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试题(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试题(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40分钟·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024·陕西学业考)中国山水画常以自然景观为主要描绘对象。如图为我国宋代著名山水画《寒鸦图》(局部),描绘的是我国某地冬雪消融时的景象。据此完成1~3题。
1.画中景象除了描绘“群鸦寒塘”,还涉及的地理要素有(C)
A.山峦叠嶂 B.草木苍翠
C.雪霁严林 D.耕牛田舍
2.画中所描绘地区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最可能是(A)
3.下列简称所代表的省份最可能出现画中景象的是(B)
A.台 B.鲁 C.赣 D.琼
  (2024·成都学业考)2024年3月初,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已进入气象学意义上的春天,但部分地区仍乍暖还寒,体感上依旧寒冷。下图示意3月6日全国入春进程,据此完成4~6题。
4.图中季节划分的主要依据可能是(C)
A.地势 B.风向 C.气温 D.降水
5.我国东部地区入春进程的方向一般是(A)
A.由南向北 B.由北向南
C.由东向西 D.由西向东
6.下列地区处于“乍暖还寒”的是(B)
A.四川东部 B.湖南北部
C.福建西部 D.陕西南部
  “黄河宁,天下平。”为了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2022年10月3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因其含沙量巨大,河水挟带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形成了“黄龙入海”的景观。读黄河流域简图及“黄龙入海”景观图,完成7~9题。
7.“黄龙入海”的景观最为壮观的季节是(B)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8.下列人类活动会对“黄龙入海”现象起到减弱作用的是(B)
A.上游水能开发 B.中游植树种草
C.小浪底调水调沙 D.下游加固堤坝
9.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的目的可能是(A)
①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②推进黄河水资源节约利用
③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④加大对黄河的开发和利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4·厦门期中)每年我国东部雨带有规律地南北移动。读中国东部季风进退与雨带推移图、广州市气候资料图,完成10、11题。
10.如果雨带推进迅速,且在北方地区滞留时间长,则容易出现(C)
A.南涝北旱 B.南北皆涝
C.南旱北涝 D.南北皆旱
11.广州的气候特征是(C)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全年降水多,气温日较差大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D.全年高温,降水季节差异大
  318国道东起上海,西至西藏日喀则,是中国最长的国道,被称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暑假期间,小明一家从上海出发沿318国道自驾游。下图为318国道示意图,据此完成12~14题。
12.小明一家从上海出发一路向西感受到(C)
A.气温逐渐升高 B.降水逐渐增多
C.城镇分布逐渐稀疏 D.人口分布逐渐密集
13.沿景观大道我国地势的大致特点是(D)
14.当空气氧浓度降低时,汽车会出现动力下降、油耗升高等现象,据图信息推测沿途耗油量最大的路段是(B)
A.④ B.③ C.② D.①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荔枝喜高温高湿、喜光向阳,气温是影响荔枝成熟的主要因素。广东荔枝成熟期一般为6-7月,而四川荔枝成熟期为7-8月。读我国荔枝主要产区分布图,完成15、16题。
15.我国荔枝主要产区位于(D)
A.寒温带 B.中温带
C.暖温带 D.热带、亚热带
16.广东荔枝比四川荔枝成熟较早的原因是(A)
A.纬度位置较低 B.降水较多
C.纬度位置较高 D.降水较少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咸水湖,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下图为2001-2016年青海湖水量年际变化和流域降水量示意图,据此完成17、18题。
17.据图可知青海湖(A)
A.2016年流域内降水最多
B.2001年流域内降水约13 mm
C.2012年湖水水量增加约 900 mm
D.湖水水量变化量一直在增加
18.青海湖(D)
A.水量变化与气温无关
B.水量变化只与降水有关
C.水量变化不影响人类活动
D.水量增加利于生态恢复
  我国是世界上河流众多的国家之一,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江巨川,这些河流为沿岸民众提供了生产生活的便利,孕育了华夏文明。读我国内流区与外流区分布图,完成19、20题。
19.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一条注入北冰洋的河流。图中表示额尔齐斯河的是(A)
A.① B.② C.③ D.④
20.凿冰取鱼指的是冬天河面结冰后,凿开冰面钓鱼,下列河流在冬季可以凿冰取鱼的是(B)
A.汉江 B.黑龙江 C.长江 D.珠江
二、综合题(共20分)
21.【探究发现】(2024·山西学业考)(6分)
探究名称: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探究资料:
资料一 地势特点: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分为三级阶梯。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第二级阶梯海拔多在1 000~2 000米,第三级阶梯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资料二 地形特点: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纵横分布的山脉构成了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镶嵌其中。在各种地形类型中,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一。通常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
资料三 阅读示意图: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及部分大型水电站分布示意图(图1)、我国沿36°N附近地形剖面示意图(图2)。
探究思考:
(1)从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中任选一级阶梯,写出其主要地形类型。(1分)
答:第一级阶梯以高原为主;第二级阶梯以高原、盆地为主;第三级阶梯以平原、丘陵为主。
(2)简要分析我国地势对河流、降水的影响。(2分)
答:①对河流的影响:很多河流自西向东流入海洋;河流流经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②对降水的影响: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丰沛降水。
(3)指出我国部分大型水电站分布与地势的关系。(1分)
答: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阶梯的交界处。
(4)从农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中,任选两方面简要说明我国地形特点对其发展的影响。(2分)
答:农业:我国地形复杂多样,有利于农、林、牧、渔等多种经营;山地多,平原少,耕地资源少,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等。
采矿业:山区面积大,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采矿业的发展等。
交通运输业:山区面积大,地形崎岖,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成本高,交通不便等。
旅游业:地形复杂多样,旅游资源丰富,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等。
22.地图是地理学习的特殊语言,绝大部分的地理知识都可以在地图上建构。同学们可以从地图中提取大量信息,更好地学习地理、认识世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读图1,A高原上的少数民族文化保存较为完整,其原因是地形崎岖,交通不便。①~⑦是阶梯分界山脉,其中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又被长江横穿的山脉是⑥巫山(填序号及名称)。(2分)
(2)冬季,中国多地开启“冷冻模式”,北京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小红想到在海南东方市游学的好朋友小丽,晚上给她发信息问候。根据图2的对话内容可以看出,冬季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是南北气温差异大,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2分)
(3)船型屋有高架船型屋与低架船型屋之分,其外形像船篷,呈拱形,用红、白藤扎架,上盖茅草或葵叶,是黎族人民优秀建筑技艺的载体。2023年,以船型屋为重要组成的“海南热带雨林和黎族传统聚落”项目作为世界遗产预备清单在世界遗产中心官网正式发布。试分析该民居结构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分)
答:海南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高,降水丰富,船型屋底部架空,有利于通风散热、防潮、防虫;外形像船篷,呈拱形,覆盖茅草或葵叶,有利于雨水下泄。
(4)图1中,山脉④是中国重要的分界线,试写出该山脉的地理意义(一条即可)。(1分)
答:④是大兴安岭,该山脉是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的分界山脉;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
23.中国的长江与黄河源头接近,双河携手从第一级阶梯走来,构成“双河结构”。某杂志社组建考察组,踏上寻访“双河”之旅。如图为长江、黄河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7分)
(1)考察组在河源用无人机拍到某山脉北坡一道道泉水汩汩流淌,组成一片片小湖,最终汇入黄河源头,推测该山脉的名称是巴颜喀拉山脉。(1分)
(2)考察组在黄河干流上游(上游/中游下游)河段看到多个水电站,据此判断该河段水能资源丰富,主要原因是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大。(3分)
  考察组在宁夏平原考察,该平原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虽不足200毫米,但有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宁夏引黄古灌区和现代化生态灌区,被称为“塞外江南”。
(3)宁夏平原成为我国著名粮食产区的最主要原因是地形平坦,有黄河水灌溉。(1分)
  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的区位优势,“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动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协调发展和沿江地区高质量发展。
(4)长江干支流航运价值高,有“黄金水道”之称。(1分)
(5)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具体措施有C。(1分)
①综合开发利用长江干支流水资源
②加强工农业水污染治理
③退耕还湖还湿地,全年禁止打鱼
④合理开发旅游业
⑤建立沿江湿地生态保护区
⑥上游修建大坝,大力开发长江水能资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⑥
C.①②④⑤ D.②④⑤⑥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40分钟·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024·陕西学业考)中国山水画常以自然景观为主要描绘对象。如图为我国宋代著名山水画《寒鸦图》(局部),描绘的是我国某地冬雪消融时的景象。据此完成1~3题。
1.画中景象除了描绘“群鸦寒塘”,还涉及的地理要素有( )
A.山峦叠嶂 B.草木苍翠
C.雪霁严林 D.耕牛田舍
2.画中所描绘地区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最可能是( )
3.下列简称所代表的省份最可能出现画中景象的是( )
A.台 B.鲁 C.赣 D.琼
  (2024·成都学业考)2024年3月初,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已进入气象学意义上的春天,但部分地区仍乍暖还寒,体感上依旧寒冷。下图示意3月6日全国入春进程,据此完成4~6题。
4.图中季节划分的主要依据可能是( )
A.地势 B.风向 C.气温 D.降水
5.我国东部地区入春进程的方向一般是( )
A.由南向北 B.由北向南
C.由东向西 D.由西向东
6.下列地区处于“乍暖还寒”的是( )
A.四川东部 B.湖南北部
C.福建西部 D.陕西南部
  “黄河宁,天下平。”为了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2022年10月3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因其含沙量巨大,河水挟带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形成了“黄龙入海”的景观。读黄河流域简图及“黄龙入海”景观图,完成7~9题。
7.“黄龙入海”的景观最为壮观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8.下列人类活动会对“黄龙入海”现象起到减弱作用的是( )
A.上游水能开发 B.中游植树种草
C.小浪底调水调沙 D.下游加固堤坝
9.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的目的可能是( )
①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②推进黄河水资源节约利用
③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④加大对黄河的开发和利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4·厦门期中)每年我国东部雨带有规律地南北移动。读中国东部季风进退与雨带推移图、广州市气候资料图,完成10、11题。
10.如果雨带推进迅速,且在北方地区滞留时间长,则容易出现( )
A.南涝北旱 B.南北皆涝
C.南旱北涝 D.南北皆旱
11.广州的气候特征是( )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全年降水多,气温日较差大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D.全年高温,降水季节差异大
  318国道东起上海,西至西藏日喀则,是中国最长的国道,被称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暑假期间,小明一家从上海出发沿318国道自驾游。下图为318国道示意图,据此完成12~14题。
12.小明一家从上海出发一路向西感受到( )
A.气温逐渐升高 B.降水逐渐增多
C.城镇分布逐渐稀疏 D.人口分布逐渐密集
13.沿景观大道我国地势的大致特点是( )
14.当空气氧浓度降低时,汽车会出现动力下降、油耗升高等现象,据图信息推测沿途耗油量最大的路段是( )
A.④ B.③ C.② D.①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荔枝喜高温高湿、喜光向阳,气温是影响荔枝成熟的主要因素。广东荔枝成熟期一般为6-7月,而四川荔枝成熟期为7-8月。读我国荔枝主要产区分布图,完成15、16题。
15.我国荔枝主要产区位于( )
A.寒温带 B.中温带
C.暖温带 D.热带、亚热带
16.广东荔枝比四川荔枝成熟较早的原因是( )
A.纬度位置较低 B.降水较多
C.纬度位置较高 D.降水较少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咸水湖,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下图为2001-2016年青海湖水量年际变化和流域降水量示意图,据此完成17、18题。
17.据图可知青海湖( )
A.2016年流域内降水最多
B.2001年流域内降水约13 mm
C.2012年湖水水量增加约 900 mm
D.湖水水量变化量一直在增加
18.青海湖( )
A.水量变化与气温无关
B.水量变化只与降水有关
C.水量变化不影响人类活动
D.水量增加利于生态恢复
  我国是世界上河流众多的国家之一,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江巨川,这些河流为沿岸民众提供了生产生活的便利,孕育了华夏文明。读我国内流区与外流区分布图,完成19、20题。
19.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一条注入北冰洋的河流。图中表示额尔齐斯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凿冰取鱼指的是冬天河面结冰后,凿开冰面钓鱼,下列河流在冬季可以凿冰取鱼的是( )
A.汉江 B.黑龙江 C.长江 D.珠江
二、综合题(共20分)
21.【探究发现】(2024·山西学业考)(6分)
探究名称: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探究资料:
资料一 地势特点: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分为三级阶梯。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第二级阶梯海拔多在1 000~2 000米,第三级阶梯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资料二 地形特点: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纵横分布的山脉构成了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镶嵌其中。在各种地形类型中,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一。通常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
资料三 阅读示意图: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及部分大型水电站分布示意图(图1)、我国沿36°N附近地形剖面示意图(图2)。
探究思考:
(1)从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中任选一级阶梯,写出其主要地形类型。(1分)
(2)简要分析我国地势对河流、降水的影响。(2分)
(3)指出我国部分大型水电站分布与地势的关系。(1分)
(4)从农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中,任选两方面简要说明我国地形特点对其发展的影响。(2分)
22.地图是地理学习的特殊语言,绝大部分的地理知识都可以在地图上建构。同学们可以从地图中提取大量信息,更好地学习地理、认识世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读图1,A高原上的少数民族文化保存较为完整,其原因是 。①~⑦是阶梯分界山脉,其中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又被长江横穿的山脉是 (填序号及名称)。(2分)
(2)冬季,中国多地开启“冷冻模式”,北京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小红想到在海南东方市游学的好朋友小丽,晚上给她发信息问候。根据图2的对话内容可以看出,冬季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是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2分)
(3)船型屋有高架船型屋与低架船型屋之分,其外形像船篷,呈拱形,用红、白藤扎架,上盖茅草或葵叶,是黎族人民优秀建筑技艺的载体。2023年,以船型屋为重要组成的“海南热带雨林和黎族传统聚落”项目作为世界遗产预备清单在世界遗产中心官网正式发布。试分析该民居结构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分)
(4)图1中,山脉④是中国重要的分界线,试写出该山脉的地理意义(一条即可)。(1分)
23.中国的长江与黄河源头接近,双河携手从第一级阶梯走来,构成“双河结构”。某杂志社组建考察组,踏上寻访“双河”之旅。如图为长江、黄河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7分)
(1)考察组在河源用无人机拍到某山脉北坡一道道泉水汩汩流淌,组成一片片小湖,最终汇入黄河源头,推测该山脉的名称是 。(1分)
(2)考察组在黄河干流 (上游/中游下游)河段看到多个水电站,据此判断该河段 资源丰富,主要原因是 。(3分)
  考察组在宁夏平原考察,该平原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虽不足200毫米,但有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宁夏引黄古灌区和现代化生态灌区,被称为“塞外江南”。
(3)宁夏平原成为我国著名粮食产区的最主要原因是 。(1分)
  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的区位优势,“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动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协调发展和沿江地区高质量发展。
(4)长江干支流航运价值高,有“ ”之称。(1分)
(5)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具体措施有 。(1分)
①综合开发利用长江干支流水资源
②加强工农业水污染治理
③退耕还湖还湿地,全年禁止打鱼
④合理开发旅游业
⑤建立沿江湿地生态保护区
⑥上游修建大坝,大力开发长江水能资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⑥
C.①②④⑤ D.②④⑤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