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同步练习B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板块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 同步练习B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板块上册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同步练习B卷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基础板块上册
一、选择题
1. 下列词语中,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伐檀(tán) 河之干(gàn)
B. 橐驼(tuó) 莳(shí)养
C. 促织(cù) 翕(xī)忽
D. 纶(lún)巾 酹(lèi)江月
2. 下列作品中,属于文言短篇小说的是( )。
A. 《伐檀》
B. 《促织》
C. 《种树郭橐驼传》
D. 《念奴娇·赤壁怀古》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爪)
B.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
C. 吾从而师之(师)
D. 沛公军霸上(军)
4. 《无衣》中“与子同泽”的“泽”指( )。
A. 长袍
B. 内衣
C. 铠甲
D. 兵器
5. 下列对《伐檀》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全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增强节奏感
B.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运用反问,揭露剥削
C. “河水清且涟猗”象征劳动人民的纯洁品质
D.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是对统治者的讽刺
6. 《种树郭橐驼传》中,“他植者”的错误做法是( )。
A.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B. “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C.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D. “不抑耗其实而已”
7. 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
B. “卷起千堆雪”运用了拟人手法
C. “人生如梦”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豁达
D. 全词以婉约风格为主
8. 《促织》中“魂化促织”的情节体现了( )。
A. 浪漫主义色彩
B. 现实主义批判
C. 自然主义描写
D. 魔幻现实主义
9. 下列句子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B. 沛公居山东时
C. 蚓无爪牙之利
D.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二、填空题
1. 《无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体现了战士们同仇敌忾的决心。
2. 《种树郭橐驼传》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文章通过_________________的手法讽刺现实。
3.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江水比喻历史的流逝。
4. 《促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小说通过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的腐朽。
5. 《静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通过男子对彤管的赞美,表现了对恋人的深情。
三、课内阅读
(一)阅读《伐檀》选段,回答问题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1. 分析“河水清且涟猗”在诗中的作用。
2.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3. 结合全诗,说明《伐檀》的主题思想。
(二)阅读《静女》选段,回答问题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1. 分析“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的细节描写。
2. “彤管”和“荑”在诗中有何象征意义?
3. 结合全诗,说明《静女》的艺术特色。
四、课外阅读
阅读《卖油翁》(欧阳修),回答问题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 分析“睨之久而不去”中“睨”的表达效果。
2. 卖油翁的“无他,但手熟尔”揭示了什么道理?
3. 结合《种树郭橐驼传》,比较两文在说理方式上的异同。
五、作文
以“平凡中的伟大”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第三单元 同步练习B卷答案
一、选择题
1. C 2. B 3. C 4. B 5. C 6. B 7. A 8. A 9. D
二、填空题
1. 与子同仇;修我戈矛
2. 柳宗元;寓言
3.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4. 蒲松龄;人化为虫
5.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三、课内阅读
(一)《伐檀》
1. 以河水的清澈反衬统治者的污浊,暗示劳动人民的纯洁。
2. 反讽,表面赞美,实则讽刺统治者不劳而获。
3. 揭露统治者的贪婪和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表达对社会不公的愤慨。
(二)《静女》
1. 通过动作描写,生动刻画了男子等待恋人时的焦急与痴情。
2. “彤管”象征爱情的美好,“荑”象征平凡中的真情。
3. 运用重章叠句、细节描写和象征手法,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四、课外阅读
1. “睨”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射箭技艺的不屑和自信。
2. 揭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3. 相同点:均通过故事说理。不同点:《种树郭橐驼传》以寓言形式,《卖油翁》以日常生活事例。
五、作文(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