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35讲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共3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35讲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共33张PPT)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
-
第35讲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复习目标: 1.结合材料,说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条件、影响因素
以及发展格局。
2.结合材料,说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策略及方向。
01
考点1 长江经济带
02
考点2 京津冀协同发展
考点1
长江经济带
1.长江上、中、下游的开发条件与发展现状
上游地区 中游地区 下游地区
①河流流量大、落 差大,水能资源丰 富 ②矿产资源丰富 ③四川盆地特别是 成都平原附近土壤 肥沃 ①多平原,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 ②气候温暖湿润 ③河湖密布,水源充足 ④人口稠密,劳动力丰 富 ⑤矿产资源及森林资源 丰富 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②气候适宜,水热条件

③人口稠密,劳动力丰
富,农业基础好
④科技发达,具有人才
优势
2.长江经济带发展格局
“一轴” 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
用,推动经济由沿海溯江而上梯度发展
“两翼” 以沪瑞和沪蓉两大运输通道为依托,这是长江经济带的发
展基础
“三极” 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的三大增
长极,即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

“多点” 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
[2024·浙江嘉兴一模] 某经济学家认为,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
次发达地区形成资本洼地,投资收益大于发达地区,会推动次发达地
区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快于发达地区,区域一体化则有力地加速
了此现象。 下表为长江三角洲沪、苏、浙、皖四省级行政区部分年
份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及其离散系数(系数越小,说明区域内发展水平
差距越小,一体化水平融合度越高)表。完成1~2题。
年份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 元) 离散系数
① ② ③ ④ 四地均值 2010 7.33 2.1 5.0 5.2 4.9 0.442
2013 9.01 3.2 6.8 7.5 6.6 0.374
2016 11.3 3.9 8.4 9.5 8.3 0.383
2019 15.7 5.8 10.8 12.3 11.2 0.368
2022 18.0 7.4 11.8 14.4 12.9 0.348
1.关于表中四省级行政区的经济发展,表述正确的是 ( )
A.①地产业转出,降低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B.②地为资本洼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最快
C.③地资本净转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变缓
D.④地投资收益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加快

[解析] 关键是判断出四个地区。一般而言,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均地区
生产总值高,区域内部差异小,离散系数小;经济落后地区的人均地
区生产总值低,离散系数大。①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高,经济发达,
产业转出有利于产业升级,加快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A错。
②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最快,未来增长潜力大,为资本洼地,
B正确。
四地都是资本净转入区,C错。
图示时间④地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总体减慢,D错。
2.为了缩小长江三角洲沪、苏、浙、皖四省级行政区离散系数,应在
其内部( )
①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 ②增强地方职能,构建独立地方产业体系
③加强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④深化政务服务,推动公共服务互联互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减小离散系数就是缩小四地之间的区域发展差异,应当构建一
体化的产业体系,加强互联互通,②错,①③④对。故选D。

考点2
京津冀协同发展
1.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条件
地区 优势条件 劣势条件
北京 ①全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 技创新中心 ②产业层次高 ③旅游资源丰富 ①交通拥堵
②大气污染日趋严重
③城市用地紧张,地价
高,城市问题突出
地区 优势条件 劣势条件
天津 ①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 ②沿海土地资源比较丰富 ③制造业基础雄厚 ④对外开放程度高 ⑤科技、教育发达,劳动力质量高 ①水资源严重短缺
②专业化高端人才相对
缺乏
(续表)
地区 优势条件 劣势条件
河北 ①地理位置优越,地价低,人力资 源丰富 ②矿产资源、土地资源丰富,农业 基础好 科技水平、产业层次、
经济发展水平低,产业
基础不完善
(续表)
2.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
内容 主要措施
交通 一体 化 ①构建快速交通网(公路网、铁路网等)
②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③加强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衔接,缩短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
换乘时间
④推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客运联程联运,实现主要城市交通
“一卡通”
内容 主要措施
产业 一体 化 ①加强区域间产业规划与合作
②促进中心城市的产业升级与扩散
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
④建设产业带,构建区域间产业链
生态 环保 一体 化 ①以联合立法、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协同治污
等为突破口,联防联控,共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②实现资源共享,统一规划、利用及保护
③实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京津冀生态系统承载力
(续表)
3.雄安新区的区位条件及意义
区位 条件 地处北京、天津、保定中间地带,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
畅,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
低,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
意义 核心是为了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
署,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集中疏解北京非首
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
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之一。目前,京津冀
物流协同发展已初见成效。下图示意2005年和2017年京津冀城市之间
的物流联系强度。据此完成3~4题。
3.2005—2017年京津冀城市之间物流空间联系的变化表现为( )
A.等级化 B.由双核到单核 C.网络化 D.由多核到双核

[解析] 读图可知,2005年京津冀城市之间物流空间联系整体呈现以北
京、天津为主导的多核心格局,其他城市之间物流联系强度较弱或没
有联系;2017年京津冀城市之间整体物流空间联系网络密度更高、范
围更加广大,并呈现以北京等
多个城市为主导的网络化联系。
故选C。
4.影响京津冀城市之间物流联系强度的因素主要包括( )
①人口年龄结构 ②交通通达度 ③城市经济规模 ④港口吞吐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图中显示,北京在所有城市中
物流联系强度最大,而其他城市之间
物流联系强度相对较弱,由此可知,
影响京津冀城市之间物流联系强度的
因素应该包括城市经济规模,③正确;
运输是物流过程的主体,也是物流过程各项业务的核心,因此交通通
达度会影响京津冀城市之间物流联系强度,②正确;
图中体现不出人口年龄结构与物流联系强度的关系,①错误;
读图可知,京津冀城市之间物流主
要通过陆路交通,与港口关系不大,
④错误。故选C。
5.(15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重大国家战略,三地坚持优势互补、
互利共赢。下图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联系图。
材料二 近年来,石家庄市经济发展迅猛,也存在一些环境问题,某
同学就石家庄环境问题进行文献调查研究,结合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
告。下图示意调查资料中某年石家庄市大气污染来源贡献率数据。
(1)描述北京市和河北省优势互补的主要表现。(4分)
[答案] 北京市向河北省提供技术支持,并将部分产业转移至河北省;
河北省为北京市提供资源、劳动力和农副产品。
[解析] 北京市资金充足,科技发达,市场广阔,交通便利;河北省矿
产资源丰富,农业资源丰富,海运便利,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土地资
源丰富。北京市与河北省协同发展,优势互补,北京市向河北省提供
技术支持,并将部分产业转移至河
北省;河北省为北京市提供资源、
劳动力和农副产品。
(2)说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对河北省发展的影响。(6分)
[答案] 有利影响: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
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城镇化水平。
不利影响:可能加重环境污染,影响生态环境。
[解析] 有利影响: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
济增长,提升产业集聚和技术水平;可以获得北京市和天津市的技术
支持,提升产业投入力度,促进产业发展,提升工业化、城镇化水平,
增加就业机会。不利影响:承接的产业可能具有一定污染,耗能较高,
加重环境污染,影响生态环境,不利于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
(3)试从大气污染的来源、影响及治理措施等角度,针对石家庄市
的大气污染问题,撰写调查报告的结论部分。(5分)
[答案] 污染来源:包括燃煤、工业生产、扬尘、机动车尾气等,其中
燃煤为最主要的污染源。
污染影响:危害人体健康,可能导
致酸雨等环境问题。
治理措施:可以使用太阳能等清洁
能源,发展循环经济,进行清洁生
产,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解析] 大气污染的来源从贡献率大小可以直接看出,石家庄市的大气污染
来源主要包括燃煤、工业生产、扬尘、机动车尾气等,合并占比在90%以
上,其中燃煤(占比在28%左右)为最主要的污染源。大气污染的影响:
对人体和动植物健康造成危害,引发人体呼吸系统疾病等;以燃煤为主,
含硫比例大,容易导致酸雨等环境问题。大气污染的治理措施:可以使用
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提高清洁能源比重,
降低煤炭比重,提高能源利用率;进行
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降低能
耗和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等等。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