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1 从全球变暖谈起 物理观念: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知道摄氏温标的规定;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了解热岛效应。科学思维:能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要求分析温度计使用中出现的问题,正确读取数据。科学探究: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科学态度与责任: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知道生活中通过温度的控制实现节能减排;认识到热岛效应对环境的影响。教学重点: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结构,温度计的使用。教学难点:摄氏温标的规定,温度计的使用。教师准备:温度计、体温计、电子体温计、多媒体资料等。学生准备:烧杯、冷水、热水、温度计、体温计等。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根据世界气象组织2023年报告,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2022年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之前(1850-1900)的平均气温高约1.15℃。冰川熔化,越来越多的北极熊无家可归。 2.教师播放与生活有关的温度使用情境,如气温、体温等。 教师:温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什么是温度 如何测量温度呢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让学生通过全球关于气候恶化的报告以及生活中与温度有关的情境引出课题二、新课讲解 探究新知 探究点一 温度 教师视频和图片展示全球气温升高带来的影响。教师联系图片讲解全球变暖及其危害。气温升高对人类及动植物都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例如长期干旱,导致土地干裂;冰川熔化,使海平面上升;树木干枯,易发生森林火灾;高温天气,也会影响人类健康。 教师提示:地球在变暖,冰川消融,冰变成水;大地干涸,水在消失,水变成水蒸气。这些都是水的状态发生变化。 问题:怎样快速让冰变成水,让水变成水蒸气 水的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思考、讨论。 生1:水的这些变化都与温度的高低有关。 问题2:那什么是温度呢 生2: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提示:日常生活中会用冷、热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就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学生完成“活动1 凭感觉能判断‘冷’和‘热’吗”并回答问题。 问题1:你有什么感觉 凭感觉判断“冷”和“热”可靠吗 生1:两只手放在同一杯温水中,一只手感觉温水不热,另一只手感觉温水很热,凭感觉判断“冷”和“热”并不可靠。 问题2:怎样才能对物体的“冷”和“热”得出比较可靠的判断 生2:需要通过测量仪器测量。 探究点二 温度计的构造、原理及温标规定 1.阅读教材第89页“活动1”与“活动2”之间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测量温度的仪器是什么 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生1:测量温度的仪器叫做温度计。 生2:常用温度计是利用煤油、酒精或汞(俗称“水银”)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教师拿出一支温度计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的构造和刻度,并讲解温度计的构造。 教师总结:温度计主要由玻璃泡、液体、玻璃外壳、细玻璃管等组成,玻璃外壳上标有刻度和温度的单位。 学生完成“活动2:观察温度计”并回答其中的问题。 生1:℃表示温度的单位。 生2:这支温度计可测量的最高温度是100℃,最低温度是-20℃。 生3:它的分度值是1℃。 3.摄氏温标 学生阅读教材第90页,回答问题 问题:刚才观察的温度计的单位是摄氏度,这种温度计的分度方法叫做摄氏温标,摄氏温标是怎样规定的呢 让学生通过水的状态的变化认识到温度这一物理量 学生自主体验,认识到物理学的数据必须通过测量工具的测量才是可靠的 自学教材结合小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生:摄氏温标规定,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为1℃。 教师总结:温度的读法,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37℃,读作37摄氏度;某地,12月5日的最低气温为-6℃,读作零下6摄氏度。 拓展:教师介绍常见物体的温度,例如:人正常体温约为37℃,人体最适宜的环境温度约为23℃,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18℃,冷藏室的温度约为5℃。 4.热力学温标与华氏温标 学生阅读教材第90页“信息浏览”,回答问题 问题1: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的是什么温标 单位是什么 如何规定的 生1: 国际单位制中所采用的温标是热力学温标,它表示的温度是热力学温度,热力学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简称开,符号是“K”。 生2:热力学温度以-273℃(精确值为-273.15℃)作为温度的起点,叫做绝对零度。 问题2:热力学温度(T)和摄氏温度(t)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生3:T=273.15+t。 问题3:温度还有其他分度方法吗 生4:华氏温标:单位为“华氏度”,符号℉。华氏温度tF与摄氏温度t之间的关系是tF=32+t。 探究点三 温度计的使用 学生分组完成必做实验 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教师教室内走动,解决学生的问题。 小组讨论展示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教师进行补充总结。 总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一估,二看) 一估: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二看:看清量程,看清分度值。 使用时(三要) 一要: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二要: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三要: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表面相平。 学生认真观察手里的体温计,并回答问题。 问题1:体温计的测量范围和分度值分别是多少 生1: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分度值是0.1℃。 问题2:体温计为什么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生2:体温计下端装的玻璃泡与玻璃管连接处特别细并且略有弯曲。体温计离开人体,汞变冷收缩,直管中的汞来不及退回玻璃泡就在弯曲处断开,故仍然指示原来的温度。 教师总结:正因为以上的原因,所以使用体温计前要往下用力甩几下。 其他温度计 学生阅读教材第92~93页“信息浏览”,教师多媒体展示其他的温度计。 拓宽视野与知识面,形成对温标的全面认识 学生通过经历温度的测量过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加深对温度计使用的认知探究点四 气温变化与人类生活 阅读教材第93~94页,回答问题。 问题1:什么是“热岛效应” 生1:世界上很多城市的气温都比周围郊区的高,有时会相差4~5℃,这种现象叫做“热岛效应”。 问题2:如何缓解热岛效应 生2:控制空调温度、绿色出行、合理规划建筑、加强城市绿化与水系建设等。 教师提示:所以我们要争做环保小卫士,不但自己要时刻注意保护环境,还要对身边人积极做相关宣传。 拓宽学生视野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三、归纳概括 课堂小结 学生讨论发言,梳理本节知识要点。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意识和能力 4.1 从全球变暖谈起一、温度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二、温度计1.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2.温度计的结构3.摄氏温度:温度的单位4.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使用时、读数时5.体温计:缩口三、气温变化与人类生活本节是关于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等方面的知识,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事例的展示与解释,学生小活动与演示实验等多种呈现方式,让学生认识温度、各种温标的概念,熟悉温度计的使用,并且注意到常见温度计与体温计的异同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学会应用物理知识解释身边的事例。本课还需要改进的是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将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全班展示,并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