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教案(表格式) 2025-2026学年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  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教案(表格式) 2025-2026学年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1.3  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物理观念:了解身上的“尺”和“表”。
科学思维:练习用身上的 “尺”和“表”进行估测。
科学探究:能利用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测长度。会用量筒测体积。
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勤于自主实验,正确使用测量器材的能力,并能根据所掌握的关于长度和时间的特殊测量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领会累积法、以直代曲法等测量的技巧和转换的思想。
教学难点:利用自己身上的“尺”和“表”粗略估测长度和时间。
教师准备:刻度尺、钟、表、机械秒表、电子秒表、相同的纸若干张、细线、细铜丝、圆规、多媒体资料等。
学生准备:三角板、直尺、手边的书本和作业本、硬币、细线、量筒(或量杯)、水、石块等。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图片,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会了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想一想,想要知道一张纸的厚度,那该怎么测量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一张纸的厚度,远小于我们手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所以测量的结果很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这样的测量我们必须转换视角,应用特殊的方法进行测量。 让学生通过思考微小长度的测量问题,体会到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二、新课讲解 探究新知 探究点一 长度的“间接”测量 1.测一张纸的厚度 问题:阅读第16页,思考如何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纸弄皱了,还测得准吗 生1:由于测量工具精确度的限制,某些微小量无法直接测量,在测量时,可以把很小的多个物体叠加起来,用刻度尺测总长,再去算每一个的长度,这种测量方法叫做“累积法”。 生2:纸如果弄皱了,厚度将发生变化,所以将测不准了。 拓展:怎样测出细金属丝的直径 小组讨论回答:测量原理和测一张纸的厚度类似。找一支铅笔,把细金属丝拉直并在铅笔上单层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出这个线圈的宽度l,再将线圈宽度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细金属丝的直径d=。 2.测量曲线的长度 师:阅读教材第16页,思考如何测量曲线的长度 提示:方法一:化曲为直法,用刻度尺测量圆规的两只脚固定后两脚间的长度L,然后从曲线的一端开始,转动圆规,记录段数n,则曲线的长度为nL。 方法二:用没有弹性的细线紧贴着曲线从一端到另一端,再将细线拉直,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细线的长度,即为曲线的长度。 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行拓展延伸,解决一些非常规问题的能力
 方法三:滚轮法。用硬币紧贴着曲线,从一端滚动到另一端,记下滚动的圈数,再测出硬币的圆周长,然后用“圈数×圆周长”,算出曲线的长度。 拓展提问:如何测量硬币的直径 提示:借助三角尺和刻度尺的配合使用测量硬币的直径。 探究点二 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学生阅读教材活动2并回答后面问题。 生1:量筒和量杯的量程都是100 mL,量筒的分度值是1 mL(1 mL=1 cm3),量杯的分度值是5 mL。 生2:量筒的刻度线是均匀的,而量杯的刻度线是不均匀的,且上密下疏。 生3:使用前:观察量程、分度值、单位。使用:①测量时,量筒或量杯应放在水平桌面上。②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或量杯内的液面相平。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液面底部相平;而测汞的体积时,由于汞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凸液面顶部相平。 生4:①在量筒或量杯内倒入适量的水(以能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②用细线拴好固体慢慢放入量筒内,读出此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③待测固体的体积V=V2-V1。 学生实际操作:测量液体和石块的体积。 拓展提问1:思考仰视或俯视时,读数会有什么影响 提示:仰视时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时读数比实际值偏大。(多媒体展示对应方法) 拓展提问2:如何测量漂浮在水中的固体体积 提示:用悬垂法或针压法。(多媒体展示对应方法) 拓展提问3:如果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过大。无法浸入现有量筒内,你有什么办法 提示:①当固体体积较大,无法放入量筒中时,可把它慢慢浸入装满水(水刚好不溢出)的烧杯中,使烧杯中的水溢出;②浸没后把溢出的水收集起来倒入量筒中,溢出的水的体积即为该固体的体积V。(多媒体展示对应方法) 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交流与讨论,认识量筒和量杯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量筒使用的认识 让学生熟悉一些非常规的体积测量方法
探究点三 身上的“尺”和“表” 阅读教材“活动3认识身上的‘尺’和‘表’” (一)身上的“尺” 问题:如果我们手边没有刻度尺,又需要粗略地测量物体(如物理课本、课桌、教室等)的长度时,你有什么办法吗 学生:用人的身高、指距、跨步距离等进行粗测。 学生实验:引导学生对常见长度进行粗侧。例如利用身高粗侧门的高度、利用指距粗测课桌或教材的长和宽、利用跨步距离粗侧教室的长和宽等,并与用刻度尺测量的结果进行对照。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组织学生对比讨论测量结果与粗测结果的差异。 教师归纳总结:在身上找到长度等于1 m、1 dm、1 cm的不同部位,今后在没有刻度尺的时候,你就可以用身体上的这些刻度尺进行粗略地测量。例如:小拇指宽约为1 cm,手掌的宽约为1 dm,成年人的腿长约为1 m,“一拃”约为20 cm,成年人的身高约为170 cm等。 (二)身上的“表” 思考:1 s可以做什么事情 选择合适的计时工具,测一测你脉搏1 min跳动的次数。 提示:人的心脏或脉搏每跳动一次大约历时1 s,虽略有误差,但在平时可以用来估测要求不是很精确的时间。 通过教材的阅读,了解身上的“尺”和“表”,并能够应用它们进行长度和时间的估测
三、归纳概括 课堂小结 学生讨论发言,梳理本节知识要点。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意识和能力
1.3 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1.长度的“间接”测量
累积法、以直代曲法、滚轮法、辅助工具法
2.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量筒与量杯的使用
3.你身上的“尺”和“表”
估测长度与时间
  本节是关于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要通过实际事例让学生认识到长度与时间测量的特殊方法,还涉及量筒的使用。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相关特殊测量,体会到了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增强了探究物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与能力。本课还需要改进的是要让学生面对更多的特殊测量问题,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小组内讨论、小组间交流,找到最优的测量方案,解决实际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