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光的传播与色散 教案(表格式)2025-2026学年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光的传播与色散 教案(表格式)2025-2026学年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3.1 光的传播与色散
                  
物理观念:了解光的用途;知道什么是光源;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知道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不同;了解真空中的光速;知道光的色散。
科学思维: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影子的形成等现象;建立“光线”的模型;能用光的色散解释彩虹等现象。
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发学生对光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和色散现象。
教学难点:建立“光线”模型,并运用光的直线传播分析生活中的现象。
教师准备:激光笔、水槽、糖、水、玻璃棒、三棱镜、光屏、多媒体材料等。
学生准备:激光笔(注意不能将光线射入人眼)、白纸(光屏)、三棱镜、狭缝等。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情境:教师多媒体展示“凿壁偷光”,学生观看图片。 提问:你知道故事的主人公匡衡为什么要偷光 这个故事,对你有哪些启发 学生思考、讨论。 生1:光可以让人看见竹简上面的字。 生2:我们要学习匡衡读书时刻苦用功的精神。 老师引入:有了光,我们才可以看到一个清晰明亮的世界,光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所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那么,光是从哪里来的 它是如何传播的 它有哪些性质呢 从今天开始,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光现象。 让学生通过传统文化中的情景,感知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同时学习先贤刻苦学习的精神,并引入课题
二、新课讲解 探究新知 探究点一 光可以为我们做些什么 学生活动:让同学们闭上眼睛,体会黑暗。 学生阅读教材第50页“光可以为我们做些什么”并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光的作用都有哪些 生1:因为有光,才使我们能看见周围的世界; 生2:地球上花草树木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才能生长; 生3:利用光还可以产生电能使汽车奔跑; 生4:光纤通信利用激光传递信息。 问题2:除了上述例子外,你还能举出一些光的其他用途吗 同学们思考、讨论并回答,老师进行纠正。 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感受并结合书本上关于光的作用的介绍,认识到光对于我们的意义
探究点二 光是怎样传播的 (一)光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阅读教材第51页关于“光源”的知识并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什么叫做光源 生1: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问题2:月亮是光源吗 生2:不是,月亮反射的是太阳的光。 总结:1.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月亮、波光粼粼的水面、电影屏幕均不是光源。 (二)光是怎样传播的 学生阅读教材第51页“光是怎样传播的”,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从光源发出的光是沿什么路径传播的呢 生1:光在空气中、水中、透明玻璃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师演示“光在不均匀糖水中传播”的小实验,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问题2: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 生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问题3:什么是光线 生3: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形象地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三)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和应用 学生完成“活动1 手影游戏”,并思考“手影”是怎样形成的 生:光在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便在物体后面产生影。 教师多媒体展示视频和图片“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和应用”。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日常生活中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和应用并分享。 学生1:影子、日食、月食等的形成。 学生2:小孔成像。 学生3:激光引导隧道掘进机。 学生4:射击“三点一线”。 学生5:排队时看齐。 教师提示:区分像与影子时,可以用“细节法”来分辨:能看到图像细节的是像(如图甲所示),看不清的(仅有轮廓)就是影子(如图乙所示)。 探究点三 光的传播速度 问题1:打雷和闪电同时同地发生,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生1:因为光传播的速度比声音传播的速度快。 让学生阅读教材第52页关于“光的传播速度”并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2:真空中的光速多大 生2:真空中(空气中)的光速约为3×108m/s。 教师讲解:1.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大约和在真空中的速度相等,在其他介质中速度要慢一些。光在水中的速度约是真空中的,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是真空中的。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 自学教材结合小活动,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研究物理现象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走进生活,感知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和具体应用 从生活现象出发,引出光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光在真空中1年里传播的距离约为9.46×1015m=9.46×1012km,这一长度叫做1光年,光年的符号是1.y.。 引导学生总结声与光的不同之处: 声音光真空不传声光在真空中传播最快15℃空气中声速340 m/s空气中光速近似3×108 m/s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慢光在空气中比在水和玻璃中传播快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探究点四 光的色散 学生分组体验“活动2 研究光的色散现象”并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你看到什么现象 生1:白光(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了七种颜色的光。 问题2:这是什么现象 说明了什么 生2:这是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教师:彩虹其实就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 让学生阅读教材第53页最后一段内容,并提问。 问题3:哪些色光是光的三原色 生3:把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因此把红、绿、蓝叫做光的三原色。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从而唤起他们学习物理的主动性
三、归纳概括 课堂小结 学生讨论发言,梳理本节知识要点。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意识和能力
                  
3.1 光的传播与色散
一、光能为我们做些什么
二、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月亮不是光源
三、光是怎样传播的
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线——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的带箭头的直线
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准直、检查排直队、木工准直、射击瞄准
4.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
四、光的传播速度
1.光速c=3.0×108m/s
2.光年:光在真空中1年里传播的距离
五、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用三棱镜将白光分解成七种色光的现象。
2.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本节是关于光的产生、传播与色散的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事例的展示与解释、学生小活动与演示实验游戏穿插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光的色散,并且知道光速及其在测距离方面的应用。让他们通过实验探究获得知识,通过熟悉的事例应用知识,将课堂变成主动、快乐的课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