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5张PPT)(部编教材)一轮复习2026新高考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第02课目录考情分析·考向预测0102宏观把控·体系构建04时政解读·押题预测03核心考点·典例研析05易混易错·释疑辨析01 考情分析·考向预测PART ONE考情分析考点 考题 2025 2024 2023中华人民共国成立 党的百年奋斗史 北京卷T1 黑吉辽蒙卷T2; 江苏卷T1; 河北卷T1 浙江1月卷T1; 广东卷T1; 安徽卷T1、T5、T18;湖南卷T1、T5; 浙江1月卷T2; 新课标卷T13; 辽吉黑卷T5; 新课标卷T16;广东T6;海南T2;重庆T8;湖北T18;北京T20;辽宁T17;天津T16;福建T18(1);浙江6月T14;浙江1月T7考向预测年份 题型 题数 范围2023 选择题 1—3 以第一课为主2024 选择题 1—2 以第二三课为主2025 选择题 1—2 以第四课为主2026 选择题 1—2 将以第一、二、三课为主;情境主要取向于马恩毛习经典语句,也可能结合地方红色文化资源、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等创设情境;增强试题的文化性和地方性;可能与其他单元知识融合考查根据近三年高考命题预测2026年高考命题方向由此推断2026年高考命题选择题第一或第二题有可能有第二课内容02 体系构建·思维导图PART TWO1956194919191840鸦片战争第一目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全面进行时期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第二目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一目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第二目在艰辛探索中前进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1978社会主义社会第二课 思维导图03 核心考点·典例研析PART THREE考点一知识体系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主心骨性质中国革命两个步骤间的关系新民主义革命特点成果中国共产党毛泽东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史任务基本矛盾基本国情结论决定决定决定知识点1 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 1、基本国情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2、主要矛盾 ①半殖民→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 (中外矛盾) ②半封建→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阶级矛盾) 3、历史任务 (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4、结论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① 最根本的原因由我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情决定的。 ②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是要把中国变成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不允许中国通过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 ③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打压民族资产阶级。 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 考点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核心考点基本国情主要矛盾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决定决定前提基础目的动力决定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考点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突破重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难点半殖民地 半封建相对于 完全殖民地 完全的封建社会看角度 从政治地位看 从社会经济结构看形式上 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 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质上 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 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来断民展壮大半殖民地 →中外矛盾 →推翻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 半封建 →阶级矛盾 →推翻封建主义→争取人民解放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典例1.【2025·安徽合肥·模拟预测】《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它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人类前行的道路。自传入中国以来,对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关于这一影响传导过程正确的是( )①巴黎公社摧毁了资产阶级国家机构和议会制②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无产阶级的政权④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中国封建帝制⑤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使中国革命有了主心骨A.①→③→⑤ B.①→④→②C.③→⑤→② D.④→③→⑤C巴黎公社摧毁了资产阶级国家机构和议会制,但这是《共产党宣言》产生之前的事迹,①排除。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他们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联合无产阶级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必要性,其指导思想并非源自《共产党宣言》,④不合题意。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无产阶级的政权,③应该排在第一位。典例研析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使中国革命有了主心骨,⑤应该排第二位。1978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应该排第三位。典例2.【2025·江西·模拟预测】 近代中国社会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下列关于两大历史任务的观点,正确的是( )①完成第一大任务是为第二大任务完成创造条件 ②第二大任务是第一大任务的目的与动力③第二大任务解决生产关系问题 ④第一大任务解决生产力问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必要目的,故①②正确。第一大任务解决生产关系问题,第二大任务解决生产力问题,故③④不选。典例研析知识点2 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1、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 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2、开端——五四运动 (1)特点: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2)意义: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考点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核心考点知识点2 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3、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 时间: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意义: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4、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5、性质——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就所属世界革命的范畴来说,它已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考点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核心考点知识点2 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6、中国革命两步走——基本国情决定的 (1)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这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的①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②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社会(2)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关系——互相衔接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互相衔接考点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核心考点知识点2 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7、特点 (1)新的领导阶级:(2)新的政党领导:(3)新的指导思想:(4)新的奋斗目标:(5)新的革命纲领:(6)新的革命立场:考点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核心考点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 ——新的领导权马克思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新的革命前途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所属世界革命范畴知识点2 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8、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新民主主义胜利的标志①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新旧)。②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外)③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方向)④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道路)⑤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世界)考点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核心考点知识点2 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9、理论结晶——毛泽东思想 (1)形成——“第二次结合”在中国革命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进行“第二次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2)意义: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①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考点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核心考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中国工人运动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制度创立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实际毛泽东思想五四运动后第一次结合:第二次结合:考点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突破重难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异 领导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革命目标 资产阶级共和国 社会主义共和国革命深度广度 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没解决 彻底的革命纲领,充分发动群众,解决土地革命结果 有胜利的一面,但最终果实被怕被车,革命任务没完成 革命胜利,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同 革命任务 反帝反封建 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义革命异同重难点考点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突破重难比较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主义革命比较 新民主义革命 社会主主义革命区别 社会背景 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革命对象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资产阶级革命动力 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根本任务 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 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联系 都是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互相衔接。 难点典例3.【2025·安徽·高考真题】1920年前后,李大钊、毛泽东等先进分子经过摸索逐步划清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和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界限,转向了马克思主义:《新青年》《湘江评论》等报刊纷纷刊载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中国思想界出现了新气象。这种新气象意味着马克思主义( )①成功实现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②已经成为中国先进分子的自觉追求③为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指明了新方向④在中国进入了全面系统的传播阶段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C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1920 年前后,马克思主义刚在中国广泛传播,还没有成功实现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①错误。李大钊在《新青年》连续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该选项的说法错误,④排除典例研析典例4.【2024·江西·高考真题】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要“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表明(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社会主义革命 ②发展生产力是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④革命胜利后党的工作重心要由乡村转移到城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①错误。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②错误典例研析“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③正确。“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这表明革命胜利后党的工作重心要由乡村转移到城市,④正确。考点二知识体系社会主义革命过渡时期(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社会主义探索)为什么——历史新课题怎么样——取得巨大成绩怎么办——坚持原则,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为什么——历史必然性怎么办——总路线和总任务怎么样——改造成功的标志怎么看——历史意义怎么看——历史的飞跃和教训啥时候——改造的时间社会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知识点1 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革命过渡时期(社会主义改造)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 拓展与提示1、啥时候改——1949年-1956年(过渡时期)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第一阶段:经济恢复时期,完成遗留问题。(1950-1952) 第二阶段: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6)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具有新旧社会交替时期的特征。2、怎样改 ——“一化三改”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①“一化三改”是建设(“一化”)和革命(“三改”)同时进行,是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一化”主要强调发展生产力,“三大改造” 则是变革生产关系,实质是使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它成为中国的唯一经济基础。②“一化三改”以工业化为主体,三大改造为两翼,即一一体两冀”。考点二 社会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核心考点知识点1 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革命过渡时期(社会主义改造)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 拓展与提示3、改造成什么样?——私有制→公有制 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4、为什么改?——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对他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个体农业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考点二 社会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核心考点知识点1 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革命过渡时期(社会主义改造)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5、改造的结果——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1)成功的标志: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2)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意义:①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②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6、改造成功的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1)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历史意义: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考点二 社会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核心考点知识点2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主义探索)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1、为什么探索? ——新的课题课题 新的历史课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2、怎样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1)走自己的路: 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主要矛盾:①人民対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②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考点二 社会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核心考点知识点2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主义探索)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1、为什么探索? ——新的课题课题 新的历史课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2、怎样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1)走自己的路: 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主要矛盾:①人民対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②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考点二 社会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核心考点知识点2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主义探索)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3、怎样评价? ——历史的飞跃和教训 (1)飞跃:① 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我国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在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2)教训:①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经历了严重曲折,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以史为鉴,更好前进。②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考点二 社会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核心考点知识点2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主义探索)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4、探索的结果?——取得巨大成绩 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考点二 社会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核心考点工业 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 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基础设施 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教育医疗 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精神面貌 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变科学技术 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考点二 社会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突破重难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难点① 从中国实际来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② 从国际形势来看,资本主义国家间的世界战争给全世界造成巨大灾难,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③从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看,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符合社会发展基本规律,促进生产力发展,顺应人类社会发展总趋势。突破重难近代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难点时期 主要矛盾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其中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为最主要矛盾②过渡时期 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③党的八大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④十一届六中全会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⑤新时代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考点二 社会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突破重难标志性事件汇总重点事件 进程鸦片战争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的开始新中国诞生 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社会主义革命开始辛亥革命 中国结束2000多年封建君主专制五四运动 旧民主主义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新中国成立 实现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伟大飞跃,根本上改变社会发展方向三大改造完成,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完成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深刻社会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到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西改 实现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伟大飞跃考点二 社会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突破重难对三个时期的评价重点一个结论 经历三个时期,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一个飞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一个肯定 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考点二 社会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第一次结合第二次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国家独立人民解放实现新中国诞生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制度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确立完成社会主义建设与探索翻天覆地变化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生证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诞生)(毛泽东思想形成)知识整合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典例5.【2024·浙江·高考真题】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结束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屈辱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诞生意味着(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B.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飞跃C.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的斗争有了主心骨D.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社会主义革命开始D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A排除。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B排除。典例研析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的斗争有了主心骨,C排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意味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社会主义革命开始,D正确。典例6.【2024·安徽·高考真题】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A.开创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新纪元B.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C.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D.实现了中国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D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A不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B不选。典例研析1956年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C不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D正确04 易混易错·释疑辨析PART FIVE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人民首先要完成推翻封建专制的历史任务。(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3.过渡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易混易错·释疑辨析【提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提示】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提示】过渡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 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4.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5.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铲除了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在中国统治的根基。( )6.“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请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易混易错·释疑辨析【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提示】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提示】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②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7.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和组织准备。( )8.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 )9.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探索,是我国的过渡时期。( )易混易错·释疑辨析【提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提示】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都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其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提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10.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华民族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11.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2.过渡时期总路线可概括为“一化三改”,这里的“一化”指的是资本主义工业化。( )易混易错·释疑辨析【提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华民族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提示】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提示】过渡时期总路线可概括为“一化三改”,这里的“一化”指的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13.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决定这场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 )14.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以,这一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15.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易混易错·释疑辨析【提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提示】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提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而不是反对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05 时政解读·押题预测PART FIVE时政解读·押题预测时政解读·押题预测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五四运动105周年。105年来,我国青年接续奋斗,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2025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主席寄语广大青年: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新中国成立是无数热血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巨大牺牲换来的伟大胜利。从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广大青年始终是革命的中坚力量,时政解读·押题预测他们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畏的牺牲精神和昂扬的奋斗姿态,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党始终代表最广大青年的根本利益,引领青年一代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发挥生力军作用。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光荣传统,勇担时代使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新的青春篇章议学问题: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要隆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五四青年节为何要寄语当代青年担当作为 热点解读·押题预测1.隆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不仅是为了缅怀先烈、铭记历史,更是为了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凝聚新时代团结奋进的力量。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争取独立解放的伟大斗争,其胜利奠定了中国走向复兴的历史基石。在当今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助于警示世人珍视和平、捏卫主权,同时增强民族自信,激励全国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发扬斗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2. 五四青年节寄语当代青年担当作为,既是对五四运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的传承,也是对新时代青年使命的召唤青年是国家发展的生力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需要青年勇挑重担、创新突破。寄语青年担当作为,旨在激发其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事业,以奋斗姿态应对挑战,在科技创新、社会治理、文化传承等领域发挥先锋作用,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时政解读时政解读·押题预测时政解读·押题预测2025年,是极特殊的一年,它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牢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不忘战争,是为了珍视和平。党是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者、战略制定者和主要战斗力量,其正确的抗战路线坚定的抗战意志和卓越的军事策略,对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没有党的领导,抗战的胜利将难以实现。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和民族解放的核心力量。抗战期间,党率先高举抗日旗帜,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制定持久战战略,时政解读·押题预测领导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广大的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大量日伪军,为抗战胜利作出决定性贡献。同时,党以坚定的抗战意志和巨大的牺牲精神,成为凝聚民族力量、坚持抗战到底的坚强支柱。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也就没有后来新中国的诞生。历史雄辩地证明,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走向复兴的根本保证议学问题: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相关知识,阐述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哪些历史性成就 为什么 ①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各种探索,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证实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②党领导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③在过渡时期,党领导人民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③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探索中,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热点解读·命题预测时政解读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五四运动105周年。广大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为此,广大青年( )①要坚定“四个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不懈奋斗②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和人民至上,勇于自我革命和开拓创新③要珍惜新时代,担当时代责任,在尽责中成长④必须练就过硬本领,增长领导才干,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热点解读·命题预测押题预测B“勇于自我革命”的主体是党而不是广大青年,②排除。“增长领导才干”的主体是领导干部而不是广大青年,④排除。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需要广大青年坚定“四个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在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中放飞青春梦想;要珍惜新时代,担当时代责任,在尽责中成长,①③正确。2、2024年是五四运动105周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第一次全国人大召开70周年,下面对这些重大历史事件认识正确的是( )①五四运动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②五四运动具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③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意味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热点解读·命题预测押题预测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③不选。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④不选。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①正确。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具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②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02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pptx 五四.mp4 抗日战争.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