mL c=0.1 mol·L-1 2.0 2.0 2.0 2.0
V(H2SO4溶液)/mL c=0.6 mol·L-1 1.0 2.0 2.0 1.0
V(MnSO4溶液)/mL c=0.1 mol·L-1 0.0 0.0 0.0 0.5
V(H2O)/mL 2.0 a 0.0 b
褪色时间t/min 8 6 4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HSO+2MnO+H+===2Mn2++5SO+3H2O
B. a=1.0,b=1.5
C. 实验3从反应开始到反应结束这段时间内反应速率v(MnO)=0.025 mol·L1·min1
D. 该实验证明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某电池装置如图所示,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装置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B. 电子从Ag电极出发,经导线流向Pt电极,然后经过盐酸又流回Ag电极,形成闭合回路
C. 放电时Pt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D. 当外电路中转移时,经过离子交换膜的为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8分。)
(14分)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其中的水资源和其他化学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根据下列流程回答问题:
(1)海水提溴工艺也叫做“吹出法”,其过程包括氧化、吹出、吸收、蒸馏等环节。吸收环节中,用SO2的水溶液吸收“吹出”的溴单质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提镁”工序中分离出氢氧化镁的操作是___________,工业上获取氢氧化镁用石灰乳而不用氢氧化钠溶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产品A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4)“联合制碱”工序中,是将CO2和NH3通入饱和食盐水中,析出碳酸氢钠晶体,将其分离出来,再加热分解得到纯碱。为提高产率,应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生成碳酸氢钠晶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我省深居内陆,居民可通过食用加碘食盐的方式补充碘元素的摄入,要测定食盐中的碘元素(以形式存在),可在酸性条件下加入KI将其转化为进行定量检测,该转化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14分)某学习小组对与反应速率的部分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1)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利用如图装置完成与稀制取氮氧化物的反应。
①实验开始前,先通入一段时间的,其目的是_______,一段时间后关闭前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入稀硝酸。
②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装置中液面上方气体为无色,挤压中气球,气体变为红棕色,其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学习小组在做铜与硝酸反应的实验时观察到了以下现象:实验中蓝色溶液遇铜片立即产生气泡,而相同条件下实验Ⅱ中硝酸遇铜片短时间内无明显变化,一段时间后才有少量气泡产生。实验操作如下:
实验Ⅰ:
实验Ⅱ:
分析蓝色溶液的成分后,学习小组探究蓝色溶液与铜片能够立即发生反应的原因。
①假设1:_______(填化学式)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实验验证:向硝酸中加入少量硝酸铜固体,溶液呈蓝色,放入铜片,无明显变化。
结论:假设1不成立。
②假设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实验验证:向蓝色溶液中鼓入数分钟得溶液,相同条件下,铜片与溶液的反应速率:_______(填“>”“=”或“<”)。
结论:假设2成立。
③经检验,蓝色溶液中还含有少量亚硝酸。设计实验证明也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操作:向含有铜片的溶液B中加入_______,预期的现象是_______。
实验总结:和对铜与硝酸的反应都有催化作用。
(14分) H2和CH3OH是重要的能源物质,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为倡导“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CO2,工业上通常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在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8 mol CO2和2.0 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测得CO2和CH3OH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1)0~3 min内用H2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
(2)下列措施能提高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是________。
A. 升高温度
B. 加入适宜的催化剂
C. 扩大容器的体积
D. 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氦气
(3)能说明上述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A. CO2、H2、CH3OH、H2O四种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3∶1∶1
B. 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
C. CO2的消耗速率与CH3OH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1
D. 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4)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________,此时混合气体中H2和CH3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5)下图为甲醇(CH3OH)燃料电池的简易装置,图中b电极为________极(填“正”或“负”);a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分)由甘蔗渣制取乙酸乙酯的生产流程如下图:
已知:E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
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B的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
(2)B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需注明条件),反应类型为________反应;
(3)向A的水溶液中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并加热至沸腾,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C的转化过程中,可用________作催化剂。
(5)比E多一个碳原子的同系物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若此高聚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30000,则其聚合度(n)为_________________。
华容县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监测
高一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5.DCDAB 6-10.BDADD 11-14.DACB
二、非选择题(4小题,每空2分,共58分。)
15、(1)
(2)过滤 石灰乳原料丰富,成本低 (意思正确即可)
(3)CaSO4 (写 CaSO4 2H2O也给分)
(4) NaCl+NH3+CO2+H2O=NaHCO3 + NH4Cl
(5)
16、 (1)
(2)①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②
(3)①[或] ②
③少量的固体(写HNO2 也给分) 铜片上立即产生气泡
17、 (1)0.2 mol/(L·min)
(2)AB
(3)BD
(4)75%  1∶3
(5)正  CH3OH-6e-+H2O===CO2+6H+
18、 (1)CH2===CH2 羟基
(2)CH3COOH+CH3CH2OH(可逆)CH3COOCH2CH3+H2O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
(3)产生砖红色沉淀
(4)Cu或Ag(写名称也可)
(5)nCH2==CHCH3 15000高一化学答题卡
学校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请用2B铅笔填涂) (每小题3分,共42分)
1 5 9 13
2 6 10 14
3 7 11
4 8 12
二、非选择题(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 (共58分)
15. (1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1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1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3)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1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