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42讲 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共5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42讲 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共58张PPT)

资源简介

(共58张PPT)
-
-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
-
-
第42讲
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
复习目标:1.结合实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
活动的关系。
2.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
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01
考点1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02
考点2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
03
考点3 可持续发展之路
考点1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1.自然资源的概念
(1)概念:自然资源指存在于________,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产生
__________,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2)属性:有限性、________、地域性、多用性和社会性等。
自然界
经济价值
整体性
2.自然资源的分类
角度 主要类型
自然属性 矿产资源、______资源、水资源、______资源、生物资源

增殖性能 可再生资源与__________资源
用途 农业资源、______资源、服务业资源
气候
土地
非可再生
工业
3.自然资源的分布
(1)分布特点:分布广泛,但__________,存在着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
(2)影响因素
很不均匀
类型 规律
可再生资源 受______位置、海陆位置等因素影响,具有一定的
__________规律
非可再生资源 受______条件的制约,共生伴生矿较多,勘查难度较

纬度
地域分异
地质
(3)跨区域调配资源
不均衡
移动
流动

4.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农业社会阶段: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地形、______、水文等条
件的显著制约。
(2)工业社会阶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状况,对其__________
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3)信息社会阶段: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______,而各种
________资源的地位则迅速上升。
气候
经济发展
下降
后天性
5.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
依据图并结合社会发展历程,不难分析出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
发展存在如下关系:
(1)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______。
(2)人类对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______,所利用资源的分布空
间从地表到地下,利用方式从单一到综合。
(3)不同的历史阶段,各种资源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
如能源在当今社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降低
加大
[2024·浙江宁波北仑中学模拟] 地热发电就是把地下的热能转变
为电能的过程,目前人类开发的地热资源主要是蒸汽型和热水型两类。
读世界部分国家地热发电占比示意图,完成1~2题。
1.地热能按自然资源的增殖性能分
属于( )
A.矿产资源 B.水资源
C.非可再生资源 D.可再生资源
[解析] 自然资源按照增殖性能可分
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地热能大部分是来自地球深处的可再
生能源,它源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物质的衰变。故选D。

2.图示国家地热能发电量较大,与
之相关性最大的自然因素是( )
A.科学技术 B.板块边界
C.气候条件 D.地形地貌
[解析] 地热能源于地球的熔融岩浆
和放射性物质的衰变,大部分集中分布在构造板块边缘一带,故选B。

[2024·浙江舟山模拟] 近
年来,我国浅层地热能开发
利用年均增长速度在28%以
上,建筑物供暖面积5.5亿平
方米,主要分布在北京、河北、辽宁、山东、湖北、上海等人口密集
的城市区域;西藏羊八井、河北霸州等少数地区有用于发电、采暖和
温室种植等的地热资源梯级利用,大多数地区以供暖和旅游疗养为主。
上图是我国各省级行政区(不含港、澳、台)规划区范围浅层地热能
可采量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
3.我国浅层地热能资源分布较丰富的是( )
A.北方地区的北京、天津、辽宁 B.西北地区的青海、西藏、甘肃
C.北方地区的河北、山东、湖南 D.南方地区的宁夏、云南、广东

[解析] 由图可知,北方地区的北京、天津、辽宁浅层地热能资源分布
较丰富,A正确;
青海、西藏浅层地热能资源分布较少,B错误;
湖南不属于北
方地区,C错误;
宁夏不属于南方
地区,D错误。
4.下列关于我国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叙述正确的是( )
A.年均增速快,建筑物供暖面积多分布在南方
B.多数地区拥有充足的地热资源梯级开发利用科技能力
C.以供暖和旅游疗养为主的利用易造成地区水位持续下降
D.各地浅层地热能资源开发利用加剧城市环境污染

[解析] 由材料“近年来,我国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年均增长速度在28
%以上,建筑物供暖面积5.5亿平方米,主要分布在北京、河北、辽宁、
山东、湖北、上海等人口密集的城市区域”可知,我国浅层地热能的开
发利用年均增速快,建筑物供暖面积多分布在北方,A错误;
由材料“西藏羊八井、河北霸州等少数地区有用于发电、采暖和温室种
植等的地热资源梯级利用”可知,只有少数地区拥有充足的地热资源梯
级开发利用科技能力,B错误;
以供暖和旅游疗养为主的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容易导致地下水利用
过多,进而导致地区地下水位下降,C正确;
浅层地热能是一种绿色能源,不会排放粉尘、废渣、二氧化碳等,对
环境友好,所以浅层地热能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会加剧城市环境污染,
D错误。
考点2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
1.主要环境污染
污染类型 主要成因 措施
水污染 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 废弃物排入水中 保护水源,限制污水排放,建污
水处理厂,合理布局工业生产,
提高环保意识
大气污染 人为原因:化石燃料燃烧排 放出的大量粉尘和废气 自然原因:特定的气象和地 形条件会加重大气污染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
源,发展洁净煤技术,控制机动
车尾气污染,植树造林,合理布
局工业生产,等等
污染类型 主要成因 措施
固体废物 污染 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排放的 生活垃圾和工业生产活动 排放的生产垃圾 填埋、焚烧、堆肥、分类处理
并回收利用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 筑施工、商业活动、娱乐 等 声源控制,传播途径控制,接受
者的防护
(续表)
2.主要生态破坏
问题 原因 措施
森林 破坏 自然原因:森林火灾、病虫害 人为原因:毁林开荒、砍伐薪柴、商业 采伐等 封山育林,采育结合,退
耕还林,制定和完善相
关法律法规
草地 退化 自然原因:气候异常、降水减少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 使用水资源 控制人口数量、改善
经济结构、退耕还
草、舍饲养畜等
问题 原因 措施
湿地 干涸 自然原因: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泊和沼泽 人为原因: 上游流域内土壤侵蚀、环境 污染、围湖造田等 加大对湿地保护的宣
传力度,加强湿地保护
立法和执法,建立湿地
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湿,
等等
(续表)
问题 原因 措施
水土 流失 自然原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 雨,冲刷作用强;地形从平原向山地、高 原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植 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涵 养水源能力差;土壤由粉砂颗粒组成,土 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 人为原因:毁林开荒,过度樵采,轮荒——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植树造林,平整土地;兴
修水库,修建水平梯田,
打坝淤地;以小流域为
单元的综合治理
(续表)
问题 原因 措施
生物 多样 性减 少 自然原因:自然灭亡 人为原因:狩猎,污染,森林、草地、湿 地等生态系统的破坏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
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
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

(续表)
[2022·浙江6月选考] 人工湿地是建立在生态学基础上,主要利用
微生物、植物等对污水进行自然净化的处理技术。下图为某人工湿地
处理微污染水的流程图。完成5~6题。
5.与污水处理厂相比,该人工湿地系统可以( )
A.降低污水处理成本 B.减少土地占用面积
C.不受季节变化影响 D.加快污水处理速度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生态环境的保护。据材料可知,人工湿地是建
立在生态学基础上,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等对污水进行自然净化的
处理技术。人工湿地需要进行微生物培养或植物的种植,而生物的生
长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征,因此与污水处理厂相比,人工湿地系统具
有污水处理成本低、土地占用面积大、受季节影响大、污水处理速度
慢等特点,故选A。
6.在湿地保护生态修复中,较为合理的途径是( )
A.引进外来物种,扩大滩涂种植 B.河道种植芦苇,修复水生植物
C.增加水域面积,扩大养殖规模 D.河道整治清淤,清除全部河滩

[解析] 湿地保护生态修复中,引进外来物种,扩大滩涂种植,可能会
导致生物入侵,生物多样性受损,破坏滩涂湿地,等等,A错误。
河道种植芦苇,修复水生植物,类同人工湿地系统,可以治理水污染,
维护生态,B正确。
扩大养殖规模容易
引发水体富营养化,加重生态破坏,C错误。
清除全部河滩容易导致生物生存环境受到影响,引发生态恶化,D错误。
7.(10分)[经典真题·浙江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右图为河南省部分地理要素
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冬半年,河南省有时会发生大
气污染现象。某年11月28日至12月5日
该省发生了一次污染天气过程。下表
为5个站点所在地此阶段的空气质量统
计表。
站点 日期 28日 29日 30日 1日 2日 3日 4日 5日
安阳 4 5 4 4 5 5 5 6
郑州 4 4 3 4 5 4 2 5
商丘 3 2 3 4 5 3 3 3
南阳 3 4 2 3 4 4 3 2
三门峡 3 4 3 2 5 4 3 2
注:空气质量 1—优,2—良好,3—轻度污染,4—中度污染,5—重度
污染,6—严重污染
(1)河南省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___。从地形
类型看,图中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__。(2分)
西高东低
平原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图的判读。从图中
的等高线分布状况,可以看出西部等高线密集,
数值较大,主要在200米以上,东部地区等高线
稀疏,数值主要在200米以下。所以,地势特点
应该是西高东低。图示大部分城市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
疏的地区。所以,图中城市主要分布在平原。
(2)与安阳相比,简述南阳此次污染天气的特
点,并分析其自然成因。(4分)
[答案] 特点:污染程度轻,持续时间短。
成因:位置偏南,受冬季风从邻省输入的污染物
影响较小;受北部山地阻挡,减弱了同期北方带
来的污染。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大气污染的特点及其
原因。首先,明确该题有两个小问:“特点”
以及“自然成因”。其次,该题主要考查学生
的图表分析能力。从表格中的注释部分可以
看出空气质量的等级,1和2分别为优和良好,
3及以上才是污染。与安阳相比,南阳空气
质量的等级要小,而且出现污染的天数也少,
所以其污染程度轻,持续时间短。
“分析其自然成因”这个“其”就是前面的特
点,也就是分析污染程度轻以及持续时间
短的原因。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的污染
源主要是煤炭,且煤矿主要分布在南阳的
北部,而且南阳北部多山地。题干指出“冬
半年,河南省有时会发生大气污染现象”。
冬季,该地区多为偏北风,南阳纬度相对
于安阳偏低,受冬季风从邻省输入的污染
物影响较小。同时,南阳北部有山地阻挡冬季风将污染物带入,污染
程度比安阳低。
(3)从能源利用角度,说出河南省防治大气
污染的有效措施。(4分)
[答案] 利用太阳能等,加快清洁能源替代;优
化用煤结构,增加二次能源使用;改进技术,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集中供暖,改进能源利用
方式。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
题干指出“从能源利用角度”说出措施,一方
面是“开源”,另一方面是“节流”。“开源”包
括开发利用新能源,比如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的开发利用;优化用煤结构,增加二次能源
的使用;等等。“节流”是节约利用,比如提
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集中供暖,改进能源利
用方式;等等。
考点3
可持续发展之路
1.分析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1)分析区域区位特征、地理环境特征、人类活动与人地关系等地
理环境背景。
(2)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从区域自然环境、资源条件、交
通、科技、市场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3)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从自然灾害、资源短缺、环
境问题、基础设施、经济结构、人力资源和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来分析。
(4)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①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和
特色产业,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
生物资源——农业发展;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工业发展;旅游资
源——旅游产业发展)。
②发展科技,促进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资源、能源消耗,
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国民经济效益,都依赖科技创新,
即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化经营。
④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发展循环
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⑤促进对外开放。
⑥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防治各种环境问题。
⑧科学防御自然灾害,建立防灾减灾体系。
2.可持续发展模式
(1)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指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其根据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化、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三个原
则,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
(2)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在产品生产过程或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把对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需要,是社会经济效益
最大化的一种模式。
(3)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生态农业
①优势特征: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各业互补互利;种植、养
殖、加工多种经营,经济效益好;降低污染、净化环境,有益于人体
健康。
②发展措施: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遵循生态平衡规律,开展综
合循环利用;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可再生的新能源。
③生态农业的效益
效 益 生态上的良性循 环 减少传统农业生产中造成的土壤肥力降低、水
土流失加剧、生物资源锐减等问题
经济上的良性循 环 减少化肥、农药等的使用,降低了农业成本
[2023·浙江1月选考] 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是我国“十四五”规划
的重要目标之一,下图为部分清洁能源基地分布示意图。完成8~9题。
8.图中三大能源基地共同的主要清洁能源是( )
A.核能 水能 B.风能 火电 C.水能 地热 D.风能 太阳能

[解析] 本题组以大型清洁能源基地的建设为情境,是对“实施碳达峰
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的积极响应。图中三大能源基地均位于我国
黄河中上游,太阳能丰富;离冬季风源地近,风能丰富;②③地区地
势落差大,丰水期水能丰富,①地区主要位于高原,地势平坦,水能
资源相对不丰富;地热能主要在板块的边界地区,图示三大能源基地
距板块边界较远。故选D。
9.我国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可以( )
A.促进低碳能源发展
B.改变能源资源分布
C.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D.缩短能源输送距离
[解析] 清洁能源洁净无污染,
碳排放少,我国建设大型清洁
能源基地可以促进低碳能源发展。对改变能源资源分布、控制能源消
费总量、缩短能源输送距离无影响。

[2022·浙江6月选考] 将养殖场废弃物和农田秸秆等处理生成甲烷,
并通过内燃发电机组进行发电,是生物质天然气利用的重要方式,既可
发电还为农田提供优质肥料。下图为该项目实施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影响该项目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原料 B.交通 C.市场 D.劳动力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循环经济的发展。依材料可知,该循环经济是
将养殖场废弃物和农田秸秆等处理生成甲烷,并通过内燃发电机组进
行发电,是生物质天然气利用的重要方式,既可发电还为农田提供优
质肥料。根据关系图可知,该项目的主要原料为养殖场的废弃物和农
田秸秆,因此布局的主导因素为原料,A正确。
11.处理后的沼渣、沼液施用于农田,会( )
A.减少土壤有机碳含量 B.减弱土壤通气性
C.改变土壤养分循环状况 D.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
[解析] 处理后的沼渣、沼液施用于农田,会增加土壤的有机碳,增加
土壤的通气性,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改变土壤养分循环状况,
C正确。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