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第24讲地质灾害复习目标: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01考点1 地震02考点2 滑坡与泥石流考点1地震1.形成:地壳快速释放能量,并以________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地震波2.震级:表示地震能量的大小。一次地震只有____个震级。一3.烈度:地震时某一地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一次地震可以有____个烈度。多4.分布:板块与板块交界处。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我国主要分布在______、西藏、新疆、青海、云南、_______等地区。环太平洋台湾四川1.地震的成因及分布2.地震的危害和防震减震措施(1)地震的危害直接危害 次生灾害建筑物破坏、 地面破坏、交 通线中断、人 员伤亡、财产 损失等 a.沿海地区易引发海啸b.山区易引发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c.火灾由震后火源失控引起d.水灾由水坝决口或山崩堵塞河道等引起e.毒气泄漏由建筑物或装置破坏等引起f.瘟疫由震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所引起(2)防震减震措施灾前 灾后a.建立地震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 b.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 规体系,提高人们的应急避灾能力 c.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 a.进行地震应急救援和过渡性安置b.恢复重建3.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地震的形成、分布与板块构造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的四个地震多发区、南北地震带都位于板块交界处或板块内部的构造断裂带。[2024·浙江金华东阳模拟] 地震时距曲线是根据地震检波器检测并记录的地震波绘制而成的,可反映地震波传播到不同地点所用的平均时间。据此完成1~2题。地震检波器地震时距曲线图1.地震发生时,地震检波器甲、乙记录的地震波及记录顺序对应正确的是( )地震检波器地震时距曲线图A.曲线a—甲—后记录 B.曲线b—甲—先记录C.曲线a—乙—先记录 D.曲线b—乙—后记录√[解析] 由地震检波器的转筒可知,甲检测的是地震波中的纵波,乙检测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结合所学可知,纵波的传播速度要比横波快;读地震时距曲线图可知,曲线b传播速度快,曲线a传播速度慢。则曲线b为纵波,曲线a为横波,所以甲对应曲线b,先记录到;乙对应曲线a,后记录到。B正确,A、C、D错误。地震检波器地震时距曲线图2.在地震防灾减灾中,可利用( )地震检波器地震时距曲线图A.RS制订受灾区重建计划 B.BDS评估灾害损失C.GPS监测地壳微小移动 D.BDS测定地震烈度√[解析] RS只具有“看”的功能,不具备分析制订计划的功能,A错误;BDS的功能是定位、导航,不具备评估损失的功能,B错误;BDS可以定位监测地壳微小移动,C正确;GIS是基于图层叠加的地理数据分析,无法测定地震烈度,D错误。地震检波器地震时距曲线图考点2滑坡与泥石流典型滑坡示意图1.滑坡(1)定义:大量山体物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沿________整体滑动的现象。滑动面(2)危害:淹埋农田和村庄,阻断道路等基础设施,淤塞河道形成________,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堰塞湖2.泥石流(1)定义:山地______中含有大量固体碎屑物质和水的混合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沟床向下流动的特殊流体。(2)危害:冲毁城镇、乡村、工厂等,破坏农作物、森林及耕地,淤塞河道,引发______,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沟谷水灾3.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手段(1)指导方针:“以____为主,________相结合”。(2)主要手段:灾害______、灾害防御、灾害救援与救助、______恢复。防防抗救监测灾后4.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1)灾前准备①洪涝、台风多发地区: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做好灾前准备。②地震多发区:准备应急救援包,牢记地震撤离路线和附近应急避难场所位置,经常参加地震演习活动,树立防震意识,等等。(2)灾中救助洪涝来袭→向________的地方逃生地震发生→及时、有序地撤到______地带遭遇泥石流→向________泥石流前进方向的______转移(3)灾后自我保护:自然灾害过后,还需要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地势高安全垂直于山坡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和分布2.滑坡、泥石流的时空分布特点3.地质灾害成因上的关联性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遥感技术 为灾害预测提供数据、灾害跟踪监视、帮助救灾、协助建立灾害模型等全球卫星 导航系统 提高减灾效率(联络、跟踪、监测)、提高救灾精确度、导航与通信联络、实时测控、协助准确预报等地理信息 系统 分析灾害影响范围,为确定救灾物资调配的最佳路径、受灾人员及财产的安全有效转移、灾情统计评估与灾后重建等提供决策依据[2024—2025·浙江强基联盟联考] 受2023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影响,浙西某地山区突发山体滑坡灾害。完成3~4题。3.山体滑坡对该地产生的影响是( )A.增加酸雨频率 B.改变河流流向C.改变大气环流 D.重塑地表形态[解析] 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酸雨是由工业排放的硫化物造成的,排除A;滑坡会阻塞河道,迫使河流改变原有位置,但不能改变河流流向,排除B;√[2024—2025·浙江强基联盟联考] 受2023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影响,浙西某地山区突发山体滑坡灾害。完成3~4题。3.山体滑坡对该地产生的影响是( )A.增加酸雨频率 B.改变河流流向C.改变大气环流 D.重塑地表形态大气环流是由于气压带、风带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排除C;滑坡破坏了地表结构,可以重塑地表形态,D正确。√4.滑坡高危区域的防灾救灾物品包括( )①口哨 ②雨具 ③呼吸面罩 ④救生圈 ⑤铲子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解析] 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滑动面所发生的滑移地质现象。所以滑坡高危区域的防灾救灾物品应该配备口哨,用以被困时向救援人员提供方位;滑坡一般由强降水引发,需要准备雨具;铲子可以在发现有人被困或自己被困时展开救援和自救;呼吸面罩是应对有毒气体的装备;救生圈用于水上救援。综上所述,①②⑤正确,故选B。√5.(8分)[经典真题·浙江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 青藏高原年降水量自西北、西南、东南向内部递减。图a为青藏高原泥石流分布示意图。图a中甲地某年7月30日发生了一次大型泥石流。甲地附近海拔低于其2000米处有一气象站,图b为该气象站测得的该年7月天气要素统计图。(1)青藏高原泥石流高发区相对集中分布在高原的______部。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此次泥石流形成的原因。(5分)东南[答案] 原因:气温高于常年,冰川融化加快;前期降水多且集中,地表径流量大。[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泥石流的成因。从图中看出青藏高原泥石流高发区主要集中在图示区域的东南部,即青藏高原的东南部地区。泥石流的形成原因主要是降水集中或多冰雪融水,径流量大;地势起伏较大;地表松散碎屑物多;等等。题干中指出“从气候角度”分析泥石流的形成原因。该地位于青藏高原,多冰川分布,图中显示出该地区气温高于常年,可见冰川融化快,水量较大;还可以看出该地区在30日以前降水量较多且集中,地表径流量大。(2)说出防御泥石流对山区公路危害的主要工程措施。(3分)[答案] 修筑拦水坝,建设排流、导流设施,构筑护坡工程,等等。[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泥石流的防御措施。题干中指出“防御泥石流对山区公路危害”的“工程措施”,即工程建设方面防御泥石流对山区公路危害的措施,可以是修筑拦水坝,建设排流、导流设施,构筑护坡工程,等等。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