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同步练习A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板块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 同步练习A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板块下册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同步练习A卷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基础板块下册
一、选择题
1. 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霾(lí)两轮兮絷四马
B.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fǒu)
C. 乍暖还(huán)寒时候,最难将息
D. 封狼居胥(xū),赢得仓皇北顾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操吴戈兮被犀甲
B. 臣愿奉璧往使
C. 一尊还酹江月
D.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 下列对《国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描绘了楚军将士奋勇抗敌的壮烈场面
B. 歌颂了死难将士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
C. 结尾“魂魄毅兮为鬼雄”表达对烈士的崇敬
D. 全诗语言华丽,情感哀婉缠绵
4. 下列对《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负荆请罪”情节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体现廉颇的鲁莽冲动
B. 蔺相如主动向廉颇道歉
C. 展现蔺相如的宽容大度
D. 最终导致将相失和
5.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表达( )
A. 对历史遗迹的赞美
B. 对百姓安居乐业的欣慰
C. 对异族统治的愤慨
D.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6. 下列对《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以黄花自喻,表现词人的衰老孤苦
B. 用“堆积”“憔悴”营造衰败氛围
C. 借花之凋零暗喻国破家亡之痛
D. 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7. 下列对《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劝说策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先示弱,再晓以利害,最后挑拨秦晋关系
B. 直接指责秦国背信弃义
C. 以武力威胁秦国退兵
D. 强调郑国的强大不可侵犯
8. 下列句子中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深:深厚)
B. 相如因持璧却立(却:后退)
C.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封:筑坛祭天)
D. 薄雾浓云愁永昼(永昼:漫长的白天)
9.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国殇》——屈原——楚辞
B. 《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史记》
C.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豪放派
D. 《声声慢》——李清照——北宋词人
10.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国殇》是追悼楚国阵亡将士的挽诗
B. 蔺相如“完璧归赵”展现其智勇双全
C. 辛弃疾借古讽今,表达抗金决心
D. 烛之武最终未能劝退秦军
二、填空题
1. __________________,车错毂兮短兵接。(《国殇》)
2. __________________,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3. 斜阳草树,__________________,人道寄奴曾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 __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
5.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__________________,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三、课内阅读
阅读《烛之武退秦师》选段,回答问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
1. 解释下列词:
夜缒而出(缒:__________)
越国以鄙远(鄙:__________)
朝济而夕设版焉(济:__________)
2. 翻译句子:
邻之厚,君之薄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夫晋,何厌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烛之武的劝说策略有何特点?请结合文本分析。
四、课外阅读
《山月记》
①我总记得那个月夜,父亲背着药箱带我进山。月光像碎银撒在青石板路上,他的布鞋踩过露水,发出细微的声响。“阿月,学医要先认药。”他指着岩缝里的七叶一枝花,“这味药能解蛇毒。”
②父亲是方圆百里有名的赤脚医生。二十年前,他放弃县城医院的工作,回到穷山沟。母亲抱怨:“你这是自讨苦吃。”他却在土坯房里支起药柜,用竹匾晾晒草药。“山民看病难,我得留下。”
③去年冬天,王大爷突发心梗。父亲背着药箱跑了十里山路,赶到时老人已昏迷。他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又用银针扎人中穴。“坚持住!”他的额头沁满汗珠,月光透过窗棂照在他颤抖的手上。最终救护车赶到时,老人的心跳恢复了。
④我考上医学院那天,父亲在月下整理药箱。“学医不是享福的路。”他拿出一本泛黄的《本草纲目》,“这是你爷爷留下的,上面有他用红笔圈注的偏方。”我翻开书页,看到爷爷写的:“医者仁心,当以性命相托。”
⑤如今我在城里医院工作,父亲仍在山里行医。每次视频,他身后的药柜总堆着新鲜草药。山月依旧,只是他的背更驼了,白发在月光下像落满霜的芦苇。
1. 下列对文中“医者仁心,当以性命相托”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医生需具备高超医术
B. 医生应将患者生命置于首位
C. 医生要传承传统医学
D. 医生需与患者建立信任
2. 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何作用?
(他的额头沁满汗珠,月光透过窗棂照在他颤抖的手上。)

3. 结合全文,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

4. 文章以“山月依旧”结尾,有何作用?
五、作文
以“爱国情怀:从历史到现实”为题,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要求联系现实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第二单元 同步练习A卷 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 B 3. D 4. C 5. C 6. D 7. A 8. A 9. D 10. D
二、填空题
1. 操吴戈兮被犀甲
2.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3. 寻常巷陌
4. 梧桐更兼细雨
5. 行李之往来
三、课内阅读
1. 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鄙:把……当作边邑;济:渡河
2. 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3. 烛之武先示弱,承认郑国即将灭亡;接着从地理位置(越国以鄙远)、历史事实(晋惠公背信弃义)、逻辑推理(晋贪得无厌)三方面分析,指出亡郑只利于晋而害于秦,最终成功说服秦伯。
四、课外阅读
1. B(解析:结合父亲放弃县城工作、抢救王大爷等情节,体现医者对生命的敬畏。)

2. 细节描写:通过“沁满汗珠”“颤抖的手”等细节,刻画父亲抢救患者时的紧张与专注,侧面烘托其责任感与仁心。

3. 父亲的形象:
医德高尚:放弃优渥条件,扎根山村行医,以患者生命为重;
医术精湛:用传统银针急救心梗患者,展现中西医结合的能力;
传承精神:将《本草纲目》传给“我”,强调医德的重要性;
甘于奉献:常年坚守山区,默默付出,不求回报。

4. 结尾作用:
环境描写,以山月的永恒反衬父亲的衰老,突出其坚守的不易;
象征父亲的精神如月光般永恒,激励“我”传承医者仁心;
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情感升华。
五、作文
(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