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三节 二 我国第一大河——长江 同步学案(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 第三节 二 我国第一大河——长江 同步学案(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二 我国第一大河——长江
主干 自主落实
一、河流概况及水文特征(☆)
[动手实践]
·描绘:用不同颜色的笔描绘长江的上、中、下游及其主要支流。
·圈画:在图中圈出唐古拉山脉、东海及三峡水利枢纽。
1.发源地、长度、注入海洋:发源于青藏高原的 山脉,干流全长超过6 300千米,注入 海。
2.第一大河:我国 、世界 长河,是我国流域面积 ,水量 、水能 的河流。
3.河段的划分:
4.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青、 、藏、云(或滇)、渝、 、湘、 、 、苏、 (11个)。
5.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云贵高原、 、 。
6.长江的水文特征:
特征 形成原因
水量大 主要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
流量季节变化大 位于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汛期和枯水期 夏季降水多,为汛期;冬季降水少,为枯水期
含沙量较大 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无结冰期 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1月均温高于0 ℃
二、长江的开发(☆☆)
1.世界最大的“ ”:
(1)分布:水能集中于 的干支流。大型水电站有 、葛洲坝。
(2)原因:长江穿越我国地势三级阶梯,落差很大。
2.“黄金水道”:
(1)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江阔水深,汛期较长,大多数河段可 ,形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
(2)干流与多条铁路、 及京杭运河相交,既沟通内陆和 ,又联系 广大地区。
(3)长江连续多年都是全球最繁忙,运量 的内河航道。
三、长江的治理(☆☆)
河段 存在问题 治理措施 可持续发展
上游 水土流失 植树造林、 、修建水利工程 ,绿色发展, ,不搞大开发
中、下游 泥沙淤积、 、水污染 、加固堤坝、治理水污染等
图解知识
长江各河段的名称:
立德树人—大国成就
  长江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具有防洪(最主要功能)、发电、航运、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
疑难点拨
荆江的治理
1.荆江河段有长江的“地上河”之称。
2.荆江的治理措施:
(1)实施裁弯取直工程。
(2)设立分洪、蓄洪区。
(3)加高加固堤防。
(4)疏浚河道。
合作 重点探究
主题 长江的治理与开发
解题必备|综合思维
探究情境|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以“水”为主题,开展了长江流域的研究性学习,并选取了三个研究方向:水能、水运和水患。读我国长江流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探究式问题链
1.(入门探究—水能)读图,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 (河段),分析该河段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2.(能力探究—水运)简析长江成为“黄金水道”的条件。
3.(高阶探究—水患)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分别存在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治理
图解方法
素养 分层评价
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4·赣州期中)2024年5月11日,从浙江舟山港出发货轮“创新5”号抵达重庆,标志着新航线首航成功。读图完成1~3题。
1.“创新5”号从舟山开往重庆,沿途经过的水利枢纽甲是( )
A.三峡 B.三门峡
C.小浪底 D.白鹤滩
2.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从上游到下游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长江中下游平原 ②横断山区
③青藏高原 ④四川盆地
A.③②①④ B.④③②①
C.③④②① D.③②④①
3.长江地区开发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下列开发不符合的是( )
A.上游水土保持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中下游围湖造田 D.中下游水污染治理
  (2024·青岛学业考节选)长江干流上的6座巨型梯级水电站,是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之一,将大量电力输送到电力紧缺的我国东部地区。下图示意长江干流上的6座巨型梯级水电站。据此完成4、5题。
4.长江干流从乌东德水电站到葛洲坝水电站流经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 )
A.青、川、滇、湘 B.藏、川、滇、皖
C.川、贵、粤、沪 D.川、滇、渝、鄂
5.图示河段水能丰富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地势落差大 B.水量稳定
C.无结冰期 D.河道宽阔
  (跨学科·地理与诗词)下图为长江流域图。据此完成6、7题。
6.长江( )
A.发源于唐古拉山,注入黄海
B.流经南京、上海两个直辖市
C.流经黄土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D.中、下游分界点是湖口
7.河段特征与诗句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海上生明月,天涯若比邻
B.②—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C.③—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D.④—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关键能力提升练
  (跨学科·地理与文化遗产)(2024·福建学业考)白鹤梁题刻位于重庆长江水道某岛的天然石梁(称为白鹤梁)上,记载着长江上游的水文资料。三峡库区蓄水之前,石梁一般淹没在水下,在枯水季节会露出水面。读图,完成8~10题。
8.白鹤梁所在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是( )
A.川 B.渝 C.鄂 D.湘
9.三峡库区蓄水之前,白鹤梁露出水面的季节一般是( )
A.春夏季 B.夏秋季 C.秋冬季 D.冬春季
10.白鹤梁题刻记载的长江上游千余年的历史枯水资料具有参考价值,可应用于( )
①长江上游的现代航运
②北半球的环境变化研究
③长江上游的水利工程建设
④南半球河流水位变化研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4·石家庄期中)《长江之恋》是国内首部4K拍摄,全景式、浸润式、立体式记录长江的大型纪录片,深受观众喜爱。读长江流域图,完成11、12题。
11.长江沿江地带能够实现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地区的良性互动,是因为长江具有( )
A.丰富的水资源 B.巨大的航运价值
C.丰富的水能资源 D.丰富的矿产资源
12.近年来,长江洪灾频繁发生,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
①中游地区围湖造田
②中、下游地势低平
③流域内降水丰富
④上、中游砍伐森林破坏了植被
⑤支流众多,雨季干支流经常同时涨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⑤
13.(江海汇聚 接纳百川)“汇聚千流,接纳百川”,长江以其独特而磅礴的力量促进流域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江河哺育】
  雪山而来,奔流向东,长江滋养哺育了中华儿女。
(1)写出长江的发源地及其注入的海洋。
【山水蓄能】
  白鹤滩水电站不仅是我国第二大水电站(利用水能资源进行发电),还是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的主要力量。
(2)从地势角度,分析横断山脉及其附近地区水电站密集的原因。
【文明延续】
  2023年2月,江苏南京博物院举办“大江万古流—长江下游文明特展”,向观众展示长江下游地区的文明起源与发展历程。
(3)长江下游文明发展至今,离不开其延续千年的航运,请你分析长江下游航运价值高的原因。(至少答出两点)
【绿色发展】
  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湖北省20世纪50年代共有湖泊1 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至2003年,只剩下83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上游地区不合理的垦殖活动破坏了植被,导致长江挟带大量泥沙,洞庭湖泥沙淤积严重,湖区萎缩,加之该时期人口剧增,大规模“向湖区要耕地”的围湖造田活动,使昔日“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成第二。
(4)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洞庭湖面积减小的原因是什么 要想使洞庭湖“变大”,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地理实践力实验探究
河流开发与治理
14.【实验探究】:影响水能的因素。
结论:
(1)第一组:水量相同,地势落差 ,齿轮转速越快,水能越丰富。
(2)第二组: 。
【读图归纳】:长江开发与治理。
结论:
(3)长江上水电站主要位于 (上/中/下)游河段,原因是该河段大部分位于 季风气候区,降水多,在 交界处,水流急,水能丰富。
【读图分析】:湖泊对河流径流的作用
结论:
(4)丰水期:河面高于湖面,河水入湖,使河流径流量变 (大/小)。
枯水期:河面 湖面, ,使河流断流概率变低;说明湖泊对河流径流具有调节作用。
结论应用:长江中下游地区实施退耕还湖措施,有利于缓解 灾害的发生。二 我国第一大河——长江
主干 自主落实
一、河流概况及水文特征(☆)
[动手实践]
·描绘:用不同颜色的笔描绘长江的上、中、下游及其主要支流。
·圈画:在图中圈出唐古拉山脉、东海及三峡水利枢纽。
1.发源地、长度、注入海洋: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干流全长超过6 300千米,注入东海。
2.第一大河:我国第一、世界第三长河,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大,水量最大、水能最丰富的河流。
3.河段的划分:
4.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青、川(或蜀)、藏、云(或滇)、渝、鄂、湘、赣、皖、苏、沪(11个)。
5.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6.长江的水文特征:
特征 形成原因
水量大 主要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
流量季节变化大 位于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汛期和枯水期 夏季降水多,为汛期;冬季降水少,为枯水期
含沙量较大 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无结冰期 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1月均温高于0 ℃
二、长江的开发(☆☆)
1.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
(1)分布:水能集中于上中游的干支流。大型水电站有三峡、葛洲坝。
(2)原因:长江穿越我国地势三级阶梯,落差很大。
2.“黄金水道”:
(1)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江阔水深,汛期较长,大多数河段可全年通航,形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
(2)干流与多条铁路、高速公路及京杭运河相交,既沟通内陆和沿海,又联系南北广大地区。
(3)长江连续多年都是全球最繁忙,运量最大的内河航道。
三、长江的治理(☆☆)
河段 存在问题 治理措施 可持续发展
上游 水土流失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修建水利工程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中、下游 泥沙淤积、洪涝灾害、水污染 退田还湖、加固堤坝、治理水污染等
图解知识
长江各河段的名称:
立德树人—大国成就
  长江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具有防洪(最主要功能)、发电、航运、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
疑难点拨
荆江的治理
1.荆江河段有长江的“地上河”之称。
2.荆江的治理措施:
(1)实施裁弯取直工程。
(2)设立分洪、蓄洪区。
(3)加高加固堤防。
(4)疏浚河道。
合作 重点探究
主题 长江的治理与开发
解题必备|综合思维
探究情境|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以“水”为主题,开展了长江流域的研究性学习,并选取了三个研究方向:水能、水运和水患。读我国长江流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探究式问题链
1.(入门探究—水能)读图,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分析该河段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答:长江上游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
2.(能力探究—水运)简析长江成为“黄金水道”的条件。
答:①河网密布,纵横交错。②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水量大, 水流平稳,航运条件优越。③干流横贯东西,支流遍布南北,形成水运网。④长江沿岸经济发达的地区,运输量大。⑤和纵列分布的铁路网互补,减轻铁路运输压力。⑥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且沿海,航运需求大。
3.(高阶探究—水患)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分别存在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治理
答:①问题:长江流域目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上游的水土流失;中游的水患频发;下游的围湖造田、洪涝灾害和水污染。
②措施: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源头地区合理放牧,恢复林草植被,保持水土;上游修建水库,中下游加固、加高堤防,有效减少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严格控制生产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集中净化处理,治理水污染。
图解方法
素养 分层评价
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4·赣州期中)2024年5月11日,从浙江舟山港出发货轮“创新5”号抵达重庆,标志着新航线首航成功。读图完成1~3题。
1.“创新5”号从舟山开往重庆,沿途经过的水利枢纽甲是(A)
A.三峡 B.三门峡
C.小浪底 D.白鹤滩
2.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从上游到下游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D)
①长江中下游平原 ②横断山区
③青藏高原 ④四川盆地
A.③②①④ B.④③②①
C.③④②① D.③②④①
3.长江地区开发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下列开发不符合的是(C)
A.上游水土保持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中下游围湖造田 D.中下游水污染治理
  (2024·青岛学业考节选)长江干流上的6座巨型梯级水电站,是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之一,将大量电力输送到电力紧缺的我国东部地区。下图示意长江干流上的6座巨型梯级水电站。据此完成4、5题。
4.长江干流从乌东德水电站到葛洲坝水电站流经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D)
A.青、川、滇、湘 B.藏、川、滇、皖
C.川、贵、粤、沪 D.川、滇、渝、鄂
5.图示河段水能丰富的最主要原因是(A)
A.地势落差大 B.水量稳定
C.无结冰期 D.河道宽阔
  (跨学科·地理与诗词)下图为长江流域图。据此完成6、7题。
6.长江(D)
A.发源于唐古拉山,注入黄海
B.流经南京、上海两个直辖市
C.流经黄土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D.中、下游分界点是湖口
7.河段特征与诗句对应正确的是(C)
A.①—海上生明月,天涯若比邻
B.②—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C.③—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D.④—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关键能力提升练
  (跨学科·地理与文化遗产)(2024·福建学业考)白鹤梁题刻位于重庆长江水道某岛的天然石梁(称为白鹤梁)上,记载着长江上游的水文资料。三峡库区蓄水之前,石梁一般淹没在水下,在枯水季节会露出水面。读图,完成8~10题。
8.白鹤梁所在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是(B)
A.川 B.渝 C.鄂 D.湘
9.三峡库区蓄水之前,白鹤梁露出水面的季节一般是(D)
A.春夏季 B.夏秋季 C.秋冬季 D.冬春季
10.白鹤梁题刻记载的长江上游千余年的历史枯水资料具有参考价值,可应用于(A)
①长江上游的现代航运
②北半球的环境变化研究
③长江上游的水利工程建设
④南半球河流水位变化研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4·石家庄期中)《长江之恋》是国内首部4K拍摄,全景式、浸润式、立体式记录长江的大型纪录片,深受观众喜爱。读长江流域图,完成11、12题。
11.长江沿江地带能够实现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地区的良性互动,是因为长江具有(B)
A.丰富的水资源 B.巨大的航运价值
C.丰富的水能资源 D.丰富的矿产资源
12.近年来,长江洪灾频繁发生,其主要自然原因是(C)
①中游地区围湖造田
②中、下游地势低平
③流域内降水丰富
④上、中游砍伐森林破坏了植被
⑤支流众多,雨季干支流经常同时涨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⑤
13.(江海汇聚 接纳百川)“汇聚千流,接纳百川”,长江以其独特而磅礴的力量促进流域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江河哺育】
  雪山而来,奔流向东,长江滋养哺育了中华儿女。
(1)写出长江的发源地及其注入的海洋。
答:发源地:唐古拉山脉;
注入海洋:东海。
【山水蓄能】
  白鹤滩水电站不仅是我国第二大水电站(利用水能资源进行发电),还是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的主要力量。
(2)从地势角度,分析横断山脉及其附近地区水电站密集的原因。
答:横断山脉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第二级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多峡谷急流,水能资源丰富,利于水电站的修建。
【文明延续】
  2023年2月,江苏南京博物院举办“大江万古流—长江下游文明特展”,向观众展示长江下游地区的文明起源与发展历程。
(3)长江下游文明发展至今,离不开其延续千年的航运,请你分析长江下游航运价值高的原因。(至少答出两点)
答:长江下游地区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江阔水深;下游地区地形平坦,水流平稳;下游河段无结冰期,可四季通航;下游地区沿岸城市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运输量大等。
【绿色发展】
  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湖北省20世纪50年代共有湖泊1 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至2003年,只剩下83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上游地区不合理的垦殖活动破坏了植被,导致长江挟带大量泥沙,洞庭湖泥沙淤积严重,湖区萎缩,加之该时期人口剧增,大规模“向湖区要耕地”的围湖造田活动,使昔日“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成第二。
(4)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洞庭湖面积减小的原因是什么 要想使洞庭湖“变大”,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答:主要原因:长江中上游地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泥沙淤积;中游河段大规模围湖造田。
措施:植树造林;退田还湖等。
地理实践力实验探究
河流开发与治理
14.【实验探究】:影响水能的因素。
结论:
(1)第一组:水量相同,地势落差越大(或大),齿轮转速越快,水能越丰富。
(2)第二组:地势落差相同,水量越大,齿轮转速越快,水能越丰富。
【读图归纳】:长江开发与治理。
结论:
(3)长江上水电站主要位于上(上/中/下)游河段,原因是该河段大部分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在地势阶梯交界处,水流急,水能丰富。
【读图分析】:湖泊对河流径流的作用
结论:
(4)丰水期:河面高于湖面,河水入湖,使河流径流量变小(大/小)。
枯水期:河面低于湖面,湖水入河,使河流断流概率变低;说明湖泊对河流径流具有调节作用。
结论应用:长江中下游地区实施退耕还湖措施,有利于缓解洪涝灾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