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同步练习A卷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基础板块上册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无衣(yī) 与子同泽(zé)B. 静女其娈(luán) 彤(tōng)管C. 郭橐(tuó)驼 病偻(lǚ)D. 惊涛拍岸(àn) 公瑾(jǐn)2. 《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种树的核心经验是( )。A.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B.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C. “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D.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3.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写的人物是( )。A. 曹操B. 刘备C. 周瑜D. 诸葛亮4. 《促织》中,成名因无法缴纳促织而“忧闷欲死”,最终因( )而化险为夷。A. 儿子魂化促织B. 妻子求神得虫C. 邻居赠送良种D. 县官豁免赋税5. 下列诗句中,出自《诗经·秦风·无衣》的是( )。A.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B.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C.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D.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6. 下列句子中,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辐:车轮的辐条)B.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兴师:起兵)C.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爪:用指甲抓)D.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厥:其,他们的)7.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8. 《伐檀》中“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 比喻B. 拟人C. 反讽D. 排比9. 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奠定了豪放的基调B.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写了赤壁的壮丽景色C.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虚无感D. 全词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意境雄浑10. 下列对《促织》主题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歌颂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勇气B. 批判封建统治者的荒淫无道C. 赞美爱情的忠贞与执着D. 反映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生二、填空题1. 《伐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通过河水的清澈反衬统治者的贪婪。2. 《无衣》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战士们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3. 《种树郭橐驼传》通过郭橐驼的种树经验,讽刺了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现象。4.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美女衬托英雄周瑜的潇洒从容。5. 《静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通过男子对普通荑草的珍视,表现了爱情的真挚。三、课内阅读(一)阅读《促织》选段,回答问题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儿涕而出。1. 分析“窃发盆”这一情节在全文中的作用。2. 母亲的语言和神态描写体现了她怎样的心理?3. 结合上下文,说明“儿涕而出”的深层含义。(二)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选段,回答问题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 “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有何作用?2. 分析“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艺术手法。3.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四、课外阅读阅读《小石潭记》(柳宗元),回答问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 分析“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的表达效果。2.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侧面表现了什么?3. 结合《种树郭橐驼传》,分析柳宗元散文中“以景喻理”的特点。五、作文以“困境中的转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第三单元 同步练习A卷答案一、选择题1. A 2. B 3. C 4. A 5. A 6. D 7. D 8. C 9. C 10. B二、填空题1. 河水清且涟猗;彼君子兮,不素餐兮2. 同仇敌忾;团结抗敌3. 统治者政令繁苛、扰民害民4.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5.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三、课内阅读(一)《促织》1. 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儿子魂化促织埋下伏笔。2. 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愤怒和对家庭命运的绝望。3. 暗示儿子因恐惧而投井,为下文“魂化促织”做铺垫。(二)《念奴娇·赤壁怀古》1. 以美女衬托周瑜的年轻有为,增强画面感。2. 运用细节描写和夸张手法,突出周瑜的从容潇洒。3. 表达了作者对历史虚无的感慨和对自身壮志未酬的无奈。四、课外阅读1. 以声衬静,烘托出小石潭的清幽。2. 侧面表现潭水的清澈透明。3. 《种树郭橐驼传》以种树喻治国,《小石潭记》以潭水的清幽喻作者被贬后的孤寂,均体现“以景喻理”的特点。五、作文(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