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华容县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卷
高一语文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杂交是提高作物产量的实用技术。在孟德尔阐述了遗传学原理之后,人类认识到把作物的优秀基因通过杂交组合在一起,就可以获得更为优秀的后代。道理虽然简单,但很多作物并非那么配合。
水稻是种特别的植物,它们的雌蕊和雄蕊是同时成熟的,一旦开花,所有的雌蕊都会被自家的雄蕊产生的花粉占领。根本轮不到外来的花粉送上去授粉,也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杂交的个体出现。这个难题同样困扰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
怎样才能高效地制造出杂交水稻的种子呢?可能有朋友会说,直接把一些水稻花的雄蕊去掉,用其他花朵给它们授粉不就好了。如果你看过水稻开花,就会发现这个做法是不可行的,每个稻穗都有几百个雄蕊,要把它们挑拣干净,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水稻育种也就进入了“死胡同”。
就在大家埋头寻找剔除水稻雄蕊的方法的时候,袁隆平先生想到了另一条道路——去寻找那些雄蕊本来就不发育的水稻个体。功夫不负有心人,袁隆平先生在稻田中找到了6株。天然的雄蕊不发育的水稻植株,在接受了正常水稻花粉之后,这些雄性不育的水稻结出了稻穗,并且它们的后代里面也有雄蕊不发育的个体。1966年,这个发现被发表在中国科技领域核心期刊《科学通报》上,但是当时这个发现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
1968年,袁隆平先生的试验受到了阻挠,初露曙光的杂交水稻之路陷入了黑暗。但是,袁隆平先生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继续开展研究。大家想要更高更壮的水稻,可是,杂交的结果并不是很理想。于是,社会上出现了“杂交无用论”。袁隆平先生的工作再次陷入了泥沼之中。
为什么杂交后的水稻没有优势呢?主要是因为这些栽培的雄性不育水稻同其他水稻的关系太亲近了。就像人类近亲结婚,有很大的可能会生下有缺陷的后代一样,这些关系亲近的水稻一样不会有什么太好的结果。
不过,故事并没有这样结束。在海南发现的一棵雄性不育的野生稻,拯救了杂交水稻事业。在引入这棵名叫“野败”的水稻个体之后,整个杂交水稻的道路被打通了。1976年,全国推广杂交水稻208万亩,增产幅度普遍在20%以上。中国的粮食产量达到了划时代的高度。1977年,袁隆平将之前的实践经验总结整理,发表了《杂交水稻培育的实践和理论》与《杂交水稻制种与高产的关键技术》两篇重要论文。中国的杂交水稻成为世界农业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到今天,杂交育种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水稻育种工作中。
不过,自然界存在的优秀基因毕竟是有限的,而育种筛选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况且在天然植物中并不存在抗除草剂和高效抗虫害的基因。要想极大增加产量,还需要进行有目的的基因编辑。这件看起来只有在人类社会会发生的事,其实在100万年前,大自然就已经在红薯身上操作过了。在15世纪末,哥伦布带着一帮打算去亚洲找胡椒的兄弟误打误撞来到美洲。他们惊异地发现,这里的人不种小麦和大麦,他们的很多食物居然是从土里刨出来的。对于吃这些东西,欧洲殖民者是抵触的,因为小麦和大麦都是向着天空生长的,但是红薯则深深地埋藏在土壤之中。不过,很快,欧洲殖民者的高贵信念就屈服给了肚子,红薯提供的能量实在是太强大了,同样的土地种红薯,能够养活更多的人。
再加上红薯能提供人体必需的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简直就是天造地设的好食物。如今的红薯更是朝着高甜度、好口感的方向发展。这么好的食物却备受质疑:很多朋友都觉得红薯这么软糯甘甜,这么能养活人,特别是还有紫薯这个异类,这都因为红薯是转基因作物。
还真说对了,红薯就是转基因作物,而且在100万年前就已经操作完成了。对,这事并不是我们人类干的,而是大自然的安排。其实,最初红薯的祖先的根并不粗壮,更像我们今天看到的沙参和桔梗。然而,就在100万年前,有一个红薯生病了。它的身体被一种叫根癌农杆菌的细菌入侵了,不甘心的红薯并没有屈服,它顽强地挺过了疾病。就好像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获得火眼金睛一样,红薯在这场大病中获得了“膀大腰圆”的基因。
根癌农杆菌是遗传实验室中最常用的工具,在这种细菌的体内有一种叫质粒的特殊DNA,质粒更像是基因搬运工,它们能把一些基因“扛”在自己身上,送到被感染的生物基因之上。而在100万年前,质粒就把赤霉素基因强塞给了红薯,正是这个基因的加入,让细瘦的红薯拥有了“发福体质”,被培育成了人类不可或缺的食物。
其实,人类也有被转基因的可能。如果不幸患上艾滋病,那就要经历转基因的过程。因为艾滋病病毒并不是完整的生命体,它们自己不能完成后代生产,必须借助人类的细胞来干这件事。更好玩的是,要完成后代生产这件大事,就必须把自己的基因先整到人类细胞的DNA之中,然后等生产出足够多的病毒复制品的时候,就会把人体细胞搞破裂,然后再去感染其他细胞。然而,有些人体细胞会幸存下来,也就拥有了病毒的DNA,这也是艾滋病病毒可以在人体中潜伏很多年的原因。
人类之所以对艾滋病病毒没办法,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病毒太不靠谱了,经常复制出错。因为复制出错,病毒就改变了长相,我们的免疫系统刚刚记住“强盗的样子”,结果人家就易容了。这也是艾滋病疫苗难以研发成功的关键原因。
人类以为自己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掌控了对抗自然的法则,其实不过是自然界的小学生而已。我们今天运用的转基因技术,竟然与大自然在100万年前所做的如出一辙。
(摘编自史军《植物塑造的人类史》)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死胡同”在文中指直接把一些水稻花的雄蕊去掉,用其他花朵给它们授粉是很难进行实践操作的。
B. “杂交无用论”在文中指杂交后并没有让水稻长得更高更壮的观点。
C. “膀大腰圆”在文中指红薯同根癌农杆菌作斗争后获得的基因转变。
D. “强盗的样子”指艾滋病病毒复制出错后的“长相”,免疫系统难以识别这种“长相”。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根据孟德尔阐述的遗传学原理,任意组合作物的优秀基因可以获得更为优秀的作物后代。
B.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之路并不平坦,甚至其一些研究成果遭遇过被忽视和质疑等不公正对待。
C. 人类如果进行有目的的基因编辑,可能会极大增加某种作物的产量,加快育种筛选的过程。
D. 转基因作物不一定就是人类制造的,红薯的基因转换就是在100万年前由大自然完成的。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水稻雌蕊和雄蕊同时存在的特点决定了很难有自然的杂交水稻。
B. 引入“野败”水稻个体打通了杂交水稻的研究之路,这对我国水稻研究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C. 因为红薯能提供人体必需的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所以欧洲殖民者喜欢吃红薯。
D. 在转基因技术上,我们虽然已经掌控了对抗自然的法则,其实并没有真正超越自然。
本文在语言运用方面很有特点,请结合文章进行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袁隆平先生研究杂交水稻的相关内容,谈谈我们做一项科学研究应具备哪些正确的思想意识。(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鸭 子
韩映山
“你这就去吗?”娘在屋里问,“早些回来,记着赶鸭子。”
中秋答应着出来,把鸭子赶到淀沿上,鸭子“噗隆隆”地飞到水里去了。中秋像嘱咐小孩儿似的说:“别老在水里玩!傍晚我撑船赶你们。大凸头再调皮,八月十五就杀肉吃。”鸭子好像没理会,扎着猛子跑了。
淀边有一只漂在水里的小船,油光锃亮。中秋提了锚,登上小船,小船轻轻一歪。他点了一篙,小船翘着头离开岸。
这个小村,在白洋淀的东南岸。潴泷河的水流到这儿,向西一拐,注入白洋淀。村东是河套,种着满洼的高粱、棒子。
别看中秋只有十八岁,摆弄小船是他的拿手戏,他撑的小船不偏不斜不晃。小船前头的水,涌得哗哗响。
这只小船,是他父亲亲手制造的。中秋小时家穷,全家就靠它摆脚度日。没脚摆,便到北洋淀摘菱角卖钱。父亲临死,把船遗留给他,嘱咐他好好珍重,说这是他们的“传家宝”。中秋记住父亲的遗言,小心地使用,不让小船磕着碰着,每年都刷一次油。
小船穿过一片苇塘,来到河门,河门处,有一个人在打鱼,戴个大草帽。他知道这是支书李光月。
“叫嘛吓住了?把网拉得那么慢。”中秋笑着问。
支书抬起头来,笑着说:“紧打鱼,慢拉网——拉快了,有鱼也得跳喽。你这是干嘛去呀?”
“去看看河岸上那高粱。——打了多少鱼了?”中秋近前看了看,笑了,指着篓里那条小黄瓜鱼说,“这条鱼有好几斤,可是得让它再活个百儿八十年的。”
支书也笑了,说:“打了一早上,就那么一个。谁知道为什么没鱼?”他沉下脸去,“莫非河里又要发水?鱼们等着接水头?”
“不会吧?”中秋说,“鱼知道吗?”
“这是打鱼的经验,一没鱼,河里就要来水。常说:鱼知万里江洪。你没见前两天那场大雨浇山来?我们要防备着。”
中秋撑着小船,看着前边的河岸,心里想:庄稼快要丰收了,要是再来了水……不会的,就是来了也不怕。他想着,小船入了河门,顺着河往南撑。河里水很平静,金黄色的蜻蜓,一群群地,在河面上空飞舞。
小船又走一段路,靠了岸。中秋跳下来,拴好船,上了河岸,来到高粱地。
高粱正晒红米,沉甸甸的大穗头,左播右摆。那边地里的棒子,一棵上长两三个。花红线儿在微风中飘抖。有两棵叫风吹倒了,他赶紧过去扶好。又拣着脚儿走,生怕踩了垄间种植的豆丛。
他钻进高粱地去做活儿。傍晌,西北上起了风,高粱叶子哗哗地响,一低一扬,高粱秆子乱摇摆,直搅中秋的身子。
中秋急忙出了高粱地,看见西北天际,一大片黑云,像野马一样,四面奔驰,一会儿布满天空。他担心地跑上河岸。
“呀!”他惊叫了出来,“河里涨了水了!”
水势非常汹涌,河中心漂着一片片的白沫,水浑得像泥粥,滚滚地打着漩涡流向下边去。小船被水冲得打转转,原先拴船的地方,现在满是水了,看着将要平槽。
中秋把船靠拢岸,跳了上去,小船自己就开了。他赶紧把锚提上船,点起一篙,小船顺流下去。他要急忙告诉村里去,叫大伙儿来护险——保护一年来辛勤劳累所种植的果实。
中秋撑的小船,离开了水皮,像要飞起来。
两岸的土块,“劈劈啦啦”地塌下来。
“哗哗哗哗”——这是流水的声音。中秋细听,有人喊:“快堵!我去寻秫秸。”
“我看不行了,我去叫人!”
他顺着声音,来到近前,支书李光月正领着三个人,慌慌张张地堵口子。
支书向他喊:“快些!帮帮忙。河岸开了!”
中秋使劲儿撑了一篙,小船靠了岸。他紧忙地拴好船,跳上岸,抓过别人的一只锨,往口子里填土。
口子越开越大,填上的土,都被水冲走了。天上又掉下雨来,支书急忙纵身一跃,跳到口子里;中秋紧跟着也下去,一面招呼那两个人:“我们挡着水,你俩赶快往我们身后填土,这样水流慢些。”
支书又说:“赶紧拿过我那网来堵上口子!”
雨越下越大,两只锹不顶事,放上的土,还没冲走的多。口子越开越宽,看看将有一丈多宽了。
中秋看看满洼的庄稼,又看看支书。他突地从水中跳上来说:“光月叔!你也上来。”他三步两步走到船上。对于他的举动谁也不明白。只见他把小船用力一撑,左边一篙,小船横在口子里,大声招呼两个拿锹的人:“快动手!往船舱里填土,把小船压沉,口子便堵住了。”
两个人看着油光锃亮的小船,有点犹豫。支书说:“只有这样了!填吧。”
小船慢慢地下沉,冒了一阵泡儿,沉入水底,堵塞住口子。中秋轻松地噓了口气,支书也微微一笑。
村里赶来好多人,知道了这件事,都受了很大感动。雨渐渐停了,中秋脱下湿透的衣服,拧了拧又穿上。他忽地想起淀里的鸭子还没往家赶呢。水来了,不往家赶,就会把它们冲跑的。他急忙要去赶鸭子。
有一个人说:“两只鸭子值什么?这样的小船都不要了呢!算了。”
中秋说:“小船不要了倒是有价值,鸭子不要了是不必要的损失呀!”
支书点点头,笑了笑。
中秋顺着河沿跑下去了。
(有刪改)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明知道鸭子听不懂自己的话,中秋还是嘱咐它们不要老在水里玩,可见中秋虽然已经十八岁了,依然留有童真。
B. 村支书李光月一早上也没有打到鱼,这让他感到不对劲,因为按照打鱼的经验,河里没有鱼的话意味着可能会发大水。
C. 看到河里水势汹涌,中秋想要划着船回村里去报信,不过他在回去路上,却发现支书李光月已经带人在堵口子了。
D. 中秋为了帮着村支书将决水口子堵上,舍弃了父亲留给自己的小船,这种无私的精神让赶来的村民都非常感动。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水浑得像泥粥,滚滚地打着漩涡流向下边去”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河水涨势之快,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B. 小说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将一个直率热情、纯真善良的少年形象展示在读者面前,给人以深刻印象。
C. 小说对支书李光月的描写着墨不多,但动作、语言等相关描写均富有个性,其行为也都体现了他认真负责的特点。
D. 文中两处画线句都写到支书“笑”,第一处是对河岸口被堵住而感到高兴,第二处是对中秋认为鸭子比小船重要的说法感到好笑。
请围绕主人公中秋,简要梳理小说的情节。(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说以“鸭子”为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同治四年,福成参督师侯相曾公①幕府事于徐州。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盘曲上登,将四十里,经名迹尤著者十数,皆纵览徘徊始去。越南天门,折而东行。又北上为岱顶,即天柱峰也。山之大势,桐城姚姬传先生尝记之。凡今登山,皆姚先生所循道也,僻不当道者俱不往。
方余未至南天门时,级道陡耸,巍矗天半。俯视则一线危磴,窈深莫测,目眩神骇,趑趄却顾。屏息释虑,鼓勇复前。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乃趋岱顶,极目四眺。诸峰起伏环列,相背相依,若拱若蹲。汶水东来,蜿蜒似带。遥睇穹碧,渺若无外。俯视云烟,瞬息变灭。是夕宿碧霞宫。四更后,趋岱顶东之日观峰,候日出。风雨骤至,寒甚,良久雨止。极东红光一缕,横亘凝云之下。俄而璀璨耀目,日轮晃漾,若自地面涌出。体不甚圆,色正赤,可逼视。其上明霞五色,如数百匹锦。顾视女墙,日景甚微,忽又不见。侯相以阴雨竟夕,未观日出,笑曰:“君等识之,天下事未阅历者,不可以臆测;稍艰难者,不可以中阻也。”
(节选自薛福成《登泰山记》)
材料二: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注】①曾公:曾国藩。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B. 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C. 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D. 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下列选项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经名迹尤著者十数。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B. 终必不蒙见察。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 渺渺兮予怀。 灭六国者六国也。
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何为其然也?
下列选项中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材料一中“同治”,是帝王年号纪年,与姚鼐《登泰山记》中提到的“戊申晦”干支纪日,都是古人记录时间的方法。
B. “稍艰难者”与“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中的“稍”字意思相同。
C. “日景甚微”,“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张良出,要项伯”,这四个句子全都含有通假字。
D. 鼓勇复前,渔樵于江渚之上,这两句中加点字活用类型相同。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每小题4分)。
(1)凡今登山,皆姚先生所循道也,僻不当道者俱不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材料二都描叙泰山之巅观日出,你从中悟出哪些道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5~16小题。
玉楼春·华堂帘幕飘香雾
周端臣(宋代)
华堂帘幕飘香雾,海棠未雨胭脂透。
轻寒乍暖斗轻阴,花意阑珊莺语愁。
东风摇曳春心绪,罗绮纷纷成晕昼。
玉人何处醉花前,落尽残红芳草路。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起句以“香雾”写华堂的帘幕景象,营造出一种朦胧、迷人的春日氛围。
B. “海棠未雨胭脂透”写花似含愁未雨而自红,富有视觉美与情感意味。
C. “玉人何处醉花前”表现出词人对佳人失约的失落与幽怨。
D. “罗绮纷纷成晕昼”描写春日午后百花盛开的绚丽热烈场景。
词中“东风摇曳春心绪”一句富有表现力,请结合词意分析其妙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面对赤壁惊险壮阔的自然景象,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将自然风景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2)《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在用人和纳谏方面给唐太宗提出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诗中常以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春天的生机勃勃,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小题。
公元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带领民众开山凿石,巧妙利用地形地貌,建造了鱼嘴、宝瓶口、飞沙堰等一系列精妙绝伦的工程。自此,从遥远的雪山奔腾咆哮而下的岷江水,,再也不是一匹( A )的野马。都江堰水利工程使广袤的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如今,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活力在这片土地上交相辉映,都江堰成了游客们的“网红打卡点”、学生们的“研学课堂”。
据2024年11月到都江堰旅游的朋友说,他们看到的不只是外江分流而下的岷江水,还有内江裸露的河床真容,以及用特制的竹笼、杩槎(用来挡水的三脚木架)、竹席、卵石、黄泥等筑成的临时围堰……这种平日难得一见的景观,原来是都江堰为确保工程功能持续有效而进行的“岁修”。
每逢冬春农闲之时,岷江水位下降,有利于修筑临时围堰。为降低成本,堰工们就地取材,用特有的“杩槎截流法”筑成临时围堰,对都江堰内江总干渠进行“体检”和“治疗”。每年一次,故称之为“岁修”。岁修自宋以来传承了数百年,保证了整个工程历经2280余年依然发挥重要作用。
“深淘滩,低作堰”是岁修的要领。①“深淘滩”是指河床淘沙要淘到一定深度,②淘到预先埋设在滩底的石马的深度;③而“低作堰”是指修整飞沙堰时堰顶宜低,④便于排洪排沙,⑤达到“引水以灌田,分洪以减灾”。⑥古人对水流规律的精准把握体现了这六字治水真言。
到清明时节,为庆祝岁修完成,祈求( B )、生活富足,同时也为了纪念李冰父子,。经过历史沉淀的“清明放水节”已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少海内外朋友已经准备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趁“放水节”品读青山古堰的时代画卷。
都江堰很安逸,很巴蜀,也很国际。
下列选项中的加点词,与最后一段中“巴蜀”一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这家餐厅的装修非常文艺,墙上挂满了复古的画作。
B. 这个连长太军阀了,年纪不大,但脾气不小。
C. 他这个人比电线杆子还电线杆子。
D. 他一边喝茶,一边百度着今天的新闻。
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第四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改变原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武在十一月完成了都江堰研学之旅,准备拟写一份研学报告。以上文段是他收集到的资料,请据此为他写一段内容提要,要求信息准确、语言流畅,不超过110字。(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做最好的自己(节选)
席慕蓉
如果你无法成为山顶上的一棵苍松,
就做山谷中的一丛灌木,
但一定要做溪边最好的一丛小灌木;
如果你成不了灌木,
那就做一棵小草,
让道路因你而更有生气。
……
总会有适合我们做的一些事情。
有大事,也有小事,
我们要做的就是眼前的事;
……
成功还是失败并不取决于你所做事情的大小,
做最好的自己。
这首诗让你产生了怎样的思考或感悟,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华容县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监测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D.“强盗的样子”指的是艾滋病毒正常复制出来的样子,不是选项中说的“艾滋病毒复制出错后的‘长相’”。故选D。
2.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的能力。A.“任意组合作物的优秀基因可以获得更为优秀的作物后代”曲解文意,原文是“把作物的优秀基因通过杂交组合在一起”,并非“任意组合”。故选A。
3.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同时存在”错误,应该是“同时成熟”,而非“同时存在”。 C.“因为红薯能提供人体必需的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所以欧洲殖民者喜欢吃红薯”强加因果,欧洲殖民者吃红薯是为了填饱肚子,并且他们对于吃红薯“是抵触的”,并不是喜欢。 D.“我们虽然已经掌控了对抗自然的法则”错误,“掌控了对抗自然的法则”只是人类“自以为”的想法,“其实不过是自然界的小学生而已”。 故选B。
4.①准确严密。直接使用数据,使语言更具有说服力,如“208万亩”“普遍在20%以上”;使用“个体”“更”等表范围、程度的词语,更准确地体现对象特征;运用“不过”“因为”等关联词语,表明句段之间的逻辑关系,使事情的前因后果、发展脉络等更加清晰。②形象生动。使用“死胡同”“膀大腰圆”“强塞”“发福体质”等词语,使语言更加形象可感,生动活泼,易于理解。(指出特点+分析,每点2分)
5.①袁隆平先生在研究遇到瓶颈时转而寻找那些雄蕊本来就不发育的水稻个体,启发我们在遇到阻碍时,要懂得另辟蹊径。②袁隆平先生研究杂交水稻遇到困难时并未选择放弃,最终取得成功,启发我们要能顶住暂时的压力,敢于迎难而上。③袁隆平先生不惧社会上出现的“杂交无用论”,一直坚持研究杂交水稻,启发我们在做科学研究时要坚持不懈,不惧质疑。④袁隆平先生研究杂交水稻取得成功,并将之前的实践经验总结整理,发表了重要论文,启发我们要注重实践,善于总结经验。(答对3点得6分)
6.B 7.D 8.①中秋赶鸭子进淀,乘船去高粱地;②路遇支书,担心河里发水;③进高粱地做活,发现河里涨水;④回村叫人护险时,被支书喊住帮忙;⑤沉下小船,堵住口子;⑥想起淀里鸭子,急忙跑去赶鸭。 (不一定要求学生答案写6个过程,可根据答案实际酌情给分)
9.①小说以“鸭子”为题,让读者产生疑问,从而引起阅读兴趣。
②呼应故事情节,揭示主题。标题与开头部分中秋放鸭、结尾部分中秋寻找鸭子相呼应,赞颂了中秋大公无私而又爱惜财物的高尚品格,体现出人性美。
③突出人物形象。鸭子与主人公密切相关,中秋为了集体的庄稼不受水灾,舍弃了自己钟爱的小船,但他又对鸭子非常爱惜,不愿让自己的财产无端受到损失,使中秋的形象更加丰富。(每点2分)
D 11.C 【解析】A均为定语后置句,B均为被动句,D均为宾语前置局,C前句为主谓倒装,后句为判断句。 12.B
13.(1)今天登山所经的道路都是姚鼐先生所走过的道路,那些偏僻的不在主道旁的景点没有去。
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14. ①登高则望远:在生活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景色就越壮阔。
②无限风光在险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③有付出、肯坚持才有收获:美来自艰辛的付出,不能因前路的困难而轻言放弃。(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15 D【解析】A项正确,“香雾”是烘托华堂帘幕氛围的意象,朦胧中显春情。
B项正确,“未雨胭脂透”写花红胜雨,形象传神,情中带景。
C项正确,“玉人何处醉花前”确有怅惘佳人未见之意,含怨。
D项错误,“罗绮纷纷成晕昼”写的是色彩交织下的迷离春日,不是“百花盛开”的热烈场景,“晕昼”暗含朦胧恍惚之感,非盛大明丽,此项理解偏颇。
16. 示例答案:
(1)“东风摇曳春心绪”运用了拟人手法,将东风的吹拂比作情绪的摇动;(2)形象地写出了春风带动心绪波动的情境;(3)这一句融情入景,情景交融,表现出词人情思缱绻、情感不定的心理状态。
17(1)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2)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3)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18.D
19.A桀骜不驯/横冲直撞 ;B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五谷丰登
20.第⑤句,原句应改为“达到‘引水以灌田,分洪以减灾’的效果(目的)”。
第⑥句,原句应改为“这六字治水真言体现了古人对水流规律的精准把握”(或将“体现了”改为“都体现在……上”。
21.甲:经过工程的疏导和约束(分流与调控)/经过都江堰/一到都江堰/汇入都江堰
乙:当地会举行“(清明)放水节”
22.蜀郡太守李冰于公元前256年主持开凿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至今仍活力不减。自宋以来,冬春农闲时人们会对它进行岁修,岁修以“深淘滩、低作堰”为要领。与之相关的清明放水节已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根据学生答案关键信息酌情给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诗歌的核心思想是鼓励人们找到并接受自己在社会或自然中的位置,不论这个位置是高是低,是大是小,都应尽力做到最好。强调了个人价值并不完全取决于外在的成就或地位,而是更多地体现在个人对自我角色的认同与尽力发挥上。
关键词解读:
“做最好的自己”:强调个人努力与自我实现的重要性,无论处于何种环境或角色,都应追求最佳表现。“山顶上的苍松”与“山谷中的灌木”“小草”:象征不同的社会角色或人生境遇,暗示每个人都应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大事”与“小事”:强调无论事情大小,都值得认真对待,因为成功不在于事情的大小,而在于个人的态度与努力。隐含要求:结合个人经历或社会现象,论述如何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或角色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并尽力做到最好。分析成功与失败的标准,探讨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参考立意:
1.自我定位与价值实现
论述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其独特的角色和位置,找到并接受这个位置,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前提。通过分析不同角色的成功案例,强调无论角色大小,都能通过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2.态度决定高度
强调个人态度对于成功的重要性,即使面对平凡或困难的境遇,也应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尽力做到最好。通过具体事例,展示积极态度如何帮助个人克服困难,实现自我超越。
3.小事不小,大事不大
论述事情的大小并不决定其重要性或价值,关键在于个人的态度与投入。通过对比不同规模事情的成功案例,说明无论大事小事,只要认真对待,都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
4.个人价值与社会和谐的统一
探讨个人价值如何在社会中找到位置并实现,以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个人在追求自我价值的同时,也应关注社会和谐与共同利益,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赢。
【例文】
找准自己的位置
苍松矗立于山巅,才能彰显其威仪;灌木置于山谷,方可突显其俊秀;小草铺满道路,亦能展现其生机。世间万物,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亦如此。不必一味地羡慕他人的辉煌,更不必为自己的平凡而暗自神伤。
因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舞台,每个人都能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绽放光芒。
“如果你无法成为山顶上的一棵苍松,就做山谷中的一丛灌木。”这句话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也是对人生定位的智慧。苍松挺拔,自然令人敬仰,但并非人人都能成为苍松。与其在山顶争抢那一席之地,不如退一步,在山谷中成为最好的灌木。这样,你同样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风景,同样可以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和雨露的滋润。
“做溪边最好的一丛小灌木”,这不仅仅是对灌木的期许,更是对人生的一种态度。溪边的灌木,或许没有苍松的伟岸,没有花朵的娇艳,但它却以自己的方式,点缀着溪流,守护着这片土地。它知道,自己无法成为别人眼中的焦点,但它却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为这个世界增添一抹绿色。
同样,人生亦是如此。我们或许无法成为某个领域的佼佼者,但我们可以成为最好的自己。在自己的位置上,发挥自己的特长,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这就是成功。成功并不一定要站在金字塔的顶端,只要我们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到了最好,那么,我们就是成功的。
“有大事,也有小事,我们要做的就是眼前的事。”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事情大小,都值得我们去认真对待。大事固然重要,但小事同样不容忽视。因为,每一件小事都是我们人生中的一部分,都是我们成长的阶梯。只有做好每一件小事,我们才能积累足够的经验和能力,去面对那些更大的挑战。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但无论我们是谁,无论我们在哪里,我们都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的角色。因为,只有在这个位置上,我们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才能感受到生命的真谛。
所以,让我们放下那些无谓的比较和羡慕吧!让我们勇敢地面对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的角色。无论是成为苍松、灌木还是小草,只要我们努力去做最好的自己,那么,我们的人生就是精彩的,就是无悔的。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成为最好的自己更重要的事情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同治四年,我在徐州督师侯相曾国藩的幕府中做事。第二年,他到山东济宁驻守,因为巡视河防,绕道泰安,观察地势,于是登上泰山。我和李榕申甫等人都跟从。四月十六日,我们乘着山轿,从郡城的北门出去,走了三里,便进入了山中。沿着盘曲的山路登山,走了将近四十里地,经过十来个十分著名的地方,都尽情观赏,流连良久才离开。越过南天门,转过来向东走。又向北攀登,就是泰山顶了,也就是天柱峰。泰山恢弘的气势,桐城的姚鼐先生曾经记述过。今天登山所经的道路都是姚鼐先生所走过的道路,那些偏僻的不在主道旁的景点没有去。
当我没有到南天门时,看到石阶路陡峭高耸,耸入半空中。向下看险峻的石阶成为一线,幽深莫测,眼花目眩,心神惊骇,进退两难。屏住气息,抛弃杂念,又鼓起勇气向前行进。不久就登上了天门,道路忽然变得平坦了,一种不同的景象顿时展开,我见到了从未见过的景象,才庆幸自己先前没有立即停下来。等达到泰山山顶,极目四望。诸峰起伏环列四周,相互依靠,有的像拱起,有的像蹲着。汶水从东方流来,蜿蜒曲折好似一条带子。远远地注视深远青碧的天空,缥缈得好像没有边际。俯视云烟,瞬息变化。这天晚上我们住在碧霞宫。四更后到泰山顶峰东侧的日观峰,等候日出。风雨骤然而至,很冷,过了很长时间雨才停下来。极目东望,看到一缕红光横跨在浓云之下。不久,璀璨耀目,如轮的太阳由云端露出,摇曳不定,像从地面涌出来一样。太阳的形状并不很圆,颜色正红,可以直接用眼睛观看。在它的上面有明亮的五色彩霞,好像数百匹丝锦。回头看短墙上,日影隐约,一会儿又不见了。侯相曾国藩因整夜下雨,未能看日出,笑着(对大家)说:“你们各位记住(这个道理),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不可以主观猜测;稍稍艰难的事,不能够中途停止啊。”
材料二:
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颍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高一语文答题卡
学校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__
选择题(提示:请用2B铅笔填涂方框,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不留痕迹。)
1 10
2 11
3 12
6 15
7 18
非选择题答题区(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答案不能超出黑色边框限定区域,否则无效。)
4.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5.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8.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9.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13.(8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6.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17.(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4分)
A. B.
20.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1.(4分)
甲.
乙.
22.(5分)
23.作文(60分)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100字 
 ?         ?  200字
 ?         ?          ?          ?     ?        300字
 ?         ?          ?        400字
 ?         ?  500字
 ?         ?          ?          ?     ?        600字
 ?         ?          ?        700字
 ?         ?          ?          ?     ?        
 ?         ?  800字
 ?         ?          ?          ?     ?        900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