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7张PPT)--第48讲世界地理分区复习目标:1.结合区域图文材料,掌握东南亚、西亚、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非洲以及两极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从整体性角度分析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2.结合图文材料,掌握日本、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巴西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01考点1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02考点2 国家地理特征分析考点1区域地理特征分析1.亚洲(1)主要地理事象a阿拉伯海,b阿拉伯半岛,c马来群岛,d青藏高原,e德干高原,f温带大陆性气候,g亚热带季风气候。(2)自然环境特征位置 地跨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地形 以____________为主,中部高,四周低气候 复杂多样,______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河流 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水能资源丰富高原、山地季风(3)人文环境特征①人口稠密:______、东南亚、南亚是人口稠密地区,其中有___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②多样的地域文化: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创造了各自的文化,如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夏文化、印度河流域—____________文化、美索不达米亚平原—__________文化。东亚8印度河流域两河流域③经济发展差异:大部分属于发展中国家。其中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如新加坡,经济发展较快;西亚一些国家因大量出口______,成为比较富裕的国家。石油2.东南亚(1)位置马六甲海峡大洋洲(2)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3)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中南半岛 马来群岛地形复杂 北高南低,__________,纵列 分布 多山岭,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气候湿热 热带季风气候 ______________河流众多 由北向南,上游水流湍急,水 能丰富;下游河谷展宽,泥沙 沉积,形成平原 河流短促,水能丰富资源丰富 森林、水能、石油(印度尼西亚、文莱)、锡矿 (马来西亚等) 山河相间热带雨林气候(4)人文地理特征①人口特征:人口稠密,分布不均。②经济特征——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a.农业:世界最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区,世界主要的稻米产区。b.工业:__________发展迅速。c.城市:中南半岛的城市多分布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岛屿上城市多分布于沿海平原。加工工业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3.西亚(1)重要位置——“五海三洲之地”①“三洲”:地处亚洲、欧洲、非洲交界地带。②“五海”:A__________、B______、C________、D______、E______(湖泊)。③重要海峡:F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马六甲(3)匮乏的水资源:气候干燥→河流稀少→河流、湖泊水的分配和争夺→引发战争。(4)农业发展:以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2)石油资源丰富①主要分布区: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②石油输出路线苏伊士4.欧洲西部(1)自然地理环境①地形a.平原:__________、波德平原。b.山地:______________、斯堪的纳维亚山脉。西欧平原阿尔卑斯山脉②典型地貌:______地貌广布,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冰川北部为寒带气候中部沿海和平原为____________气候内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是________气候________——航运繁忙多瑙河——流经国家最多温带海洋性地中海莱茵河③气候④河流(2)人文地理特征: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以________为主的工业,传统的畜牧业,繁荣的旅游业。制造业5.撒哈拉以南非洲(1)自然特征①高原大陆:地形以高原为主。主要地形区有______盆地、东非高原、______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②热带大陆:气候炎热。气候类型以赤道为中心大致呈南北对称分布,如图,依次为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地中海气候。刚果南非③四大河流:________(世界最长)、___________(西非最大)、________(两次穿赤道、径流量世界第二)、__________(非洲南部最大河流、水能丰富)。尼罗河尼日尔河刚果河赞比西河(2)经济特征:以“______________”为主单一商品经济(3)三大问题——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严重①问题及主要原因a.人口问题:人口自然增长率居各大洲之首。b.粮食问题: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粮食增产速度,人均粮食占有量各洲最低。中非、西非、东非缺粮最为严重。c.环境问题:人们为了生存,采取了滥伐、滥垦、滥牧等方式,致使环境恶化。②解决措施: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保护环境,提高________________,加强民族团结;等等。农牧业生产水平6.极地地区地区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纬度位置 南极圈及其以南 北极圈及其以北位置、范 围 以南极洲为主体,被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包围 以北冰洋为主体,被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洲所包围地形 以高原为主 以海洋为主气候 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比南极高,降水比南极多,风速比南极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亚洲、欧洲、北美洲酷寒、干燥、烈风地区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资源 矿产(煤、石油)、生物 (磷虾、企鹅)、固体淡水 资源 矿产(石油、天然气、煤、铁)、生物(北极熊)我国科考 站 长城站、中山站、 ________、泰山站、秦岭站 黄河站环境问题 臭氧层空洞 昆仑站(续表)1.东南亚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关系2.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开发(1)流经地区: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中南半岛。(2)流经国家:中国—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六国。(3)开发:水能、水运、旅游、商贸等。(4)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开发的意义①加强与东南亚的交往与经济合作。②开放云南、广西边境等地的贸易。③湄公河流经金三角,加强对毒品的限制及反毒的国际合作。④属于西部大开发的一部分。⑤巩固与缅甸的关系,保障我国在印度洋的权益。⑥水量丰富,进一步开发利用水能资源。3.东南亚地区的工业发展条件(1)人口众多,依托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承接中国及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产业转移。(2)经济相对落后,地价较低;科技落后。(3)政府政策的支持。(4)锡矿、石油、森林、粮食等资源丰富,利于加工工业的发展。4.南极地区气候比北极地区更寒冷的原因(1)南极洲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洲,海拔高,气温低。(2)南极地区为陆地,北极地区为海洋,比热容性质差异大。(3)南极地区地表覆盖巨厚冰层,对太阳辐射反射率更高。(4)南极地区周围的西风带形成一道风墙,阻碍了高低纬间热量交换,而北极地区风带被切断,高低纬间热量交换频繁。(5)南极地区周围洋流为寒流,而北极地区有北大西洋暖流汇入。1.(12分)[2022·浙江6月选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下图为哈萨克斯坦略图。材料二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下,哈萨克斯坦吸引大量外资,推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该国主要工业部门包括采矿、石化、冶金和能源等,其中采矿业是支柱产业。该国以矿产品出口为主,市场主要集中于周边国家。(1)该国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水资源是制约该地区石油开采利用的主要因素,简述该地区水资源缺乏的自然原因。(4分)里海东北沿岸[答案] 降水少,蒸发量大;地表径流缺乏;地下水盐分高。[解析] 本题以哈萨克斯坦自然、人文环境和“一带一路”为材料,涉及交通运输、工业化、城市化等相关内容,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据图可知,该国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里海的东北岸。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可以依据当地的气候类型,从来水量少、去水量大、水资源可利用率低等方面分析。哈萨克斯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地表径流比较缺乏;蒸发量大,地下水盐分含量高,可利用的水资源少。(2)从运输成本角度,简析该国出口市场集中于周边国家的主要原因。(4分)[答案] 矿产品体积、重量大,附加值低;内陆国,无海运;距离短,陆路运输成本较低。[解析] 运输成本的高低要从运输物品类型、运量大小、运输距离、运输方式等方面来分析。该国以矿产品出口为主,矿产品体积大、重量大,不易运输,哈萨克斯坦又是内陆国,没有海运,运输方式选择受限,出口市场集中于周边国家有利于缩短运输距离,减少运输成本。(3)有观点认为,该国工业化对推动城市化作用有限,从工业结构角度分析其原因。(4分)[答案] 以重工业为主;属资金密集型,劳动力需求量较少;采矿业占比大,矿区分散,不利于大中城市发展。[解析] 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工业化促进人口向城市迁移,促进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以及人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改变等方面。读图可知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丰富,以重工业为主,且采矿业需要的劳动力少,对人口迁移的吸引力小;该国矿区比较分散,不利于人口集中。故该国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有限。考点2国家地理特征分析1.东亚——日本范围:由A北海道岛、B本州岛、C四国岛、D九州岛四个大岛和数千个小岛及其周围海域组成。(1)地形特点富士山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温带季风气候——A岛和B岛北部____________气候——B岛南部、 C岛和D岛(3)资源:森林和水能资源丰富,但__________缺乏。(4)农业:渔业发达,捕鱼量居世界前列,最大渔场是________渔场。亚热带季风矿产资源北海道(2)气候(5)工业①主要分布区:太平洋沿岸和__________沿岸。a京滨工业区b名古屋工业区c阪神工业区d北九州工业区濑户内海工业区濑户内海②五大工业区2.南亚——印度A喜马拉雅山脉B恒河平原C德干高原(2)主要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水旱灾害频繁。6—9月盛行__________,为雨季;10月至次年5月盛行__________,为旱季。西南季风东北季风(1)三大地形区(3)五大作物种类 分布水稻 东北部、半岛沿海地区小麦 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地区棉花 __________西北部茶 东北部山坡黄麻 恒河三角洲德干高原(4)四大工业______工业分布在德干高原东北部,________工业分布在西部沿海平原,________工业分布在印度东北部,新兴工业分布在印度南部。钢铁棉纺织麻纺织新德里——首都a 加尔各答——麻纺织工业中心b孟买——棉纺织工业中心c班加罗尔——电子工业中心(5)四大城市3.欧洲东部和北亚——俄罗斯(1)四大地形区:A东欧平原、B西西伯利亚平原、C中西伯利亚高原、D东西伯利亚山地。(2)主要河湖:E伏尔加河、F鄂毕河、G叶尼塞河、H勒拿河、I贝加尔湖。(3)主要矿产矿产 分布煤 库兹巴斯石油 __________天然气 西西伯利亚铁 库尔斯克秋明油田(4)四大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莫斯科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5)两大农业带:东欧平原和顿河流域。以铁路为主,主要铁路:__________大铁路三大港口:圣彼得堡、摩尔曼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西伯利亚(6)交通4.大洋洲——澳大利亚(1)领土组成:澳大利亚大陆、_______________及附近一些小岛。塔斯马尼亚岛(2)三大地形分布 地形东部 山地(大分水岭)中部 平原、澳大利亚大盆地(大自流盆地)西部 低矮的高原(3)气候:热带面积广大,气候呈________分布。图中a为热带沙漠气候,b为热带草原气候,c为热带雨林气候,d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e为地中海气候,f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半环状(4)称号①“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世界上绵羊数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②“____________的国家”——矿产丰富,出口量大。③世界活化石博物馆:动物具有独特性、古老性,国徽上的动物是袋鼠、鸸鹋。坐在矿车上(5)人口、城市的分布:人口和城市多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如图中的g悉尼。5.北美——美国东部:阿巴拉契亚山脉中部:__________西部:高原、山地,有落基山脉等中部平原(1)三大地形区(2)气候:以____________气候为主,西部太平洋沿岸气候带南北狭长分布,南部墨西哥湾沿岸为亚热带湿润气候。温带大陆性(3)河湖:__________河为世界第四长河,纵贯中部平原,航运便利。五大湖由______作用形成。密西西比冰川(4)农业生产——机械化和专业化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玉米带小麦区棉花带乳畜带(5)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位于______________东南的“硅谷”,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圣弗朗西斯科6.拉丁美洲——巴西名称 特征地形区 a亚马孙平原、b巴西高原、c安第斯山脉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e热带草原气候、f热带雨林气候农业 以______________为主工业 ______、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发展迅速人口 土著居民为印第安人。黄种人、白种人、混血种人居多,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城市 g巴西利亚,h圣保罗热带经济作物钢铁东南沿海1.日本西海岸北部冬季多降雪的原因因素 具体分析水汽 日本海提供充足的水汽风向 冬季盛行西北季风,越过日本海,带来大量水汽地形 日本多山,山脉多为东北—西南走向,西北风带来水汽,水汽被抬升,降水多,冬季气温低,以降雪为主2.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1)地理位置的影响:印度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印度半岛深入印度洋,大气运动强烈,同时水汽来源充足,易形成较多的降水。(2)地形地势的影响:印度北部为山地,中部以平原为主,来自印度洋的水汽易被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雨水大部分汇集到地势较低的平原及河谷地区,造成汇水区域过于集中,而地势较高地区的水量又难以满足需求。(3)气候特点的影响:印度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6—9月,其他月份降水较少,6—9月易出现洪灾,而其他月份易形成旱灾。(4)河流状况的影响:河流分洪、泄洪能力较差,造成径流量变化大,汛期水量过大,旱季水量不足。3.亚马孙河流域形成世界最大热带雨林的条件(1)自然条件好海陆轮廓 面积大 流域处于拉丁美洲大陆最宽阔处纬度位置 热量足 赤道横贯亚马孙河流域,热量条件优越大气环流 降水多, 湿度大 流域大部分处于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沛地形地势 流域的南、北、西三面为高原、山地,东面向大西洋敞开,从东北、东南吹来的大西洋湿热气流汇集于内陆,在西部山地的抬升作用下,形成丰沛的地形雨洋流 东岸有暖流经过,增加了该地区的湿润程度(续表)(2)人为破坏少热带雨林地区环境恶劣,历史上人口极少,对原始雨林的破坏少;近年来全球对热带雨林的保护呼声越来越高,政府越来越注重雨林的保护。【方法技巧】国家特征的分析技巧日本东西两侧海岸冬季降雪量差距很大,靠近日本海一侧冬季降雪量远大于靠近太平洋一侧。但据古气候学家研究发现,在距今2万年前的末次盛冰期,全球气温比现在低5~10 ,日本西侧的降雪量远小于现在。下图示意日本地形与周边洋流分布。据此完成2~3题。2.日本西海岸冬季降雪明显多于东海岸的原因是( )A.东海岸水温偏低 B.西海岸冬季风暖湿C.东海岸人口密集 D.西海岸相对高度大[解析] 日本位于东亚地区,冬季盛行西北风,西海岸地处冬季风迎风坡,由图可知冬季风经过日本海后变得相对暖湿,受地形抬升,易产生降雪。而东海岸为冬季风背风坡,水汽少,降雪少。B正确。√3.末次盛冰期,日本西侧降雪较现在少很多的原因可能是( )A.寒流降温减湿 B.冬季风风速增强C.以下沉气流为主 D.日本海面积缩小[解析] 末次盛冰期的气温比现在低5~10 ,海平面下降,日本海面积缩小,对冬季风的增温增湿效果减弱,西海岸降雪减少,D正确。√4.(12分)[2024·浙江嘉兴二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图甲为巴西略图,图乙为巴西2019年电力来源结构示意图。材料二 巴西的水能开发曾集中在该国东南部。近年来,巴西大力开发亚马孙河流域的水能资源,北部地区水电站发电量剧增,但当地消费和容纳能力有限。2019年“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由我国承建的巴西“美丽山特高压输电二期工程”建成投产,将巴西北部的水电源源不断地输往东南部。(1)描述巴西电力来源结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5分)[答案] 以清洁(可再生)能源为主,水电比重最大。 原因:煤炭资源缺乏,生物质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丰富,水能资源特别丰富。[解析] 读图可知,巴西2019年电力来源结构中水电占62%,占比最大,其次是生物质能;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占比高。巴西降水丰富,河流众多,巴西高原边缘的地形坡度大,水能丰富,利于水电站开发;亚马孙地区的雨林茂密,且农作物秸秆产量大,因此生物质能丰富;巴西的煤炭储量较少。(2)相对于巴西东南部,分析亚马孙河流域水能开发的有利条件。(4分)[答案] 河流水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小,流域面积广;人口、城市少,库区淹没影响小。[解析] 巴西东南部的降水量比亚马孙河流域少,且季节变化大;人口和城镇密集。亚马孙河流域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降水丰富,河流全年的流量大,河网密布,利于水电开发;亚马孙地区的人口稀少,聚落数量少且规模小,水电站占地和移民搬迁少,利于水电开发。(3)从能源角度,分析“美丽山特高压输电二期工程”对巴西的重要意义。(3分)[答案] 缓解了北部的能源消费和容纳难题,缓解了东南部的能源短缺状况,优化了东南部的能源消费结构。[解析] 跨地区输电工程对于电力输出区和输入区都有重要意义。对输出区来说,北部地区的电力需求小,水电富余,把电力输送出去可以缓解电力能源消费和容纳难题。对于东南部地区来说,缓解了电力不足状况,调整东南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