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东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天津市河东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河东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质量检测
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为第1页至第4页,第II卷为第5页至第6页。考试实行开卷;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答卷前,请你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点校、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你考试顺利!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
2.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两河流域最早产生了农业,并逐渐建立起中央集权国家。与此不同的是,印度河流域在走向文明的过程中未形成统一的君主制国家,而是建立了类似古希腊的“城邦国家”,城内有大规模建筑,如粮仓、公共浴室、排水设施等公共设施。材料说明
A.两河流域出现了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B.古代文明起源及发展具有多元的特点
C.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和古希腊相似D.古代文明早期的聚落有大量公共设施
2.某学生在查找上古时期帝国的相关资料时,记录了以下关键词:“伊朗高原”“地跨亚非欧三大洲”“大流士一世”“税收系统”等。这个帝国是
A.赫梯帝国B.亚述帝国
C.波斯帝国D.罗马帝国
3.有学者认为:“阿拉伯的伊斯兰教文化,基本上是希腊化的阿拉伯文化和伊朗文化,在哈里发政府的保护下发展起来,而且是借阿拉伯语表达出来的......西亚的地中海文化的统一性,在这种新文化里,已登峰造极了。”该学者强调阿拉伯文化
A.已成为世界文化中心B.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
C.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D.促进了区域文明交融
4.观察《中古西欧封建领地示意图》,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封建王权高度集中B.领主兼有经济和行政权
C.货币地租推广D.预示庄园农奴制走向衰败
5.《非洲史》中写道: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古代非洲人不会炼铜术且不能独立地将炼铜术应用到炼铁问题的解决中。考古证据显示,东非的大湖区和乍得湖之间的地区,在公元前1000年至前600年存在过早期的炼铁活动,这时西亚炼铁技术尚未传播到埃及。该著作在此强调的是
A.认为非洲文明历史悠久独立发展B.意在说明人类历史发展的统一性
C.考古发现是研究非洲历史的唯一依据D.强调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6.与中世纪魔幻式的叙事方式不同,麦哲伦航海船队中的记录者将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如实呈现出来,打破了中世纪的叙事传统;文艺复兴时期,拉伯雷的《巨人传》引导读者回归古希腊的“亲身体验”理念,即强调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性。这些变化
A.反映了人文化倾向B.引发了科学革命
C.开干启了大航海时代D.传播了宗教思想
7.靛蓝是一种木蓝属的豆科植物,可用作染料。1498年达·伽马发现了到达印度的航路后,靛蓝才成为规模化的贸易商品。17世纪,靛蓝变成了荷兰和英国的东印度公司的主要贸易产品之一。17世纪60年代,靛蓝开始在美洲广泛种植。材料现象说明
A.新航路开辟引发价格革命B.商业革命促进了印度洋贸易兴起
C.美洲逐渐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地区D.殖民扩张助推世界市场规模扩大
8.18世纪初,西方大部分国家都有了“日报”“杂志”等新型传媒形式;法德等国涌现出大量的图书机构,为公众阅读提供了方便,很多地方出现了“阅读会所”。这些现象
A.主要服务于文化扫盲B.有利于启蒙思想的传播
C.得益于工业革命兴起D.推动宗教改革走向高潮
9.18世纪末詹姆斯·吉尔雷创作的政治漫画《溶解,或制造傀儡的炼金士》。画中“英国首相小皮特化身为一位炼金士,正拿着王冠形状的气枪向熔炉添加燃料.熔炉上的大玻璃容器里装着吵吵嚷嚷的议会以及《权利法案》《大宪章》等文件。在高温烘烤下,大玻璃容器里被炼化出的气体与炼金士身后写有“王水”字样的容器挥发出来的气体相融后构成一个场景:小皮特自己居中而坐,其他议员毕恭毕敬地俯首听命。”该漫画反映了当时英国
A.《权利法案》已形同虚设B.政府首脑需要对国王负责
C.议会权力至上等政体原则遭遇了挑战D.首相具备国家的最高权力
10.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等等;所以每一个历史时代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思想的基础。”这
A.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
B.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
C.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D.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
11.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就已经掌握了摩托车、手表、照相机、挖掘机、高标号水泥等技术。从1932年起,苏联开始参照德国、美国的最新设计生产新车型。到1934年,自动和半自动车床-无心研磨机和铣螺纹机-在苏联首次生产。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是由于当时苏联
A.践行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战略B.解决了苏联模式弊端
C.延续了新经济政策某些做法D.优化了国民经济布局
12.大战爆发之初,部分国家的军方将领设想通过一场拿破仑式的战争或普法战争等方式的战争,以一两次大的战役便见分晓。然而由于时代的不同,他们抱着短期取胜的侥幸心理,却形成了长期阵地战的僵局。造成“僵局”的原因是
A.帝国主义政治经济趋向平衡B.军方将领素质不断下降
C.科学技术进步推动战争升级D.民族国家意识开始觉醒
13.如图是1945年雅尔塔会议后英国漫画家绘制的漫画《TAKEMEIN,MISTER?》(带我进去吧,先生?)。该漫画意在揭示雅尔塔会议
A.不利于战后维护世界和平B.瓦解了反法西斯战线
C.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D.美苏两分天下加速了利益冲突
14.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宣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意欲排斥欧洲殖民帝国在美洲的影响,把美洲当作自己的势力范围。1879年,埃及祖国党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主张保卫民族独立,实施宪政,削弱英法等欧洲国家对埃及的控制。这两种提法
A.反映了民族意识的觉醒B.都推动了民族独立运动
C.均出现于两次大战期间D.具有不同的本质与内涵
15.2024年联合国经社部、世贸组织和国贸中心共同发布了一个名为“ePing”的新型在线预警系统,帮助世贸组织成员国政府机关和中小企业时刻了解国际贸易相关政策的最新动态,以应对有关技术性贸易壁垒。这表明
A.跨机构合作创新推进可持续发展
B.全球经济下行造成贸易环境恶化
C.数字化应用消除了贸易争端
D.该现象源于世界各国贸易利益趋同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5分)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3题,共55分。
16.(20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横跨大西洋的航路,大西洋的开发进入飞跃式发展阶段。之后,经由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好望角和美洲大陆南端的麦哲伦海峡的航线开辟,占据了70%的地表面积的广阔海域被连接起来。将大西洋海域作为“自己的海洋”,积极进行商业开发的西班牙、荷兰和英国征服了美洲大陆的各文明,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移民活动,经营种植园,开发银矿,获取了大量经济资源......大西洋商业的开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契机。
-摘编自宫崎正胜《简明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欧洲将大西洋作为“自己的海”开发美洲的表现。简述新航路开辟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的契机。(8分)
材料二1821年,利物浦和曼彻斯特之间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开始运行;铁路线的扩建使工业获得了新的动力。大批量生产的时代开始了,英国走上了世界第一工业国的道路。很多小农不得不把自己的土地卖掉,和奴仆和使女一样涌入城市。例如曼彻斯特,1760~1830年,居民从17000人增加到了180000人,变成第一个典型的工业城市,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问题。很多人很难或根本无法适应这种情况,从而产生了失业和社会灾难。法国学者亚历克西托克维尔访问曼彻斯特后写道:“文明创造了它的奇迹,而文明的人却几乎变成野兽。”
-摘编自(德)曼弗雷德马伊著《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2)结合工业革命的史实,解读“文明创造了它的奇迹,而文明了的人却几乎变成野兽”含义。(12分)
17.(20分)二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下半叶,冷战主导了国际关系。......“二战”之前,许多西方领导人对苏联的马克思主义政权既恐惧又憎恨。虽然西方和东方最终在“二战”时结成同盟并成功地打败了纳粹德国,但是从许多方面来说,战时的经历确定了而不是减轻了战前的彼此怀疑。1945年纳粹刚刚投降,同盟国就开始分裂,(美苏)两国很快就爆发了激烈的争吵......1947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杜鲁门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承诺支持各自由民族,因为他们抵抗着企图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压力。......在冷战的大环境下,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世界格局表现出多极化趋势。
-摘编自弗兰克·萨克雷《世界大历史》
材料二两百年来第一次,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是一个毫无任何国际体系或构架的世界。-艾瑞克·霍布斯鲍姆目前的多极化趋势将成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多极化为各国提供了机会,使它们能够在国际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希望及雄心。只有通过国家间持续的对话、交流观点,才有可能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则是世界和平的基础。
-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走向冷战的原因。运用美苏冷战的基本史实说明“1947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列举冷战期间多极化力量发展的表现。(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导致20世纪90年代成为“毫无任何国际体系或构架的世界”的标志性事件。概括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对国际关系发展的积极影响。(8分)
18.(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时空观念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一个历史事件,其构成要素都包括人、时间和空间,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
以下为世界近现代史上的若干关键词:
根据时空的联系,从材料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关键词,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内容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前后关联,史论结合)
河东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质量检测
历史学科(参考答案)
第1卷 选择题(共45分)
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D B A A D B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C C D A
第11卷 非选择题(共55分)
16(1)表现:征服大陆各文明、移民美洲、经营种植园、开发银矿。
契机:新航路的开辟,给新兴资产阶级提供了新的活动场所;拉开了欧洲海外扩张的序幕,海外市场不断开拓:欧洲出现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资产阶级实力上升;欧洲从殖民掠夺、商业贸易和奴隶贸易中获得的财富转化为资本,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文明创造了它的奇迹: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工厂大量出现,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使生产力迅速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造成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以工厂为中心形成了很多城市,促进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女性也获得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从总的趋势来看,人口增加明显。客观上也促进世界向工业社会迈进。
文明了的人却几乎变成野兽:指的是工业革命带来消极的影响。
工业革命也导致诸多社会问题,如城市人口膨胀、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疾病与犯罪、环境污染等弊端。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工业革命提供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继续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亚非拉在工业化过程中成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遭受剥削,给亚非拉国家带来灾难,也带来了世界范围的不平等。
17(1)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尖锐对立(西方对苏联社会主义政权的恐惧和憎恨);美苏在国家利益上存在严重冲突;美苏在国家战略上的冲突(美国希望称霸世界,视苏联为最大障碍;苏联扩大在东欧的影响,与美国发生了尖锐矛盾);战时的经历进一步确定了美苏在战前的彼此怀疑。
基本史实: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苏联和波兰等东欧国家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
表现:欧共体的成立和发展、日本经济的“起飞”、中国的发展、第三世界的兴起等。
(2)标志性事件: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
积极影响:成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为各国发展提供了机会;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18、示例:
关键词:启蒙运动、《独立宣言》观点: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先导
阐述:17、18世纪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启蒙运动应运而生。启蒙思想家倡导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张分权制衡,建立君主立宪制或者民主共和制的国家。这些主张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做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导,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比如美国独立战争中,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以及法国大革命中议会颁布《人权宣言》,两者阐述了启蒙运动中人民主权、自由、平等等主张,革命后的美国与法国建立民主共和制国家,实践了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
由此可见,启蒙运动不仅批评旧制度而且提出新社会的政治原则与基本框架,成为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先导,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
(其它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