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A C B A A C B C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A B D B B C17.(1)表现:商业繁荣;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不再对商业进行直接监管。(2)状况:商业市镇大量兴起;专业市镇的形成。(3)影响:阻碍对外贸易。18.(1)表现:由分封制向郡县制转变;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原因: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各国变法运动的促进;巩固统治的需要。(2)制度:郡县制。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3)环节:命题环节和阅卷环节。作用:有利于防止徇私舞弊,一定程度保证了公平公正;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强化了儒学地位;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等。19.(1)体制:三省体制。特点:讲求程序;集体负责;档案制度规范;皇权中心。影响: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统治;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可以弥补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2)变化:宰相制度最终废除,内阁制建立。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加强。(3)变化:约法取消了临时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的权力;约法规定总理也为国务员;约法规定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主要原因: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民主共和。20.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以来,以实际行动为亚太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成为推动区域合作的重要力量。 中国为亚太经济合作提供了关键原则指导。1991 年加入 APEC 后,中国提出的多样性、开放性和互利性原则被《汉城宣言》采纳,为 APEC 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念基础。多样性原则尊重各成员经济体制、发展阶段的差异,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能在合作中实现共赢;开放性原则契合全球化浪潮,推动成员间减少贸易壁垒,促进区域内商品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互利性原则则打破零和博弈思维,让合作成果惠及各方,这为 APEC 的长期稳定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应对区域经济挑战方面,中国发挥了稳定器作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为缓解危机冲击、稳定区域金融秩序作出重要贡献。同时,中国积极推动 APEC 成员加强金融合作,共同防范金融风险,帮助受冲击国家逐步恢复经济,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中国以自身发展带动亚太经济增长,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引擎。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崛起,中国与 APEC 成员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为各成员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国通过投资、产能合作等方式,助力周边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升级,形成了互利共赢的经济联系。例如,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额不断攀升,带动了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 此外,中国推动 APEC 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在亚洲金融危机等事件的考验下,中国积极支持 APEC 将合作议题从经济领域向政治、安全、社会等领域延伸,促进了区域内全方位的协同发展。这种拓展有助于解决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综合性问题,为亚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更有利的环境。 总之,中国通过理念引领、实际行动和自身发展,为亚太经济的稳定、繁荣与合作深化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深刻影响了亚太经济格局的演变。答案第2页,共2页石嘴山市第一中学24-25学年高二下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战国时期国家一般以粮食作为官员俸禄的发放形式,下表中相关文献记载了一些国家俸禄计算单位。由此可知( )《墨子·贵义》 卫国以“盆”计算,有千盆、五百盆等级《史记·魏世家》 齐、魏等国用“钟”计算,“食禄千钟”《韩非子·定法篇》 秦、燕两国以“斗、石”为俸禄单位《吕氏春秋·异宝》 楚国用“担”来计算,“禄万担”A.贵族等级体系彻底瓦解 B.中央集权体制趋于完善C.官僚政治取得一定发展 D.各国经济文化交流受阻2.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反清力量厉行海禁,后来清政府只允许外商在广州一处进行贸易。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清朝鼓励朝贡贸易C.清朝禁绝一切民间贸易 D.清朝海军装备落后3.启蒙思想家们将可能作恶的权力称为“无赖”“非天使”“有限理性”等,核心指向一点:即权力领域充满危险和变数,统治者的道德、人品并不可靠。为此,他们主张( )A.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 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的平等C.建立有效机制,进行权力制约 D.削弱中央权力,实现公民自治4.在1787年的制宪会议上,“没有人触动奴隶制,人们知道如果废除奴隶制,很多州就不会承认联邦政府。所以,美国是一个自由和奴隶并存的联邦,美国不仅保护了自由,也保护了奴隶制”。据此可知,美国制宪会议( )A.致力于实现国家统一 B.带有明显的妥协色彩C.肯定了奴隶制的价值 D.背弃了启蒙思想内核5.津巴布韦国家在其鼎盛时期向外扩张,石建文化迅速向外传播,类似于大津巴布韦的石建出现于津巴布韦周围地区。从中可以看出( )A.战争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 B.石建文化并非是津巴布韦独有C.津巴布韦已经发展到较高文明阶段 D.石建文明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6.“由于他的努力,精神运动取代了武装暴动,祈祷取代了枪炮,沉默取代了恐怖分子炸弹的爆炸……他建议同伴们身穿用手纺制的土布衣服,作为这支大军的军服。”材料中的“他”( )A.提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B.击败了意大利法西斯侵略军C.被誉为“人民的良心”D.成立民族解放阵线进行斗争7.如图是1900年1月,澳洲华侨马应彪等集资2.5万港元,在香港创办的先施公司。公司成立后,采用明码标价和“不二价”售货、开具发票、雇用女性店员等,为近代中国城市大商店的现代化经营作出范例。据此可知,该公司的创立( )A.具有明显半殖民的色彩 B.推动了内地近代化进程C.呈现新的商业经营形式 D.源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8.《左传·定公四年》记载康叔被封于殷故地,唐叔被封于夏之故地,周公要求他们分别“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和“启以夏政,疆以戎索”。据此可知,当时( )A.诸侯缺乏对王室的向心力 B.国家治理方式灵活务实C.国家疆域得到了一定拓展 D.全面推广夏商政治制度9.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而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主张把统治者关进“笼子”。据此可知,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A.反对教会 B.批判宗教神学 C.提出民主制度的构想 D.促进思想解放10.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海交通网,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元朝修建的陆海交通网的成就具体表现在( )①开通了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 ②设立了为公差人员服务的驿站③分设了负责传递公文的急递铺 ④开辟了主要运输粮食的长途海运航线A.②③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11.秘密结社是下层劳苦群众为了互助互济、自卫抗暴而自发结成的社会群体。尤其在清朝前期,活跃的秘密结社影响巨大,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清朝前期的秘密结社( )A.反映出清朝统治潜藏危机 B.主要由于土地兼并导致C.致力于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D.推动了民主思想的传播12.1943年3月,宋美龄访美期间,美国《时代周刊》刊登其照片作为封面,并附文:“她和中国懂得何为坚韧。”这一外交活动( )A.体现了中国寻求大国地位的努力 B.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C.意在争取美国对剿共事业的支持 D.为雅尔塔会议召开作了铺垫13.北宋建立后,将地方精兵编为禁军,由中央掌握,还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膨胀到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A.提升了边境防御能力 B.改变了崇文抑武的政策C.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D.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14.1949年10月3日,中苏正式建交,苏联成为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在此之前,开国大典时,时任“苏联驻北京总领事”的齐赫文受邀参加,但齐赫文参加大典的身份却不是“总领事”,而是国际友人。这体现的新中国外交方针是(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另起炉灶”C.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D.“一边倒”15.商周靠“礼”节民心,而“刑”处于边缘化的位置,“刑”主要针对异族,“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而《后汉书》说:“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这反映出( )A.刑是维护礼的工具 B.礼与刑趋向结合C.宗法制已逐渐瓦解 D.德主刑辅是传统16.18世纪后半期的英国,“发明(成为)一种大众活动,由各种各样不同的人以非常小的规模不断地进行着”。19世纪英国的领先地位“不仅体现为其自身拥有最先进的技术,更在于其早已形成了一种氛围,能够从不计其数的小发明中催生出最优秀的技术来”,并加以广泛应用。这反映出该时期的英国( )A.创新投入成本低廉 B.各项技术领先世界C.社会创新氛围浓厚 D.科技成果转化及时二、材料题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北宋东京城商业繁荣,商业活动突破区域和时间的限制。汴河两岸,店铺林立,人流密集,甚至出现了夜市。城市格局不再有坊、市的严格区分,坊制对商业的空间制约越来越小。——摘编自彭雨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材料二 明中期以后,中小商业市镇大量兴起,还出现了专业市镇,如盛泽镇居民以蚕桑为业,枫泾镇、洙泾镇居民以棉纺织为业,景德镇居民以制瓷为业。专业市镇的形成,是明中期以后国内市场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表现。——摘编自魏千志《明清史概论》材料三 清顺治年间,严禁商民下海交易。后来又进一步厉行海禁并下了迁海令,同时规定“片板不许下海”,对外贸易几乎完全中断。海禁政策妨碍了中国原始资本的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摘编自冷鹏飞<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研究》(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宋商业活动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商业活动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简述明中期以后商业市镇发展的状况。(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政府实施海禁政策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因为通过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社会的转型。中国在此之前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在此之后是专制独裁、皇帝集权的时代;在此之前仍然是血缘社会,在此之后虽然仍有浓重的血缘色彩,但转向了地缘社会。而郡县制正是顺应这种大趋势创造并选择的一种新的国家治理方法。——摘编自叶文宪《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的转型》材料二 在中国历史上,历朝政府都十分重视对地方的控制与管理,地方行政体制设计安排是否合理,关系到国家的统治权力是否完整,也关系到地方政治是否安定和能否按划一的规程进行正常运转。秦代已形成了一套系统地方管理体制,对以后各代的地方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摘编自刘素娜《浅析秦代的地方管理体制》材料三 唐代科举是一种荐举性质的考试制度。宋初围绕消除荐举因素,对科举考试规则进行了一系列的细化完善。由多名考官分工负责,考官实行锁院制,考官及考试相关人员亲属实行别试,特别是对考生试卷实行糊名和誉录的办法,取消公卷制度等一系列措施,使得科举考试变成了“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的纯粹考试制度。——摘编自卓进、蔡春《论唐宋科举考试性质变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政治表现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在全国推行的“系统地方管理体制”。这一制度与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有何突出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宋代科举考试规则变化的主要环节,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考试制度的积极作用。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朝前期)皇帝的旨意一般先交由中书舍人(中书省官员)起草。起草完毕,由中书令、中书侍郎和中书舍人署名后,交由门下省审查、署名,再呈送皇帝书面批准。已批准的诏令又送往门下省,正本存档,另抄一份副本注明“制可”,加盖骑缝印,再送交尚书省施行——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 明朝中央机构示意略图材料三 第四条临时大总统得参议院之同意,有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之权。第五条临时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兼任免文武官员,但制定官制、官规,及任命国务员及外交专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第十八条行政各部设部长一人为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办理各部事务。——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1912年1月2日)材料四 第三十四条临时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第三十五条临时大总统经参议院之同意,得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第四十三条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第四十四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11日)(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前期中央体制并概括其运作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这些特点对唐代政治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明朝中央机构与过去比较发生的重大变化是什么?这一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3)材料三与材料四相比,在内容上有何变化?分析指出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战后日本经济的腾飞,中国经济的崛起,美国经济重心的西移,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经济上融入亚洲,这些结构性变化所产生的巨大合力使世界经济走出大西洋时代,迈向太平洋时代。1989年成立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越来越红火,是太平洋时代正在来临的明显征兆。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并就该组织的未来发展以及整个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出了多样性、开放性和互利性的原则。这些原则,被有亚太经合组织临时章程之称的《汉城宣言》采纳。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等事件的冲击与考验后,亚太经合组织成员间讨论和关注的议题,开始超出经济领域,向政治、安全、社会等领域推进。——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世界历史》等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以来,积极参与该组织的各项活动,为亚太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 “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对亚太经济发展的贡献” 这一主题,撰写论述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流畅试卷第2页,共6页答案第2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da.docx LS.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