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同步练习A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板块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单元 同步练习A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板块下册

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 同步练习A卷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基础板块下册
一、选择题
1. 下列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诽谤(bàng) 诅(zǔ)咒 戳(chuō)穿
B. 装潢(huáng) 釉(yòu)料 蘸(zhàn)水
C. 恬静(tián) 隽(jùn)永 侍(shì)候
D. 讴(ōu)歌 绮(qí)丽 狙(jū)击
2. 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 缜密 慰藉 联袂
B. 胚胎 桎梏 摒弃
C. 噪杂 哺育 濒临
D. 炫耀 纤维 恪守
3. 下列对《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恩格斯在马克思葬礼上的悼词
B. 文中高度评价了马克思在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上的贡献
C. “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用了讳饰的修辞手法
D. 文章主要论述了马克思的个人生活琐事
4. 下列对《世间最感人的坟墓》中托尔斯泰坟墓特点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宏伟壮丽,装饰华丽
B. 简陋朴素,没有墓碑和名字
C. 位于繁华都市,游人如织
D. 由名师设计,造价昂贵
5. 《飞向太空的航程》作为一篇新闻报道,其主要特点是( )
A. 虚构情节,增强故事性
B. 客观纪实,报道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C. 以抒情为主,表达对太空的向往
D. 侧重科学原理的讲解
6. 下列对《景泰蓝的制作》说明顺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间顺序,按景泰蓝发明的先后介绍
B. 空间顺序,按制作场地的转换介绍
C. 逻辑顺序,按制作工艺的先后步骤介绍
D. 总分顺序,先总体介绍再分点说明
7. 下列对《画里阴晴》中吴冠中艺术观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绘画应追求绝对的写实,排斥主观情感
B. 雨中景物不如晴天景物有美感
C. 绘画中的“阴”与“晴”体现了不同的审美趣味
D. 西方绘画比中国传统绘画更优秀
8. 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马克思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B. 这座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世间最感人的坟墓》)
C. 火箭像一条巨龙,在地动山摇般的轰鸣声中腾空而起。(《飞向太空的航程》)
D. 那湛蓝的天空,仿佛一块巨大的蓝宝石。(《画里阴晴》)
9.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德国
B. 《世间最感人的坟墓》——茨威格——奥地利
C. 《景泰蓝的制作》——叶圣陶——现代作家
D. 《画里阴晴》——吴冠中——油画家、散文家
10.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高度赞扬了马克思作为科学家和革命家的伟大贡献
B. 《世间最感人的坟墓》通过描写托尔斯泰墓的朴素,歌颂了他高尚的人格
C. 《景泰蓝的制作》详细介绍了景泰蓝制作的六道工序,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D. 《飞向太空的航程》只报道了“神舟”五号发射这一事件
二、填空题
1.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_。(《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2. 《世间最感人的坟墓》中,托尔斯泰的坟墓是“__________________”的。
3. 《飞向太空的航程》中,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是“__________________”。
4. 《景泰蓝的制作》中,“__________________”是景泰蓝制作中最复杂、最关键的工序。
5. 《画里阴晴》的作者吴冠中认为,艺术应该“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阅读
阅读《景泰蓝的制作》选段,回答问题:
第二步工作叫掐丝,就是拿扁铜丝(横断面是长方形的)粘在铜胎表面上。这是一种非常精细的工作。掐丝工人心里有谱,不用在铜胎上打稿,就能自由自在地粘成图画。譬如粘一棵柳树吧,干和枝的每条线条该多长,该怎么弯曲,他们能把铜丝恰如其分地剪好曲好,然后用钳子夹着,在极稠的白芨浆里蘸一下,粘到铜胎上去。柳树的每个枝子上长着好些叶子,每片叶子两笔,像一个左括号和一个右括号,那太细小了,可是他们也要细磨细琢地粘上去。他们简直是在刺绣,不过是绣在铜胎上而不是绣在缎子上,用的是铜丝而不是丝线、绒线。
1. 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自由自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磨细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掐丝”的什么特点?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3. 作者为什么说掐丝工人“简直是在刺绣”?
四、课外阅读
(一)阅读《仰望星空的人》,回答问题:
①王院士的办公室里,最显眼的是一幅巨大的星空图,上面密密麻麻地标着各种符号。他总说:“星星是宇宙的密码,等着我们去破译。”
②年轻时,他在西北戈壁滩观测星空,条件艰苦,夏天帐篷里像蒸笼,冬天冷得像冰窖。但他说:“每当看到银河横贯天际,所有的苦都忘了。”
③一次,为了捕捉一个罕见的天文现象,他连续守在望远镜前三天三夜,眼睛布满血丝,直到目标出现,他才露出孩子般的笑容。
④有人问他:“研究这些遥远的星星,有什么用呢?”他指着星空图:“宇宙是我们的家园,了解它,就是了解我们自己。再说,探索本身就是意义。”
⑤如今,王院士虽已满头白发,仍坚持每天观测。他说:“星星还在那儿,我怎能停下脚步?”
1. 文中“星星是宇宙的密码”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2. 分析王院士的人物形象。
3. 比较王院士与《飞向太空的航程》中航天工作者的共同点。
六、作文
以“传承与创新”为题,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联系现实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第五单元 同步练习A卷 答案
一、选择题
1. A 2. C 3. D 4. B 5. B 6. C 7. C 8. A 9. C 10. D
二、填空题
1. 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2. 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或:朴素)
3. 神舟五号
4. 掐丝
5. 有自己的个性(或:表达真情实感等,符合文意即可)
三、课内阅读
1. 自由自在:指掐丝工人技艺娴熟,能熟练地根据铜胎和设计要求进行操作。
细磨细琢:指掐丝工人在粘贴细小的铜丝时非常认真、细致,精益求精。
2. 主要介绍了掐丝工作的精细特点。使用了举例子(如粘柳树)的说明方法。
3. 因为掐丝工作像刺绣一样,需要非常精细的操作和高度的耐心,每一个细节都要处理得当,才能保证最终的质量和美观,所以说掐丝工人“简直是在刺绣”。
四、课外阅读(一)
1. 指星星蕴含着宇宙的奥秘和规律,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和发现。
2. 王院士是一个热爱天文事业、不畏艰难、执着专注、具有探索精神和崇高追求的科学家。
3. 两者都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充满热爱和执着;都具有不畏艰难、刻苦钻研的精神;都致力于探索未知,为国家或人类的事业做出贡献;都体现了对科学的敬畏和对理想的追求。
五、作文
(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