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石景山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
第十五届中国漫画展览在首都图书馆开幕,你所在的学习小组前去观展,并撰写了“漫写百态画尽万象”研学手记。现在请你根据小组成员的意见修改。
1.请你在封面上用正楷字书写“漫写百态画尽万象”八个字作为手记标题。
手记一 展览简介
创办于2002年的“中国漫画展览”,始终以繁荣漫画创作生态、推动艺术创新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使命。今年举办的第十五届漫画展览聚焦社会万象,题裁广泛。参展作品以夸张的造型、灵动的分镜与深刻的叙事,多维折射当代社会的文化肌理与现实图景。展览所呈现的丰硕成果,备受瞩目。
2.小组成员请你确认文段中加点词语是否有错字。根据词义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表达的是“发扬光大”的意思,所以“弘扬”一词中有错字。
B.因为表达的是“根据需要取舍材料”的意思,所以“题裁”一词中有错字。
C.因为表达的是“创造出来的物体的形象”的意思,所以“造型”一词中有错字。
D.因为表达的是“注目”的意思,所以“瞩目”一词中有错字。
手记二 创作特色
谑而不虐(开玩笑而不使人难堪)是漫画创作坚守的幽默准则之一。夸张是漫画创作的基本手段,但不能漫无边际,要在真实的范围之内进行适当的艺术加工。这种加工尺度要恰到好处,如鲁迅所言“画虽然有夸张,但是还要诚实”。这样既引人发笑,又发人深省,达到笑中有思的艺术境界。相较于西方漫画中心有灵犀的攻击性表达,中国讽刺类漫画这种雅谑无疑是一种更高级的幽默。
3.你检查了文段中成语使用的情况。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漫无边际
B.恰到好处
C.发人深省
D.心有灵犀
4.小组成员讨论如何理解文段中的“雅谑”。请你结合文段内容,解释“雅谑”在语境中的含义。
手记三 作品展示
1938年春,丰子恺辗转来到汉口,偶然见到被人斩伐过半的路边的一棵大树。这棵大树只剩一干,却长出许多新枝,有些新枝甚至超过了树干的顶。丰子恺顿时感慨万千,认为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他回到汉口就创作了这幅漫画,并题诗一首:“大树被斩伐,生机并不绝。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蓬勃。”丰子恺的散文《中国就像棵大树》记录了这次创作经历。
图 丰子恺漫画
5.文段中的画线句存在问题,请你修改。
手记四 结语
①漫画是跨越年龄与国界的艺术语言,漫画家们用夸张的表情和张力十足的画面,生动地演绎着一个个意味深长的故事。②那一幅幅画作像生活的拼图,拼出了人间百态,拼出了世间万象。③每一根线条都在尽情地呼吸、跳跃,传递着作者的奇思妙想。④小小漫画,意味深长,我们怎能不喜欢?
6.文段中的第①-④句是小组成员写下的研学感受。从修辞的角度判断,下列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二、名句名篇默写
7.默写,完成下面小题
(1)荡胸生曾云,。(杜甫《望岳》)
(2)斯是陋室,。(刘禹锡《陋室铭》)
(3)座右铭是用来激励、警醒自己的格言。如果用两句古诗文作为你的座右铭,你选用的诗文是“①,②”。(本试卷中出现的句子除外)
三、诗歌鉴赏
阅读《游山西村》,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8.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本诗是一首记游诗,诗人紧扣“①”字,首先展现了农家在丰年②的情谊,接着描写了山水之无穷变化和古朴的风俗,最后抒发了诗人内心真挚的情感。
9.列出第二联构成对偶的词语,简要分析这一联运用对偶的表达效果。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活板》,完成下面小题。
活板
沈括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异,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10.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唐人尚未盛为之 助人为乐
B.薄如钱唇 心急如焚
C.持就火炀之 功成名就
D.更互用之 即更刮目相待
11.本文在介绍活字印刷术时,注意突出“活”这个主要特点。下列对“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印“活”:每字独立成印,取用灵活。
B.排版“活”:自由排布字印,随时排用。
C.印刷“活”:松脂遇热熔化,更换灵活。
D.做法“活”:奇字“旋刻”,随时增补。
12.根据《活板》及下面的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卢肇①论海潮,以谓日出没所激而成,此极无理。若因日出没,当每日有常②,安得复有早晚?予尝考其行节③,每至月正临子、午④则潮生,候⑤之万万无差。此以海上候之,得潮生之时,去海远即须据地理增添时刻。月正午而生者为“潮”,则正子而生者为“汐”;正子而生者为“潮”,则正午而生者为“汐”。
(取材于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二》)
注:①[卢肇]宜春(今属江西)人。唐会昌三年(843)状元,宫至弘文馆学士。曾作《海潮赋》,序谓“日激水而潮生,月离日而潮大”。②[常]固定的时间。③[行节]运行规律。④[月正临子、午]指月亮正处在“上中天”和“下中天”的位置上。古人称正午时分(午时中点)太阳所处的位置叫“上中天”,午夜时分(子时中点)太阳所处的位置叫“下中天”。由于月亮每天东移13°,它与太阳通过“上中天”和“下中天”的时间就不一致。这也影响到海潮发生的时间,使海潮的高潮每天延后约50分钟。⑤[候]观察。
科学精神是人类文明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毕昇突破传统的①,勇于创新,推动了文化的传播;沈括否定了卢肇关于海潮形成原因的论述,通过“②”,可以看出他注重实地考察,从而重新阐述了海潮发生的规律。
五、名著阅读
13.很多名著的情节可以用示意图呈现,请从《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任选一部谈谈其情节安排的妙处。(要求:写出该名著可以用哪张示意图呈现,说明理由,分析这样安排的妙处。100字左右)
名著情节示意图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漫画是一种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等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因而漫画文化深入人心。
全球漫画图书市场在近年来持续增长。2024年,全球漫画图书市场规模为16.92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22.68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是全球漫画图书市场的最大份额持有者,拥有庞大的读者群体和完善的产业链。
各国政府日益认识到漫画图书市场的重要价值,纷纷采取积极举措,通过出台一系列旨在促进与规范漫画图书产业的政策与法规,为漫画图书行业构建了有利的发展框架。例如,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为漫画图书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对版权保护的力度,打击盗版行为,维护了漫画图书行业的健康发展。
材料二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文化交流的深化,国内外漫画企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国内漫画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实力,以应对来自国际市场的挑战。未来,漫画产业要更加专注于打磨作品,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漫画更好地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还要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动漫IP(品牌),增强观众的文化认同感。
材料三
新时代数字技术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丰富了国漫的创作形式。随着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和技术实现手段的日新月异,___________。
图 中国在线漫画新形态
当考古邂逅漫画,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新近出版的考古漫画集《一起考个古》,将贵州8个“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用漫画表现,介绍考古收获,普及考古知识,被称为“率先探索以通俗幽默的载体,讲述古板严谨的考古研究成果的一大突破”。朗朗上口的词句、简洁有趣的画面,无不闪烁着智慧之光。同时,漫画集的分篇标题,也很具吸引力:《招果洞——4万年前的BBQ自由》《赫章可乐——贵州墓主:我的“锅”》《杨氏土司——贵州某大家族跨时代“叠中叠”》……漫画集内容更是对考古学术知识点进行“软萌”翻译,让读者在“哈哈哈”里了解贵州史前至晚明30余万年的历史脉络。这种以漫画的形式将考古的成果进行科普,不仅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考古活动及成果的社会效益,更让大众从考古的途径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量。
1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漫画一般通过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社会现实。
B.全球漫画书市场规模将会呈现增长的趋势。
C.漫画行业可通过拓宽宣传渠道提升竞争力。
D.漫画与考古联动是严肃与趣味的巧妙融合。
15.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和图的信息,将材料三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16.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促进漫画行业发展,需要①、②、③。
阅读《我的少年时代》,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少年时代
张乐平
①我的书桌上又新增加了几封读者来信。有的来自隔山隔水的边远山镇,有的来自我所生活的城市。他们多数都是孩子,都怀着一颗纯洁的心,向我打听“三毛”是怎样诞生的。从他们清晰、端正的笔迹中,可以看出他们有画线条的功夫。我猜想,这是一些爱好绘画的孩子。
②我爱他们,他们使我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时代。
③“三毛”虽然是我在1935年开始创作的一个艺术形象,但是三毛的影子却很早就活在我的脑子里。在他身上,也有我自己童年和少年生活的片断。
④我是浙江省海盐县黄庵头村人,家里共有四个姐妹兄弟。我父亲是一位乡村小学的教师,每月收入非常微薄,很难供养一家六口。我母亲经常为别人绣花、剪纸、做香袋,赚一点钱贴补家用。我最早就是从母亲的手中看到了画,接触了美,知道了艺术。
⑤大约是在我四五岁的时候,我已经不满足仅仅看母亲剪纸和从地上拾起碎纸屑玩了。我模仿着,把彩纸对折了又对折,然后用剪刀直一剪,横一刀,待把彩纸展开,面前也出现了匀称、镂空的图样。这时,我高兴极了,开始对剪纸艺术发生了兴趣。
⑥但我母亲绣的花比她剪的纸更要美。她能绣张牙舞爪的龙,会绣昂首奔腾的马,还能绣逗人喜爱的胖娃娃。在我眼里,这些龙、马和胖娃娃都像活的一样。我不会绣,但我记住了这些形象。一天,我又到海边去玩,凶猛的浪潮退去,留下一望无际平展展的海滩。海面上聚集了浓厚潮润的乌云,形状有如母亲手中绣出的龙。于是我伛下身,拿树枝在海滩上画出了张牙舞爪的龙,昂首奔腾的马,逗人喜爱的娃娃……就像母亲手中绣出的那样。回到家,我又取来纸笔,一笔一画地画出龙、马和胖娃娃。从此以后,母亲绣什么,我就模仿着画在纸上。
⑦虽然那时我们的生活非常清苦,但在艺术天地里,我得到了很多乐趣。记得一个夏天的晚上,我又坐在母亲身边看她绣花,突然发现从蜡烛上流下来的一排烛油,很像妈妈绣的小鸡。我急忙用手去捉,拿到手上的却是一堆热乎乎软绵绵的油泥。我就用它们照着母亲的花样,捏了只小白兔,还从供节日用的红蜡烛上,挖下一点红油嵌在白兔眼眶里。
⑧模仿,引导我走进艺术之门。母亲,是我的启蒙老师。
⑨九岁那年,我母亲去世了,在家里,我再也看不到那些用手绣、刀剪的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我便长久地站在田埂上看农民车水灌溉,对水车的结构,踩动的样子都看得非常入神。回到家里,我就照自己看到的画了一幅车水图,在画的过程中,不断带着画实地对照,经过近十次的观察、修改,终于画成了一幅形态逼真的车水图。这是我从①___________到②___________的开始,我觉得②___________要比①___________更有趣。
⑩我到海盐县小学读书,每周都有美术课,美术老师叫陆寅生,他教我们正确运用线条,让我们在教室里和学校外面进行写生。我像干燥的海绵吸收一切水分那样,认真地记下了他的每一句话,而且不断地画,街头小景,挑菜买菜,看到什么就画什么。陆老师看了我的画,非常喜欢我。
有一天,陆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要我画张有头大肥猪背着放了许多银元的口袋的画。我问老师画这个干什么?他便告诉我,北洋军阀有个头子叫曹锟,前不久他镇压了京汉铁路工人的大罢工,现在又想当大总统。为了拉选票,他宣称国民议员凡投他票的都可得到五千块银元。老师们要揭露他的面目,要办壁报讽刺他。我在家乡经常看到猪,也画过不少猪。这次我就在老师给我的白纸上,画了一只变了形的非常丑陋可笑的大肥猪,在它背上驮着被夸张了的血淋淋的五千元大洋。老师特地给这幅图画加了个《一豕负五千元》的标题,作为插图贴在壁板上。这是我的第一幅漫画。
以后,老师要我配合他们抗议“五卅”惨案的宣传。老师先把“五卅”惨案的经过编成文字,再叫我作画,装订成册,用绳子吊在竹竿上,拿到县城最热闹的地方去宣传。这便是我的第一部连环画。
小学毕业以后,父亲实在无力供我上中学,就在1925年,我十五岁那年,送我到万祥镇上一家木行当学徒。我这时的生活和三毛在一家印刷厂当学徒的生活没有什么两样。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淘米、洗菜、打扫、做饭、干里外杂事,晚上关门以后还要边照看店门,边为老板搓吸水烟用的纸媒(抽水烟点火的小纸卷)。稍不留心,还要遭到老板的打骂。只有老板离开木行,夜深人静的时候,才有一点乐趣。这时,我轻快地坐在写字台前,展开老板用作纸媒的纸,一面研墨,一面构思。在我眼前又出现了万绿丛中的花儿朵朵,海水碧波上的归帆片片,以及童年的伙伴,白天的见闻。我一边想,一边画,画完就把画纸裁成一条条,搓成一根根纸媒,让老板去用。
不料有一天,下着绵绵阴雨,空气潮湿,纸捻里的墨水不干,老板抽水烟时,纸媒怎么也吹不燃。他把媒纸剥开一看,发现纸芯里全是毛笔画,大为光火,把我痛骂一顿。此后,我就改用铅笔作画,从不中断。
到了夏天晚上,成团的蚊子围着我的双脚叮,我只好搬来两只空甏,把双脚伸进去。可是有一天晚上,当我正全神贯注作画时,突然听到老板“砰砰砰”敲门。我心一慌,脚未拔出来,身子朝前一冲,一下子摔倒在地上,甏碎了,脚磕破了。我挣扎着打开门,老板气汹汹地当胸给我一脚,我像受了电击一般倒在地上,坛子的碎片把我右耳根划开一道很深的口子。顿时我感到眼前灰雾茫茫,烟幛重重,几乎昏了过去。
从此,老板罚我每天晚上到河边去看木排。我独自住在一间用粗木料临时搭成的小木板屋里。孤寂,恐怖,使我感到窒闷和惶乱。没有了画具,使我感到空虚。严冬刺骨的寒冷,酷暑烤人的炙热,这些我都不怕,最怕的是不让我用画笔。
1927年,我终于离开了木行回到了家乡,又拿起笔画了欢迎北伐军和打倒北洋军阀的宣传画。由于战乱,我离开家乡来到上海,当过工厂学徒,还画过广告。那些日子我是在贫困中度过的。在苦难中挣扎,我熟悉了穷苦人们的生活,了解了他们的心情。和那些瘦骨嶙嶙、漂泊流浪的孩子交朋友,因为我们有同样的屈辱和苦难。一种强烈的要想表现他们的激情不断冲击着我,我开始为他们画速写。
有人说,我是三毛的叔叔、爸爸、爷爷;也有人说,三毛就是我。
其实三毛是我根据自己和旧社会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儿童的经历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他的过去是我童年、少年生活的写照,他的今天将是你们生活的写照。
我们之间相差几十年,我们的少年生活有着巨大的区别。我看着你们这些充满天真热情的信,我真羡慕你们!
(1981年)
(文章有删改)
17.文章讲述了“我”少年时代各阶段与绘画的相关经历及影响。阅读文章,将表格补充完整。
阶段 重要经历 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四五岁时 模仿母亲剪纸,在海滩和纸上绘画。 培养观察力和模仿力
九岁母亲去世后 观察农民车水灌溉,创作车水图。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读书时 ②___________ 将艺术与现实结合
十五岁当木行学徒时 劳作间隙坚持作画,屡遭阻挠仍不放弃。 积累苦难生活素材与情感体验
1927年离开木行后 ③___________ 关注底层生活,丰富创作素材
18.作者在母亲去世后艺术创作的方式发生了转变,请你依据上下文,在第⑨段横线处填写恰当内容。
19.请结合文章内容,从词语运用角度说说第 段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20.文章开篇以第三人称“他们”叙述读者来信,结尾却改用第二人称“你们”与读者直接对话,请推测作者这样表达的用意。
21.作者在文章结尾说“有人说,我是三毛的叔叔、爸爸、爷爷;也有人说,三毛就是我”,请结合文章内容及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链接材料】
1935年张乐平在上海《图画晨报》上首次发表“三毛”这一漫画形象:一个光头男孩,后来在光头上加了三根毛。抗日战争年代,张乐平创作出中国首部无文字的长篇漫画《三毛从军记》,后续创作了《三毛流浪记》《三毛翻身记》;新中国成立后,又创作了《三毛迎解放》《三毛今昔》等,到1985年《三毛学法》发表,至此,展现了中国社会半个世纪历史变迁的“三毛”系列漫画终结。
其中《三毛流浪记》是张乐平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三毛原本是富家子弟,因日本侵略失去父母,沦为孤儿。在流浪中他经历了许多苦难,即便如此,他也努力通过劳动维持生计,坚持活下去。他讨过饭、擦过皮鞋、多次被日军陷害。当过保姆、做过报童、在杂技班里练过把式,甚至被地痞流氓强迫去当扒手。在印刷店当学徒期间,老板不仅让他干重活,还让他吃剩饭,稍不满意就打他,最后把衣衫褴褛的三毛踢出店门。最困难的时候他以布娃娃十分之一的价格出售自己。三毛生活虽困苦,却始终保持着善良的心,他曾经救起落水的男孩,曾把食物分给饥饿的兄妹。
张乐平笔下的三毛不仅是一个流浪儿童的形象,更是希望和勇气的象征。他的故事反映了旧社会的苦雄,也展现了人性的光辉,成为几代人的情感寄托。
七、作文
22.你是否曾为公园角落里一株悄然绽放的小花而驻足,曾为操场上同学们挥洒汗水的身影而振奋,曾为社区那些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忙碌的身影而感动?每一次看见,都是生活馈赠的礼物。当我们用心去发现这些,每一次看见都是照亮心灵的光,让普通的日子变得美好。
请以“看见”为题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将作文的提纲和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23.写作。
这幅漫画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你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以“静待花开”为题作文。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将作文的提纲和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参考答案
【答案】1.漫写百态画尽万象2.B 3.D 4.示例:中国讽刺类漫画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适度夸张,达到笑中有思的境界。 5.示例:偶然见到路边一棵被人斩伐过半的大树6.A
7.【答案】决眦入归鸟;惟吾德馨;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示例二:①静以修身 ②俭以养德
【答案】8.游;殷勤待客9.示例:“山重水复”对“柳暗花明”,自然景物形成对举,一写山路回环,水路往复,一绘绿柳成荫,繁花明艳。“疑无路”对“又一村”,否定与肯定对比,一写山水阻隔之迷茫,一绘花木明丽之豁然,以“疑”“又”强化心理转折。对偶使节奏起伏,借景物转换喻困境逢生,蕴含哲理又具韵律美。
【答案】10.B 11.C 12.雕版印刷;余常考其行节
13.【答案】示例:《骆驼祥子》选甲图。祥子从攒钱买车的希望燃起,到被军阀抢车的绝望跌落,再到二次攒钱被敲诈、第三次买车又卖车葬妻,每次起伏都形成强烈对比,不仅让读者随祥子的境遇揪心,也凸显旧社会对祥子的持续摧残,揭露旧社会对底层人民的压迫。
【答案】14.C 15.示例:中国漫画出现了动态漫画、交互漫画等新形态16.政策支持;注重内容质量;
【答案】17.要点:①展现他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观察与艺术表达
②在老师指导下创作漫画、连环画。
③创作宣传画,为底层人群速写,与流浪孩子交友。 18.①模仿 ②写生19.示例:“轻快”精准描摹“坐”的动作状态,写出人物惬意的心境,“坐”“展开”“研墨”“构思”动词连续使用,勾勒出创作前的从容姿态。“万绿丛花”“碧波归帆”,描绘出构思时脑海中浮现的美好景象,将其在艰苦环境中依然能从艺术创作中获得快乐与满足的情感,鲜活地传递给读者,体现对绘画深入灵魂的热爱。 20.示例:作者开头用“他们”引出读者来信,客观反映事实情况,自然将话题引到对自己少年时代的回忆中,保持叙述的冷静与克制;结尾用“你们”直接对话,“你们”包括所有作者热爱的孩子,这是作者在回顾成长经历后情不自禁地对读者的称呼,情感流露更充沛,表达了对读者的殷切期望。 21.示例:作者是三毛形象的创作者,赋予三毛生命与故事,就像“叔叔、爸爸、爷爷”养育孩子一般。“我”的童年生活家庭贫困、母亲早逝,少年当木行学徒时被老板打骂、劳作艰辛,与链接材料中三毛经历相似,作者将自身经历融入角色,成为素材,所以“有人说三毛就是我”。作者在艰苦生活中坚持绘画创作,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而三毛虽历经苦难依然对生活充满希望。二者在面对困境时展现出的精神品质相通,可以说三毛是作者精神的投射。
22、23.略
第 页,共 页
试题资源网-..(北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