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课件(1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课件(18张PPT)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明治维新
日本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和资本主义的扩展
第4课
日本天皇睦仁的年号
改革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1.内忧:
根据材料及教材,概括幕府统治下的日本出现了什么问题?
材料二:在德川幕府将军统治时期,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七成作为贡租上缴,禁止农民自由离开土地、对从事手工业和商业者征收收入七成杂税......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不下一千多次;中下级武士自身经济状况日趋恶化,对幕府统治不满;商人和新兴的地主阶级经济实力增强,政治权利较少,要反对幕府统治......
——张同文编译美国莱特尔《日本记》
材料三:除特许船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国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国外。禁止官吏在长崎码头直接购买外国船只货物。只和中国、荷兰进行有限的贸易。 ——幕府禁令
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日本经济、社会的发展
阶级矛盾尖锐
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材料一
内忧: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很多下级武士为了维持生计,开始从事商业、手工业。仅在关东地区,19世纪中叶约有丝织业手工工场200多家,每个工场拥有织机6至10台。
2.外患:
黑船事件
材料四 1853 年,美国司令官马修·佩里率领4艘战舰,出现在扼守江户湾要冲的浦贺近海,在武力威逼之下,面对美军的强硬态度,第二年,日本幕府只好与美国签订了不平等的《日美神奈川条约》和《下田条约》。
这是锁国以来,外国军人首次踏上日本国土,从此打开了日本的大门。西方列强风闻日本开国,纷纷来到日本强行与其签订各自的不平等条约。日本面临着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外患: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来袭。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根据材料与教材概括开港通商后的日本社会状况如何?
日本经济受到很大冲击。许多手工工场破产。市场混乱,物价飞涨。农民,城市贫民和中下级武士的处境不断恶化。
和当时许多亚洲国家一样,开港之后的日本迅速成为西方商品的倾销市场和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开港仅仅半年,日本黄金就外流了100万两,国内经济萧条,市场混乱,物价飞涨,民怨四起。德川幕府束手无策。
——《大国崛起》
民族危机加剧了日本的社会危机。
材料五:
3.倒幕运动:
(1)时间:
(2)中坚力量:
(3)过程:倒幕派在京都发动“ ”政变,支持 亲政,强令幕府将军“辞官纳地”。
(4)结果:
明治天皇睦仁(1852—1912)
1868年
中下级武士
睦仁天皇
王政复古
结束了幕府统治,改年号为“明治”
(5)作用:
为明治维新扫清了障碍,是明治维新的政治前提。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归纳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
内忧
幕府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激化
社会矛盾
外患
西方列强入侵
民族矛盾
导致
导致
加剧
幕府统治危机
倒幕运动爆发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政治前提)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二、明治维新的内容
1.时间:
1868年
2.领导人:
明治天皇
《五条誓文》(1868年3月)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
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五条誓文》表明了日本改革旧制度,向西方学习的决心。
仓岩使节团出访欧美
历时1年零10个月。
3.政治纲领:
五条誓文
4.内容:
① 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将军
大名






子孙
世袭

中央政府
府知事
县令
可以随时
解雇和罢免



明治政府把全国分为3府72县,由中央任命府、县知事管理,完全取消大名的封建领主权。大名离开藩国,迁居东京,从国家领取俸禄。
二、明治维新的内容
4.内容:
②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开始对外侵略扩张
强兵
新式军队称为“皇军”,向军人灌输忠于天皇的封建思想。1878年颁布的“军人训诫”中,要求军人把天皇当作“神”来崇拜,并且以“武士道”精神作为军人的行为准则。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
二、明治维新的内容
4.内容:
③经济:推行地税改革,“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1872年,日本第一条铁路通车
1869年,日本建造的第一艘轮船
富国
“殖产兴业”政策的具体内容:就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用国库资金来加速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并且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按照西方的样板,大力扶植日本资本主义的成长。
日本缫丝厂
二、明治维新的内容
4.内容:
④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明治政府提倡学习欧美资产阶级文明,吃西餐、穿燕尾服、理分发、跳交际舞、盖洋楼。1872年颁发“学制令”,建立完整的小学、中学、大学的近代学校体制;规定送儿童入小学受教育是家长的义务。
国家富强之途…第一开发国民多数之智德良能,使进入文明开化之域---伊藤博文
影响:培养了人才,提高国民素质。
1908年小学入学率达到97.8%.
超过英国
影响最深远
二、明治维新的内容
二、明治维新的内容
4.主要措施
目的
主 要 内 容 政治
军事
经济
社会生活
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近代君主立宪制的天皇制度。
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根据材料,思考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
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
英国模式自然作为日本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艾瑞克·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三、明治维新的影响及启示
1.影响:
国家 时间 年平均增长速度
日 1868-1873 32.2%
英 1851-1873 3.3%
美 1861-1873 5%
德 1861-1873 3.8%
在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一个国家像那个时期的日本发展的那么迅速。
—【英】H.G.韦尔斯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积极:
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局限性:日本的改革保留了大量旧制度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最能体现改革性质的措施?
经济:殖产兴业,发展近代经济
拓展提升1
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日本明治维新 中国戊戌变法
相同点 背景 性质 内容 影响 不同点 时期
领导 力量
结果
胜败原因
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社会矛盾尖锐
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9世纪60年代
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成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失败,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
①改革前幕府统治被推翻,消除了障碍,改革派掌权,得到人民的拥护。②西方列强忙于入侵中国,外部压力较小
①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没有发动群众,且封建阻挠势力强大。②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外部压力大
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采取一些列措施
倒幕派掌握了实权,得到人民拥护,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维新派力量弱小,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没有发动群众。
拓展提升2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俄国1861农奴制年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相同点 时代 原因 性质 影响 不同点 原因
核心 内容
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
都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了阻碍;都面临内忧外患
都是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的改革。
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改革都不彻底,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都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克里木战争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性
幕府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面临外国侵略的民族危机
废除农奴制
发展资本主义
叁·维新之思,与时俱进——明治维新的影响及启示
2.启示:
改革是强国之路。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
改革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要向先进国家学习,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
【合作探究】明治维新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课堂小结
明治维新的背景
日本明治维新
政治上:废藩置县
幕府的锁国政策
幕府危机:外患、内忧
倒幕运动成功
积极影响:富国强兵、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明治维新的内容
明治维新的影响
经济上:改革地税、殖产兴业
社会生活:“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
消极影响:军国主义、大量封建残余、侵略扩张
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随堂训练
A
B
1.1871年,明治政府派岩仓使团出访欧美。使团成员认识到“英国之制作,其基本在于煤铁”“国之生利益者,最重工业,而应以纺织为第一”。这一认识推动日本在改革中( )
A.废除农奴制,开启近代化 B.“殖产兴业”,发展近代经济
C.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D.颁布宪法,确立了共和体制
2.分析下表中各国的措施,它们产生的相同作用是( )
A.准备了对外扩张的条件 B.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
C.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 D.推动了学习西方的进程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