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眼睛与光学仪器 教案(表格式)沪粤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7眼睛与光学仪器 教案(表格式)沪粤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
                  
物理观念:了解眼睛看见物体的原理,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了解照相机的基本原理;认识显微镜和望远镜。
科学思维:根据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分析矫正方法。
科学探究:经历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特点探究实验,理解近视眼与远视眼的矫正。
科学态度与责任:根据透镜的成像特点制造对应的光学仪器,解决生活生产中的问题,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利用物理知识为人类服务的责任心。
教学重点:眼睛的视物原理;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
教师准备:近视眼镜、远视眼镜、照相机、多媒体资料等。
学生准备:近视眼镜、远视眼镜、显微镜、普通望远镜等。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美景的照片。 1.我们的眼睛是如何看到这些美景的呢,为什么有的同学会得近视呢,带什么眼镜来矫正近视眼 2.这些美景的照片是如何拍摄的呢 3.我们能用显微镜看清微小的物体,用望远镜看清远处的物体,它们是如何工作的呢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吧! 通过身边的事物提出问题,引入课题
二、新课讲解 探究新知 探究点一 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1.人眼的结构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人眼的结构和成像示意图,并告知学生人眼视物就相当于凸透镜成像。 总结:角膜和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一个光屏。 2.人眼看清远近物原理 学生阅读教材第80页,并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人眼是如何看清近处或远处的物体的 生1:晶状体是一个焦距可以调节的凸透镜,正常的眼睛无论看远处物体还是近处物体,像都成在视网膜上。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变薄,远处来的光线恰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近处来的光线恰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问题2:什么是近视眼 生2:如果远处景物经过晶状体后所成的像不能落在视网膜上,而位于视网膜前,这就是近视眼。 问题3:什么是远视眼 生3:远视眼看物体时,经过晶状体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面。 学生完成“活动1 研究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并回答活动中的问题。 生1:近视眼镜是凹透镜,远视眼镜是凸透镜。 让学生通过对眼睛结构的了解,一步步走进眼睛的视物原理,知识的生成循序渐进,容易被学生接受 结合阅读教材及活动,让学生认识近视与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生2:近视眼,像成在视网膜之前,想让像成在视网膜上,需要让光发散一下,故需戴凹透镜;远视眼,像成在视网膜之后,想让像成在视网膜上,需要让光会聚一下,故需戴凸透镜。 3.阅读教材第82页“信息浏览”,并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眼睛的度数怎么计算 生1:眼镜的度数=×100,这里焦距的单位一定要用“米”。 提醒:远视眼镜的度数用正数来表示,近视眼镜的度数用负数来表示。 问题2:如果一个人的眼镜度数是200度,请你计算一下他的眼镜的焦距是多少 请学生上黑板写出计算过程。 生2:f==m=0.5m。 探究点二 影像的保存 1.教师多媒体展示人眼视物和照相机成像原理的图片,并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对比图片后你有什么发现 生: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与人眼的成像原理相同。 教师介绍照相机主要构造:快门、光圈、镜头、暗盒。 照相机:镜头——凸透镜、胶片(在暗盒里)——光屏。 2.照相机原理 阅读教材第83页,并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什么 生: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当u>2f时,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教师提醒如何使照相机成的像变大或变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3.拓展:投影仪成像原理 ①结构:镜头——凸透镜、大屏幕——光屏。 ②原理:当 f 教师提示: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把物镜成的像再次放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2.望远镜 问题:想看清远处操场上的小朋友在玩什么,又不想去操场,可以有什么办法 生:可以找望远镜帮忙。 教师提示:普通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 (1)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把物镜所成的像放大。
三、归纳概括 课堂小结 学生讨论发言,梳理本节知识要点。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意识和能力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
一、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眼睛的视物原理
近视眼、远视眼的形成及矫正
二、影像的保存
照相机
三、眼睛的好帮手
显微镜
望远镜
本节是关于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介绍,通过生活事例和活动、演示实验等方式,让学生认识眼睛的视物原理,近视与远视的成因及矫正,认识照相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原理。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捷,既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能帮助他们养成利用物理知识改变生活的意识。
本课还需要改进的是在认识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时,要多让学生进行比较,将眼睛与照相机进行比较,找到结构与原理的相同之处;将显微镜和望远镜进行比较,找到它们成像原理的不同之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