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红桥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天津市红桥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七年级地理
一、单选题,将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代号填入答题表(每题2分,共40分)
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地理多样性最丰富的大洲。下图为亚洲轮廓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亚洲周围的大洲、大洋中对应正确的是( )
A. 甲-大西洋 B. 乙-欧洲 C. 丙-印度洋 D. 丁-北冰洋
2. 根据纬度范围判断,亚洲大部分位于( )
A 寒带 B. 南温带 C. 热带 D. 北温带
3. 亚洲大部分河流均流向四周。据此推断亚洲的地势特点是( )
A. 中间低,四周高 B. 起伏平缓 C. 中间高,四周低 D. 东高西低
4. 亚洲地理多样性最丰富的原因有( )
①面积广大 ②海陆位置优越 ③地形多样 ④气候类型多样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日本国土面积换小,经济上对外依赖程度高。读“日本工业分布图”及“日本年龄构成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左图中,日本工业区的分布( )
A. ③④⑤分布在日本海沿岸 B. ①②分布在太平洋沿岸
C. ①②分布在濑沪内海沿岸 D. ③④⑤分布在太平洋沿岸
6. 日本工业区分布在上述地区的原因有( )
A. 这两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B.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C. 乡村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 D. 多优良港湾,巨型船舶可以停靠
7. 由“日本年龄构成变化图”可知,2023年日本( )
A. 总人口约为1.4亿 B. 青少年人口约为3千万
C. 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约30% D. 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最大
8. 日本目前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 人口增长率太高 B. 人口老龄化程度高 C. 人口分布不均 D. 人口数量持续增多
9. 日本应对本国主要的人口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提早退休,保障老年人生活 ②鼓励生育,提高生育率 ③减轻育儿负担 ④推迟退休年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读“东南亚地理位置图”和“中南半岛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关于东南亚和马六甲海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东南亚位于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B. 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的重要通道
C. 东南亚包括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组成部分
D. 中南半岛的河流全部流入印度洋
11. 中南半岛城市大多分布在( )
A. 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 B. 东部地区 C. 沿海地区 D. 北部地区
“阶梯井”是古印度文明的标志性建筑,通常位于地面以下,井口较大,随着井筒向下延伸逐渐变窄。在雨季,雨水通过井口流入井筒,由于井筒的容积较大,可以收集大量的雨水,形成一个地下水库。下图为孟买的“阶梯井”景观图和孟买的气候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2. 孟买的气候特征是( )
A.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B.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干燥
C. 冬冷夏热,全年降水少 D. 全年高温,降水分早、雨季
13. 据气候资料推测,孟买的“阶梯井”每年蓄水的时间最有可能是( )
A. 1-3月份 B. 4-6月份 C. 7-9月份 D. 10-12月份
14. 孟买“阶梯井”的蓄水量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别大,影响阶梯井蓄水量变化的主要是( )
A. 西南季风 B. 东北季风 C. 东南季风 D. 西北季风
欧洲西部是世界旅游业最为发达的地区。2024年1月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发布的首份《世界旅游晴雨表》显示,欧洲旅游业复苏领先全球。读欧洲西部部分国家某年旅游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据图,下列国家中旅游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最高的是( )
A. 挪威 B. 德国 C. 西班牙 D. 英国
16. 欧洲西部旅游业发达原因包括( )
①热带风光旖旎,旅游资源丰富 ②交通便利,旅游设施建设完善
③多数国家使用统一货币 ④居民收入水平低,休息时间长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澳大利亚地广人稀,下图示意澳大利亚城市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澳大利亚人口主要分布在( )
A. 西北部沿海地区 B. 东南部沿海地区 C. 西南部沿海地区 D. 北部沿海地区
18. 澳大利亚保留有众多古老动植物的根本原因是( )
A. 气候干旱,终年炎热 B. 海拔较高,地势险峻
C. 远离大陆,长期孤立 D. 河流稀少,水源短缺
下图示意2020年美国和世界人均消耗的部分资源量比较。完成下面小题。
19. 美国人均资源消耗量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是( )
A. 用水量 B. 用电量 C. 天然气消耗量 D. 石油消耗量
20. 下列美国人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减少资源消耗的是( )
A. 整夜灯火通明 B. 多用一次性物品 C. 选择绿色出行 D. 大量使用清洁剂
二、综合题(共60分)
21. 2030年世博会将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办。读“西亚及其附近地区示意图”和“西亚石油输出路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西亚地处亚、欧、非三洲交界地带,地理位置极为重要,被称为“_______”。
(2)西亚的石油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及其沿岸地区,满载石油的游轮运往世界各地都要经过甲___________海峡。
(3)①②两条路线都能将石油运到欧洲西部和北美地区。①路线必须绕过非洲南端的_______,航程较远,但选择该路线大型船舶可以通过;②线路必须经过乙_________运河,由于该运河深度、宽度限制大型船舶的进入,但选择该路线的优点有__________。
(4)石油资源是有限的,过度依赖石油不利于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请为西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至少2点)。
22. 读俄罗斯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2)山脉A:________;亚洲最大的平原B________;河流C:_________;。读图,俄罗斯亚洲大部分河流的流向是_________,由此推断地势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
(3)俄罗斯海岸线漫长,河流众多,但内河航运价值不高,原因是_________。
(4)在俄罗斯的货运总量中,管道运输占一半以上,这说明该国_________、_________(矿产))的产量和输出量都很大。
(5)俄罗斯东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很低的主要原因是( )
①资源贫乏 ②地广人稀 ③交通不便 ④长期殖民统治 ⑤气候严寒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②③⑤ D. ①④⑤
23. 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国家。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③表示巴西首都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2)巴西大部分地区处于热带,有利于咖啡、甘蔗、香蕉等________带作物的生长。
(3)据图可知,巴西的铁矿在全国分布较广,石油主要分布在巴西东部_______(沿海、内陆)地区,煤主要分布在该国南部地区。
(4)在当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巴西有一种自然资源受到全球的关注,这种资源是_________。这种资源具有巨大的环境效益,如调节全球_________;提供良好的生物生存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防止土壤侵蚀;涵养水源,保护________资源;为全球提供新鲜_________等。
24. 2025年3月1日,我国在秦岭站建设的首个规模化新能源系统正式交付使用。秦岭站是一个常年科考站,可容纳度夏科考人员80人,越冬科考人员30人。下图为我国南极五大科考站位置及秦岭站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读图可知,秦岭站位于昆仑站的________方向。科考队在南极可以看到( )
(2)关于秦岭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6月驻守的是度夏科考人员 ②越冬科考人员可见极夜
③秦岭站纬度位置比长城站高 ④位于南极点的东南方向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3)秦岭站的建设和运行践行了低碳环保理念,这里常年可以利用的新能源是( )
A. 太阳能 B. 潮汐能 C. 风能 D. 水能
(4)秦岭站主体设计是一个南十字星造型,其主楼建筑采用架空离地的设计(如图所示),分析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_________。
七年级地理
一、单选题,将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代号填入答题表(每题2分,共40分)
【1~4题答案】
【答案】1. D 2. D 3. C 4. D
【5~9题答案】
【答案】5. B 6. D 7. C 8. B 9. C
【10~11题答案】
【答案】10. A 11. A
【12~14题答案】
【答案】12. D 13. C 14. A
【15~16题答案】
【答案】15. C 16. B
【17~18题答案】
【答案】17. B 18. C
【19~20题答案】
【答案】19. D 20. C
二、综合题(共60分)
【21题答案】
【答案】(1)五海三洲之地
(2) ①. 波斯湾 ②. 霍尔木兹
(3) ① 好望角 ②. 苏伊士 ③. 航程较短/距离较近
(4)经济多元化发展:①利用石油优势,发展石油化工业等;②加强科技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减少对石油的依赖;③气候炎热干燥、光照充足,可以发展太阳能产业;④结合当地条件,发展特色旅游业;⑤提高能源效率。
【22题答案】
【答案】(1) ①. 乌拉尔山 ②. 西西伯利亚平原 ③. 叶尼塞河
(2) ①. 自南向北流 ②. 南高北低
(3)纬度高,气温低,结冰期长
(4) ①. 石油 ②. 天然气
(5)C
【23题答案】
【答案】(1)② (2)热
(3)沿海 (4) ①. 热带雨林 ②. 气候 ③. 淡水 ④. 空气
【24题答案】
【答案】(1) ①. 东北 ②. B (2)B (3)C
(4)避免建筑物被积雪掩埋,利于空气流通,减少积雪对建筑物的压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