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同步练习(含解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同步练习(含解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资源简介

课题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一、 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 (2024蚌埠期末)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这一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已经开始了初步的制度创设与实践,如圣西门的“实业制度”、傅立叶的“和谐制度”、欧文的“新和谐公社”实验等。虽然空想社会主义无法在实践中完全实现,但它仍然是一种有价值的思想。这是因为,空想社会主义者(  )
①主张阶级斗争并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 ②找到了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③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进行了设计 ④从理性和正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 (2024安庆期末)历史上,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方面出现了各种观点:
尽管工人对资本家的愤怒是有理由的,但把“人间地狱”变成地上天堂,不能靠愤怒,而只能靠宣传、示范,从而争取舆论。
——欧文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共产党宣言》
对比上述两种观点,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空想社会主义需要实现向科学社会主义的飞跃 ②两种观点都主张阶级斗争,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 ③暴力斗争是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源泉 ④科学社会主义找到了通往未来社会的正确途径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3. (2023梁丰高级中学期末训练)17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考察和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提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给社会主义思想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由此从空想走向科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空想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B. 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C. 科学社会主义为人类解放提供了根本动力
D.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4. (2024枣庄期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因为它(  )
①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进行了原则性描述 ②对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③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石 ④找到了实现人类解放的社会力量和正确道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 (2023天一中学期中)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一生中的两个伟大发现。正是这两个伟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这是因为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  )
①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②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③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根本保证 ④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来源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6. 《共产党宣言》指出:“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这一论述(  )
①是对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 ②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的阐释 ③阐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④揭示了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7. (2023荆荆襄宜七校联考)2023年是马克思诞辰205周年,也是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发表175周年。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党纲,《共产党宣言》(  )
①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②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③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④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品格、政治立场和崇高理想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8. (2024惠州期末)在中华民族被西方帝国主义野蛮侵略、陷入内忧外患的悲惨境地的状况下,马克思、恩格斯高度肯定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科学预见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出现,“过不了多少年,我们就会亲眼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的垂死挣扎,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  )
①科学预见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 ②指出了近代中国复兴之路的具体路径 ③是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正确把握 ④是基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9. (2024漳州东山期中)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作出的理论贡献是多方面的,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下列对《共产党宣言》认识正确的有(  )
①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巅峰 ②它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③它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④它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0. 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在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以下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表述正确的是(  )
①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 ②全体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③生产力水平空前提高,个人消费品实行按需分配 ④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1. (2024嘉兴期末)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1944—1949年期间欧洲和亚洲十多个国家建立起人民民主的国家……可见,社会主义的发展(  )
①在经历严重曲折后必然会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②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具有光明的前景 ③实现了从理论到运动、从实践到制度的伟大跨越 ④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过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其间虽有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等严重曲折,但社会主义在中国改革开放中迅速发展起来,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生命力。这表明(  )
A.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
B. 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可以逆转的
C.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D. 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社会最优越的制度
二、 非选择题(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
13. (2023泰安期末)材料一 《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雇佣劳动完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竞争之上的。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材料二 《共产党宣言》发表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了,世界上的资本主义国家仍远多于社会主义国家,并且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也因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出现严重挫折。少数人因此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前途产生了悲观情绪。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的知识,说明“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的原因。
(2) 针对材料二中少数人的悲观情绪,运用《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趋势”的相关知识,说明“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所蕴含的历史必然性。
课题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1. D 解析: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没有看到人民群众的力量,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①②错误。这一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已经开始了初步的制度创设与实践,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进行了设计,这是具有进步意义的,③符合题意。空想社会主义者从理性和正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这也是具有进步意义的,④符合题意。
2. A 解析:“只能靠宣传、示范,从而争取舆论”,这表明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因此,空想社会主义需要实现向科学社会主义的飞跃,①正确。“不能靠愤怒,而只能靠宣传、示范,从而争取舆论”,这表明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②错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③错误。“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这体现了无产阶级要通过阶级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这表明科学社会主义找到了通往未来社会的正确途径,④正确。
3. D 解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A错误。空想社会主义者设计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B错误。人类解放的根本动力是以科学技术为先导的社会生产力,C错误。
4. D 解析: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是因为它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石,找到了无产阶级这一实现人类解放的社会力量,指明了实现人类彻底解放的正确道路,这也是科学社会主义超越空想社会主义的地方,③④符合题意。空想社会主义也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图景进行了勾画,但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因此①②不能表明科学社会主义相对于空想社会主义的进步性,即不能说明其科学性,不选。
5. A 解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没有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根本保证,③错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是空想社会主义,④错误。
6. A 解析:“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这一论述是对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的阐释,阐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①②正确。《共产党宣言》阐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但题中的论述阐释的是生产关系,并未阐述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③不符合题意。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④错误。
7. D 解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①不符合题意。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②不符合题意。
8. B 解析:科学预见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出现,“过不了多少年,我们就会亲眼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的垂死挣扎,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说明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是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正确把握,科学预见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①③符合题意。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预测未来中国发展的趋势,但没有指出近代中国复兴之路的具体路径,②错误。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是基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而不是基于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④错误。
9. C 解析:《共产党宣言》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它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②③正确。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巅峰”一词否认了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和持续创新,并且《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仅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而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达到巅峰,①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④与题意不符。
10. B 解析:在原始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②错误。“生产力水平空前提高”不属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③错误。
11. D 解析:“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1944—1949年期间欧洲和亚洲十多个国家建立起人民民主的国家”,说明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过程,说明社会主义的发展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具有光明的前景,②④符合题意。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曲折,但材料未体现社会主义经历严重曲折,①不符合题意。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③错误。
12. A 解析: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B错误。材料强调社会主义具有光明前景,未涉及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C不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制度是有史以来最优越的制度,且材料强调的重点不在于此,D不符合题意。
13. (1) 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榨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随着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不可避免,必然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②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及经济危机的周而复始加剧阶级对立,为埋葬资本主义积累阶级力量。③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表明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 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生命力。我们既要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又要勇敢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