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尾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监测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汕尾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监测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汕尾市2024一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监测
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2
3
5
6
7
9
10
答案
D
C
A
B
A
B
C
D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B
C
D
A
A
6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B
D
C
D
A
B
B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6分,第32小题14分,第33小题
10分,共40分。
31.(1)工业发展落后(或工业占国民经济比重较小):重工业基础薄弱:工业
发展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每点2分,任意两点即可,共4分)》
(2)成果:重工业得到发展(或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提高):新建
了大型钢铁、汽车、飞机、机床制造厂(或钢铁、汽车、飞机、制造等工业
部门发展起来);交通运输建设取得很大成就;等等。(每点2分,任意两点
即可,共4分)影响: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得到改进;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
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每点2分,共4分)
(3)示例:制定经济发展目标必须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按客观经济规律
办事;注重资源合理配置;农、轻、重比例要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
路,保护环境;注重技术创新;等等。(言之有理即可,每点2分,共4分)
32.(1)坚持祖国统一:坚持一个中国(或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
共和国);不损害统一的国家的利益的前提下台湾可以实行自治:台湾和大
陆可以实行不同的制度(或实行“一国两制”)。(每点2分,任意三点即可,
共6分)
【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1页(共2页)】
(2)“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地位的提高:中
国外交人员的不懈努力。(每点2分,任意两点即可,共4分)
(3)示例:主动学习和了解台湾的历史文化,增强对两岸同根同源的认同
感:积极参与两岸青少年交流活动,增进彼此友谊:积极宣传两岸统一和平
发展的理念;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意识,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言论
与行为:努力学习,为实现祖国统一贡献力量;等等。(言之有理即可,每
点2分,共4分)》
33.(1)示例一:李容根。他口述的内容反映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
革,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情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调动了农民
的生产积极性,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状况。
示例二:梁振英。他口述的内容反映了深圳从边睡小镇发展成大都市的历
史。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深圳被设立为经济特
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快速发展成为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
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要求写出受访者姓名,但姓名不赋分。层次清晰、认识客观、符合史实、
逻辑顺畅即可,共4分)
(2)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经之路;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
道路:是实现党的奋斗目标的关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路径;
等等。(每点2分,任意三点即可,共6分)
【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2页(共2页)】★启用前注意保密
汕尾市2024一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监测
八年级历史试题
本试卷共8页,33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8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
和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
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
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
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
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
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从1949年至1954年,它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施政纲领,通过具体政策实
践和法律制定,塑造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基木框架,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这里的“它”是指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豪迈地说:“我们
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
站立起来了。”毛泽东此番讲话折射出的历史信息是
()
A.土地改革取得了成功
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八年级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
3.1949年,中苏两国的贸易额占中国内地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排在第三位,
1950年上升为第一位。到1952年,中国与苏联、东欧及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
贸易总额已占中国内地对外贸易总额的81.26%。与此变化趋势关系最为密切
的是中国
A,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B.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D.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4.口号传达出不同的时代内涵。“工厂即战场,机器即机枪”“增加生产,厉行
节约,以支持中国人民志愿军”“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等口号最有
可能出现在
A.土地改革时期
B.抗美援朝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5.下表反映了1949年与1952年相比我国农业生产情况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
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粮食产量/亿吨
棉花产量/万吨
农业生产总值/亿元
1949
1.13
44.4
326
1952
1.64
130
484.11
A.土地改革全面推进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C.农业合作化的推广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展
6.毛泽东曾指出:“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关系问题。我国的经济建设是以重工业为中心,这一点必须肯定。但是同时
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毛泽东意在强调
A.新中国工业基础相对薄弱
B.重工业、农业、轻工业应协调发展
C.农业是发展重工业的基础
D.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7.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来自山西西沟村的基层农民代表申纪兰提出
了“男女同工同酬”的倡议,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该事例可
用于研究新中国的
(
)
A.经济建设成就B.工业发展道路C.民主政治建设D.人民教育事业
8.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
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这表
明该部宪法
()
A.规定了根本政治制度
B.成为国家的根本法
C.确立了民主革命纲领
D.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八年级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