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安徽省宣城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用铅笔或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重塑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从医疗诊断到自动驾驶,从智能客服到艺术创作,AI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2023年,OpenAI发布的GPT-4已能生成媲美专业作家的散文;谷歌DeepMind的AlphaFold破解了98%的人类蛋白质结构,彻底改变了生物医学研究范式。然而,技术的进步也引发了前所未有的伦理争议:当AI能够替代人类完成创造性工作时,艺术的价值是否会受到冲击?这一争议的核心在于对艺术本质的哲学叩问。剑桥大学艺术史教授艾琳·贝克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镜像,是痛苦、欢愉、迷茫等复杂体验的具象化表达。”例如,梵高的《星空》不仅是对夜空的描绘,更是其精神世界剧烈波动的投射。而AI创作的本质是算法对海量数据的模仿与重组,如2022年获奖的AI画作《空间歌剧院》,虽构图精妙,但其生成逻辑仅是基于对5万幅巴洛克风格画作的分析。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实证研究表明,观众在得知作品为AI生成后,对其情感共鸣度下降63%。这印证了部分学者的观点:艺术的核心在于人类独特的情感表达与生命体验,AI的“创作”仅是技术层面的精巧复刻。然而,技术乐观主义者提供了截然不同的视角。斯坦福大学人机交互研究中心通过“双盲实验”发现,AI生成的诗歌在匿名状态下,被读者评为“富有哲理性”的比例高达41%。AI艺术平台MidJourney的用户调查显示,78%的创作者表示AI工具拓展了他们的想象边界。日本数字艺术家村松亮太郎的《AI百鬼夜行》系列,通过训练模型学习江户时代浮世绘,创造出既有传统韵味又具未来感的妖怪形象,在威尼斯双年展引发热议。这类实践表明,AI可以成为人类创意的催化剂,而非简单的替代品。更深层的矛盾在于价值评判体系的动摇。2024年,欧盟艺术委员会颁布《AI艺术伦理白皮书》,明确规定“任何AI生成作品必须标注技术参与度”,此举引发关于艺术纯粹性的激烈争论。伦敦艺术大学校长弗朗西斯·霍奇森警告:“当算法能精准预测观众的审美偏好时,艺术可能沦为数据驱动的讨好游戏。”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策展人陈莉莉反驳道:“摄影术刚出现时,也被质疑会杀死绘画,但最终催生了印象派革命。AI或许正在开启艺术史上的新轴心时代。”(摘编自《人工智能与人文精神的博弈:技术狂飙时代的冷思考》)材料二: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AI技术展现了更为复杂的多维影响。敦煌研究院自2021年启动“数字敦煌2.0”计划,利用AI技术完成莫高窟第45窟壁画的修复。通过高精度三维扫描与深度学习算法,AI能在0.1毫米精度内识别颜料剥落区域,并模拟历代画师的笔触规律进行填补。传统修复师需耗费数月完成的工作,AI仅需72小时即可输出修复预案,效率提升近30倍。2023年,该技术成功还原了西夏时期失传的“叠晕法”着色工艺,使得第328窟的千手观音像重现盛唐华彩。但技术的局限性在文化深层解读中暴露无遗。第257窟的《九色鹿本生图》修复过程中,AI将鹿王的眼睛误判为“对称性缺损”并进行“修正”,却不知原作刻意采用“大小眼”画法,以此隐喻佛陀的“慈悲与智慧之眼”。日本正仓院在修复唐代琵琶“紫檀螺钿五弦琵琶”时,AI建议用钛合金替换缺失的拨片,完全忽视了“拨片材质象征演奏者身份”的文化密码。这类案例印证了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的论断:“AI能完美复刻线条与色彩,却读不懂青铜器上的斑驳是历史的勋章。”技术与人文的张力在跨国合作中愈发凸显。2025年,中意联合团队在修复庞贝古城壁画时,AI系统根据罗马时期审美标准生成的修复方案,将酒神狄俄尼索斯的肌肉线条修正为符合黄金比例的理想形态。但历史学家指出,原作刻意夸张的躯体比例实为表现酒神的癫狂神性。最终项目组采取“人机协同”模式:AI负责结构性修复,人类专家把控文化语义层。这种模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数字时代文化遗产保护指南》,成为全球范本。全球范围内,关于AI人文边界的确立已进入立法层面。2025年,中国颁布《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管理办法》,要求AI生成内容中人类创意贡献度不得低于30%;法国设立“文化算法认证体系”,对AI艺术进行文化基因溯源;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则创建“人文影响评估模型”,从情感密度、文化颠覆度等12个维度量化技术介入后果。这些探索虽未形成统一标准,但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系统性地平衡技术效率与人文价值。(摘编自《技术伦理的制度探索》)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引用斯坦福大学的实验,表明AI生成的诗歌作品在匿名状态下能获较高的认可,体现AI对艺术创作的影响。B. 材料二中,敦煌研究院用AI修复莫高窟壁画,效率远高于传统的修复师,还成功还原西夏“叠晕法”等失传工艺。C. 材料二列举日本正仓院修复唐琵琶的例子,说明AI对文物深层文化内涵的理解能力不足,无法完全替代人进行文物修复。D. 两则材料在探讨AI相关问题时,都既提到了AI的显著优势,也指出了其现时存在的不足,体现了对AI发展的理性思考。2.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两则材料形成递进关系,先探讨AI在艺术领域的争议,然后再深入分析其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具体问题。B. 材料一聚焦艺术创作的哲学思辨,材料二侧重反映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二者共同指向AI与人文价值的冲突。C. 两则材料均采用对比论证,将AI艺术创作成果与人类艺术成就对照,以此揭示技术革新的必然发展趋势。D. 两则材料均采用层进式结构,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逐步展开论述,层次分明。3. 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AI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技术与人文的张力”的一项是( )A. 故宫博物院通过运用先进的AI三维建模技术,高效完成了院藏青铜器的高精度数字化存档工作,观众通过小程序中设置的“文物修复实验室”功能,可用手势交互方式体验青铜器修复的具体过程。B.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联想集团合作时,AI基于千万级数据快速复原应县木塔斗拱结构,却将含有“天圆地方”寓意的八角榫卯误判为缺损。后经专家手工校正,并嵌入了传统营造技艺的详细注解。C. 南京博物院通过采用AI图像识别技术,高效筛查出了馆藏《姑苏繁华图》的破损区域与褪色部位,为这幅生动描绘清代苏州市井风情的珍贵传世名画的后续保护工作提供了精准的技术性支持。D. 字节跳动研发推出的AI翻译系统“识典古籍”,成功实现了《四库全书》部分典籍的快速转译,大大降低了古籍的阅读门槛,有效地解决了国人在阅读古籍时“找不到、读不懂”的实际难题。4. 有学者提出“AI在文化领域的应用应是赋能而非替代”,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5. 陕西省启动秦始皇兵马俑遗址数字化保护项目,拟利用AI技术对陶俑残片进行智能拼接与色彩复原。在公众意见征集阶段,有网民留言:“AI拼接会不会忽视陶俑承载的秦代历史信息,让文物失去原真性?”请结合材料二,列出具体措施,回应网民留言,帮助项目组完善方案。(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流水行云别鸣大雨滂沱,如此五天五夜,浇得热带丛林服服帖帖,到今天中午一点四十三分猛然收手,毫无预兆地停了。我依旧披着雨衣,只是掀了雨帽。我来斯里兰卡康提已一年三个月。来时公司人事部谈话,说家公①年纪大了,需要陪护,这次只准签一年派遣约。去年底,我还是再三申请,改签了工程约,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这样家公心平,我也气和。家公总说搞水利工程就要满世界大山大水里钻,这些年我先从长江到澜沧江,再从卢阿西姆河来到这里,四处驻点施工,对气候环境变化也司空见惯。长裤口袋里连连振动,手机又有了信号,我赶紧加快脚步,盯住手机屏幕右上的信号格,进入大坝施工区。寻近旁一处水龙头,将脸上油泥洗净,就着泥塘里倒影抬手扒顺头发,解开雨衣整理好领口,点开微信视频通话。这边比北京时间晚两个半小时,莫晓琦应该是傍晚下班,视频里她走在马路上,我说:“我家公又给社区添麻烦了?”家公是泡了一辈子工程的老水利人,他退休前最后一天还坚守在工地。退休后,又被第三方返聘,直到家家②中风,我的父母又连出变故,家公才断了泡工地的念想,从此待在家里,照顾家家起居。但他还是闲不住,隔三岔五进社区服务中心,反映小区道路凹凸不平、大门外墙水泥号数不够……大半辈子工地质量监督练就的眼神,明察秋毫。社区重视建议,条条整改,还让网格员莫晓琦时常上门嘘寒问暖。家公积极性更高了,成了远近居民争相邀约的小区义务质监员。围堰里,扩音喇叭伴随着莫晓琦的声音响起,莫拉连高项目部马总的沙哑嗓门回荡,通知各部门负责同志到项目办集中开会,商量安全施工抓进度。我匆忙与莫晓琦视频告别,赶去开会。暴雨洪水给施工造成一定影响,再加上热带地区地形岩质特殊,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必须按期实现大坝逐日升高、导流洞全线贯通,为后续机电设备安装、隧洞底板及部分洞段衬砌打下基础。项目办会议开到晚上七点多,食堂抬来大铁桶,大家哧溜哧溜吃了肉丝面,赶紧回各部门传达,明确片区职责,加强技术攻关,必须管控质效,加快施工进度。我的部门这边,安全质监员分散在各工地一线。我暂留项目办,在群里开视频会,各自说明情况,定下解决方案,施工中务必落实。等我离开项目办时,整个围堰里雾气较白日更盛,工地上无数灯盏仿佛被蒙上黄褐纱巾,光线缩成毛茸茸小鸡一般,湿漉漉地发抖。我举着手机照明,深一脚浅一脚踩着泥泞往宿舍走。围堰外,马哈威利河涛声如雷,近旁的混凝土重力坝陷入雾气里,如蛟龙出没。早上六时二十分,手机闹铃响起,我翻身下床,漱洗时发现同室谭工又彻夜未回,估计暴雨山洪造成施工机械维护任务重,他熬通宵去照顾那些贵重机器伙伴了。打开手机莫晓琦不知何时传来一张照片。我点击照片,画面熟悉,是一九八三年家公与家家的合影,那是他们四十多岁的大好年纪。家公负手而立,家家微侧身倚靠家公,指着近旁开满花朵的铁树,背景是黄陵庙禹王殿,“砥定江澜”匾额高悬,那株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铁树,一千多年没有开花的记录,此时此刻奇迹般开了花。同一背景的合影,我家前后已有三张。一张是一九九三年时,刚进入青春叛逆期的我,站在家公家家中间,皱着眉头陪他们一起看铁树开花。还有一张,就是摆放在我宿舍床头柜的那张:是一九九七年时的全家团圆照,也是繁花满树时。这是家公家家珍爱的三张照片,因为一九八三年葛洲坝开工建设,一九九三年三峡大坝开建,一九九七年大江截流。家公说:“千年铁树三度开花,冥冥之中昭示,我们的水利建设不断开启新篇。”记得一九九七年拍那张照片前,我考取了水电工程学院,家家做了满桌菜,家公拿出珍藏多年的三游春酒,与父亲开怀畅饮。家公满脸通红非要和我碰三杯,说:“我这辈子参加了三座水利工程建设,三峡试验坝、葛洲坝、三峡大坝,你爸爸从猴子岩到高坝洲,再从水布垭到雅砻江,应该能参加五座水利工程建设,到你这里,一定要干出十座,才不负我们水利世家……”我趁还有两格网络信号,将莫晓琦传来的合影下载收藏。待我收起手机,攀上高坡,举目眺望,远端小亚当峰层峦叠翠;与蔚蓝的天空曲线相连,天幕之上,云团舒卷自如。马哈威利河浪花翻卷,奔腾东流,莫拉连高水电站坝体高耸,莹白耀眼,十余架塔吊在蓝天白云映衬下,尤其雄壮。待到工程竣工之时,围堰拆除,大河归流,电站运转,年发电量将达九千七百多万千瓦时,满足当地近十六万人用电需求,不仅缓解当地电力资源短缺的压力,还为当地农业灌溉提供丰富的水资源,近旁的磨坊水车,将成为纯粹的风景。丛林里鸟鸣婉转。花香渐浓,村庙已近,台基上大红檐角凌空,山门内法显大师像,穿越岁月烟尘,垂目扶杖,静穆而立。我驻足合十时,身旁脚步轻响,七岁的卢卡身穿红衣,肩背黄书包,将手中鲜花轻奉像前,与我并排合十。我转身道一声“ayubowan”,卢卡蹦蹦跳跳跑远,上课钟声响起,他着急赶往村里学校。我朝他活泼的背影鼓掌加油,卢卡边跑边回头,手掌在口鼻间合拢,朝我大喊:“ayubowan,Fa Xian!③”(选自《人民文学》2025年第5期,有删改)[注]①家公:祖父。②家家:祖母。③ayubowan:僧伽罗语,意为你好,祝你健康长寿。Fa Xian:斯里兰卡人按照过去习俗,将来自中国的建设者尊称为Fa Xian。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大雨滂沱”开篇,与结尾雨霁后的明朗景象形成鲜明对比,既暗示困难终将被克服,也烘托建设者不畏艰难的精神,深化主题。B. 文章中“手机信号”这一细节贯穿始终,既作为推进情节发展线索,又巧妙暗示了“我”在海外工作时与家人情感联系的紧密度。C. 莫拉连高水电站建成后,年发电量能满足当地近十六万人用电需求,彻底解决了当地电力资源短缺的问题,还能为农业灌溉提供水资源。D. 结尾卢卡称“我”为“Fa Xian”,是因为“我”在村庙参拜法显大师像,卢卡误将“我”认作法显,意在表现当地儿童对现代水电技术的向往。7. 关于文中“铁树开花的合影”这个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通过三张铁树开花的合影,串联起葛洲坝、三峡大坝等重大工程,凸显水利世家的传承与时代变迁。B. 莫晓琦翻拍铁树开花旧照传给“我”,意在提醒“我”勿忘家公嘱托,要在海外完成“十座”工程目标。C. 从“皱着眉头”到参与海外工程,照片中“我”的状态变化,暗示了“我”对水利事业认知的转变。D. 三次铁树开花合影的时间与中国重大水利工程节点相呼应,使家族记忆与国家水利事业发展紧密相连。8. 小说是怎样叙述水利建设者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9. 王安忆在《小说家的十三课堂》中说“小说要做减法……取一个针尖般的点,让本质流出来。”请结合小说内容从“以小见大”的角度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夫子适周,见苌弘,言终而退。苌弘语刘文公曰:“吾观孔仲尼,有圣人之表,其状河目而隆颡,黄帝之形貌也;修肱而龟背,其长九尺有六寸,成汤之容体也。然言称先王,躬履谦让,洽闻强记,博物不穷,抑亦圣人之兴者乎?”刘子曰:“方今周室衰微,而诸侯力争,孔丘布衣,圣将安施?”苌弘曰:“尧、舜、文、武之道,或弛而坠,礼乐崩丧,亦正其统纪而已矣。”既而夫子闻之,曰:“吾岂敢哉!亦好礼乐者也。”(节选自《孔丛子·嘉言》)材料二:至武帝即位,进用英隽,议立明堂,制礼服,以兴太平。会窦太后好黄老言,不说儒术,其事又废。后董仲舒对策言:“王者欲有所为,宜求其端于天。今废先王之德教独用执法之吏治民而欲德化被四海故难成也。是故古之王者,莫不以救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教化以明,习俗以成,天下尝无一人之狱矣。至周末世,大为无道,以失天下。秦继其后,又益甚之。自古以来,未尝以乱济乱,大败天下如秦者也。习俗薄恶,民人抵冒。今汉继秦之后,虽欲治之,无可奈何。法出而奸生,令下而诈起,一岁之狱以万千数,如以汤止沸,沸俞甚而无益。辟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能胜残去杀者,失之当更化而不能更化也。古人有言:‘临渊羡鱼,不如归而结网。’今临政而愿治七十余岁矣,不如退而更化。更化则可善治,而灾害日去,福禄日来矣。”是时,上方征讨四夷,锐志武功,不暇留意礼文之事。(节选自《汉书·礼乐志》)材料三:玄宗开元十年,以国子司业韦绦为礼仪使,以掌五礼。十四年,通事舍人王岩上疏,请删去《礼记》旧文而益以今事,诏付集贤院议。学士张说以为《礼记》不刊之书,去圣久远,不可改易,而唐《贞观礼》《显庆礼》,仪注前后不同,宜加折衷,以为唐礼。乃诏集贤院学士右散骑常侍徐坚、左拾遗李锐及太常博士施敬本撰述,历年未就而锐卒,萧嵩代锐为学士,奏起居舍人王仲丘撰定,为一百五十卷,是为《大唐开元礼》。由是,唐之五礼之文始备,而后世用之,虽时小有损益,不能过也。(节选自《新唐书·礼乐志》)10.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今废A先王之德教B独用C执法之吏D治民E而欲德化F被四海G故难H成也。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修,长、高,与《兰亭集序》“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的“修”意思相同。B. 兴,使……兴盛,与《过秦论》“外连衡而斗诸侯”的“斗”用法相同。C. 益,增加,与《种树郭橐驼传》“非有能硕茂之也”的“硕茂”用法相同。D. 就,完成,与《陈情表》“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的“就”意思不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苌弘观察孔子后,认为孔子有圣人之像,兼备黄帝的形貌与成汤的容体,且言论常称颂先王,行事谦让,知识渊博,是圣人兴起的征兆。B. 汉武帝即位后,因窦太后喜好黄老学说,致使设立明堂以兴太平的计划落空;此后董仲舒进言,指出教化治国对汉朝长治久安的关键意义。C. 董仲舒向汉武帝进言,指出古代王者重视教化,而汉朝沿袭秦朝旧制,难以实现大治,需变革教化方式,如此方能去除灾害,迎来福禄。D. 张说认为《贞观》《显庆礼》中对礼仪的规定前后不同,应该加以折衷融合;徐坚、王仲丘等人据此撰定《大唐开元礼》,使唐代五礼完备。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辟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2)学士张说以为《礼记》不刊之书,去圣久远,不可改易。14. 三则材料体现出礼乐文化在传承过程中面临哪些挑战?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蝉罗邺①才入新秋百感生,就中蝉噪最堪惊。能催时节凋双鬓,愁到江山听一声。不傍管弦拘醉态,偏依杨柳挠离情。故园闻处犹惆怅,况是经年万里行。[注]①罗邺(825— ),余杭人,有“诗虎”之称,尤长律诗。唐咸通中,屡下第,既而俯就督邮,不得志,踉跄北征,赴职单于牙帐。生活在万里沙漠中,举目无亲,一事无成,前途无望,郁郁而终。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以新秋时节为背景,借蝉噪之声传递出诗人心绪,奠定了愁苦的情感基调。B. 颔联运用拟人与夸张手法,既写了眼前听蝉的实景,又抒发了内心无尽的愁绪。C. 颈联写蝉的习性,突出蝉与世俗宴乐的格格不入,意在表现蝉清高孤傲的形象。D. 尾联由故园闻蝉时的惆怅,写到经年万里行的愁思,以递进方式深化诗人情感。16. 诗人开篇即言“百感生”,请结合全诗,分析蝉的意象是如何引发诗人百感的?(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诗文中常以古代圣贤为榜样来表明自己的心志,屈原《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自己追慕先贤的志向和宁死不失正义的坚定意志。(2)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从听觉角度描绘春夜之景,看似闲适,实则透露出诗人客居京城的孤寂与无聊。(3)“对写法”是诗人常用的抒情表意的手法,此手法不直接从自身着笔,而是通过想象对方的情景来委婉表达自己的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材料,完成小题。文风和修辞是紧密相连的两个概念。树立科学的修辞观是端正文风的必要前提。布封云“风格即人”,我们也常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甲 ),一个人、一个部门的“人格形象”通过其话语文章呈现出来。短、实、新文风折射的是高效率、快节奏的工作作风;而长、空、假文风则拖沓敷衍、文过饰非甚至弄虚作假。修辞是从无到有的创造,语言活动处处皆修辞。西方古典修辞学的“五艺”,就涵盖了公众演讲的取材、谋篇、措辞、记诵和登台等各阶段。①我们日常执笔,②从调查研究、提出问题、形诸文字、修改润色到最终发表,③须臾离不开修辞判断,④哪个环节掉链子,⑤就会导致不良文风。健康清新的文风离不开修辞思维的支撑、保障。作文要讲修辞,但也不能过度。( 乙 )。消极修辞是基本,以明确、通顺、平匀、稳密为标准;积极修辞则借比喻、排比等辞格增强体验性、生动性。两种修辞并无优劣之分,也很难决然分开。我们日常工作一般都以传递信息为主,对标的当然还是消极修辞,雕词琢句、舞文弄墨只会 ① 。《修辞学发凡》说:“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修辞贵在“适切”“辞达而已矣”,只要是发自内心,弘扬真善美,哪怕朴实无华,它同样会让人“眼睛一亮”,是能打动人的好文章。孔子言“修辞立其诚”。有人将“诚”释为义理之“道”,有人解作性灵之“情”,其实都偏于一端。“诚”者“不贰”也,这句话讲的还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即要 ② 、言行一致,形式和内在完美结合的“文质彬彬”。18.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 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0.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1. 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眼睛一亮”中的引号,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毛主席曾经批评过“圣经上载了的才是对的”这种倾向如今依然存在。B. 《阿Q正传》通过“精神胜利法”,揭示了民族衰败的根源,发人深省。C. 其中的一本,是为了扫荡上海滩上的“艺术家”,即戳穿叶灵风这纸老虎印的。D. 这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22. 文中加点的“掉链子”,有人说表达不合规范,有人说生动贴切。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人坚信“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小事成就大事,小事虽小,却蕴含着成就大事的关键要素,对待小事应持有谨慎、认真的态度;有人则主张“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认为小事无关紧要,需承认自己无法面面俱到,应将精力聚焦于关键之事。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安徽省宣城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用铅笔或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5题答案】【答案】1. B 2. B3. B 4. ①确实可以赋能:AI可充当艺术创作的创意催化剂,拓展创作者想象边界。如日本数字艺术家借助AI创作出兼具传统韵味与未来感的作品,为艺术创作提供新元素与方向,助力艺术创新;AI能提高工作效率与精度。如敦煌研究院利用AI在壁画修复中实现高精度三维扫描、快速输出修复预案,还原失传的着色工艺,助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②但不能完全替代:艺术创作中,AI创作是基于算法对数据的模仿重组,缺乏内在情感,AI生成的作品无法取代人类艺术创作活动;文化遗产保护上,AI在文化深层解读上存在局限,会误判文物元素、忽视深层文化密码,无法完全替代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的工作。5. ①人机协同作业。参考庞贝古城壁画修复经验,由AI负责陶俑残片智能拼接与色彩数据处理,历史、考古专家把控文化语义,确保历史信息不丢失。②强化文化训练。鉴于AI存在文化误读问题,用秦代历史文化资料、兵马俑艺术特征数据训练AI,提升其对历史信息的识别能力。③严格审核标注明确AI参与环节,成果经专家审核后,标注技术参与度,保障文物原真性。(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9题答案】【答案】6. A 7. B8. ①第一人称叙述。以“我”的视角讲述故事,“我”既是斯里兰卡水电站建设的参与者,也是家族水利事业传承故事的讲述者,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与感染力。②双线并行。小说以“我”在海外工程经历为明线,以家族三代水利人的传承故事为暗线,双线交织,既拓展了叙事时空,又深化了主题。③顺叙为主,辅以插叙。小说按时间顺序呈现“我”在斯里兰卡的工作生活,同时插叙家公参与国内工程、与开花铁树合影的过往,补充家族传承的背景,丰富故事内容,传达时代精神。④叙述节奏张弛有度。小说描述大坝施工场景时,仅选取了暴雨后抢进度、深夜会议等情节来凸显工程紧迫性,加快了叙事的节奏,使行文更加紧凑;同时叙述中又引入与开花铁树合影的回忆并穿插与卢卡互动的场景描写,来展现亲情与文化交流的温情,舒缓了叙述节奏。9. 小说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体现了王安忆“做减法”的观点:①以个体命运为“点”,折射精神传承。小说以“我”这一普通水利工作者在斯里兰卡的工作及家族回忆为切入点,串联三代水利人奋斗足迹,展现“代代接力、无私奉献”的精神传承。②以情感表现为“线”,升华时代精神。小说通过“我”与家人的温情回忆(老照片、家公嘱托)、工作中的责任坚守(冒雨巡查、深夜攻坚),以及与当地居民的文化互动(卢卡问候、法显像前驻足),让亲情与理想共振、个体与家国同频,自然升华出“坚守事业、文化交融、造福人类”的时代精神内核。③以具体场景为“面”,勾勒时代画卷。小说避开宏大叙事,通过暴雨后工地日常镜头(视频通话、会议等),以具体场景描绘“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水利技术“走出去”的时代画卷。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10~14题答案】【答案】10. BEG11. C 12. A13. (1)这就好比琴瑟音律不协调,情况严重时一定要把弦解下来重新装好,才能够弹奏。(2)学士张说认为《礼记》是不可改动的书籍,距离圣人的时代已经很久远了,不可以进行修改变动。14. ①春秋时礼乐崩坏:周室衰微,诸侯纷争,礼乐秩序瓦解②西汉前期礼文荒废:黄老思想盛行,统治者重武功轻礼文,礼乐教化缺失。③初唐时礼仪混乱:礼仪之典《贞观》《显庆礼》中的规定前后不一,体系无标准,亟须整合修订。(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16题答案】【答案】15. C 16. ①蝉鸣触发时光流逝之叹。“能催时节凋双鬓”,蝉鸣为季节信号,暗示着季节的变迁,引发诗人对双鬓凋零、年华老去的惊惶与无奈。②蝉的习性牵动离乡之愁。“偏依杨柳挠离情”借蝉依附杨柳的习性,触动诗人联想离别场景,唤醒其万里漂泊的孤寂。③蝉声加剧人生失意之痛。尾联“故园闻处犹惆怅”,故园听蝉已惆怅,边塞蝉鸣更催化诗人因下第不遇、一事无成而生的悲慨。(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题答案】【答案】 ①. 伏清白以死直兮 ②. 固前圣之所厚 ③. 小楼一夜听春雨 ④. 深巷明朝卖杏花 ⑤. 遥知兄弟登高处 ⑥. 遍插茱萸少一人(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18~22题答案】【答案】18.①适得其反 ②表里如一19. ②句修改为:从提出问题、调查研究、形诸文字、修改润色到最终发表。⑤句修改为:都会导致不良文风。20. 甲:文风见人品乙:修辞学常区分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21. D 22. 观点一:不合规范。“掉链子”是口语化的表达,而本文是探讨文风和修辞的论述性文字,风格相对严谨、郑重,用其会破坏语言的规范性、统一性,可用“出现失误”“出现差错”等书面语替换。观点二:可以使用。“掉链子”运用比喻,将写作各环节比作链条,生动说明某个环节出问题就会让整体流程受阻、产生不良文风的情况。用其能增添语言活泼性与生活气息,且贴合语境。四、写作(60分)【23题答案】【答案】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