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5 奇妙的透镜 物理观念: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知道什么是焦点和焦距;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科学思维:会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进行辨析;会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画光路图。科学探究:通过实验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经历凸透镜焦距的测量,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态度与责任:将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应用于生活和生产中,养成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透镜对光的作用和焦点、焦距的概念。教学难点:认识凹透镜的虚焦点,利用凹透镜的虚焦点画光路图。教师准备:各种凸透镜和凹透镜、激光笔(3支)、光屏、刻度尺、多媒体资料等。学生准备:凸透镜、白纸、刻度尺等。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郊游的时候,为什么不能把剩有液体的饮料瓶扔在树林里 在北极进行探索的工作人员丢失了火种,你能否为在冰天雪地中工作的探险人员想想办法获得火种,替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前面我们学过了平面镜、凹面镜和凸面镜,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事实上生活中除了面镜,还有透镜,我们也经常接触到。图片列举生活中的一些透镜实例, 问题:这些透镜对光又是起到会聚还是发散作用呢 学生思考、讨论,无须回答。 视频播放:菲涅尔透镜。引入本节课的课题。 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问题展示及各种面镜知识的回顾,在老师的引导下,将视角转入凸透镜和凹透镜二、新课讲解 探究新知 探究点一 凸透镜和凹透镜 1.出示两组图片,注意区分二组图片的不同 学生阅读教材第71页课时开始部分的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什么是凸透镜 什么是凹透镜 生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 生2: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凹透镜。 问题2:下列透镜中,哪些是凸透镜 哪些是凹透镜 生3:ACD为凸透镜;BEF为凹透镜。 2.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心和主光轴 通过动画展示透镜的光心、主光轴以及透镜光心的特殊性。 教师总结 (1)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主轴) 结合图片及动画展示,让学生更形象地构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模型 (2)光心:透镜的中心O叫做光心,经过这点的光都不改变传播方向。 探究点二 透镜对光的作用 教师演示“活动1 观察透镜对光的作用”,学生认真观察并回答问题。 问题: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分别有什么作用 生: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教师提醒:如图甲所示,会聚作用并不一定代表着光线被会聚后一定相交;如图乙所示,发散作用并不是光线被发散后一定不相交。 教师提醒:会聚作用与会聚光线以及发散作用与发散光线不是一回事。 探究点三 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学生阅读教材第72页“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教师演示:平行光分别照射到凸透镜上,学生观察光发生的现象。 学生认真阅读和观察后回答问题。 问题1:什么叫做焦点 什么叫做焦距 生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过凸透镜后将会聚于一个点,这个点叫焦点,用字母F表示。 生2: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教师动画展示凹透镜的光路,学生认真观察,并结合教材知识回答问题。 问题2:凹透镜有焦点和焦距吗 生3: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折射光线不会相交,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一点,称为虚焦点。凹透镜有左右两个虚焦点。虚焦点到凹透镜光心的距离,称为焦距。 教师总结:凸透镜有左右两个焦点,凹透镜有左右两个虚焦点。 教师总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路 (1)对凸透镜来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经过焦点。对凹透镜来说,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虚焦点。 (2)对凸透镜来说,经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对凹透镜来说,是指其延长线经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 (3)经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 学生自主完成“活动2 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取两块不同的凸透镜,先后置于光具座上,用手电筒的光水平照射凸透镜,再移动光屏找到光的会聚点。为提高准确程度,进行多次测量,并记录数据。 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分析数据,找出测量不精确的原因。 问题:太阳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光源,当太阳光射到地面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作平行光。能不能想办法利用太阳光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呢 生:利用太阳光我们可以这样进行凸透镜焦距的测量 通过实验观察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并通过比较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不同作用特点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直观认识透镜的焦点与焦距 通过自主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加深对透镜焦点和焦距的理解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透镜与纸的距离,直到纸上的光斑变成最小最亮的一个点,测量这个最小最亮的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焦距。 学生阅读教材第73页“信息浏览”,回答问题。 问题:为什么用冰能够取火 学生:把冰块制成凸透镜,使光会聚到易燃的艾草上,可以将艾草点燃。 拓展:三棱镜对光线的作用 通过三棱镜的光线经三棱镜两次折射后向三棱镜较厚的一端偏折。 凸透镜和凹透镜类似于三棱镜的组合。 培养学生应用身边的条件解决物理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通过观察光的折射光路图,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三、归纳概括 课堂小结 学生讨论发言,梳理本节知识要点。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意识和能力 3.5 奇妙的透镜1.两种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2.几个基本概念:光心、主光轴、焦点、焦距3.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4.凸透镜与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本节内容为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其对光的作用,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凸透镜和凹透镜让学生自主探究,结合教师的演示实验等方式,让学生建立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概念,认识它们对光线的不同作用,认识透镜的焦点、焦距、光心、主光轴。让学生在探究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以及测凸透镜焦距的实验中,经历实验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研究、探索问题的能力。本课还需要改进的是在测量凸透镜焦距的实验中,让学生讨论,平行光在光屏上会聚形成的如果不是最小最亮的光斑,会对所测焦距的值有什么影响 课中应多举一些生活中透镜的应用,便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