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BEST合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生物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BEST合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生物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吉林省“BEST合作体”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生物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 选择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D C D A B D B C D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B C C D AC ABC BC BCD BD
第Ⅱ卷 非选择题答案:
(每空1分,特殊除外,共11分)
绿色翅 1/2(2分)
(2) 1/2 9/16
(3) AAbb × aaBB (2分)
3/5 (2分) 3 (2分)
(每空1分,特殊除外,共11分)
2→3→1→4 次级卵母细胞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染色单体 图3
b、c (2分,答对1点得1分)
4 4n 图1和图4 (2分,答对1点得1分)
23 .(每空1分,特殊除外,共11分)
RNA 聚合(酶) 核糖核苷酸 相同
碱基互补配对 核酸杂交分子1 (2 分) A—U (或U-A)
越短 (2 分)
(4) HRCR通过与 miR-223 碱基互补配对,吸附并清除miR-223,使基因ARC的表达增加进而抑制心肌细胞的死亡(2分,合理给分,答对一部分得1分)
24.(每空2分,特殊除外,共11分)
(1) 低温(1分)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答出抑制纺锤体形成即可)
利用显微镜观察该粗茎植株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检测其染色体数目是否加倍(显微镜观察1分,有丝分裂中期1分)
(2) 3 :1
(3) 6 :1
(4) 甲组幼苗移栽在营养物质充足的土壤中,乙组幼苗移栽在相对贫瘠的土壤中(答对1点得1分,意思合理即可,甲、乙组答反不得分)
25.(每空2分,特殊除外,共11分)
(1)不能 (1分)
基因突变是碱基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引起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发生突变后的基因中碱基(对)的数量可能不变(1分,只要答出突变后基因中碱基(对)数量可能不变这个意思即可)
X染色体 (1分)
多只野生型雌(不答“多只”给1分)
子代无论雌雄都表现为野生型∶突变型=1:1 (只答野生型∶突变型=1:1也可以)
子代雄果蝇都是突变型,雌果蝇都是野生型
XAY或XAYa吉林省“BEST 合作体”2024-2025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 5. 果蝇灰身和黑身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灰身对黑身为显性。让一只纯合的灰身雌
果蝇与一只黑身雄果蝇交配得到 F1,F1 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 F2。下列指标中不能确定
一生物试题 A/a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 X染色体上的是( )
A. 统计 F2雄性个体的性状分离比 B. 统计 F2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的比例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25题,共 100分,共 4页。考试时间为 75分钟。考
C. 统计 F2雌性个体的性状分离比 D. 统计 F2黑身果蝇的性别比例
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6. 某实验小组同学重做了 T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流程如图所示。在图中实验条件
第Ⅰ卷 选择题(共 45 分) 下,噬菌体每 20分钟复制一代,40分钟后开始出现大肠杆菌裂解的情况。下列分析错
一、单项选择题(共 15小题,每小题 2分,共 30分)
1.下列有关遗传学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测交实验可以检测被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和数量
B. 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C. 杂合子(Aa)连续自交过程中后代纯合子所占比例不断下降 误的是( )
D. 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可通过杂交实验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A. 长时间培养后,从 A组试管Ⅰ中分离出的 T2噬菌体 DNA具有放射性
2. 黄瓜植株中含有一对等位基因 E和 e,其中 E基因纯合的植株不能产生卵细胞,而 e基因纯合
B. 长时间培养后,从 B组试管Ⅰ中分离出的 T2 噬菌体蛋白质具有放射性
的植株产生的花粉不能正常发育,杂合子植株完全正常。现以若干基因型为 Ee的黄瓜植株为
C. 若缩短 B组试管Ⅱ的培养时间,则离心后上清液的放射性强度几乎不变
亲本,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D. 培养 1小时后,A组试管Ⅱ大部分子代噬菌体含有放射性
A.如果每代均自交直至 F2,则 F2植株中正常植株所占比例为 1/2
7. 下列关于 DNA分子的结构、功能及相关生理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有( )
B.如果每代均自交直至 Fn,则每一代所产生的 e 纯合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均为 1/4
① DNA分子一条链中相邻的碱基靠氢键相连,且氢键数越多,DNA 分子结构越稳定
C.如果每代均自由交配直至 F2,则 F2植株中正常植株所占比例为 4/9
D.如果每代均自由交配直至 F ② DNA分子中的碱基序列即代表遗传信息,且每个 DNA片段都具有遗传效应 2,则 F2植株中能产生卵细胞的个体占的比例为 7/9
1700
3. 两株纯合植株杂交,产生的 F1基因型为 AaBb。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③ 人体中的β-珠蛋白基因有 1700个碱基对,则其排列方式有 4 种
A.若 F1自交后代只有两种表型,即可以判断 A和 a、B和 b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 ④ 某 DNA分子含有 m对碱基,其中 G含有 n个,该 DNA分子复制 3 次,则共需要消耗的
定律 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为 7(m-n)个
B.若该植物的性别决定方式是 XY型,且 A、a位于性染色体上,则基因型为 AaBb的 F1植株一定 ⑤ 洋葱根尖细胞(2n=16)全部 DNA分子双链经 32P标记后置于不含 32P培养液中经过连续
为雌株 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 4个子细胞中含有 32P标记的子细胞可能有 2个、3个或 4个
C.若该植物 AB雌配子致死,让 F 接受 aabb植株的花粉,则产生的后代基因型会有 3种,且比 ⑥ 某 DNA的两条链被 151 N标记后放在没有标记的环境中培养复制 n次后,含 15N标记的
例为 1:1:1 DNA :
D.若 F1产生的雌雄配子种类和比例均为 AB:ab:Ab:aB=4:4:1:1,则其自交后代纯合子的 不含 15N标记的 DNA = 1 : (2n-1)
比例为 17/50
A. 三项 B. 四项 C. 五项 D. 六项
4. 下图表示小鼠的精原细胞(仅表示部分染色体),其分裂过程中用 3种不同颜色的荧光标记其
8. 如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中的 3种基因(即 A、a、R)。观察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不考虑变异情况,可能
观察到的现象是( )
A.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中有 3种不同颜色的 8个荧光点
B.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移向同一极的有 2种不同颜色 4个荧光点
C.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移向同一极的有 2种颜色的
2个荧光点
D.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移向同一极的有 1种颜色的
A. 过程①和②DNA 都需要解开双螺旋
1个荧光点
B. 过程③中核糖体在 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从 a到 b D.若某女性“单亲二体”个体患有红绿色盲,则其父亲也一定患有红绿色盲
C. 相较于过程①,过程③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为 T—A 12. 西瓜(2n=22)为二倍体生物,现利用稳定遗传的红瓤(R)小籽(e)西瓜品种甲与黄
D. 图示 tRNA的 3'端与氨基酸结合后 tRNA发挥转运功能 瓤(r)大籽(E)西瓜品种乙进行育种,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9. 血橙被誉为“橙中贵族”,因其果肉富含花色苷,颜色像血一样鲜红而得名。当遇极寒天气
时,为避免血橙冻伤通常提前采摘,此时果肉花色苷含量极少而“血量”不足。血橙中花色苷
合成和调节途径如图,其中 T序列和 G序列是 Ruby基因上启动基因顺利表达的两个重要序
列。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通过②过程获得的无子西瓜的基因型为 RRrEee
B.用低温诱导替代①时,利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后,经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
A.血橙果肉“血量”多少是通过基因控制酶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而实现的
察实验结果
B.T序列的甲基化可以遗传给后代,是因为该修饰使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
C.杂种植株获得的单倍体幼苗经①过程中的试剂处理后,所得植株不一定为纯合子
C.据图分析可知,同一植株不同血橙果肉的“血量”不同仅受基因控制
D.图中 F1相互授粉所得 F2的基因型可能有 9种或 3种
D.若提前采摘,可将果实置于低温环境下使 T序列去甲基化进而激活 Ruby基因表达
13. 下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家系图,其中一种遗传病为伴性遗传。人群中纯
10. 在正常的 DNA分子中,碱基对缺失或增加非 3的倍数,造成该位置之后的一系列编码发生移位
合子甲病患者出现的频率约 1/62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错误的改变,这种现象称移码突变。下列关于 DNA碱基替换或增减及其生物学效应的说法,正
确的是( )
A.一对碱基替换为另一对碱基是最简单的突变,这种替换都发生在同类碱基之间
B.增加或减少一个或几个碱基造成的突变,均造成翻译时所有密码子读取移位
C.人类镰状细胞贫血就是移码突变造成基因功能变化的实例
D.碱基替换或数目改变都有可能使该基因决定的多肽的氨基酸顺序发生改变
11. 1980年,埃里克·恩格尔首先提出了单亲二体(UPD)疾病的概念,“单亲二体”(UPD)是指人的
A.甲病是伴 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受精卵中,23对染色体的某一对同源染色体都来自父方或母方。如图为 UPD的某种发生机
B.I3和Ⅲ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5/9
制,其中三体合子的三条染色体在发育中会随机丢失 1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若Ⅲ3与人群中只患甲病男性结婚,所生正常孩子的概率约为 18/49
D.若Ⅲ3性染色体组成为 XXX,只能是Ⅱ3的染色单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
14. 研究人员对保护区的某植物种群进行调查,发现基因型为 AA 和 aa的植株所占的比例
分别为 10%和 70%。该植物种群随机传粉,进一步研究发现,杂合子产生的含 a的花粉
不育,但各种基因型存活率相同。第二年对该种群再次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植物种群个体间表型的差异体现了基因多样性
B.第二年该植物种群中 aa所占比例约为 62.2%
C.该种群的显性个体比隐性个体更适应保护区的环境
D.一年来因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因而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A.图中二体卵子的产生可能是减数分裂Ⅰ或减数分裂Ⅱ异常导致的
B.若某表现正常的父母生出 UPD 色盲女孩,则可能是母方减数分裂Ⅱ异常导致的
C.若三体合子为 XXY,则将来发育成男孩的概率为 2/3,且男孩的基因型一定相同
15. 无花果隶属于桑科榕属,花很小很多,都“藏”在肉质的花序托里,隐藏于榕果腔内的小花需 注: P 为启动基因; O 为操纵基因; 结构基因(trpE、trpD、trpC、trpB、trpA)为编码色氨酸
要身体结构小巧精密的榕小蜂钻入榕果腔为其传粉,榕小蜂也甘愿历尽千辛万苦钻入果腔内, 合成
选择温暖舒适的瘿花子房,产卵孵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酶的有关基因;阻遏蛋白单独存在时没有活性。
A.在无花果的选择作用下,榕小蜂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A.该调节机制体现了微生物在利用环境资源和适应生存环境方面的灵活性
B.榕小蜂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该种群的基因库 B.色氨酸阻止阻遏蛋白与操纵基因结合,从而导致色氨酸合成酶基因无法转录
C.无花果与榕小蜂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发生了协同进化 C.该实例体现的基因对生物体性状的控制途径与囊性纤维化对应的途径相同
D.隐藏于榕果腔内的小花导致榕小蜂产生了使自身身体结构变得小巧精密的变异 D.该调节机制反映了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表达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 5小题,每小题 3分,选不全得 1分,共 15分) 互作用
19. 在放射性物质、致畸药物等因素的作用下,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配进入子细胞时,
16. 关于图甲、乙、丙的说法,正确的是( )
染色体在着丝粒区域会发生横向分裂,可能形成以下三种染色体:端着丝粒染色体
(甲)、等臂染色体(乙,由两条染色体形成)、环状染色体(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是( )
A.若一条染色体形成端着丝粒染色体,子细胞中的染色
体数会比正常细胞多两条
B.等臂染色体上存在缺少基因及某些基因加倍的现象
C.等臂染色体的形成可能只改变子细胞中染色体结构,
不改变染色体数目
A.图甲所示过程相当于图丙的⑥过程,在真核细胞中,该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核中 D.着丝粒分裂形成两个环状染色体,子细胞中基因种类
B.若图甲的①中 A占 23%、U占 25%,则对应 DNA片段中 A占 48% 和数量可能不变
C.图乙所示过程相当于图丙的⑨过程,所需原料是氨基酸
D.正常情况下,人的神经细胞中不会发生的仅是图丙中的⑦⑧过程 20. 中国养蚕制丝历史悠久。蚕卵的红色、黄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
17. 东北虎又称西伯利亚虎,主要生活在西伯利亚针叶林、我国东北部和朝鲜北部。生境碎片化 将外源绿色蛋白基因 (G)导入到纯合的黄卵(rr)、结白茧雌蚕的 Z染色体上,获得
将东北虎在空间上分隔成多个局域种群,各种群分布在不同的生境斑块中,其种群数量变动 结绿茧的亲本 1,与纯合的红卵、结白茧雄蚕(亲本 2)杂交选育红卵、结绿茧的纯
很大,部分种群甚至会消失。连接碎片化的栖息地可为东北虎繁衍搭建“鹊桥”。下列错误 合品系。
的是( ) 不考虑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生境斑块的东北虎之间由于基因不能自由交流产生了生殖隔离 A. F 雌蚕、雄蚕均表现出红卵、结绿茧表型
B.生境斑块的多样化为生物多样性的增加提供了有利条件
B. F 雄蚕次级精母细胞中的基因组成可能有 RRGG、rr等类型
C.“鹊桥”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即为保护物种多样性
C. F 随机交配得到的 F 中,红卵、结绿茧的个体比例是 5/8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18. 某种大肠杆菌在有无色氨酸的条件下都能生存,该种大肠杆菌体内的色氨酸操纵子能控制色 D. F 中红卵、结绿茧的个体随机交配,子代中目的个体的比例是 2/9 第Ⅱ卷 非选
氨酸的合成,色氨酸操纵子由启动基因、操纵基因和结构基因构成。图 1、2 分别表示培养基 择题(共 55分)
中无色氨酸和有色氨酸时大肠杆菌体内色氨酸操纵子的表达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三、非选择题(共 5题,总计 55分)
21 .(每空 1分,特殊除外,共 11分)已知控制果蝇翅色的基因在 3号染色体上且野生型
果蝇翅色是无色透明的。现利用一对野生型果蝇进行杂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若 F1绿色翅:无色翅=1:3,则___________为隐性性状,令 F1中所有无色翅果蝇随机
交配,则 F2无色翅果蝇中纯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_(2分)。
(2) 已知 G基因表达的一类转录因子与 DNA 中的 UAS序列结合并驱动其下游基因的表达。将一个 (用 数字
G基因插入纯合野生型雄果蝇的一条 3号染色体上,将另一个 UAS-RFP (红色荧光蛋白基因)随 和箭头表示) ,图 1 细胞的名称是 ,图 3
机插入纯合野生型雌果蝇的某一条常染色体上。为确定 UAS-RFP是否位于 3号染色体上,设计如 时期染色体主要行为特点是 。
下实验进行验证:将上述雌雄果蝇交配后,取 F1中红色翅雌雄个体随机交配,若 F2红色翅比例为 (2) 若图 5 中的 b 代表核 DNA 含量, 则 c 最可能代表
________,则 UAS-RFP 插入 3 号染色体上;若 F2红色翅比例为 含量 。图 1 ~4 中, 与 图 5 表示数量变化相符的
_________,则 UAS-RFP 没有插入 3号染色体上。 是 。
(3) 该动物体内的细胞在 分裂 过程中,当发生着丝粒分
(3) 果蝇的体色黄身(A)对灰身(a)为显性,翅形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均在常染色 裂后,细胞将处于图 6 中的 组。 (2 分)
体上。现用另一对纯合果蝇杂交,因某种精子没有受精能力,导致 F2的 4种表型比例为 5:3: (4) 图 7 中 CD 段, 细 胞内含有 个染色体组,
3:1,则亲本的杂交组合为____,F2黄身长翅果蝇中双杂合子个体占_____。若用 F1 中的雄果蝇进 个核 DNA 分子 。图 1 ~ 4 中, 与 图 7 中 HI 段相对应
行测交,则其子代有_____种表型。(每空 2分) 的是 (2 分 )。
22. (每空 1 分,特殊除外,共 11 分)某哺乳动物的基因型为 AABbEe,图 1~4是其体内某一个细 23. (每 空 1 分,特殊除外,共 11 分)
胞增殖过程中的部分分裂图像,图 5、图 6为描述该动物体内细胞增殖过程中相关数量变化的柱形 心肌细胞不能增殖,基因 ARC 在心肌细胞中特异性表
图,图 7 为该过程中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请回答相关问题: 达 ,抑 制其凋亡, 以 维持正常数量。 细 胞中某些基因转
录形成的前体 RNA 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非编码
RNA ,如 miR-223( 链状) 、 H RCR(环 状 )。 结合 下图 回答问题 :
(1) 启动过程 ①时 , 酶需识别并结合基因上的一段序列, 使 双链 DNA 解开。 细 胞中游离
的 与基因模板链上的碱基配对,在该酶作用下开始 mRNA 的合成。过程 ②最 终合
(1)图 1~4细胞分裂的先后顺序是
成的 T 、T 、T 三条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 (填“相同”或“不同”)。
(2) 当心肌缺血、缺氧时,基因 miR-223 过度表达,所产生的 miR-223可与基因 ARC的
mRNA 特定序列通过 原则结合形成 (2分),使过程②因缺少模板而被
抑制,使 ARC无法合成,最终导致心力衰竭。与基因 ARC相比,核酸杂交分子 1中特有
的碱基配对方式是 。
(3) HRCR 可以吸附 miR-223等链状的 miRNA,以达到清除它们的目的。链状的 miRNA 长度
(填“越短”或“越长”)(2分),特异性越差,越容易与 HRCR 结合。
(4)科研人员认为,HRCR 有望成为减缓心力衰竭的新药物,据图分析其依据是 。(2分)
24.(每空 2分,特殊除外,共 11分)某一年生植物的细茎和粗茎为一对相对性状,由 A/a 基因 Ⅲ. 若子代表型及比例为野生型雄果蝇∶突变型雌果蝇=1:1,则突变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
控制,且细茎对粗茎为显性。兴趣小组同学观察发现,某细茎纯合子和粗茎纯合子的杂交子代中 或 X、Y 染色体同源区段,且该突变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相关基因用 A、a 表
偶然出现了一株粗茎植株,为探究该粗茎植株的形成原因,四位同学提出了不同的假设。已知 A/a
示)。
基因均缺失的种子不能发芽,无法形成幼苗。回答下列问题:
(1)多倍体植物常表现为茎秆粗壮,营养物质含量有所增加,甲同学据此提出该植株的幼苗在生长
发育时遇到
(填环 。请 简述检测这种类型变异 境因
素,1分) 引起
染色体数目加倍而导致其性状改变,其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是
的最简便方法: 。
(2)乙同学认为是基因突变引起的。若乙同学的假设正确,则用该粗茎植株与细茎纯合植株杂交获
得 F ,F 自交产生的子代表型及比例为细茎:粗茎= 。
(3)丙同学认为是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若丙同学的假设正确,则用该粗茎植株与细茎纯合植株
杂交获得 F ,F 自交产生的子代表型及比例为细茎:粗茎= 。
(4)丁同学认为是栽培环境中营养物质充足造成茎秆粗壮,而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为进一步验证自
己的假设,他取该粗茎植株的幼嫩组织进行组织培养得到幼苗,并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再将
,其他栽培条件均相同且适宜。
若丁同学假设正确,则甲组幼苗将长成粗茎植株,乙组幼苗将长成细茎植株。
25. (每空 2分,特殊除外,共 11分)用一定剂量的 X 射线对纯合野生型果蝇进行诱变处理,得
到一只雄性突变型果蝇。进一步研究发现,突变性状是由某条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位
于常染色体、X 染色体或 X、Y 染色体同源区段)发生突变引起的。
(1) ______(填“能”或“不能”)直接比较突变前后基因的碱基对多少来判断是否发生基因突
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空 1 分)
(2) 某学习小组根据分析,推测出若突变性状为隐性,则突变基因只能在_____上(1 分);经
过研究证明,该突变性状为显性,于是他们设计了杂交实验进一步确定突变基因所在染色体
的位置。
① 杂交实验方案:将该突变型雄果蝇与______________果蝇杂交,统计子代表型及比例。
② 预期结果与结论:
Ⅰ.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Ⅱ.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突变基因位于 X、Y 染色体同源区
段,且突变基因在 Y 染色体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