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23讲 气象灾害(共5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23讲 气象灾害(共52张PPT)

资源简介

(共52张PPT)
-
-
第23讲
气象灾害
复习目标: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气象灾害(如洪涝、干旱、台风、
寒潮)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01
考点1 洪涝灾害
02
考点2 干旱灾害
03
考点3 台风灾害
04
考点4 寒潮灾害
考点1
洪涝灾害
1.概念: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________导致__________泛
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分布规律
(1)从气候因素看:多发于____________、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
________气候区。
(2)从地形因素看:主要分布在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
强降水
江河洪水
季风气候区
海洋性
3.危害: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
__________、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引发河流泥
沙淤塞、__________等生态问题,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
展;诱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等等。
人员伤亡
水土流失
4.我国洪涝灾害分布地区: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________平原。
中下游
1.洪涝灾害成因的分析思路
2.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
(1)工程性措施:可从拦洪、蓄洪、行洪、分洪、泄洪等方面思考。
上游 修水库蓄洪和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中游 利用低洼地建蓄洪、分洪工程
下游 整治河道,开挖新河、加固堤坝、疏通河道,加快分
洪、泄洪,完善排涝设施
治理黄河还要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防沙治沙相结合,治理长江还
要与荆江河段的裁弯取直、中上游退耕还林、中下游退耕还湖结合起来。
(2)非工程措施
加大监测和预报的科研投入,建立洪水预警机制;加强洪涝灾害
管理;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落实居民撤离应急预案;宣传教育;推
行防洪保险;等等。
1.(10分)[经典真题·浙江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风带来的降水是洪水的主要来源,下垫面状
况会影响洪峰的形成,夏季暴雨易引发洪灾。图甲为我国局部地区单
位面积50年一遇洪峰流量等值线图。图乙为我国3个地区夏季暴雨出
现概率随日期变化图。
(1)甲地地形为______(填类型),夏季盛行______(填风向)风,
降水较多。(2分)
山地
东南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地形和气候。甲地为长白山地,夏季盛行东南
风,水汽受地形阻挡,故而降水较多。


(2)指出我国东部夏季暴雨高概率出现时间的规律。从降水角度说
明乙地防洪难度大的原因。(5分)


[答案] 规律:自南向北推迟。原因:降水集中,季节变化明显,年际
变化较大;暴雨出现概率高。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和洪涝灾害的成因。结合图,可
发现我国东部夏季暴雨高概率出现时间自南向北推迟。降水角度可从
降水量、降水年际变化和季节分配等方面分析。


(3)从地形影响角度,分析丙岛东部易发山洪的原因。(3分)

[答案] 中部有山脉,东部迎风坡降水量大;东部地
形陡峭,河流短,汇流时间短。
[解析] 本题考查洪涝灾害的成因。结合台湾岛东西
部差异,可知台湾岛东部地势起伏较大,又是迎风
坡,降水多,因而更易暴发山洪。
考点2
干旱灾害
1.概念:干旱是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
______的现象。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
干旱灾害。
缺水
2.分布规律
(1)世界: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其中______的旱灾最严重。
(2)我国: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其中______地区最频繁、最严重。
非洲
华北
3.危害:农作物大量减产,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引发水资源短缺,
引发沙尘暴等其他灾害。
1.我国旱灾的特点及成因分析
2.我国不同区域旱灾的类型及成因
分布地区 (类型) 旱灾成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东北和华北 地区 (春旱)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而 雨季未到,降水稀少 春季正值东北农作物
播种期和华北冬小麦
返青时节,需水量大
江淮地区 (伏旱) 7、8月,雨带北移,该地区受副 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出现持续性 高温晴朗天气,形成伏旱 作物生长和城市用水
需求量大
分布地区 (类型) 旱灾成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华南地区 (夏秋连 旱) 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雨 带北移,降水少 工农业用水量大
西南地区 (冬春连 旱) 冬春季节,受云贵高原阻挡,阴 雨天气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北部 地区,而西南地区降水少 农作物的生长需水量
大,水利设施不完善
(续表)
2.(10分)[2022·浙江6月选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
列问题。
材料一 每年的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黄淮地区经常
会出现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速的干热风灾
害天气。这种天气一般是在当地受东移的高压控制,
近地面吹西南风时发生。干热风天气出现时间较短。
图甲为皖、苏两省年平均干热风日数分布图。图乙
为图甲中宿州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材料二 冬小麦喜温、喜凉、耐旱,生长期怕湿涝。4—6月是黄淮地
区冬小麦的拔节至成熟时期,需水量较大,期间常遇干热风灾害天气,
农民曾用大水漫灌方式进行防治,但带来许多问题。
(1)皖、苏两省干热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位于西北(北)
日数自西北向东南递减
[解析] 本题以安徽、江苏年平均干热风日数分布图
及宿州气温、降水图为材料,涉及地理空间分布特
征、自然灾害成因、自然灾害治理等相关内容,考
查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1)皖、苏两省干热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位于西北(北)
日数自西北向东南递减
从图中可以看到干热风年平均日数等值线数值
分布不一,数值较大位置集中在安徽、江苏两省的北
部或西北部地区,其中安徽西北部地区是干热风年平
均日数最大值地区,总趋势是自西北向东南递减。
(2)从天气角度,分析黄淮地区5月至6月干热风灾
害形成的原因。(4分)
[答案] 气流下沉,天气晴朗;气温上升快,风速较
大,蒸发旺盛。
[解析] 本题要求从天气角度分析干热风形成的原因。
依据材料可知,干热风需要在高温、低湿并伴有一
定风速的天气条件下形成。5月至6月太阳直射点向
北运动,当地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气温上升快;
受东移的高压控制,气流以下沉运动为主,降水少,
晴天多,温差进一步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
风速较大,地表水分迅速蒸发,引发干热风。
(3)指出用大水漫灌方式防治干热风灾害可能带来
的不利影响。(4分)
[答案] 水资源短缺,易造成浪费;产生湿涝,不利于
小麦生长;受灾时间短,灾后排水工程量大;抬高地
下水位,易产生土壤盐碱化。
[解析] 4—6月是黄淮地区冬小麦拔节至成熟的关键
时期,此时农作物需水量较大,用大水漫灌的方式
来防治干热风会造成水资源大量浪费,易造成水资
源短缺的状况;冬小麦生长期怕湿涝,大水漫灌可
能产生湿涝,影响冬小麦品质,可能造成冬小麦减
产;从材料中可以看到干热风是一种出现时间较短
的灾害,受灾时间短,大水漫灌易造成地表大量积
水,灾后排水的工程量相对较大;华北地区春季气
温回升速度快,地表多大风,蒸发旺盛,大水漫灌易造成地下水位上
升,加剧该地的盐碱化。
考点3
台风灾害
1.台风:在______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风
力在12级以上。
2.危害
热带
交通
滑坡
养殖
海岸
倒灌
3.我国的分布:主要分布在______沿海地区,多发于______季节。
东南
夏秋
1.台风的形成条件
基本条 件 ①广阔的暖洋面(一般认为水温稳定超过 26 ),海水通
过蒸发向大气提供充足的水汽
②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构,促使空气上升、水汽凝结
致雨并向外释放潜热,为台风运动不断提供能量
③要有足够大的地转偏向力
我国台 风灾害 地区:主要源于西北太平洋,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时间:多发于夏秋季节
2.台风的防避措施
时间段 防避措施
台风来临前 收听天气预报,对房屋等建筑物进行检查,必要时予
以加固
台风来临时 不要外出或到海滩游泳,航行的船只尽快靠岸
“停”:滞航,待台风过后,再继续航行
“绕”:根据台风移动的方向和影响的范围适当改变航
线,绕道而行
“穿”:抢在台风到来之前迅速通过
时间段 防避措施
台风登陆后 尽快回到室内,切勿靠近窗户,强风过后切勿放松警

(续表)
3.台风的有利影响
(1)带来大量降水,缓解我国南方地区的伏旱。
(2)使气温降低,缓解酷暑,减少电力需求,减轻电网负担。
2018年8月17—18日,台风“温比亚”进入安徽省内,18日风速达到
最大,在巢湖引起强烈的风浪过程,同时对巢湖流域生产生活产生较
大影响。图甲示意巢湖水深分布,图乙示意台风过境时湖面三个测站
风速、风向变化。据此完成3~4题。


3.台风过境时下列四地中风浪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风浪大小与湖水深度有关,湖心水域由于水深、风区长度大、
水面辽阔,应是出现最大风浪的区域。②位于水深最大处的湖心,其
他三个地点均靠近岸边。故台风过境时风浪最大的是②。选B。


4.根据三个测站风速、风向变化可推测此次台风中心 ( )


A.从北边由西向东掠过 B.从南边由西向东掠过
C.从北边由东向西掠过 D.从南边由东向西掠过

[解析] 18日前后三个测站风向变化基本一致,说明18日台风位于巢湖
同一侧。再根据18日至19日风向由西北风转向东南风,推测台风是从
巢湖南侧由东向西掠过的。选D。


考点4
寒潮灾害
1.含义:寒潮是__________迅速入侵造成某地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
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
2.发生的季节:北半球__________地区的深秋到______时节,主要发源于
蒙古、__________地区。
3.危害:农作物遭受______,阻碍______,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等等。
4.对我国影响:________主要的气象灾害。
强冷空气
中高纬度
初春
西伯利亚
冻害
交通
冬半年
1.我国的寒潮
(1)影响我国的寒潮路径
影响地区 表现
西北及黄土高原 大风、少雪,极易引发沙尘暴天气
内蒙古高原 大风、暴雪、低温,易引发雪灾
华北、江淮地区 大风、雨雪交加,沿海出现风暴潮
东北地区 大风、大雪天气
长江以南地区 寒风、冻雨天气
(2)寒潮的益处
①有助于地球表面热量交换。
②是风调雨顺的保障,可缓解冬天的旱情。
③最有效的天然“杀虫剂”,低温可杀死土壤中过冬的害虫和病菌,减轻病
虫害。
2.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关联性
5.(8分)[2022·浙江1月选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略图。
材料二 图中甲地位于我国农牧交错带,其畜牧业以圈舍饲养方式为主,
冬春季节雪灾频发。
(1)分析甲地雪灾频发的主要自然原因。(4分)
[答案] 冬季风迎风坡,降雪量大,降雪日数多;纬度高,气温低,积
雪时间长。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雪灾发生的自然原因。发生雪灾要从降雪量大且
积雪时间长两个方面分析。据图可知甲地位于冬季风(西北风)的迎
风坡(受东部山地的阻挡后气流抬升),降雪量大,且降雪日数多于
50天,时间久;由于其所处纬度高,气温低,地温低,导致积雪日数
多,高达170.2天,积雪时间长。因此甲地雪灾频发。
(2)评价冬春季节暴雪对当地畜牧业生产的影响。(4分)
[答案] 牲畜冻伤、冻死,牲畜圈(棚)舍受损或倒塌;饲草供给困难;
积雪融水增加土壤含水量,提高牧草产量。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灾害的影响。解决本题要注意“评价”两字,
要注意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不利影响:当地的畜牧业以圈舍
饲养方式为主,较厚的积雪会对圈舍产生影响,如在重力下坍塌;暴
雪淹盖牧草,使牲畜缺少饲料;暴雪天气使牲畜受到冻害;等等。有
利影响:春季来临,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可以带来丰富的水源,提
高牧草产量。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