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海南州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战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远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选择性必修3、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一9课。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诗句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是A.天下为公B.家国情怀C.厚德载物D.自强不息2.中世纪的欧洲语言中,大量的星宿名称、天文学术语和数学词汇来源于阿拉伯语,如蝎子、飞鸟、经度、代数学、正弦等。阿拉伯人不是零的发明人,但他们把零和阿拉伯数字一道传人欧洲,且教会西方人如何使用这一发明,便于把算术用于日常生活。据此可知A.学术中心不断发生转移B.东西方文化逐渐趋向统一C.阿拉伯人引领科学革命D.文明交流推动社会的进步3,公元前2千纪,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整个迁徙过程延续数百至上千年。其中,进入印度河流域并推进到恒河流域的是A.赫梯人B.波斯人C.雅利安人D.希腊人【高二历史第1页(共6页)】4.20世纪80年代,新加坡政府邀请国际知名儒学家到新加坡考察研究,为学校开设儒家伦理课程提供各种支持,支持新加坡“亚洲研究会”“中华总商会”等社会团体开展儒学活动。新加坡此举A.推动了东西方文化融合B.意在提升儒学的影响力C.抵制了西方文化的渗透D.助力了国内现代化建设5.长期以来,欧洲人热衷于来自中国的丝绸、织锦等纺织品和工艺,印有中国特有图案的“华托裙”成为很多欧洲贵妇喜爱的服饰。到18世纪中期,中国服饰装粉的化装舞会一度成为欧洲大众的时尚活动。这种现象A.折射出欧洲对于工艺技术的渴望B.源自生产技术的革命性进步C.反映出商品流动伴随着文化传播D.是启蒙思想得到普及的结果6.美国学者梅天穆提出“成吉思汗大交换”的概念,认为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为世界带来空前的流动,包括物产、人口、文化和疾病的传播,是“全球化”的源头。这一观点A.揭示了全球联系真正的历史起源B.肯定了蒙古西征促进了世界交流C.否定了西欧开辟全球航路的功绩D.全面肯定了蒙古帝国的历史贡献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增加了线性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忆遗产三种遗产项目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延伸。如表所示,我国有多项遗产列入。这遗产种类中国入选的典型代表线性文化遗产丝绸之路、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记忆遗产清代科举大金榜、《本草纲目》、南京大屠杀档案、甲骨文…A.体现了中国文化领先世界B.展现了中国保护文化遗产的坚定性C.体现了文化遗产的真实性D.维护了文化遗产的民族性与多样性8.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分为前陶新石器时期和有陶新石器时期。前者有黄河流域的陕西大荔沙苑,华南地区的广东阳春独石仔等:后者有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等。据此可知,中华文明的起源A.具有多元性特征B.早于世界其他地区C.呈现一体化趋势D.以农耕文明为主体【高二历史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